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是一种选择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5:39:07
作者:sophgold 提交日期:2009-2-26
货币自古以来就被当成财富的象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对货币的定义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既然是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说它可以代表很多种东西,比如你有1块钱,你可以拿这1块钱换一个茶叶蛋,或者也可以换一包餐巾纸,或者还可以换一根冰棒,等等等等。--这个定义就已经暗含了选择权意思。而在经典的西方经济学中又有这么一个说法:“货币选票”。就是说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将手中的货币像选票一样投向不同的商品。而生产厂商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选票”,就必须改善商品质量,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从更广泛意义上来考察,我们会发现对于货币持有者来说,货币事实上就是代表了一定的选择机会。
二战时,资源贫乏到号称“一粒米中都有八百神明” 的日本勒紧裤腰带建造了当时世界上威力最为强大当然也是最为昂贵的“大和级”超级战列舰。该型战列舰排水量达7万吨,是排名第二的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的1.5倍,为有史以来吨位重大之战列舰;装备460毫米主炮,这也是旷古绝今。其造价在之高,仅“大和”号一舰就花费了约一亿三千万日元(当时币值),相当于日本1940年GDP的千分之三。但后来的结果是令人沮丧的 ,三艘“大和级”战列舰(其中最后一艘建造中改装为航空母舰)几乎没有取得任何一样像样的战果,不曾击沉敌人一艘战舰,就被美军的飞机或潜艇轻松击沉。“大和号”的覆灭正式宣告了大炮巨舰时代结束。历史就是这么吊诡,日本满怀<<华盛顿海军条约>>之耻,卧薪尝胆,举全国之力建造“大和舰”,可以说是给予了厚望,没想到还是建成了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过时货。这就是熊彼特曾经赞叹过的创造性毁灭。有人认为,日本如果不造这三艘战列舰,改造航母,即便是造重型航母,也可以造6艘,这样1942年太平洋上的力量对比将大大不同。即便中途岛海战还是同样的结果,也不至于给日本带来这么大的打击。建造大和级战列舰,应该算是日本在军备建设方面最愚蠢的选择之一,只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卖。(要是有,那又得多少钱呢?)
钱既然代表了选择机会,由于禀赋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选择。除了那些“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选择之外,还有很多是可以比较的选择。无疑,有人会有明智的选择,有人会有愚蠢的选择。由于有这样的区别,同样的钱在每一个人手里能产生的价值是不同的。如果有人一直或者大多数时候做了明智的选择,而有人与之相反,这种效应积累下来,差别自然是很大的。所以贫富差距虽然往往不为人所喜,但却是自然现象,消灭贫富差距反倒是有悖于自然规律的。纵观历史,人们也搞过不少均贫富的运动,但到今天为止,还没有成功过。事实证明,均贫富的运动在制造贫穷方面,比消灭富裕还更有效,某些均贫富运动造成的灾难,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经济学中有一个很基本的经验规律:边际效用递减。也就是说,随着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从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商品获得的效用(或者说得到的好处)是越来越少的。打个比方,你到一个民风刁蛮的偏僻地方去,这地方喜欢坑人。肚子饿了,好不容易找了间包子铺。包子香喷喷,逗得你馋水直流。包子铺的伙计很奸猾,看出你饿了,还是外乡人,说每个包子5块钱,宰你没商量。没办法啊,肚子最大,贵就少吃点,先垫一下子再说,你咬咬牙买了2个,只能先顶一顶。等你呼啦啦吃完两个包子,伙计又说包子降价促销,只要2块一个。这个时候你恰好没吃饱,觉得再掏4块钱吃饱能接受,于是又买了两个,不紧不慢地吃完。这两个包子一吃完,包子铺开始大甩卖,1块钱两个。这个时候虽然你已经吃饱了,但想好不容易有便宜包子吃,勉强再吃两个吧。于是又买了两个。细嚼慢咽,好不容易把两个包子装到肚子里去了。伙计又有新花样了,包子铺大酬宾,每人免费送两个包子,但要求当场吃掉。你想这便宜不能浪费啊,被宰这么狠,怎么也得吃回来点啊。于是你去领了两个包子,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将他们容纳到你的胃里。眼看你肚子胀的快动弹不得,伙计打出招牌:吃包子比赛!不但免费吃,每吃一个奖5块钱。伙计热情地招呼你参加,你一看见包子就反胃恶心,于是一边抚摸着饱受折磨的肚子,一边步履蹒跚地离去。----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正如前面所说,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一个经验规律,它是不能证明也很难证伪的。经济学中这样的规律还有不少。事实上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还是非常原始的,从真正意义上讲,还不能称之为科学。它往往更重经验,而非“逻辑”。但我们绝不能因此低估经济学的意义。其它科学有个特点,那就是比较容易“形而上学”—也就是孤立,片面,静止地看来看问题,从而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但是经济学却很难做到这一点。曾经有那么一个关于前苏联的笑话:有观众打电话到基辅电视台,问主持人:苏联那套社会体制是科学还是艺术?主持人回答说,应该不是科学,因为如果是科学,他们至少应该先拿狗做实验!著名的空想共产主义者,富有的工厂主欧文为了试验共产主义的可行性,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荒野买了一大片土地,盖起工厂,招募了工人,在这个世外桃源里试验他的共产主义,自愿劳动,完全平等。结果以失败告终,欧文几乎因此破产。这个实验还远不能完全排除外界干扰,规模也不大,但耗费非常惊人。不过,至少在一点上欧文是值得尊敬的,那就是他愿意不辞辛苦地用实践来证明他“空想”的观点。(这可能与他所受的英国经验主义传统熏陶有关)倒是马克思在这点上与他有差距,因为马克思从未进行过任何重大的经济实践(甚至包括养活自己和他那一小家子的实践都没有,晚年基本靠恩格斯接济过活),就在大英图书馆里空想出了 “科学共产主义”。这种天才,我们除了佩服得紧,其它无话可说。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关于自身的知识每一点进步,都是用无数的血泪,无数的生命换来的。这就是经验的成本,比任何一种科学试验都高昂,它的价值,也比任何一种科学试验来得珍贵。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国:当年很多狂热的德国人不会顾忌各种警告,支持纳粹,只有在二战中被击败,看到数百万德国人因此死亡,国家被分裂,同时也给其它国家造成了深重灾难之后,德国人民才幡然醒悟,彻底抛弃了纳粹主义。----要知道,当时德国还是继英国之后的世界科学和哲学中心,全民的教育素质都在世界最前列。所以经济学中的某些规律建立在经验基础上,不仅无损于它的价值,与此相反,反倒使得这些理论有了坚实的基础。
既然商品普遍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这个规律,那么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是否也应该同样具有这样的规律呢?这也是经济学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如果是,那么有钱人就应该把自己的钱分给其它钱少的人消费,这样能大大增进社会的福利。(我们应该承认,这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是合理的,所以人类社会自发地发展出了慈善事业)这好像就成了均贫富的理论基础。但是我们观察历史,会发现一条经验规律:在自然发展的人类社会中,几乎不存在自发的整体性的均贫富趋向(要把慈善行为,抢劫等这些非系统性的财富转移因素剥离出来)。自然发展的人类社会发展许多有利于增进整体社会福利的机制:劳动分工,商品经济,道德,法律,国家,当然也包括我们现在讨论的货币。但是没有发展出“均贫富”的趋势。从经验角度看来,均贫富事实上并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原因很多,个人以为,货币本身并不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代表的是一种选择权,而非某一种特定的商品,聪明的人类通过选择不同的商品,完全可以消除所谓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许有人提出这样的例子来反驳:富人可能丢了10块钱都懒得去检,而穷人哪怕丢了一块钱也会找个不停。我认为这里偷换了一个概念。拥有钱不等于“消费”钱。富人丢了10块钱,只损失了他财富极为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以至于不值得他花费举手之劳;但穷人的1块钱,可能也占他财富的值得考虑的一部分,所以愿意去找。然而1块钱同样都代表1块钱的选择权,这对穷人和富人都一样。如果穷人和富人都没有吃过的合他们胃口的某种美味,这种东西刚好卖1块钱。富人和穷人都买来吃,毫无疑问两人获得的效用大致是相同的。富人不需要掏10块钱买这种商品才能达到与穷人相当的效用。单纯从物质角度考虑,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富人的富足代表其享受的“效用总量”较高,而穷人的贫穷代表其“效用总量”较低。如果我们把视野扩展到消费以外,我们会发现,只要是自然过程,其实一定的贫富差距反倒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总体福利的提高。代表了选择权的货币的出现,也实际上加速了贫富分化的进程。
美国每年都要举行所谓“红旗演习”的空军实战演练。去年的红旗军演爆出一个新闻:美国的新锐战斗机F-22在与F-15,F-16,F-18等美国现役主力战斗机的对抗中取得了144:0骇人战绩。最近又有评估报告称,如果F-22与Su-30发生空战,其交换比为1:30,也就是说一架F-22在自己完蛋前,可以干掉30架Su-30。每架F-22的造价大约1.3亿美元,号称有史以来最昂贵的战斗机(实际上在价钱方面比日本仿F-16的F-2还是有差距的);但是Su-30其实也并不算便宜,要4000多万美元一架(数年前的价格,现在有没有涨价不得而知)。且不论美国那方面的评估是否有吹水的成分,F-22比Su-30强太多那是肯定的。记得还在学校(一所航空专业院校)读书的时候,当时F-22还在研制当中,老师谈到F-22的性能时唾沫横飞,一副艳羡的表情。谈到F-22用的发动机F-119时他说中国再过20年也很难搞出来,令大家很沮丧。转眼现在过去快10年了,现在回想他的话,觉得此言不虚。中国一直号称拥有成本优势,那么中国造F-22是不是会更便宜呢?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讲:结果恰恰相反!首先是以中国目前的工业基础特别是航空工业的基础很难搞出来,即便能不计代价地搞出来近似的(只能是近似,有些技术差距是无法用钱来弥补的),成本也会高昂得吓人。你可能会问:5亿美元1架?我很遗憾地告诉你,或许这只是个零头。因为缺乏技术积累,缺乏有经验的设计制造人员,缺乏高效的管理人员,不可避免的大量技术失误和管理失败会浪费掉难以计数的金钱。前段时间网上还热议中国拿买美国国债的钱可以建多少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云云,以此类推,即便真拿这些钱来建“尼米兹”级航母,也远远建不了帐面上那么多。“两弹一星”式的举全国之力,实际上是相当劳民伤财的一种方式,特定历史条件下不得已为之。美国花费巨资研制成功B-2隐形轰炸机之后曾经评估,苏联要有效对付B-2,至少还要在防空系统上花费一万亿美元(80年代末币值)以上。这是一种令苏联这样财大气粗的超级大国也绝望的局面。说了这么多,其实意思很简单,货币只是一种选择权,从技术角度来看,在不同人手里,实际价值其实也是大不一样的。有些国家(一般是欠发达国家)往往习惯把财富看成钢铁石油高楼大厦这么一类东西,特别舍得在采矿修路盖楼上花钱,而在人力资源的花费上则十分吝啬。殊不知钱的实际价值实现最终也要看放在谁的手上,在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的国家,同样的钱(比如美元)的实际价值大大低于其账面的价值。
个人以为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毁灭理论是最伟大的经济学理论之一。正因为货币是一种选择权,随着技术的进步,货币也面临更多更好的选择。过时的东西,不管它实际耗费了多少资源,也得不到“货币选票”的青睐,都会变得一文不值。就好像手机的发展彻底淘汰了BP机一样。我们纵观历史的发展会发现,帐面上的巨额物质财富往往不过是过去的一个幻影,当现实的阳光照过来的时候,它们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人的创造活力,又是不竭的财富源泉。人力资源才是人类社会最可珍贵的永恒财富,它理应获得最多的“货币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