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博弈中的英雄本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6:22:06
文章更新时间:2005年10月10日9:11
最近,原油价格曾触及每桶70美元的历史最高点;长期徘徊于每桶67美元的水平,同时汽油等油品价格也大幅上涨;然而,上周,由于美国石油进口上升及市场担心石油产品需求下降等各种利空因素的影响下,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至本月6日连续第五个交易日大幅下挫,纽约市场11月份原油期货价格每桶收于62美元以下,上周跌幅已近9%。但是,分析家指出,这只不过是对冲基金在短期利空因素的影响下,趁机调整仓位所引起的下跌,而在前期的油价狂飙中,金融市场上的石油投资者已经充分获利。在本次石油价格狂飙的过程中,有两大主题格外引人注目,一是我国经济的发展,二是欧佩克的尴尬角色。
我国金融面临石油冲击
毫无疑问,在本轮经济周期中,我国经济的崛起对全球石油市场和金融市场来说都是头等大事。一方面,对全球市场来说,我国经济已经具备了规模效益,第六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体,再有年均9%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投资驱动能源消耗巨大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相对稳定的社会商业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对全球投资者充满了诱惑。另一方面,全球各中央银行的利率低至历史水平,再廉价不过的资本涌向全球金融市场,有什么理由拒绝这样的诱惑呢?
最活跃的经济体和最廉价的资本是最完美的结合,我国的经济奇迹就这样出现了。我国可以在发达国家面前挺直了腰杆说“你们的消费品基本上是我们提供的”,然后对发展中国家说“你们的原材料是我们来购买的”。回过头来,我们发现,我们的腰杆并不直,因为我们所有的运做都建立在其他经济体发达的金融市场上,在国有石油企业垄断市场并刻意压低价格的前提下,石油价格高涨所带来的影响被挡在了国门之外,并保持了目前的经济增长。所以,这样的经济成就其实并没有什么可夸耀的。
不过,在我国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趁着经济周期转向繁荣的时候,银行业在迅速转型,由过去计划经济下的政策性银行转向面向市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满足不良贷款比率的国际标准,最近几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大规模放贷。由经济繁荣所带来的石油价格上涨再次导致的繁荣幻觉给中国金融业带来了“轻飘飘”的感觉。但是,一旦石油价格下降而全球经济陷入萧条,银行业前几年释放的贷款就会有成为不良贷款的风险,这将导致很大的金融风险。中国已经到了应对石油价格巨幅波动所带来的风险的时候了。
开发与石油相关的金融产品也就到了必须加快步伐的时候了。比如,发展石油期货交易、开发与石化产业相关的贷款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创新必须提上议事日程了。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的燃料油则是石油期货品种中最不起眼却又是目前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品种,试验意义多于指导意义。而2007年后石油现货市场即将对外全面开放的中国,也就应尽快完善石油定价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石油期货市场。
同时,因为历史原因导致的金融风险过分集中于银行系统的现实告诉我们,开发类似于房地产信贷证券化产品的石化产业信贷证券化产品对于防范石油价格暴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非常重要。因为石化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而大量的石化项目是以银行信贷为资金来源建设的。占GDP18%的石化行业占国有银行信贷的规模不低于14%,这样大规模的信贷一旦出现偿还危机将造成巨大的金融问题。
长远来看,我国必须对石油价格的形成施加重要影响,美国利用美元标价石油的方式和对主要产油国的干预保证了石油供给,其他石油消费大国也基本上保证了自己的石油供给生命线,而中国不仅仅在石油来源上无法获得保证,同时在石油运输上也无力实现安全保障。
我们现在能够做到的是就利用本国的消费能力发展本国金融市场对全球石油价格的影响能力,但是,我们国家的金融市场明显弹性不够,利用一些临时性的措施来应付危机是可以做到的,长远的防范能源供给风险则无法获得保证,长远来看还是金融市场的支持才能做到。
欧佩克的“双赢”
早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全球能源研究中心(CGES)就在一份月度报告指出,国际油价走势在未来几年内将在很大程度上摆脱欧佩克对能源行业的“控制”,欧佩克将丧失调控油价能力。
回顾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历史,其成立于1960年9月份,由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五国联合发起,现有11个成员国。其章程规定,该组织的目标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寻求保障成员国各自与全体利益的最好途径”。从该组织章程上理解,它是个企业联盟:“本组织应该制定维护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稳定的方法和政策,以消除因世界石油价格波动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起初只是为成员国的原油制定统一定价的欧佩克在1982年开始引入生产配额制度,在该制度实行的23年来,只有两次促使该组织放弃了生产配额制度,一次是突发事件:1990年8月29日由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被废除,这是政治原因;再一次就是上个月,在该组织成立45年之际,不得不因为石油价格的狂飙而再次废除生产配额制度,并要求其成员国在3个月内尽可能生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次是经济原因。
但是,让人非常惊讶的是,该组织的目的就是要将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按道理来说,目前的石油价格高企是符合欧佩克利益最大化的,它放弃生产配额制度疯狂生产能给自己的成员国带来什么好处呢?
美国能源部的数据显示,欧佩克控制着世界上至少四分之三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供应着世界上40%的石油。同时,历史数据显示,该组织同样不允许世界石油价格过高,因为石油价格过高会刺激其他国家开发不受该组织控制的新油田。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欧佩克一方面打着“平抑油价,维护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正义大旗,一方面也在开足马力疯狂生产,趁机能捞一点是一点。所以,我们也不用对欧佩克的奋力生产以满足全球的石油需求而感激涕零。
实际上,从目前的相关数据来看,当前的欧佩克原油生产总量已经达到了其生产极限,只有沙特是该组织唯一仍拥有闲置产能的国家。沙特石油部长Alial-Naimi9月份表示沙特生产能力为1100万桶,而目前的产量为950万桶。巴克莱资本驻伦敦的分析师KevinNorrish表示。“这对于解决目前全球面临的能源生产问题并没有多大意义。”
欧佩克在18日发布的最新月度报告中连续第5次调低了全球需求预期,但同时表示增加炼化厂的投资才是关键。美国能源情报署分析师也认为,虽然汽油需求下降有助于缓解供应缺口,但无法完全消除供应不足的状况,只要炼油厂在相当长时期内无法全面恢复生产,所以,欧佩克的“见义勇为”仅仅是经济行为,但目前石油紧张的主要问题是炼化能力不足,与原油生产并没有很强的相关性,对目前的市场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学习美国的真正双赢
可以说,中国和欧佩克都处于尴尬境地。但是,对中国是最为不利的。但是,有一个国家则获得了真正的双赢,答案是美国。笔者无意于从国家关系的角度去分析石油价格的问题,单单从经济角度出发,美国不仅仅通过美元标价石油控制了石油的定价机制,而且利用对出口石油国的干预实现了对石油供给的控制,但最关键的一点是它有一个健康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它前两个条件提供了物质保障。这也正是笔者得出的结论:中国必须强大了金融市场才能最终解决能源供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