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7:18:22

一,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药物的配伍禁忌,根据药物敏感实验,选择敏感的,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二,严格掌握与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其耐药性的变化,密切观察菌群失调的先兆.
三,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和对其的依赖性.
四,已确定为病毒性疾病或疑为病毒性疾病的不使用抗生素.
五,发热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学诊断前,不用抗生素,以免影响临床典型症状的出现和病原体的检出.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在抽血送培养后,可试选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再按药敏指导用药.
六,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引起皮肤的过敏反应,尤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等不宜使用.必要时,可用新霉素,杆菌肽,磺胺嘧啶银等.
七,联合使用抗菌素,必须有严格的指征.联合使用抗生素,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并达到减少药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的目的.不可无根据地随意联合用药,特别是起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的.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指征是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顽固性感染及需长期用药防止细菌产生耐药的情况.一般以二联为宜,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甙类宜联合应用.
八,选用抗生素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一)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二)尽量能避免应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止引起宿主自身药群失调,而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三)对于感染特别严重者,可选按临床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四)对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应谨慎选用抗生素及酌情调整给药方案.
九,使用抗生素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给药.静脉滴注时,抗生素之间,抗生素和激素,维生素及血管活性药物之间,均可发生配伍禁忌或相互作用,使抗生素的活力受到影响,甚至产生毒性反应.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及方法要视其血药浓度,毒副作用而定.
十,药剂科应定期统计各科抗生素消耗量及使用类型.按规定对某些抗生素实行限制性使用,并根据本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谱,调整用药,以保证抗生素的活力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十一,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
(一)禁止无针对性地,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二)对无感染迹象的昏迷,非感染性休克,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及接受侵袭性操作者,不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三)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前后,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期间,为了减少带菌者,如果不能使用磺碳按类药物,可考虑应用抗生素.
(四)外科手术的预防性用药.
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主要用于手术中组织损伤严重,手术时间及疑为受细菌污染的手术.患者身体衰弱及免疫低下且对院内感染易感者,手术前预防用药,可以提高抗生素在手术中的血药浓度,一旦有细菌侵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十二,一般感染时,抗生素使用至体温正常或症状消失后72~96小时停药,对于急性感染采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人,用药后72小时临床疗效不显著者,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其它敏感药物.
十三,为预防抗生素过敏反应的发生,在使用B-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皮内试验.氨基糖甙类除非有特殊指征,一般使用前不行皮内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