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2:59:04
典型真题评析:
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ll~15岁的儿童思维已超越对具体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 )。(2008年4月)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评析】答案为D。此题旨在考查认知阶段理论的年龄阶段。11~15岁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2.人格的核心是( )。(2007年)
A.性格
B.气质
C.风格
D.理想
【评析】答案为A。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此题旨在考查人格与性格的区别。
同步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A.差异性
B.顺序性和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3.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
A.是稳定时期
B.是最佳时期
C.是较慢时期
D.已开始有所下降
4.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
A.抑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5.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 )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认识
6.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7.少年期指( )。
A.3岁~6、7岁
B.11、12岁~14、15岁
C.6、7岁~11、12岁
D.14、15岁~25岁
8.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比纳一西孟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推孟量表
D.书克斯勒量表
9.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C.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
D.在发展的关键期间,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英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
10.研究材料表明,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 )。
A.初中一年级
B.初中二年级
C.初中三年级
D.高中一、二年级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
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进程不同
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
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2.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智商分数差异
E.同龄团体差异
3.以下属于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是( )。
A.场独立与场依存
B.独立型和顺从型
C.沉思型与冲动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E.外倾型与内倾型
4.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A.性格的社会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E.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5.下列选项是对皮亚杰个体思维发展理论的叙述和评价,其中正确是( )。
A.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图式或认知结构
B.图式或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
C.皮亚杰将思维发展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的顺序是:感知一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现在有些心理学家对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的某些观点存在质疑
E.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三、填空题
1.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_____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2.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_____ 。
3.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_____。
4.埃里克森提出了_____,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5.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_____成分和意志成分。
6.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_____差异。
7.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_____ 、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分。
8.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    。
9.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_____和_____两个维度。
10._____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11.美国    等人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
12.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_____,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四、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
2.人格
3.最近发展区
4.关键期
五、简答题
1.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2.论述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3.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六、论述题
1.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有哪些?
2.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心理发展有一定方向和先后顺序。在认识客体时,是从外部现象向内部本质演变.因此C项错误。
2.B[解析]略。
3.B[解析]中学生记忆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青少年时期的记忆力是人生中记忆力的最佳时期。
4.A[解析]心理学上将气质类型分为抑郁质、粘液质、多血质和胆汁质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抑郁质.故选A。
5.A[解析]由心理学常识可知,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B、C、D项表述不正确,故选A。
6.A[解析]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题干所指的是冲动型认知方式。
7.B[解析]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l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8.B[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9.B[解析]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种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但关键期并不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10.B[解析]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此开始,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解析]心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见大纲中心理发展特征的论述。
2.ABC[解析]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年龄、种族等的差异。智商分数与同龄团体的差异属个体差异。
3.ACD[解析]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是属于性格差异。
4.BCDE[解析]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
5.ABDE[解析]略。
三、填空题
1.社会自我
2.青春期
3.精确性
4.自我同一性
5.情感
6.类型
7.自我体验
8.认知能力差异
9.纵向横向
10.性格
11.斯金纳
12.情感体验
四、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人格: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3.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4.关键期:个体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者没有影响。
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
1.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1)气质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3)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气质是附属。
2.(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性格的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
意志特征。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与外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3)教育含义: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的速度与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3.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4.教育工作要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对不同的人格类型、不同的人格特质结构,教育的方式、方法都应有所不同。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人格终生发展论还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1.(1)少年期:11、12岁到14、15岁,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思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少年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他们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间的交往和认可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但因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
(2)青年初期:14、15岁到17、18岁,相当于高中阶段。这一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方面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他们对未来充满理想,敢说敢于,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2.该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危机没有得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岁~l.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这种对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同一性的基础。(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岁~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随着信任感的确立,儿童开始与父母分离,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3)主动感对内疚感(4岁~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儿童有可能把他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家庭之外。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并学习掌握新的任务。(4)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11岁)。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学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陛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其他三个阶段分别是: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