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现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5:28:07
2007-03-26 21:36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江苏省沭阳县周集中心小学 王耀西 房银科 添加时间:2007-3-14 10:53:00
充分了解校本教研的现状,是有效开发和利用校本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校本教研持续发展的基础。
2006年11月6日至9日,我们对江苏北部连云港、淮安、宿迁等市19所农村中心小学进行了调查和走访,共发放问卷975份,收回863份,回收率85.5%;访谈19次,访谈对象涉及学校各层次人员,计278人。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初步结论与建议如下:
一、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一)校本教研保障
人力资源保障。45.2%的教师认为要坚持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认为在教学中用最实在的素材进行分析,探索经验最有说服力;33.7%的老师认为需要更新校本教研观念,这说明目前参与校本教研的教师群体,对校本教研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21.1%的老师认为要利用培训的方式来增强校本教研人力资源的保障,说明校本人力资源的质量亟待提高。
物力资源保障。69.4%老师认为校本教研亟需添置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备,41.8%教师认为促进校本教研开展的主要因素是校本教研信息,反映出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物力资源是“瓶颈”。
时间保障。47.4%的教师认为应跳出“单以学生成绩论英雄”的误区,重视校本教研实绩在教师评价中的地位,为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营造宽松的氛围;30.2%和22.4%的教师希望适当减轻工作负担和合理分配工作、学习的时间以保障校本教研开展,表明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课务相对繁重,工作和学习时间难以合理分配。48.7%的教师认为每周专用的校本教研时间为2小时左右,反映出教师对校本教研精力的投入还很不足。
空间保障。26%和32%的教师认同以年级组和学校共同体为主的校本教研组织形式,而42.1%的教师认同以学科组为主;以学科组为主要形式组织,应为平行班较少的农村小学首选,以保证同学科教师广泛参与,同时也能让不同年级的老师了解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科教学衔接和连贯性。
制度保障。
制度构成。调查中,85%的学校基本上没有文本式、健全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中教师的理论学习、对话交流、课题研究和教研激励等方面基本上没有制度保障;关于校本教研参与情形,43.1%的教师认为是消极应付。
制度实施。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希望学校能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制度,认为校本教研制度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实施中既要有纲性,还要关注学校和师生的发展,他们约占被调查总数的43.5%;另外有32.6%教师认为校本教研还可针对学校阶段性工作重点,体现动态目标管理。
(二)校本教研活动
1、校本管理与专业引领。
校本管理。调查中63.5%的教师认同校本教研是全体教师的职责,只有17.5%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是专业人员的职责,关于校本教研活动对教师的作用,认为科研水平得到了提高的教师占34.5%,这表明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重要性是肯定的。而14.7%的教师认为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并未收到实效,表明校本教研应该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包容性。
专业引领。调查中19%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需要专业人员与骨干教师的引领,52.5%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的最佳研究方式是教师“同伴互助”,反映出“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校本教研中没有能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2、教师个体校本教研活动。
教师校本教研意识。认为校本教研主要职责是科研人员和骨干教师的占19%?,是全体教师的占63.5%,是专业管理人员的占17.5%,说明广大教师大多数能把自身认定为校本教研的主体,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自己置身校本教研之外。
教师的校本教研素质。认为提高教师科研素养的主要方法靠理论学习、日常教学实际及校本教研活动相结合的占22.7%,认为需要在教学中反思、在积极参与中锻炼的占30.9%,46.3%的教师认为合作研究、互相学习是提高教师科研素养的主要方法。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能坚持应用研究,重视同伴合作,但忽视了理论学习,这是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型难的重要原因。
3、教师群体校本教研活动。
群体校本教研氛围。认为需要领导重视的占34.3%,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高、端正态度的占35.7%,认为必须落实相应激励机制的教师占30%,反映出校本教研群体氛围极大地影响着校本教研的健康发展。
骨干教师作用。被调查教师中,肯定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发挥实践示范作用的占52.3%,理论引导作用的占13.4%,传帮带作用的占38.3%,这充分说明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发挥着多方面的引领作用,但更重实践示范则表明校本教研仍滞留于操作层面。
二、调查结论与建议
1、期待的开放与素质的制约。
绝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参与校本教研是实现自身发展和提升的必由之路,自身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乐于了解教育信息,愿意学习教育理论,正常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但是,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独立教研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加之学科局限将其分割在各个领域,信息交流渠道不畅,全面互动难以奏效。丰富校本培训形式,加强信息沟通,提高教师的个体科研素养和教师群体互动实效,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
2、拮据的经费与必要的投入。
校本教研的投入太少,导致奖惩异化、资料短缺、设备简陋,极大地影响着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和学校教研氛围的形成;过重的课业负担、落后的考评机制让教师即使有重视教研之心,也缺乏真教实研之力。经费投入向校本教研倾斜,减轻教师的课业负担落到实处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值得关注的话题。
3、教研的存续与制度的缺失。
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与评价,客观存在于学校之中,促进着师生的发展,与时俱进地变化着,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重要标识,文本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尚未成型,即使有相关的要求,但不够具体,且都是老陈不适。完整系统的制度缺失,严重影响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显得十分重要。
4、理念的更新与行为的守旧。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调查中,许多领导对校本教研重视不够,思想观点仍然停留在上级要求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明确要求的尽量少干或不干,对校本教研活动缺少精力的投入,这种安于现状、“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在困绕着他们。如何打破瓶颈制约、激发活力和创造,成为校本开发和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