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书香社会【世界阅读日-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08:58:02
文化批评:《路上多打牌、睡觉?涵养一个书香中国》
作者:张  贺
一位经常飞来飞去的网络公司老总去过许多欧美国家,令他印象最深的不是各地五光十色的生活,而是人们对于书籍的热爱:无论是在火车、飞机上,还是在地铁、公交车上,常常可以看到乘客们手不释卷、孜孜阅读。而在我国的交通工具上,更多的景象是乘客在聊天、打牌和睡觉。
一项调查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人均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读过。这种状况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近几年的两会上,不断有代表、委员提议设立国家阅读日或读书节;2006年,中宣部等11部委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新闻出版总署推出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开展校园阅读工程等活动;今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和网民在线交流时,也呼吁人们多读书。
在知识经济勃兴的今天,阅读已不仅仅关乎个人的修身养性,更攸关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竞争力。因为,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欠缺将极大地损害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葆活力的源泉。有一个严峻的事实我们不得不面对:当代世界的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乃至生活方式创新的源头大多不在中国,我们更多的是扮演了一个学习者和追赶者的角色。在此背景下,全民阅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要营造书香社会,必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是,我们的教育实在不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在当前的应试教育氛围中,保证中小学生睡眠都显得有些奢侈。对绝大多数中国孩子而言,读书就是读课本,读书就是为了谋个好职业,与此无关的书籍被斥为“闲书”而遭禁看,致使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量明显不足。这种功利化的教育忽视对孩子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很难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位朋友常到北京的大学去开招聘会,“你最近看过哪些书?有何心得?”是必问的问题。但令她吃惊的是,前来应聘的大学生们普遍说不出来自己看过哪些书,遑论心得。有学者指出,大学生不爱读书,很大程度上是功利化教育的恶果。没有从小培养起对阅读的热爱,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犹太人是最聪明的民族之一。有资料显示,从1901年到2005年,占世界人口0.3%的犹太人竟然获得了20%的诺贝尔奖,成就惊人。研究发现,酷爱读书是犹太人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以色列这个只有700多万人口的国家里,有借书证的人高达100万,人均阅读量常年位居世界前列。浓厚的阅读风气源于犹太人重视培养阅读习惯。据说,在许多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大人就会翻开一本书,涂一点蜂蜜在上面,叫小孩子去舔,其用意不言而喻:读书是甜蜜的。
要营造书香社会,就必须改变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和价值取向,让孩子们从小就喜欢阅读、热爱图书。只有当阅读不再成为晋身之阶、求财之路,只有当阅读成为像吃饭、穿衣一样的生存需要时,书香社会才会如约而至。
来源:http://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9170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