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了!“九州”不是行政区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7:14:33
常看到一些文章中称,“九州”一说源于古时天下分九州的行政区划,其实不然,原作下文以正之。
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了人们的视野不断开阔,从而使对中国以及中国以外的广大地区的地理、风俗、物产、山川等地形有了新的认识,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传至今天的有《禹贡》、《山海经》。
此时也出现了反映当时人们地理知识的学说——九洲说。代表人物有邹衍,《汉书·艺文志》中有《邹子》四十九篇,未传世,内容不详。古籍记载的九州皆不同,如:
《周礼·职方氏》: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
《禹贡》:济河惟兖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扬州,荆及衡阳惟荆州,荆河惟豫州,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另有“十二州说”,如《史记·武帝本纪》:“肇十有二州”;《尚书·尧典》:“肇十有二州”,但都没留下州名,影响不大。所以,“九州说”是中国古代形成并流行的早期地理学说。但此“州”不是行政区划,在秦以前只是作为一种认识、一种学说而流行。州作为行政建制的名称,始于汉武帝时期。
《汉书·武帝本纪》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汉旧仪》:“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公元前106年(元封五年),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派刺史监察各郡。将全国分成十三个监察区,称十三州,每州派一刺史。每一刺史监察数郡,仅负责监察,并不是郡太守的上一级行政官员,按其职责性质只能算一个“部”,故刺史又称“部刺史”,十三州也称“十三州部”。十三州的名称,以《汉书·地理志》述:汉兴,因秦制度,崇恩德,行简易,以抚海内。至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至交趾,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置刺史。
由此知,十三州即新建交趾、朔方二州;沿袭夏制(《禹贡》的九州)和周制(《周礼·职方氏》的九州)相同的七洲:冀、兖、青、扬、荆、雍、豫,兼容夏制的徐、梁和周制的幽、并四州,并改州名雍改凉,梁改益。
公元前8年(西汉末汉成帝随和元年)“十二月,罢部刺史,更置州牧秩二千石”,正式设置州一级行政机构。汉哀帝建平二年“罢州牧,复刺史”。哀帝元寿二年又“罢刺史,复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