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怎么说和怎么听很微妙(新京报 2006-9-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9:30:14
怎么说和怎么听很微妙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9-10 2:53:15 · 来源: 新京报

林达
域外华文
话不仅有怎么说的问题,还有怎么听的问题。全球化的时代,怎么说和怎么听的问题,将变得越来越微妙和困难。
74岁的安德鲁·杨在美国是名气不大不小的公众人物。
当年马丁·路德·金领导南方黑人民权运动,在示威抗议最前列,金身边常有一个年轻人,就是安德鲁·杨。1977年,他被卡特总统任命为美国派驻联合国大使,走上国际舞台。1981年,他被选为亚特兰大的第一个黑人市长,于1985年连任。他为亚特兰大争得奥运会举办权,致力于争取国际投资,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筹委会主任。这位前黑人市长,在最近几十年亚特兰大崛起为国际大都市过程中,作出过不小贡献。
近年来,安德鲁·杨退出政界,仍是个有声望有号召力的人。今年2月,备受争议的世界第一大连锁零售商沃尔玛,聘请他出任公关职位,显然是希望发挥安德鲁·杨在底层民众中的良好声望,为沃尔玛改善形象出把力,在消费者中树立一个亲和印象。
沃尔玛在美国受到攻击,是它无所不包的现代经营方式,把乡镇传统小店逼上了死路。沃尔玛价廉物美,品种齐全,有不可抵挡的吸引力。于是,所到之处,镇上百年小店必定以歇业告终。美国几千家沃尔玛商场改变了乡镇文化面貌,这种现象引起很多人不安。人们开始挑剔沃尔玛,从商品来源挑到职工待遇,只要找到一点可以批评的地方,必大加鞭挞。沃尔玛聘请安德鲁·杨,当然是想请他为沃尔玛说说好话。
前不久,安德鲁·杨接受采访,为沃尔玛辩护。他想说,相比传统小商店,沃尔玛大商场对广大底层消费者更有利。
他说,那些小店常把老旧面包和不新鲜蔬菜卖给顾客,等于是在多收钱。这话当然也有道理。传统小商店货少周转慢,无法保证新鲜,有点不新鲜,也不可能像沃尔玛那样往垃圾桶里扔,有时货不抵值是可能的。可是,安德鲁·杨在批评传统小商店以后,提到小商店,“一开始是犹太人开,后来是韩国人开,现在是阿拉伯人开,黑人很少开这种商店。”此话一出,舆论大哗,安德鲁·杨的名字接连几天成为媒体头条新闻,被批评为“种族歧视”。
美国的移民奋斗带有民族文化特征。就像早期华人开洗衣店,后来开饭店;印度移民开汽车旅馆、加油站;韩国移民开蔬菜食品店,确实是很普遍的现象。
安德鲁·杨的话分成两部分,前面在批评小食品店的质量不好就是“过度收费”。后面是提到事实存在的传统小店的族裔归属。分开看,没什么大问题。可是,一定要连在一起,也可以说,安德鲁·杨是在说犹太人、韩国人、阿拉伯人的小店在“过度收费”,这就变成是攻击特定族裔。以美国人现在的习惯思维,这种话就算是“种族歧视”了。
安德鲁·杨不仅曾是个成熟的政治家,更何况,他是黑人民权运动者,一辈子反歧视,可以说,安德拉·杨这辈子就是习惯挑人家这种毛病的,这次却自己犯了“种族歧视”大忌。所以,连媒体也感到意外:安德鲁·杨怎么说出“种族歧视”的话来?以安德鲁·杨一辈子的“训练”,话一出口,就知道“闯祸”了,也一定悔断肠子,好像他为受压迫者受歧视者争取民权的一世英名,竟毁于口无遮拦的一瞬间。媒体报道后,他立即公开道歉。可又想想,实在是冤,他又辩解,他其实并没有歧视其他民族的意思,种族歧视是他一生七十年来一直在反对的事情。几天后,他宣布辞去沃尔玛的公关职位。
安德鲁·杨惹出这一麻烦,显然和最近几十年西方社会流行的对言论的“政治正确”要求有关。在美国这样的族裔繁多,矛盾错综复杂的现实情况下,官员和公众人物涉及种族的言论必须尽可能谨慎。不仅美国,在全球化的时代,任何现代国家,从官员、公众人物,到我们每一个人,言论中应该怎样涉及他人,才不至于激化不同群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可是,这个界线不容易划。对他人言论过度敏感,要求别人说话滴水不漏,甚至不是这个意思也要扯成这个意思,这必定会导致另一个方向的过度紧张。话不仅有怎么说的问题,还有怎么听的问题。全球化的时代,怎么说和怎么听的问题,将变得越来越微妙和困难。
作者系知名作家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32/2006/09-10/015@025315.htm
林达:怎么说和怎么听很微妙(新京报 2006-9-10) 林达:政府和私人之间的土地买卖怎么做(新京报 2007-4-8) 林达:我们怎么才能防止被骗(新京报 2009-6-6) 林达:美国人怎么看查韦斯再次当选(南方都市报 2006-12-9) 林达:美国人怎么看查韦斯再次当选(南方都市报 2006-12-9) 薛涌:美国人怎么支付大学费用(新京报 2006-9-17) 林达:星条旗差点儿不让烧了(新京报 2006-7-9) 林达:最后的绿色(新京报 2009-5-9) 刘采:阜阳的媒体怎么了?(新京报 2008-5-10) 新京报:没有监管制约,车改怎么改都没出路 林达:我们怎么才能防止被骗 林达:每个人都可以回馈社会(新京报 2006-1-22) 林达:科雷塔选择了自己生命的路标(新京报 2006-2-19) 林达:非法移民的希望和移民问题的希望(新京报 2006-6-4) 林达:美国为何靠偏方医治投票率低?(新京报 2006-7-21) 林达:当今国际间难免双重标准的原因(新京报 2006-8-27) 林达:中日能否共用一本历史教科书(新京报 2006-12-4) 新京报:不朽的罗萨女士(林达 2005-10-29) 林达:美国的福利制度没良心?_新京报 林达:美国的福利制度没良心?_新京报 王琳:法律怎么救赎“野蛮拆迁”?(新京报 2007-5-12) 五岳散人:禁酒令的政绩账应该怎么算?(新京报 2007-8-15) 李端:把“免职”当处分怎么像是“免于处分”(新京报 2009-5-11) 沈彬:“贵州枪击案”调查通报怎么像“辩护词”(新京报 20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