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理泰:关于中国战略方向之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0:53:13
作者:薛理泰   发布时间:2009-11-6    阅读次数:1035次
一国军方选择当前主要的战略方向,犹如面临三岔路口,今后究竟走向何处,方向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对了,日后无论决定付诸涉外用兵还是施加军事压力,可能进退自如,左宜右有;选择错了,则有可能今后在军事上施展手脚时,感到形格势禁,难免要踯躅而行了。http://www.21ccom.net
以现在流行的一个词汇来比喻,选准了战略方向,恰如找到了“抓手”,突破口摆明在面前,就可以顺着这个方向,有的放矢,在重点方向作出努力了。结果,如臂使指,自然是事半功倍。反之,选择错了战略方向,不仅事倍功半,难以纠正失误,甚至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家面临危局,至少是整体安全利益在关键节点上遭受重挫。
选准战略方向的重要性,古有明训。战略方向的选择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国运,甚至关乎一个政权的存亡。在这方面,中外历史上是不乏先例的。http://www.21ccom.net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历史借鉴
《隆中对》预言天下三分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对三国时代汉(蜀)国开国君主刘备所作的《隆中对》,以及张宾对五胡十六国后赵开国君主石勒所作的《邺城对》,均为这两位壮志未已的雄才日后奠定霸业选准了战略方向。历代谋略运筹中,就正确性和前瞻性而言,无出其右者。
先以《隆中对》为例。诸葛亮告诉刘备:“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就对今后国内政局演变勾画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接着,诸葛亮指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这样,他为刘备集团点明了眼前可以在两湖觅取的立足之地。
诸葛亮继续往下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就为刘备筹划了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即在四川奠定帝业的基础。
最后,诸葛亮建议刘备在大西南奠定帝基,立足已稳以后,再问鼎中原。假如军、政措施正确、有力,“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一言以蔽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指出了成就霸业的途径: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刘表势弱,存在着先取荆州的机会;益州之主刘璋欠缺才能,可以从容图之。这就是他为刘备集团事先点明的战略方向。http://www.21ccom.net
刘备有鸿鹄大志久矣,在遇到诸葛亮之前,自有关羽、张飞、赵云等骁将供其驱策,帐下也不缺乏运筹帷幄的谋士,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迄无起色。直到诸葛亮为之指明了战略方向,方才茅塞顿开,局面开始大变。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其后经过许多年的历史演变,终于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曹操、刘备、孙权三个政权鼎足而立。历史证明了诸葛亮为刘备规划的战略方向及实现战略目标的路径的正确性。这就显示出前瞻性战略的巨大力量!
《邺城对》彪炳青史
再说《邺城对》。西晋末年失政,酿成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的残局。羯族大将军石勒雄才大略,准备饮马长江,攻占东晋首都建业(南京)。东晋集中兵力扼守寿春,由纪瞻统率。恰逢江淮地区连降大雨,石勒军进退失据,又因饥饿和疾病而致死伤惨重,处境危殆。
石勒召集部下在葛陂筹划对策,右长史刁膺主张向东晋投降,其他将军提出在劣势条件下同东晋决一死战。石勒不满意。张宾对石勒讲了一番话,言简意赅,却勾勒出了未来历史发展的轨迹,准确性可谓毫发不爽。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张宾先说:“将军攻陷帝都,囚执天子,杀害王侯,妻略妃主,擢将军之发不足以数将军之罪,奈何复还相臣奉乎!”他明确指出,石勒是西晋灭亡的罪魁祸首,投降东晋以后,绝对不会被东晋君臣赦囿。这番话犹如当头棒喝,打消了石勒对东晋的降意。
然后,张宾告诉石勒,“去年诛王弥之后,不宜于此营建。天降霖雨方数百里中,示将军不应留也。”他针对石勒的心理,指出江淮地区大雨连绵,此刻天候不宜北方军队滞留,以速归为妥。
接着,张宾为石勒集团点出了北归以后发展的方向。他说:“邺[城]有三台(即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之固,西接平阳,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势,宜北徙据之。伐叛怀服,河朔既定,莫有处将军之右者。”意谓石勒集团若以形胜之地邺城为经营基地,整军经武,何愁不统一黄河流域?
张宾又对石勒说:“晋之保寿春,惧将军之往击尔。今卒闻回军,必欣于敌去,未遑奇兵掎击也。”他断定,石军北归,晋国君臣器小易盈,脱祸侥幸,求之不得,晋军根本不可能对石军实施偷袭或者追击。
为了彻底打消石勒及其左右对晋军可能拊石军之背的担忧,张宾继续为石勒献策说:“辎重径从北道,大军向寿春,辎重既过,大军徐回,何惧进退无地乎。”意谓趁石勒生力军作势向晋军驻地佯动之际,石军辎重部队全部北撤,等待辎重部队到了安全地带,石勒方才亲率生力军北撤,这样事出万全,石勒根本无须担忧其军会陷于进退失据的险境。http://www.21ccom.net
张宾在《邺城对》中为石勒指出,坚持南下是一条死路,应该立即掉头北归,以邺城为基地,经营黄河流域。这就为石勒集团确定了主要战略方向,还促使石勒逐步从专门从事游击性质的机动作战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方向过渡。石勒全盘采纳了张宾的献策。其后,石勒全军不但摆脱了晋军的追击,安全北返,而且在黄河流域荡平群雄,奠定了帝基。
http://www.21ccom.net
日军锐意南进铸下大错
1931年,日军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旋即占领了东北全境,并且席卷方张,兵锋直逼北平、天津,逐步染指华北。学界咸称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全面侵华战争的嚆矢。
在二次大战结束以后,由远东军事法庭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过程中,根据日本机密档案及当事人的供述和证词,发现日本军部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居然是为了“准备对苏作战”而消除其“背后的威胁”,为实现北上进攻苏联而建立一个后方基地。可见,日本军部一直在准备实施北进大计,为之煞费踌躇。
日本早就把苏联列为第一位假想敌,在战略上也由守势改为攻势。日本占领了东北以后,苏联在1931年、1932年、1933年多次向日本建议缔结互不侵犯协定,遭到拒绝。日、苏两国军队1938年在张鼓峰、1939年在诺门坎发生军事冲突,日军遭到重挫,然而,日本军部却始终没有放弃北进的军事计划。
1940年底,斯大林在召见将任苏联驻华武官的崔可夫时指出:“只有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了,一旦德国侵略者进攻我国时,我们才能避免两线作战。”为此,苏联一方面向国民党政府提供大量的军火援助,寄望于在中国正面战场拖住日本大军;另一方面,又多次致电中共中央,要求中共军队在游击战场上积极打击日军。总之,在德国进攻苏联时,务必不使日本在远东开辟第二战场。
二次大战期间,日本军力扩张,究竟是北进还是南进,军部在确定主要战略方向的问题上发生了争议。陆军主张北上进攻苏联,海军的战略思路却是南进,与欧、美国家争夺战略资源。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由于日军双足深陷于中国战场的泥淖,无法脱身。无论北进、南进,处于两难之间,无法确定主要的战略方向。以事态发展的结果来衡量,日本推迟了南进的时间,给美国走向全国动员,全面加强战备,争取了时间。
1940年,日本陆海军袭占法属印度支那部分地区,试图切断中国补给线。美国作出了强烈反应,冻结其资产,禁止向日本出口废钢和钢铁,后来又禁止对日本出口棉花、粮食以外的一切物资。1941年8月,美国、荷属印尼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这下狠狠击中了日本的要害。因为石油是战争机器的“黑色血液”,而日本根本缺乏这一战略资源,严重依赖国外供应。11月,美国又向日本提出了严厉的《赫尔备忘录》,备忘录的内容包括要求日本从中国包括东北和法属印度支那撤军。
当时中国政府仅要求日本恢复“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前的状态,暂时将东北主权的问题搁置一边。如今美国居然要求日本退出东北,没有妥协的余地,而日本举国已经被绑上了战车,强硬派军人认为退无可退。日本政府内阁对《赫尔备忘录》的意见是一致的,即除了自卫战争,日本别无他路。12月1日,由天皇在御前会议批准了对美、英、荷兰开战的决定。http://www.21ccom.net
日本终于正式摈弃了北进战略,确定了以太平洋作为主要的战略方向,倾举国之力,锐意南进,与西方国家决一雌雄。就日本国运而言,太平洋战争的结局似乎是不可避免了。
http://www.21ccom.net
东北关乎内战结局
抗战胜利以后,国、共两党关系紧张,内战一触即发。双方均在秣马厉兵,准备逐鹿中原,决一雌雄。当时,国、共在第三方(包括国际上的第三方即美国)的调停下,都还没有放弃寻求国内和平的最后努力,实际上,只是政治姿态而已,双方都在作两手准备。
从抗战后期乃至胜利之初,中共中央确定的主要战略方向是南方。1944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上指出:“今后主要发展方向是南方,江南、湖南、河南。同时要注意东北,还要准备苏联打日本。”他提出注意东北,仅基于对苏军攻击日本的方向是东北的估计而已。次月,毛泽东派遣王震率部南下,开辟新的根据地,却不料攻势受挫,长时间滞留在以湖北南部为中心的地区,未获进展。
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发表讲话时说:“如果我们有了东北,大城市和根据地打成一片,那么,我们在全国的胜利,就有了巩固的基础了。”6月,毛泽东在强调东北的重要性时指出:“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然而,毛还没有完全看清楚东北作为主要战略方向的意义,所以他尚未放弃南下的方针。7月22日,他在发给王震等人的指示中还明确指出:“在粤北、湘南创立五岭根据地,并与广东我军连成一片,准备于内战时牵制南方一翼。”
同年8月,苏军攻入东北,关东军溃败。8月11日,以朱德名义公开发布命令,由若干中共部队向东北及相邻热河、察哈尔两省挺进,可是中共中央在同时发出的内部指示中说,“这个命令为对外宣传抢先取得国内外公开地位而发”,并非要求各部马上开往东北。只有李运昌率部五千人前往东北,任务是做战略侦察,试探苏联驻军对中共军队涌入东北的态度。此时,中共中央在往东北调遣军队和干部队伍时还没有放开手脚,主要原因是尚未摸清苏联驻军对国、共抢占东北地盘的立场,因此尚未确定主要战略方向。http://www.21ccom.net
8月29日,中共中央指出,只要中共军队在东北的活动“不直接影响苏联在外交条约上之义务,苏联将会采取放任的态度并寄予伟大之同情”。鉴于李运昌部在东北的迅猛发展,中共确信苏军对中共在东北扩军采取了默认的态度。9月中旬,中共摸清了苏联的立场,确定了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方针,把战略重点放在东北,将原来准备南下的十万部队、两万干部全部调到东北,同姗姗来迟的国民党军队展开决战。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之后,解放军赢得了辽沈战役,并在淮海、平津张两大战役中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取得全国性胜利。这比毛泽东原先估计的情况还提前了两年。当年中共中央选准了主要战略方向,占得先机。而蒋介石没有选准主要战略方向,“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可见选准战略方向,同战争全局胜负关系至巨,岂可不审慎乎?
http://www.21ccom.net
主要、次要战略方向的关系
毕竟历史仅供借鉴而已,况且,历史是否可以起到借鉴的作用,还要看战略指导者的学识是否精湛,功力是否圆通。一位西方大师指出,停留在解释历史,只是普通学者罢了,而古为今用,方是大家。于是我们再从历史回到现实。http://www.21ccom.net
战略方向即对战争全局产生关键性影响的作战方向,战略方向之确定自然要受到战略任务的制约。战略方向含有针对性的作战目标,是包括地面及其相关空域、海域和太空的一个多维空间,具有一定的纵深和宽度。
在军方战略任务的制约下,通常要对比己方和假想敌双方军事、政治、经济、自然地理以及作战方向所涉地域的政情和社情,藉以选择和确定战略方向。是否选准战略方向,直接影响战役甚至战争的结局。
无论进攻还是防御,战略方向都有主、次之别。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应该只有一个主要的战略方向。主要战略方向是敌对双方军事斗争的焦点,是双方使用军事力量的重点区域,对于某方是否能够达成战略性战役甚至战争的战略目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此,一国军方能否选准主要战略方向,是该国战略指导者在战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战争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包括多种体现方式,具体说来,在战场上,主要是以物理形式表现出来。如何选定主要战略方向,分别在势能和动能这两个层次上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这可以用一个形象化的说法来形容。选准了主要战略方向,犹如取得了巨大的势能,高屋建瓴,气势磅礴,在外交谋略、战场准备、武器研制、兵力调遣、战法创新、装备后勤等关键节点上,作出从容安排,这就占得了先鞭。然后,在战争爆发时,能以巨大的动能释放出来,给予敌方以重挫。相反,假如选错了主要战略方向,不但无从取得磅礴的势能,一旦战争降临在其他方向,己方战争机器的动能无法在关键方向释放出来,经过一番折腾,再指向关键方向,原有的巨大的动能也必然要大打折扣。
何况,高科技局部战争的特点是烈度大、节奏快、时间短,往往一锤定音,毕全功于一役。即使是时间跨度比较大的局部战争,一旦敌方夺取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实施不间断的空中打击,必然始终掌握了制空权、制电磁权及制交通权等,则己方难免忙于奔命,穷于应付,直至战争结束,往往再也无法夺回主动权。因此,战略指导者在事前选准了主要战略方向,显得格外重要。http://www.21ccom.net
http://www.21ccom.net
主要、次要战略方向之间,存在互相支撑、互相牵制的关系。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争进程中,在一定条件下,主要、次要战略方向之间也可能转换。所以,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军方在重点贯注于主要战略方向的同时,也要兼顾次要战略方向,并且密切注视主要、次要战略方向之间可能转换的动向和趋势。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主要战略方向之变迁史
自1949年以来,六十年中,中国军方原先确定的主要战略方向,经过了多次变更。军方确定战略方向的原则以及随后变更的原因,基本上取决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对主要来自境外的军事威胁的评估。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出兵援救南朝鲜,北朝鲜处境危殆。毛泽东认为,美军在东北方向对中国构成了战略威胁,于是往朝鲜派遣志愿军参战。之后,他作为题中应有之文,将东北方向确定为中国的主要战略方向。
1956年,国防部长彭德怀在代表军委所作的报告中指出,今后假想敌是美军为主的外国军队和台湾军队,主要战略方向则是东部沿海方向。解放军作战的立足点要放在对付美军和台湾军队对中国大陆的武装入侵上。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1960年,林彪时已取代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他代表军委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对于东部沿海方向,也要区别对待,要执行“北顶南放”的方针。“北顶”是指从鸭绿江到浙江象山湾的沿海一线要顶住,不让敌人登陆上来;“南放”是指从象山湾直到广西沿海都可以放敌人进来。
林彪认为,“南放”也是有限度的,诱敌深入的纵深是以广西的桂林、南宁,广东的南岭,江西的上饶为最后防线。根据在北面顶住入侵敌军的情况,然后在南面再组织反攻。这时,假想敌仍然是美军和台湾军队,可是主要战略方向已经侧重到从鸭绿江到浙江象山湾的东部沿海一线。
除了地域划分以外,“北顶南放”还有一层战略涵义,即北边有苏联老大哥撑腰,像沙发一样,可以背靠苏联顶着,然后在南方诱敌深入,把敌人放进来,等待时机成熟,再发动反攻歼灭之。后来中、苏反目,这层涵义就很少有人提起了。http://www.21ccom.net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1964年,毛泽东在同副总参谋长杨成武谈话时指出,“你们不能只注意东边,不注意北边,只注意帝国主义,不注意修正主义”。又说,“所谓北顶南放,我看不一定”。他认为,敌人最可能从天津、青岛、连云港打进来,中间突破最危险,足以切断我南北,把我们分成两半,这对我威胁比较大。他强调,“要对付四面八方”。这时,依照毛所说的,敌人在天津、青岛、连云港一线方向构成的威胁最大,因而他确定的主要战略方向实际上与过去林彪说的大同小异。
实际上,那时毛泽东已经得出结论,苏联可能成为中国最危险的敌人。旋即他指示军委抽调解放军三分之二的工程兵部队前往华北、东北、西北(“三北”)地区,构筑针对苏军的永备防御工事,并且把大批科研、工业设施甚至大专院校从“三北”地区迁往大西南,只求远离苏联战机作战范围,而这些设施和院校在云、贵、川都处于驻扎在越南的美国战机的作战半径之内。可见,在他心目中,不认为中、美两国会为了越南而交战;至于苏联,却是不能不防的。
由于这时毛泽东已经把克里姆林宫的主人同待在中南海的他所谓的“修正主义头子”挂起钩来,准备“关门打狗”了,所以他开始全力对付来自北方的威胁。鉴于美国越来越深地介入了越南战争,毛要把人们的注意力从南边往北边转移,必须逐步过渡,所以先提出“要对付四面八方”。“多重点即无重点”,这层浅显的道理,他岂有不懂的道理?实际上,他是从党内斗争的策略的角度泛论战略方向的。
1969年中、苏边界爆发武装冲突以后,苏联成为中国现实的、最大的威胁。毛泽东指出,“苏修亡我之心不死”,要集中打击苏联。于是,北方成为中国主要的战略方向,并且中国同国际上所有反苏的国家联合起来,抵制苏联的扩张主义。这就是“一条线”战略。
1978年,苏联暗示愿意改善苏、中两国关系。中共中央认为,实行改革开放,必须从美国、日本和西欧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如果在此刻发展中、苏关系,未必能从中获得实际的利益,却有可能使得刚刚改善的中美、中日、中欧关系受到破坏。因此,北京仍然以“三北”地区为主要战略方向。
1985年,邓小平制定了不与任何军事大国结盟、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作为中、苏关系逐渐改善的结果,中国不再以“三北”地区作为主要战略方向。一时,美国、苏联均不足以对中国构成威胁。北京开始重视并探索中国与周边国家发生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及因应之道。http://www.21ccom.net
1993年,军委提出要立足于打赢一场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随着两岸关系逐渐恶化,北京特别重视在强敌介入的条件下,以军事斗争的方式,挫败台独势力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图谋。从此,中国主要的战略方向确定为以台湾为中心的东南方向。截至今日,基本情况还是如此。
当前中国面对若干战略方向
在切入中国战略方向的话题之前,不妨先讲几句似乎是题外话的话。笔者仿佛有一种预感,中国军方及中国政府真正应该重视的战略方向应该是在国内。
只要中国政府和民众上下同欲,不要说今日中国综合国力上了几个台阶,就是半个世纪之前,世界上也没有哪一种力量足以撼动北京对整个中国的统治。近年大陆群体性抗争浪潮此伏彼起,政治暗潮在地表之下激荡涌动,内乱似乎正在酝酿阶段。在可以预期的将来,就紧迫性和危害性而言,内乱可能超过了外患,发展趋向亦即内乱导入外患,或者外患激起内乱,或者两者交替影响,兼而有之。针对内乱和外患的权衡关系,孔子说过,“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这句话放在今日,也是颇有启发意义的。
如果北京在消除官场腐败、贫富差距、沿海地区同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及族群冲突等隐患时,久未取得能让民众信服的实效,则日后在中国大陆发生危及中共执政地位的内乱的可能性就不能排除。据此,说中国军方及中国政府真正应该重视的战略方向应该是在国内,也是不无道理的。
下面言归正题,讨论一下中国军方面临的战略方向的问题。举世滔滔,中国涉外关系正逢多事之秋。当前中国面临下列数个涉外的战略方向:
1.当前“东突”势力正在与境外势力密切勾联,蠢蠢欲动。一旦时机成熟,“东突”势力及其蛰伏在大西北各地的同路人企图在西北大举起事。
http://www.21ccom.net
2.朝核问题积重难返。朝鲜半岛核武器化的趋势似乎难以逆转。朝鲜拥有核武器,可能触发美、日、韩同朝鲜的紧张对峙,不免殃及中国。
http://www.21ccom.net
3.在东南方向则是法理台独问题引起两岸关系绷紧,以及日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两国三方可能就东海油气田和钓鱼岛的主权归属引起争端。
4.在南方,中国同越南及若干东盟国家就南沙群岛主权归属存在争端。对方视中国退让为软弱,蚕食南沙岛礁的行动愈演愈烈,并且在所占岛礁周围海域加大了开发资源的力度。
http://www.21ccom.net
5.在西南方向,则是中、印两国为领土主权问题争执不休。近年印度气焰日趋嚣张,可能触发烈度不小的边境冲突。
这些战略方向中,究竟哪个才是主要战略方向?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考虑到现阶段中共中央赋予军队哪些历史使命,国家安全利益面临哪些挑战,军队经由何等途径方可应付这些挑战,并且圆满完成这些历史使命。
至于围绕着热点新闻而发生的群体性讨论甚至争议,看似非常热闹,一石激起千层浪,涟漪效应无远毋届。其实,这只是读者对媒体报道的浅层次的反应而已。这些争议仅博识者一哂。
在中共中央对军队提出的历史使命(三提供一发挥)中,当以军队要为中共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以及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关键点。另据新闻报道,今年底起,解放军将有整改大动作,陆军裁减70万人,海空军各自增加15万人。对这两个因素,笔者予以审慎考量,推断出结论,在下面一一陈述。http://www.21ccom.net
限于篇幅,笔者仅在下面对各个战略方向已经或者将会构成的挑战,以及北京对此可能采取的因应措施及其后果,逐条予以初步的分析。如果读者具有战略学根底及国际政治视野,看完下述分析以后,想来多半会同笔者产生共鸣。
应付疆独,武警足矣
先说“东突”势力可能对中国安全利益的挑战和后果。时至今日,“东突”势力接二连三的活动,有增无已,已经严重破坏了投资环境,冲击了新疆旅游业,耗费了大量资源,影响了对外经济交往,总之,严重干扰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大计。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如果缺乏相应的有力措施,在国内外大、小气候允许的情况下,“东突”势力及其蛰伏在大西北各地的同路人势必一呼百应,声应气求,以非常暴烈的方式释放其蓄积几十年的能量,兵连祸结,难免牵连半壁江山,后果十分酷烈。所谓来日大难,恐非耸人听闻。
在新疆,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这三股势力时伏时起。目前,在有关部门一再给予严厉打击的形势下,基本上还处在蛰伏的阶段。然而,若用“窥测方向,俟机而动,以求一逞”来形容这三股势力的动向,恐非过甚其词。何况,“东突”势力同中亚乃至中东的穆斯林世界有着广泛的国际联系,发展趋势似乎愈演愈烈,不禁令人怵惕。
然而,历史本身是各种主客观因素经过交融、排斥的复杂过程,然后呈现在世人面前的现实,其经验教训必然是具有延续性的,在思考和处理当前事态时,不失为一面镜子。近现代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新疆民族矛盾演变以及国内外各种势力在新疆这块土地上角逐过程的历史,对于评估今后新疆形势发展,还是具有指标性意义的。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纵览新疆近现代史,当地之所以发生政治、军事大动乱,除了民族矛盾恶化、族群冲突加剧以外,另外还需具有两个必备条件。其一是中央政权或新疆地方政权递嬗之际,政局动荡,社会治安急剧恶化;其二是列强承诺并且实际给予新疆分裂组织以强有力的支持。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分裂主义集团难成大气候。
例如,新疆哈萨克领袖乌斯满在起事之后,一度从苏联及外蒙获得军事援助,后来又从美国领事获得给予援助的口头承诺,趁国民党地方政权让出政权,解放军刚进入新疆,立足未稳之时,才得以发动武装叛乱。又如1944年,分离分子趁盛世才的独裁统治摇摇欲坠,而国民政府尚未派员强势接管地方政权之际,在苏联全力扶持下,在新疆伊犁、塔城和阿山地区掀起了大规模的分离运动,甚至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其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分离运动被定性为“三区革命”。
目前,根本不存在中央政权或新疆地方政权发生剧变,以致社会治安急剧恶化的可能性。今日北京高度重视新疆治安问题,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诉诸治标、治本双管齐下。尽管治本涉及宗教、民族矛盾,短期收效不易,可是就治标而言,高压之下,兼求疏通民怨,求得一时的平静,还是力所能及的。这是基本估计之一。http://www.21ccom.net
新疆三股势力未获境外强有力的援助,一时也难掀起惊涛骇浪。眼前国际环境并不有利于“东突”势力的分离主义活动。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首先,审视一下中国西北诸邻国同“东突”势力的关系。通过上合组织,中国同中亚各个国家维持良好的外交关系,在经济合作层面,这些邻国也有求于中国。鉴此,中亚各国不至于为了支持“东突”势力而冒同中国撕破脸的风险。目前俄国国势不振,又出于内政理由,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深怀戒心。在可以预期的将来,俄国不会插手新疆事务,对中亚国家存在的恐怖主义组织也会施加遏制性的影响。
其次,美国出于全球反恐斗争的需要,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展开斗智斗力的斗争,仍然在世界各个角落如火如荼地持续进行。原本这两股力量都有可能对中国构成巨大的压力。如今,它们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地激烈地互相碰撞着,彼此消耗掉惊人的爆发力。只要美军尚未撤出阿富汗,不但对阿富汗而且对其他中亚国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都是一个震慑。在此情况下,塔利班及其他原教旨主义势力就腾不出手来,无从急剧增加对“东突”势力支持的力度。
当前,种种国际因素钳制着境外势力同“东突”势力勾联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东突”势力及其蛰伏在大西北各地的同路人就不可能揭竿而起,直接挑战北京的权威。这是基本估计之二。
基此,笔者认为,在可以预期的将来,西北战备固然紧急,却大多数仍然属于由民族矛盾引起的、以暴力冲突形式表现出来的内政问题。这就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新疆局势的大格局。中央和地方以军队为后盾,由武警出面,在新疆实行多方位震慑足矣。
朝核牵制中日
至于美、日、韩同朝鲜的紧张对峙,由来久矣,却迄今未爆发军事冲突,主要原因是在东北亚牵掣战争爆发的因素颇多。即使朝鲜执意研制战略武器,半岛核武器化的趋势呈现难以逆转之势,牵引国际视听,不免加剧美、日、韩同朝鲜的对峙状态,却未必会触发一场玉石俱焚的战争。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据判,美国战略指导者可能认为,朝核问题积重难返,假若能轻易解决,也不待于今日。何况,据笔者分析,朝鲜专家持之以恒,自然会突破核弹、导弹“两弹结合”的技术瓶颈,不久以后朝鲜将拥有核导弹。这样,朝核问题将发生质变。一来,核导弹的突防能力远远超过携带核弹的轰炸机;二来,维持一支核导弹部队的成本却远远低于维持一个携带核弹的轰炸机中队。朝鲜拥有核导弹以后,震慑效果高而维持成本低,今后美、日、韩就更不可能对朝鲜大动干戈了。
美国处理其他国家或地区从事核扩散问题时,基本上采取两种立场。美国在确切获悉某个国家或地区核武器研制已经取得势头以后,在该项核扩散行将成为现实之前,或者自己出面施加空前强大的压力,该项核武器工程最终被迫戛然而止,胎死腹中(如台湾);或者由其他国家出面径自轰炸摧毁了事(如叙利亚等)。然而,一旦该国核武器研制业已获得重大突破,核扩散在该国已经成为既成事实,则美国也只能在事后予以默认(如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http://www.21ccom.net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笔者估计,在朝鲜拥有核导弹以后,美国处理朝核问题的立场,将从核不扩散政策改变为核军控政策,仅要求朝鲜不得对外输出核技术和导弹技术。六方会谈必然曲终人散。即使今后朝核问题仍然可能演变成为一场危机,届时美国也作为烫手山芋,留待中国或日本在美国斡旋下处理了。http://www.21ccom.net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加之,美国可能有一种战略思考:假如能逼迫朝鲜弃核,有助于维持国际社会的核不扩散体制,固然是佳事;然而,假若朝鲜拥有核导弹已经成为既成事实,美国就会遵循惯例,把这个烫手山芋抛给中国和日本,反正朝鲜核导弹只会就近牵制中国和日本,却无法对美国构成威胁,也就是无损于美国的战略利益。
日后中国或日本同朝鲜发生了矛盾,届时请美国出面斡旋,美国势必仿效北京过去的做法,如法炮制,敦劝两国对待朝鲜核导弹要“冷静观察,耐心等待”了。谓予不信,请拭目以待。
假如美国在朝鲜拥有核导弹之前同朝鲜发生军事冲突,无非是为了解除朝鲜的核武装而已,从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来衡量,美国决不可能同中国就朝核问题发生正面冲突。甚至正是美国获得了中国的默许乃至怂恿,才有可能诉诸动武的方式,着手解除朝鲜的核武装。http://www.21ccom.net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况且,关于美国为了解除朝鲜的核武装而对朝鲜发动猛烈的空袭的假设,以笔者管见,不可能成立。以后,东北亚各国需要直面一个拥有核导弹的朝鲜了。但是,尽管从此东北亚暗流激荡,时起时伏,一时间,彼此之间却会相安无事。这最有可能成为东北亚各国无法避免的现实。基此,东北方也不可能成为中国军方主要的战略方向。
关于南沙的战略思考
关于南沙群岛主权归属是否会引起风云突变,则主动权操在中国手中。越南以及若干东盟国家早已开始蚕食该海域大小不等的岛礁了,却又各怀鬼胎,长期以来无法形成针对中国的合力。
如果中国采取军事行动,可能促使这些国家在强烈刺激下,采取结盟的方式,力邀西方大国介入,平添变数。凡此种种,可能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持只同当事国进行双边谈判而拒绝多边谈判的原因。中国相关政策的着眼点,其实还是一个“拖”字诀。
http://www.21ccom.net
话说回来,关于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相关国家之间似乎还有争执。这些国家认为,从法理上说,它们似乎比中国更有理由声称主权归属。比如马来西亚等国侵占和分割南沙岛礁和海域,主要借口是这些岛礁远离中国大陆一千四五百公里不等,却位于或者邻近它们的大陆架。
另外,按照国际法,某国声称某个岛屿属于其主权范围,必须对该岛屿实施长期的、排他性的管辖权。而近年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占领的南沙海域的岛礁,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对这些岛礁实施过长期的、排他性的管辖权。
至于南沙群岛主岛太平岛,情况则不同。历史上日本和中国分别对该岛实施过排他性的管辖权。1939年,日本武力占有该岛,改名长岛,并在二战末期在此建立了潜艇的前进基地。二战结束以后,国民政府代表中国重申对南沙群岛的主权管辖权,接管了该岛,一直管辖至今,迄今仍由台湾驻军管辖。
再说,北京要付诸军事手段反制各国侵占和分割南沙岛礁和海域的行为,自不待于今日。直至1980年代末,美国对各国就南沙群岛主权归属的争端,还采取概不介入的立场。其后,美国立场发生微妙的变化,对于该等岛礁最终主权归属,美国不持特定立场,然而期待主张拥有主权的各方能以和平方式化解分歧。
一旦各国发生军事冲突,美国是否作出军事反应,至今美国拒绝对尚未发生的事态表态,留待相关各方去猜测。这就存在一个巨大的变数。尤其对中国而言,军事冲突发生以后,随时可能变生不测。
http://www.21ccom.net
如果在1980年代末之前,中国为履行对南沙群岛的主权管辖,采取一些有限的军事行动,占领了相关的岛礁,做了也就做了。久而久之,国际上也就承认既成事实了。1974年,中国夺回了西沙群岛,读者又何时听闻国际上对此有何等抗议声浪?http://www.21ccom.net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既然过去中国囿于内争、内耗,失去了夺回南沙群岛管辖权的机会。多年前,越南等国纷纷抢先占领了这些岛礁,划分了海域,并且引进了西方公司开采石油矿藏。当时,中国并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反制行动,而在其后若干年内,也未采取什么反制行动。时至今日,中国再采取军事行动硬挤进去,岂能不引起战争?岂能不促使相关国家结成同盟与中国对抗并且引入强敌介入?一旦强敌介入,对中国又意味着什么?
何况,尽管中国驻军已经在南沙群岛控制着六个礁盘(永暑、赤瓜、华阳、南熏、渚碧、东门),却远离中国大陆一千四百公里之外,海运补给困难,补给运输时间长。尤有甚者,南沙群岛在中国空军多数机种有效作战半径之外,即使中国战机从西沙主岛永兴岛人造机场起飞,飞行八九百公里,抵达南沙上空,留空时间也很短,即需返航。相反,中国所占礁盘如地处南沙中心的永暑礁,却距离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仅五百公里,均在这些国家空军战机的有效作战半径之内。
据此观之,中国军队攻占南沙群岛若干岛礁自无问题,长期守住这些岛礁却不容易。问题在于,用兵夺回了被侵占的岛礁以后,下一步怎么办?根据“谋定而后动”的用兵法则,中国军方在策划军事反制行动的阶段,自然应该将这层因素纳入考量之中。有鉴于此,既然过去中国政府已经失去先机,又何必在此时急于诉诸用兵解决呢?
越南已经向俄国定购了六艘“基洛级”柴电潜艇、十三架苏-27战机、十六架苏-30战机和最新型“堡垒-P型”岸基反舰导弹,性能之先进,比中国过去向俄国定购的型号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例证说明越南等国作好了准备,在以南沙海面为中心的一大片海域,以空、海、潜三维空间的作战形式,同中国海、空军认真较量一番。
再说,东盟国家背后还有美国撑腰,美国是否会在关键时刻介入,以致变生不测?对此,中国军方实在摸不准。既然摸不准事态发展的趋势,又岂能莽撞地一头撞进去呢?http://www.21ccom.net
下笔至此,笔者觉得应该拓展一下政治视野:南沙群岛主岛太平岛是该群岛唯一适合人群长年累月地居住的岛屿,却由台湾军队长期驻守。在可以预期的将来,这是越南和任何东盟国家无论如何无法取代的。台湾驻军太平岛,是嵌入南沙群岛的强劲有力的楔子,成为中国日后恢复行使主权时,在“文事”和“武备”方面双管齐下的张本。换言之,以长远观点衡量,台湾驻军太平岛,其实是在替中华民族维护着南沙群岛的主权。
http://www.21ccom.net
无论眼前越南等国如何甚嚣尘上,只要它们拿不下太平岛,历史将会证明,在中国国力再上一个台阶以后,当前它们这样、那样的行动,只是瞎折腾而已。基此,从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时间是在中国一边。中国实在无须急于争一日之雄长。基此,中国军方不可能把主要战略方向确定在南方。
综上所述,南沙群岛主权归属问题,只宜在中国综合国力再上一个台阶以后,从容图之。到时候,时机成熟,只要太平岛仍由台湾军队驻守,则解决这个问题,事半功倍。在此之前,任何在这个方向大动干戈的主张,不但事半功倍,反而犹如赵括谈兵;不仅添乱而已,反而会牵动大局。此无他,原因就在于军事战略必须服从并且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
各国蚕食南沙岛礁和海域的行动,已经成为既成事实了,积重难返。可是,另一事态发展却值得重视。有朝一日,相关各国尤其是越南可能施展鲸吞的大手笔,染指太平岛。一旦有事,该岛距离台湾本岛近一千四百公里,超出台湾空军战机有效作战半径之外,而台湾海军舰船也驰援不及。简言之,台湾军方在危机阶段不足以对该岛驻军给予支撑行动。其实,这倒不失为北京、台北为维护中国领土主权而实施军事合作的一个最佳契机。
假如上述设想果然成为现实,中国以维护南沙海域现状、保护重要的国际水道马六甲海峡的名义,重拳出击。况且,衅由彼开,师出有名,当可摆脱强敌介入的忧虑,并且可以迅速改善两岸关系,加强台湾民众对北京的向心力。加之,战后南沙群岛的军事态势必然丕变,主权归属问题迟早会迎刃而解。北京战略指导者自然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还存在一种可能性,即台独势力日后或许会认为驻守太平岛,风险太大,维持成本又高,在战略上对台湾也没有什么意义,无非是为中国做嫁衣裳,因而决定弃守该岛。对台独势力而言,金门、马祖尚且可以弃守,遑论太平岛?有朝一日,台独势力重返台北政坛,则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然则,南沙问题又引入一个新变数矣。
国家安全战略的布局,也和下棋一样,需要全局在胸,才能走出妙手。制定相关战略,无非是从紧迫性、可操作性及前瞻性着眼。何况,某些战略契机的到来,不全然是消极的等待,也可通过造势促其早日到来。“闲子”的意义就在于此。关键无非一是“谋定而动”,二是“教猱升木”。这里就不多谈了。
印度难以从事两线作战
谈到中、印领土争议可能在中国西南方向触发边境冲突,众多网民对此纷纷表示担忧。部分中国专家、学者认为,应该认真考虑中国同印度之间发生激烈的军事冲突的问题。对此,笔者要谈得稍微透彻一些。笔者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持有悲观的态度。理由如下:
第一,出于宗教、族群矛盾,不言而喻,印度同巴基斯坦是宿敌。双方在喀什米尔主权归属问题上的矛盾不能调和,犹如死棋一般,长期处于无解。巴基斯坦仍然是印度的第一号假想敌。长期以来,印度在巴基斯坦周边部署的军力,始终占其总军力的百分之七十左右,足以证明这一点。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从事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这属于军事战略的常识范畴。印度倾全国之力,尚且未必能够对付中国,遑论仅抽出部分军力,就想同中国这个地区核大国决一雌雄。印度在彻底解决其同巴基斯坦的不可调和的尖锐矛盾之前,自然不可能腾出手来,全力对付中国。这个判断的合理性,不待智者而决。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第二,自从核武器问世以来,由于核武器空前巨大的破坏力,在两个核武器国家之间,从来就没有发生过战争,甚至连大规模的边境冲突也没有发生过。回顾1969年,由于边界纠纷升级,中、苏两国发生了武装冲突,也仅局限于比较小的军事单位之间的冲突而已。尽管双方磨刀擦枪,似乎一场核大战在即,后来也终于化险为夷。当初苏联已经跻身为两个核大国之一,而中国的核武器还处于雏形,情况尚且如此。尽管两国对峙多年,边界冲突却迄未急剧升级。http://www.21ccom.net
http://www.21ccom.net
印度、巴基斯坦两国同时于1998年拥有核武器以后,如今双方均已拥有足资震慑对方的核武库了。今后印度会对巴基斯坦大动干戈,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据悉,就核武库规模而言,印度比巴基斯坦强大,却对巴基斯坦的核武器深有忌惮。除了核武器具有空前巨大的破坏力这个共性以外,印度还有两层考量:
其一,巴基斯坦财政捉襟见肘,核武器抗毁能力差。在两国危机升级时,在紧急状况下,巴基斯坦很可能先发制人,一发不可收拾;
其二,印度在城市建设规模上远逊于中国。除了特大型城市以外,中国省辖市(地级市,含副省级市)还有三百个左右,均具备大城市的基本设施。相比之下,虽然印度有三百个城市人口超过百万,具有现代规模的大城市却仅有三十余个。其他的印度“城市”仅系规模稍大的镇的集群而已。一旦巴基斯坦宁可在核冲突中与印度同归于尽,闹个鱼死网破,则印度现代大城市必然不复存在,被打回经济发展落后的状态矣。
第三,印度要征服巴基斯坦,还存在一个如何对付穆斯林世界的问题。印度人口固然众多,国内却有穆斯林人口一亿三千万,是巴基斯坦的天然盟友,加上巴基斯坦穆斯林人口一亿五千万,势力不容小觑。近年印度、巴基斯坦恐怖活动猖獗,完全不按牌理出牌,为患两国甚烈。这些恐怖活动促使两国关系趋向更加复杂化,一方面牵掣了印度聚焦于国际事务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印度贯注于国内治安的力度。
另外,在印、巴两国关系处于危机状态时,印度还会在相当程度上受到整个穆斯林世界的牵扯。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日益抬头之际,这层来自外部世界的牵扯因素,也是印度政治家不能予以忽视的。
第四,北京清楚,印度征服巴基斯坦之日,即印度可能掉转头来全力对付中国之时。为了避免出现印度与中国倾力一搏的尴尬局面,中国自然不会听任巴基斯坦沦于被征服或肢解的境地。北京了然于胸,给予巴基斯坦以强有力的支持,以牵制印度,是四两拨千斤的不二法门。中、巴两国的紧密关系以及中国在巴基斯坦处于危局时的反应,也是印度在战略层次上不能不考虑的。
综上所述,印度要想征服巴基斯坦,谈何容易。试想:印度征服巴基斯坦之日,尚且遥不可及,要全力同中国相拼,又谈何容易?
·印度战略态势上的弱项
上面说的是指在国际战略层面上限制印度对华作战的四个因素。再说说印度在军事和生存战略态势上的弱项,这在战略评估的层次上,也制约了印度对华作战的决策。
先说军事战略态势。中、印边界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仅四百公里,而距北京四千公里。中国部署在青藏高原的近程或中近程常规导弹就对印度政治心脏地带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而印度要对中国构成同样的威胁就必须部署经济代价大许多的远程常规导弹。
空军部署的情况也是如此。中国空军战机从青藏高原机场起飞,不足六百公里就可以轰炸新德里,留给印度空军作出反应的时间很短。而印军战机从机场起飞以后,却要飞四千多公里才能攻击北京,即使空中加油,也远远超出了印军战机的有效作战半径。
当然,印度战略态势也有强项,即印度空军可以出动战机攻击青藏铁路及川藏、新藏和青藏这三条公路,可以做到摧毁关键节点,严重阻绝从内地前往西藏的交通运输,必然影响北京对西藏驻军的后勤保障。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既然双方已经撕破脸,北京无所顾忌,部署在青藏高原的导弹部队和空军基地自然会向印度政治心脏地带发动波次攻击。在战争中,印度对中国构成的威胁仅限于边远地带而已,中国对印度却是“一剑封喉”,攻敌所必救了。显然,这是印度无法承受之重。
另外,即使印军仰攻,侥幸攻破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进入西藏,在海拔四千多米的世界屋脊作战,后勤保障难度极大,面临步步艰难的处境。退一百步说,假设印军不存在后勤保障上的难度,又能够深入西藏地区近千公里,占领的也无非是旷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印度值不值得为此同中国这个地区核大国迎头相撞呢?
http://www.21ccom.net
而在中、印边界,中国军队的战略态势完全不同。中国军队居高临下,攻入印度境内,势如破竹,不远处就是海拔500米以下的印度河、恒河平原,直逼新德里繁华地带。主客异势,这就是若干印度战略家想深一层的观点。
鉴此,两国无论处于长期的军事对峙中,还是处在一场军事摊牌时,就战备和作战的效费比而言,中国都比印度占了上风。这层得失因素印度高层早已经过熟思了。
再说生存战略层面。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水资源丰富,全流域江水的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为中国各大河流之首。如果中国着手大力开发,发电量可供开发西藏地下资源之用并出口到南亚邻国,还可将江水引向缺水的西北、华北。况且,中国建造大坝以后即可控制下泄水量,位于下游的藏南地区和印度领土或者严重缺水或者受制于水患。http://www.21ccom.net
目前中国顾虑到印度的态度,尚未大规模开发。倘若印度同中国撕破脸,居然同中国交战,则中国可能索性放开手脚开发雅鲁藏布江水资源。如此,岂是印度之福?
·中、印不可能爆发大战
上面说的是战略层次的考量。接着,再考虑一下战役层次的因素。战役层次的考量也说明了印度在近期不可能陷入一场同中国的大规模的军事冲突。简单说一下三条依据: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第一,中、印两军交战,从后勤运输的角度着眼,有利于印度而不利于中国。既然双方准备作战,必定要在前沿阵地囤积大量军需品。尽管青藏铁路开通,解决了从内地往西藏输送物品的急需,可是,中国军队从西藏境内的物资集散地再往前沿阵地输送军需品,在若干节点上,还是要靠驮马甚至人力解决。
相对说来,印度占尽了便于运输的有利的地理条件。在一些地点,印度铁路可以直达距离印方前沿阵地不远处,快速卸下大宗军需品。这就是印军往往在中、印边界的若干地段占有军力优势的一条原因。
然而,军需品抵达双方前沿阵地以后,情况丕变。中方多数阵地居高临下,令印军高山仰止。中方从西藏境内的物资集散地往前沿阵地输送军需品时,不存在海拔相差大的问题。可是,印军攻击中方阵地时,再往前推进,前送军需品,就处处、时时面临一个从低处往高处运输的难题。
中国军队攻进印度辖土,从高往低,前送物资方便多了,恰如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而印方前沿阵地同中方阵地海拔相差颇大,要取攻击态势,必须仰攻,前送军需品,就轮到印军靠驮马甚至人力解决了,而且从低往高,需要前送一站,攻占一站,再前送一站,考虑到天候、地形的制约,尤其困难。
总之,就军需品运输及后勤而言,中方利于打短期的、突击性质的战役,而印军利于打一场相对持久的战役。这是大体上的判断。遇到具体问题,自然还要具体分析。
况且,在中、印边界,中方掌握了大部分制高点如重要山口,占有巨大的势能。两军在战前或者交战过程中,由于双方阵地海拔相差颇大,主客异势。中方在防守时,能以人数远较印军少的守军据险扼守,以逸待劳;在进攻时,居高临下,在攻击时灵活多变。印军的态势则恰恰相反,无论攻击还是防守,要取得成效,必须在人数上占优势。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第二,印方声称在邻近边界的地区享有制空权优势,其实战时双方争夺制空权,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并非单纯由先进战机的数量和飞行员的技术所决定。譬如中国在邻近中、印边界的地点设有大型雷达站,远程警戒搜索雷达、三坐标引导雷达等居高临下,犹如永不降落的巨型预警机,足以俯瞰印度纵深,一览无遗。印军动静全在中方掌握之中。印度空军在制电磁权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战机起降及飞行受制于这些雷达基地。因此,在双方争夺制空权时,中方未必逊于印方。中方在战区配置大型雷达站,是印军在战区争夺制空权的一个制约因素。
第三,一位印度将军曾经说过,即使中国军队在同印军作战时占尽劣势,攻击受挫以后快速后撤,印军也不能快速追击,否则就要上当。这是因为中方掌握了重要的山口,事先可能埋设了核装置。印军在追击过程中,快速反应部队包括重型装备通过山口进入了中国领土纵深,中方可能遥控引爆核装置,并且声称这是“在中国领土上进行了一次核试验”。于是,山口崩塌,印军运输线及后退路线全部断绝,中方发起反击,如同瓮中捉鳖,被团团包围的印军大部队就只能束手待毙了。这位印度将军说,这种情况未必发生,印军却不能不防。
笔者在上面就战略、战役两个层次作的详细分析,旨在说明,在可以预期的将来,印度不太可能在同中国作战的问题上“见真章”。假如印度敢于同中国殊死一战,则西方学术界关于核威慑和两线作战的理论彻底破产了。既然印度不可能倾全力同中国作战,则中国将西南方向列为主要战略方向,自然是不可思议的。
至于近期印度在边境地区进行频繁的军事活动,并不意味着印方正在策划针对中国的军事进攻。印方兵力调动及中方由此产生的疑虑,笔者认为,多数还是出于“麻秆打狼两头怕”的心理罢了。
台海仍是心腹之患
上述任何一个作战方向发生军事冲突,对于中国这么一个泱泱大国,战局胜负只能产生局部性、暂时性的影响。这几处发生动荡、冲突,固然令北京感到头疼,却只是癣疥之疾而已,不可能对中国产生全局性、长久性的影响。因而这些方向都不太可能在未来期间成为中国军方的主要战略方向。
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铁骑南下,一直是中国中央政权的大患,所谓“祸患北来”。历来北方游牧民族南侵,颠覆了多少朝代,不胜枚举。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情况则不同。除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半期至七十年代后半期,中国患于前苏联庞大的坦克集群对华北平原的突袭以外,在长达一百多年期间,中国历年来均主要患于来自太平洋海面上的外国军事压力及摧毁力。
自从前苏联解体以后,俄国综合国力一蹶不振。迄今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远低于中国,经济、科技活力也远逊于中国,而且又受困于包括种族冲突在内的各种国内矛盾。在近期内,俄国多半不足以构成对中国安全利益的威胁,尽管从远期效应来衡量,来自北方的祸患降临时,力度更大,势头也更迅猛。
就短期效应而言,来自西太平洋的军事威胁却时隐时现,依然存在。一旦来自西太平洋的严峻的军事挑战成为现实,摆在国门前边,则足以直逼京畿,并对沿海所有的特大城市构成巨大的威胁。
这种军事挑战的表现形式是核生化威慑条件下的高科技局部战争,特点是烈度大、节奏快、时间短,往往一锤定音,毕全功于一役,与过去教科书上说的战略性战役,何其相似乃尔。尤有甚者,在这场高科技局部战争中,如果中方在初始时期陷于被动态势,则有可能意味着直至战争结束仍未扭转战略上处于被动的局面。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这种军事挑战势必在中国政治心脏地带造成巨大的冲击,对中国精华区域的政治、经济活动带来震撼性的干扰,而且必然会在中国周边国家引发涟漪效应,或许会形成“群起而攻之”的尴尬局面。换言之,一旦西太平洋方向的军事威胁发轫,则难以善了,并且会触发全方位的爆炸效应。这就难免成为中国的心腹之患了。
西太平洋方向的军事威胁尚未酝酿成型则已,万一成为摆在北京军委领导人案头的现实,必然令人备感棘手。况且,在当前几个战略方向中,也唯有来自西太平洋的军事威胁才能威胁到中共的执政地位,才能对中国现存的政体即政权形式带来解体的压力,才能构成对解放军在这个历史阶段的使命的重大挑战。要说明究竟何处才是主要战略方向,画龙点睛之笔,即在于此。
一如上述,军委决定自今年年底起,陆军裁减70万,海空军各自增加15万。倘若这则新闻属实,则军委已经认定,在可以预期的将来,中国面临的最大的军事威胁仍然来自台湾周围及西太平洋地区,主要战略方向可能仍为东南方向。
西太平洋方向的军事威胁并非仅仅来自台湾地区或者美国及其北约盟国,也有可能来自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甚至朝鲜。譬如就东海油气田开采权问题,中、日两国发生军事冲突,也属于台湾及其周边海域的战略方向,只是当前日本受到美国的牵制,尚未在这个问题上发难而已。不过,如果谈到这个方向的威胁足以对中国造成震撼性的恶性的连锁反应的,恐怕非美国及其盟国莫属。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话又说回来,对北京而言,西太平洋方向的军事异动及互动的态势不一定直接意味着挑战,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机遇。假定在某种情势下,民众对北京的压力剧增,久而无解,“事急马行田”,则北京索性诉诸出险招,从台海局势突趋紧张着手,藉以加强民众凝聚力,也不失为从国内危局中脱困的一着险棋。简言之,中共危急之际,则台湾问题犹如摆在一边的政治筹码,间接可供援用。当然,其中还存在“势”、“时”、“险”、“绝”、“动”、“节”等关键节点,此处不赘。
至于中国与来自西太平洋方向境外军事威胁之间的互动趋势及其结果,笔者将从历史视野的角度再写一篇文章,予以分析论述。http://www.21ccom.net
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两岸关系平稳发展,则有可能对来自西太平洋的军事威胁实行釜底抽薪,达成防患未然的政治目的。2008年,国民党终于重返台湾政坛,而试图直奔台独终点站的民进党中坚分子铩羽而归。倘若未来中国能崛起成为一个发挥至关重要的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国,则日后读者诸君回顾这次台湾政坛巨变,诚所谓“不惟人谋,抑亦天意乎”?
http://www.21ccom.net
(相关简介:薛理泰,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
本文链接:薛理泰:关于中国战略方向之思考 文章来源:《领导者》2009年10月号(总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