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8:33:47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创新原本是人的基本特征,但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仍需要或者说主要靠后天培养,要靠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不仅是科学界和高等学校的任务,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只有从小开始抓创新教育,才会使一批一批的年轻人才脱颖而出。
一、对创新思维的认识。
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关键。创新思维是指一种新方式、新方向、新角度,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与一般思维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具有思维的独特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感性、思维的多向性等。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结晶,是多种思维协同的统一。所以创新思维常会给人们带来崭新的思考,崭新的观点,但值得一提的是对儿童来说,只要他所进行的"活动"对他个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对个体发展有价值,就可视为创新,这种思维就可视为创新思维。
二、数学基础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关系。
我国教育经过几个阶段的摸索改革,认为"人的知识基础、推理能力、思维方法决定着他的创造力。"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应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载体,要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形成基本技能和基本态度的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向书本和权威挑战,提倡学习中争论质疑,养成凡事问个"为什么"的习惯,敢于提问,并勇于发表见解,才能培养出创新能力来。切忌在教学中的实用主义,不顾教学的整体性,随意"删繁就简",重结论,轻过程,或以减轻学生负担为由,任意减少必要的训练,或轻描淡写一带而过,造成学生似是而非,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要防止一提改革,就任意削弱基础的倾向,必须充分认识到基础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根基,也是迅速更新思维的保障。
三、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做法。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以扎实的知识基础去促进思维的发展,同时还要不断创设创新教学的环境和氛围,实施开放型教学,把学生逐渐引向社会,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才能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笔者认为,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为学生创新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保障。现在,课堂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因此,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改善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学环境的宽松、民主、平等、向上,学生才会有积极的参与意识,才能主动地投入探索,他们的才能和个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师用亲切、温和的语言对他们说:"今天这节课,让大家来当小老师,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二)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从问题开始,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俗话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比如,学习了"比的意义"后,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不能用等于,而用相当于?"……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的探知兴趣浓烈、思维活跃,发言更加积极了,比、分数、整数间的关系就一清二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要掌握创新思维策略。
1、集体激励策略。要让学生在小组、全班集体交流、合作、争辩中,要让学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的氛围中,摆脱固有的观念的束缚,焕发出新的想象力。如教学"百以内的退位减法45-28=?"师鼓励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思考方法,有些同学从书本上得到启发说出45-28=17,有些同学则提出45-28=17,还有些同学认为还可以这样解答,45-28=45-20-8=17或45-28=45-30+2=17,学生们在小组同学的探讨交流中得到启发,不断地涌现与众不同的思路,为今后寻求计算方法的创新创设了条件。
2、类比思考策略。即根据两个对象的相似关系,受到启发而产生类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这种方法能提高学习的迁移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举一返三的效果。如,我们在低数教学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要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法后,在继续学习整、小数、分数等计算时,就容易理解多位数加减竖式中数位对齐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前必须先通分的道理。通过知识的迁移,既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又活跃了思维,达到无师自通的效果。
3、转换思考策略。它是一种在找不到直接解决问题的通路时,走间接的通路,巧妙绕过解决问题的障碍,而实现问题解决的方法,也就是平常所说?quot;换个角度想想""另辟蹊径"等思考方法。如当学生碰到要求一个不规则小石头的体积时,同学们用转换思考的方法,把小石头放在盛有水的规则容器里,利用水位升高的办法,计算出不规则小石头的体积。我国很早就流传"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些都体现了用转换思考的方法,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4、移植思考策略。就是将某个领域的原理、技术方法、渗透运用到其他领域,而产生的新发明,新事物的策略。例如在讲解"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36千米,两车相遇时,甲车行了全程的 ,乙车5小时行完全程。甲车需几小时才能行完全?quot;此题若从一般思路去引导学生,显得很麻烦,且不易学生理解,于是师引导了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在同样多的时间里路程比(6∶7)、速度比(6∶7)与时间比(7∶6)之间的关系来解决此题,终于有的同学茅塞顿开,想出了5 (小时),这就是思维移植的效果,学生们依靠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渗透到具体问题,而产生新的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5、引深思考策略。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需要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概括、归纳和整理,以便记忆和应用,这样的过程就是思维引深的过程。这也是创新思维的必然阶段。如五年级学生在学完常见的平面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之后,一些学生在复习阶段就提出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理过程可以以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作为基础。在某个条件变化中转换成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素材、采用的策略以及具体的教法都是促进学生不断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刻苦钻研和领会教材,而且要研究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教学中做到积极引导、创设情境、提供机会,突出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新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见解、发现新方法,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