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禹——史上最牛新闻评论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2:53:50
2009-09-02 01:04
但凡冠以“史上最某某”者往往或多或少包含一定夸张成分,但今天我要讲的是在我心目中的一位十足的史上最牛新闻评论员,他就是2009年7月27日起担任中央电视台的特约评论员——杨禹。

杨禹首次亮相央视
现对杨禹其人作以简单介绍:
杨禹,男,现任中国经济导报社新闻中心主任。杨禹参加新闻工作16年来,始终奋斗在新闻采编工作的第一线,参与策划、组织、采访、编辑完成了百余次重大新闻报道,是中国新闻奖等多项新闻奖的获得者,是新闻事业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杨所撰写的新闻论文《浅作深时深亦浅--国际视野下的经济报道新思维》获得全国新闻论文大赛金奖,并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杨直接策划组织完成的《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获得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闻大赛暨第21届中国经济新闻奖"一等奖。杨还曾经获得由中国记协组织进行的首都新闻界新闻业务技能大赛中"审验大样"比赛个人第二名,以及其他各类新闻奖数十项。
我是在今年8月中旬才第一次看到杨禹在央视作评论的,在我听到他的第一段评论时就眼睛一亮,深刻、独到、宏大、幽默、沉稳、睿智。在听过他的几次评论之后就顿生相见恨晚的感慨,此后只要央视新闻频道里有他的评论我都洗耳恭听。不想我国新闻界竟有如此人才!
杨禹出现的节目有《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共同关注》、《环球连线》、《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平均每天作新闻评论十多次,而且其中很多是时效性很强的新闻,杨禹都能立刻做出精炼的评论,可见其知识储备之多。其思想之深刻,思路之清晰,内容之独到,令人叹服。经常看杨禹在央视作新闻评论的人可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杨禹几乎从不打领带(至少我一次也没见过他打领带),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杨禹的沉稳与低调。
说到新闻评论,人们自然会把他和白岩松作比,在我看来,杨的评论比白岩松的实,摆事实,讲道理,干脆利落,白岩松总是拉的架势很足,可让人听不进去,喜欢绕来绕去,却碰不到要害。可能白岩松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了。希望白岩松吸取新来者的长处,自己也不断进步。CCTV像白、杨这种档次的新闻评论员,如果能有个五六个,就跟大台的身份匹配了。
这里借用网友对杨禹的一句总体评价,甚为经典:犀利诙谐、温文尔雅,帅得如此复杂……

央视对杨禹作金融危机一周年专访
附:
杨禹语录:
[1]中秋之夜,自重庆至武汉而南京,沿江各处,皆使出十八般武艺,凭江望月,抒发民族文化的情怀。不知那江面上的赏月客们可曾发现,脚下喧嚣波涛,纵有百般逆流回旋、千般侧击拍岸,也终扭不过江面之下不动声色的滚滚主流,一刻不停,心无旁骛,从容东去。
[2]一个民族,如果不尊重科学,就要体会现实的贫困;如果不尊重哲学,就要体会历史的曲折;如果不尊重诗歌,就要体会精神的贫瘠。
[3]任何一个伟岸的或渺小的个人,都不可能超越一个完善的或尚不完善的体制。
[4]在科学探索之路上,寂寞过的人不一定成功,成功了的人必定曾经寂寞。
[5]爱心之舟,乃文明之器。它不仅需要我们为任何社会里都难免出现的少数遇危者、受困者动情,还需要我们逐步地让那张网变得丰满与厚实,让网间的遗漏逐渐减少。由此,包括我们每一个人在内的社会多数,才能驾爱心之舟,行进在美好、安全的人生旅途上。
[6]历史,从来就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属于全人类,一部分属于自己;一半在公共澡堂里供大家集体揉搓,一半在自家浴缸里任细水长流。
[7]中国社会从不缺少爱心,却缺少对爱心的组织,缺少高效率的、并能持之以恒的组织机制。
[8]事实上,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的冲突中,不断地寻找和修正自身的规则。表达有自由,投资有自由,动情有自由,但教义有底线,利益有底线,情分也有底线。在谁也不能消灭谁的前提下,在必须找到相处之道的现实里,或许,我的底线,就是你的自由的边界。
[9]张导、陈导与冯导,彼此倾倒,令人晕倒,正所谓:花间一壶酒肉穿肠过,独酌无相亲如一家人;举杯邀明月几时有,对影成三人行必有我师。
[10]粉丝其实是很脆弱的,一撅就折,一泡就软,一煮就化,一挑就断。虽然粉丝文化并不乏一定的时代感与合理性,是传播时代、互动时代里不可缺少的一道辅料,但若以粉丝主导宴席,不仅会令主料迷失其味,也会使全席失去风骨。
[11]比“9·11”更恐怖的是“9·12”。“9·11”有形,而“9·12”无形。“9·11”那天发生了撞击,而自“9·12”起,我们才开始慢慢地消化这个撞击的残酷含义。
[12]哪个单位的领导,不是兜里掖着两张牌,一张上写着“请你与单位共命运”,另一张上写着“地球离了谁都照转”?
[13]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因为一个共同的发型而走到了一起。
[14]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光头。
[15]莫里哀说,爱一个人爱得越深就越少恭维他,毫无保留的批评才能验证真的感情。
[16]其实,“洒脱”是什么?秃哥想起胡适之的一句话:“异乎我者未必即非,而同乎我者未必即是;今日众人之所是未必即是,而众人之所非未必真非。”老胡绕来绕去,其实想说的就是,一个人是不是有心胸,是不是活得洒脱,不看他能不能听得了赞同和夸奖,而看他是否能容忍异己的意见与贬斥。
[17]其实,人与孔雀,不过是殊途同归。人生就如香山孔雀园那个大铁笼子,你我都身在笼内,每个人都有璀璨的羽毛和开屏的精彩,每个人也都有吃不饱饭的压力和局促,都摆脱不了被笼边看客议论和左右的宿命。
[18]早春二月将至,正是赏梅的好季节。若女子如梅,必淡装素服,清丽温婉。若男人为梅,必脊梁刚直,孤寂自赏。
[19]《南方周末》的新闻同行们最爱玩的把戏,就是把一个个普通人架起来,可着劲儿地忽悠,让你觉得自己是济世救民的天使。
[20]至于那如日中天的易中天老师,其实,与那所著名中学里的初一新生一样,都是在用饮驴饮马的姿态与书为伴。固然朝气蓬勃,却令旁观者捏一把汗。
[21]俗人的爱心是本能地要计算成本的,是有一定限度的。
[22]“过去十年,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党培养的结果,是领导、同事们信任、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戒骄戒躁,不自以为是,不夜郎自大,虚心向身边的同志们学习,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不计名利,甘于奉献。”——这是秃哥不久前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一段发自五脏六腑的论述。
[23]东西皆见困兽斗,可叹人生几如戏。游戏人生是每一个人的使命,输赢同味,成败皆可。只人生不游戏,未免乏味。只游戏不人生,未免可悲。
[24]博客,使人与人的距离,从N多年来习以为常的0.5米,拉近到了0.05米,甚至0.005米。于是,花间一壶小酒,就能醉倒万千知音;字里一抹绯红,就能染透山谷回音。于是,自己牙缝里的残垢,也能变成旁人鼻息间的谈资;本来无伤大雅的小声嘀咕,就能变成大规模语言式暴力冲突。博客世界这一年,虽然也营造了很多的温婉与贤良,却因为沸腾得太快,而让人突然发现:人与人的距离一旦过于接近,将是一种多么有趣的生活状态,又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文化局面。在这里,交流过于方便,所以暴露者过于暴露,遁形者无可遁形;在这里,距离过于短促,所以喜怒哀乐都缺少过门儿,往往在第一小节就高亢起来。
[25]秋来时节乱纷纷,路上行人丢了魂。借问胡说何处有?众人遥指中关村。这个星期过得超快,秃哥还没来得及上九天揽月,下八卦捉鳖,超女就五进四了。黏糊的夏天一过,时针跑得比刘翔还快,也不再像厉娜的眼神那么慵懒。一周以来,秃哥吃了一只鸡、两顿排骨、两桌韩国烧烤,穿越长安街十二次,眺望夕阳四次,当面忽悠三回,背后骂娘两次,加了一箱油,修了一趟车,踢了一场球,买了三本书、六本杂志和七张盗版光盘,给路边求钱治病的一家三口掏了十块钱,写社论一篇,看版二十三块,改稿三万字,收月饼四盒,销毁工资条一张。秃哥还给发小儿过了一次生日,共同畅想了一下成为中年文青的美好愿景。与某电视台某栏目主创人员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举行了会谈,彼此表达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抵制低俗不良报道的决心。
[26]这边未名湖畔仍然争议不断,那边复旦楼前已经新意连连。花两万多元,职业女性就可在这里经240学时的国学洗礼,一跃成为“卓越女性”。常人与“卓越”的距离,原来如此具体。文化被具像到了这个地步,可谓亦喜亦忧。国学需要生命力,但它或许不需要变成商业性的显学。它每一次被明码标价,都要经历一次品质的跌价。它每打下一批卓越的蚊子,就会给自己的身躯增添一批先痒后痛的脓包。
[27]近N年来,京城有两句最容易让人呕吐的名言,一句是N多海归博士兼挨踢公司总裁的口头禅——“我最大的烦恼,就是没时间和我的家人在一起”,另一句就是N多帅哥骗女生时的口头禅——“我虽不爱逛街,却特爱逛书店”。秃哥不爱逛超大型的书店,比如北京图书大厦,想从一堆书架里找到自己瞩意的那一本,往往要挤进挤出N番,并从N个坐地上看书的孩子或文青头上跨过。尤其是像易中天老师这样的杰出人才在这里搞签名售书时,人比书多,人气力压书卷气,签名有力人无力。
[28]秃哥一哥们,小秃哥十岁,正值豆蔻花卷年华,自幼爱好文史,饱读诗书辞赋,对足坛名将如数家珍。德国世界杯开赛以来,秃哥与他反复N次比拼足坛基本业务知识,搞得口干舌燥,胜负依然胶着——他说范德萨、范德法特、范布隆克霍斯特、范佩西,我说范巴斯腾、范尼斯特鲁伊、范伟、范仲淹;他说扬库洛夫斯基、波博斯基、金斯基,我说出租斯基、黑车斯基、新斯基;他说扎卡多、里卡多,我说罗纳尔多、鲜橙多;他说托尼、范尼、鲁尼,我说孔仲尼、比丘尼、科宝博洛尼;他说祖贝布勒、施特雷勒,我说穆勒、斯琴格日勒;他说容松、威廉松、路易松,我说丁松、高晓松、鱼香肉松;他说卢西奥、儒尼尼奥、里卡迪尼奥,我说罗纳尔迪尼奥、派力奥、奥特曼。
[29]今夏德国世界杯,定了15家主赞助商。秃哥为了记住它们的名号,做了黄梁一梦:俺兜揣万事达卡,搭阿联酋国际航空抵达德意志,入住一家通过雅虎预定好的酒店。每天俺午后醒来,一边用吉列剃须刀刮亮光头,一边打开东芝笔记本,连上AVAYA布线的宽带,通过conti-online查看赛前八卦。傍晚,俺穿上阿迪达斯T恤,带上富士数码相机,饱餐一顿麦当劳,偷偷在怀里揣两瓶安海斯布希啤酒,打一辆韩国现代的出租车,杀奔伟大的安联球场。喝光啤酒后,接着用可口可乐润喉。每当精彩的进球到来,俺就拿起手机,德国电信负责把俺拍的现场彩信直接发上俺的新浪博。
[30]中国的教育,既讲究书本传承,又讲究感同身受。大学之学生,既需要在课堂上亲睹名师授课,也需要在生活的边边角角里,常听名师议论闲篇以耳濡,常见名师从容背影而目染。而大学之教师,除了在办公室、课堂和图书馆里与晚辈切磋,也需在朝朝暮暮的起居之中,常与青年学子擦肩,感受青春无忌的言行,以荡涤功名和老迈,常葆心灵与学识的生机。总之,学生是要和教授住在一起的,教授也是要和学生住在一起的。这样的师生恋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这个氛围,学生们照样取文凭而毕业,老师们照样著书而立腕,但失掉的是校园里最具魅力的一部分,是大学生活里最可怀念的N多瞬间。
[31]在一个中国科学家所能经历的人生之路上,王选在成功之前、成功之际、成功之后这三个阶段里,在登山的苦旅、山顶的荣耀和山间的漫步这三种境界里,在科研探索之险、竞争纷扰之乱和功名利禄之惑这三团迷雾里,都主动选择了寂寞,也享受了寂寞。其他的中国科学家,只要能取这三者之一,便能成为一方大家。而王选,却罕见地集三者于一身。这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人。
[32]默默观察着世间万象,研习着人生百态。
(注:以上语录均摘自杨禹新浪博客;“秃哥”者,杨禹也。)(摘录:zzwhut)
更多资料:

杨禹先生的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gyu1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搜狐网http://sports.sohu.com/20090802/n265653374.shtml
更多关于杨禹的内容:央视网http://web.search.cctv.com/news.php?q=%E6%9D%A8%E7%A6%B9
杨禹——史上最牛新闻评论员 人民日报评论员:增强深化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人民日报评论员:突出重点,打好转型攻坚战持久战——三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化改革,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四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专制制度的衍生物——文字狱-人民网名博评论员林国奋-搜狐博客 邋遢道人:政治挂帅——中国媒体和评论员在南非世界杯中的表现 人民日报评论员: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 人民日报评论员: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重在取得实际效果--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人民日报评论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人民日报评论员:紧抓机遇,承担应尽的历史使命——一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人民日报评论员:着眼全局,推动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二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人民日报评论员:紧抓机遇,承担应尽的历史使命——一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每日经济新闻——新闻阅读 每日经济新闻——新闻阅读 每日经济新闻——新闻阅读 每日经济新闻——新闻阅读 新闻稿——要把似是而非的新闻写成新闻 新闻是什么?——中外新闻定义辑要 陈坚:新闻是什么?——中外新闻定义辑要 读新闻,学英语—戏说国外新闻网站 读新闻,学英语—戏说国外新闻网站 读新闻,学英语—戏说国外新闻网站 点评凤凰卫视八大评论员 凤凰评论员 ( 转tan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