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是当前中国的中心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5:39:17
(2009-11-17)
● 唐逸鸿(洛杉矶)
在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中,范围最广泛、危害最严重、影响最恶劣、形势最紧迫的,无疑就是腐败问题。这一点,正逐渐成为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体制内体制外难得的共识。
但是,对于反腐败在当前工作中的位置,对于反腐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轻重缓急关系,却似乎还没有在认识上“与时俱进”。反腐败一直没有成为工作中心,没有真正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反而常常让位于经济增长的“硬指标”,或者受制于担心影响经济的“软借口”。
腐败已深入中国社会
经过这二三十年的发展蔓延,腐败如今已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涉及到每一个阶层,也影响到社会的每一步运作。起初,腐败先在党政机关中滋生,然后,又蔓延到立法、司法部门,以及教育、医疗、学术团体以至军队等等。
同时,企业界的腐败问题也不断发展,并与党政机关的腐败结合起来,更加变本加厉。形势发展到今天,整个社会的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无法避开腐败问题的影响。城管、消防、各种行业协会、民间团体,这些本来似乎没有多大权力的机构,也逐渐腐败起来;不少本来没有什么权力的人,也通过勾结、依附腐败的权力而分得利益。欺行霸市、横敲竖诈的“黑社会”尚且不说,就连水中打捞尸体这样的“业务”,也能看到权力腐败的影子!
在中国当前的种种社会问题中,腐败处于最中心的位置。往深层次说,腐败是旧的政治体制与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矛盾的产物,是这种矛盾的集中反映,是监督和制约机制长期缺失的结果。往现实的层面说,腐败对当今的社会造成了罄竹难书的危害,是当今很多问题和矛盾的根源。
从“党的执政能力”,到国有资产的流失,从贫富悬殊、发展不平衡,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从“三农问题”,到环境生态危机,从教育、医疗问题,到国企的管理和效益,从食品安全,到征地拆迁、民众上访等等,都与权力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以腐败问题的解决为前提的,都有赖于一个廉洁、进取、有效率的干部体系。
腐败也制约经济发展  对于腐败问题,一直有一种想法,认为腐败是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经济进步到一定程度,腐败问题将会自动得到遏制,或者,至少可以先集中发展经济,将来再回头来解决腐败问题。现在投入很多精力去反腐败,不但事倍功半,而且会影响经济发展。
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腐败确实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无论在什么发展阶段,腐败都会对政治、经济、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在腐败之下的经济发展,常常是畸形的,也难于持久。无论在什么时候,反腐败都不能放松,更不能放纵。
事实上,腐败现象一旦孳生蔓延开来,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科技水平、劳工素质、外贸环境等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比起来,由于腐败而引起的分配不公、贫富悬殊、无法公平竞争、市场扭曲、消费畸形等等问题,对经济的影响更加严重。在当前的形势下,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腐败。
因此,即使不去考虑政治稳定、社会和谐这样更高层次的需要,即使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应该把反腐败作为一个中心任务,作为扫除经济发展障碍的主要工作来抓。
在当前紧迫的形势下,中国的改革需要再一次转变观念、“换脑筋”。不要继续把反腐败和“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立起来,而应该把反腐败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深层次措施,提升到最优先的中心位置。把治理腐败作为最主要的阶段性目标,把反腐败的成果作为成败得失的衡量标准,动用各种力量,投入主要精力,努力扭转腐败现象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破解各种矛盾积聚起来的险局,为经济的长久发展和国家的真正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
无法回避的考验
纵观新中国建国六十年的历史,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主要矛盾”,因而也就有不同的中心任务。毛泽东时代,巩固政权最重要,所以“阶级斗争就是纲”;邓小平时代,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很紧迫,因此“发展才是硬道理”。现在,腐败问题成了进一步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反腐败成了攸关成败的迫切任务。
如果说,当年的毛泽东“抓革命”,后来的邓小平“促生产”,那么现在的胡锦涛和今后的领导人,关键而紧迫的任务,则是“反腐败”。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历史挑战,是一道必须做好的“必答题”!如果腐败现象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理,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等等都将无从谈起。
当年革命成功了,毛泽东成了开国元勋;后来生产发展,经济崛起了,邓小平因此名垂青史。如今,反腐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是攸关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历史考验。如果谁能成功治理腐败,成功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的体制机制,使政治清廉、健康发展、长治久安,同样将彪炳史册。
作者是旅美中国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