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动手不动口——孩子学用筷子的经典教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3:58:25
说到吃,虽然是个动口的活,但是作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人必须要用到手。根据用法的不同,大师们把所有吃饭的人分成3种,一种是用手直接抓饭来吃的,而且只用右手;一种是用刀叉的;左三把,右三把,其阵势不亚于小李飞刀;还有一种人就是用筷子的。用筷子的这群人有个集体的名字,叫做“筷子文化圈”,如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
筷子的起源来自于热食。传说中,筷子是大禹发明的。尧舜时代,大禹受命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别说休息,就是吃饭也舍不得耽误一分一秒。有一次饭刚做好,大禹不愿等肉汤冷却而白白浪费时间,所以就砍下两根树枝把肉从热汤中夹出,吃了起来。从此,为节约时间,大禹总是以树枝、细竹从沸滚的热锅中捞食。手下的人见他这样吃饭,既不烫手,又不会使手上沾染油腻,于是纷纷效仿,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筷子。 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究,不过因为热食而发明了筷子是理由充足的。
在中国,父母把筷子的使用甚至作为小孩子重要的一课。记得小时侯,我亲眼看见父亲命令哥哥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把满满一大碗炸花生米用象牙筷子夹到另一个空碗里面,反反复复,直到正确操作为止。当然用筷子的各种禁忌、讲究也是每天吃饭的时候,由父母反复念叨给我们,而今我们也同样念叨给自己的儿女。
细细的一双筷子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的思想。《孟子》梁惠王上篇讲:“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既然君子不能见禽兽之死,更不能见厨房里的刀光血影了。孔子《论语·乡党》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大大小小的肉块已经在厨房刀刀见血地切得极细,温文而雅的君子们只消得用筷子优雅地把菜品送入口中。桌面上既没有锃亮的刀叉,也没有牛肉的血光,食物已经不再是暴力猎取的对象,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一份“和为贵”的意蕴。
既然“和为贵”,所以中国的筷子是圆头的,而且略长,方便制作多种花样的油炸食品。日本的筷子是尖头的,和武士时代不许带刀进饭馆有关系,尖头的筷子就具备了攻击性。不过,据武侠小说不负责任的记载,中国的筷子也可以当作兵器用,这时的筷子除了夹菜夹肉,还可以夹飞镖,夹暗器,可以叫做多功能筷子。
过去西洋人不大用筷子,一个外国人如果会用筷子,就可以说是中国通了。可是近些年不同了,美国、欧洲各国,都有成千家中国餐馆,中国菜推广了中国风俗,西洋人会用筷子的越来越多,已经相当普遍了。但愿筷子将来有一天能够和日本漫画一样风靡全球,筷子也能成为传播文化的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