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是虚拟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3:51:21
“我们人类社会是自为的,也是虚拟的,只有康德所说的“物自体”即我们人类无法认识的自在世界才是实在的。”刚一听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这么讲我的确有 些发蒙,我们脚下这坚实的大地、我们身旁这安稳的城市和村落,我们四周实实在在的万事万物,加上我们这些鲜活生动的人,我们坚定的信念,我们强健的身体, 一切都实在而有力,怎么会是虚拟的呢?
李子勋老师接着的话语让我有些明白了:“在我们人类能理解和感知的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更加广博的自在世界,它是自组织的,也是我们无法从根本上认知 的,我们的自为世界就是建立在这个自在世界基础之上的。因此,这个无法认知的自在世界和我们人类建构的自为世界是并存、重叠并难以完全划分开的。我们既生 活在自为世界中,也生活在自在世界中,自为世界成长于自在世界之中。在自在世界的包裹中、环绕下,让我们感受到了坚实,感受到了永恒。我们的心灵可以体会 到有一个自在世界的存在,但我们却无法知道它的终极原因和终极意义,无法知道它最终的来龙去脉,一旦我们彻底了解了无穷的宇宙,破译了它的终极意义,了解 了自在世界的一切原委,我们自身也就成了无所不能的存在,如同我们所说的万能的上帝。我们的宗教学说认定上帝是万物的终极创造者,而我们也成了终极的认识 者,在认知能力上就与上帝齐平了。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是大自然的产物,我们是暂时的存在,我们活动的空间在一个非常有限的尺度内。是的,我们人类已 经建造了巨大的城市,建造了巨大的工业设施,这一切都会让我们感到无比安稳,让我们的内心产生了一种永恒感,而再过几千万年人类根本不会在地球上留下任何 痕迹。”
李子勋老师讲:一粒种子从发芽、破土,到成长为一株参天大树,不需要学习,不需要培训,自然而然就实现了,这就是自组织,是自在世界的显现。我们人类 诞生之前曾经是另外的生物物种,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是自在状态的。后来我们形成了智慧,可以自我意识,可以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进入了自为状态。我们利 用自然资源建立了一个巨大的人工社会,这个人工社会本质上是一种智能生物的文化建构,是对大自然的摹仿,也是对自在世界的一种超越。
李子勋老师所说的人类社会的虚拟性是指我们所建立的人类社会所具有的人工性和模拟性,是我们人类在地球这个特定空间通过对大自然有限事物的理解和改造 情况下,对大自然建立的一套摹仿系统。人类是暂时的存在,人类作品必然也是暂时的存在,而这暂时性恰恰是虚拟事物的重大特征。因为我们文化的立足点是以人 类为中心的,因此我们总把自己建立的这个人为世界看作是价值核心,并把它当作衡量大千世界的尺度。这样我们就遮蔽掉了我们自身的虚拟性,赋予自己所处的自 为世界一种永恒的实在性。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要认识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也是为自然定性、为自然确立数量关系、为自然立法的过程。人类非常自豪地认定自己具有主观 能动性,具有主动性,但是在这个主动性后面是巨大的被动性,是无法预知的命运安排,是无穷的大自然自组织演化过程的一部分。毕竟,人类的诞生不是由人类自 己决定或争取来的,人类也最终无法从终极意义上决定自己的最后归宿。
当然,说我们的自为世界是虚拟的并不是说我们的自为世界是虚无的,虚无一般是指不存在的意思,而虚拟则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是从大自然演化出的高级 形态,是对大自然的超越,二者有本质不同。虚无主义有一类非常悲观的主张,实际上他们的观点倒不是空穴来风,还是有一定依据的,他们看到了人类社会的虚拟 性,结果产生了不必要的悲观情绪。人类社会是虚拟的,但却也是实在的,不是虚无的,不应该悲观的。实际上“无”在哲学层面是人类对自在世界无限性的一种终 极描绘,是对自在世界无限性描述的一种哲学措词。哲学上的“无”本质上是无法理解的无,并非我们在自为世界产生的那种物理学意义上的“无”。自为世界的 “无”是指一个存在的事物消失了,或一个事物根本没有发生的意思,而自在世界的“无”只能是人类根本不理解、不知道的意思。
同样,说我们的自为世界是虚拟的并不是说我们的自为世界是虚假的,虚妄的。但自为世界的确为虚假和虚妄的产生开辟了道路,并使得虚假和虚妄的现象也能 正常存在,并使其具有了客观实在性。既然虚拟是对自在世界的摹仿和反映,那么这种摹仿和反映就不是自在世界自身,而是一种建构。而虚假、虚妄则是虚拟的极 端形式,是自为世界必然性的产物,是进一步的虚拟,是扭曲的虚拟,是虚拟世界的衍生物,是一种不具备主体意义的虚拟现象。
一个月后我与余秋雨老师聊天时继续触及到了这个话题。余秋雨老师讲:“判定我们人类社会是虚拟的,这是人们对自己和所生存的这个世界的一种深思的结 果。释迦牟尼不但认为我们人类建造的这个自为世界是虚拟的,他把我们根本无法认知的自在世界也判定为虚拟的。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是实在的,都是依据一定 条件或是因缘临时聚合而成的。人类世界虚拟性的问题是一种终极观察,比如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从茁壮成长到逐渐衰老直至最终消失并不属于我们心灵控制,这中间 已经透露出了虚拟的意思;我们每个人所处的位置、所掌控的资源也不是永远属于我们所有,这之中进一步透露出了虚拟的意思。在这里,虚拟更多体现的是暂时 的、稍纵即逝的,不会永远存在的含意。”
连续听了两位老师有关虚拟世界的解释后,我仿佛开始了一次大彻大悟的思想行程,顷刻间大量困惑我的问题相继土崩瓦解。既然人类社会是对自在世界的一种 虚拟,那么虚拟性就应当是我们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本质。与自在世界相同的是,自为世界也是自因的,即我们人类社会、我们人本身都是自因的,自身是自身存在 的原因。换言之,无本质原本就是我们人类的一个重要本质,无意义也原本是我们人类的基本意义,我们人类只能在后天自我的发展中根据演进需要不断确立我们的 本质并不断创造我们的意义。我们已往所追求的终极真理,我们要建立绝对完美的理想社会,我们一定要坚持的传统是非观和坚定不移的传统信念并非先天给定的, 而是根据我们人类的发展需要不断自我产生的,根本没有先前的预设,根本没有先验的天条,根本没有所谓的上帝安排,宇宙当然也绝对不是一架设计得极为精美的 钟表。
面对我们生活中纷纭诉讼的万事万物及其现象如果用那种充满永恒性的实在的观点去观察我们会经常陷入矛盾之中,无法透彻地解释其原委,更无法自圆其说; 而我们用虚拟的观点去分析立即会洞若观火。虚拟的事物必然存在多种可能性,多种表现形式,多种变化形态,用一种坚实的眼光和坚硬的逻辑解释柔软的虚拟世 界,得出的结论必定是有缺陷的,最终都面临着一个个悖论出现。
人类首先是一个精神存在物,而精神的本质就是自我认识,自我意识,能够对现实世界进行正确反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精神世界。人类通过共识而使自己 的组织、制度、信仰、道德、经济、文化获得了实在性,获得了与物质世界相同的结构,成为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存在物。我们认识到了人类世界的虚拟性丝毫不会 让我们消极甚至颓废,相反应当使我们更加对生活充满激情,对大自然自在世界充满敬畏之情,对我们人类自身充满敬佩之情,对我们人类自己亲手建造的这个人工 世界充满爱惜之情。
人类社会的虚拟性告诉我们:人类之间的关系是虚拟的,人所处的位置是虚拟的,人间的法律、制度、文化艺术和一切理念也都是虚拟的,人类社会中的所有实 在性来自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共识。也就是说,当大家共同认可一个理念时,这个理念就被赋予了客观实在性;当大家共同认可一则法律条款时,这则法律条款就是客 观实在的;当大家共同认可一个道德标准时,这个道德标准也才具有实在意义。而当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发生歧义时,当人们对一则条款没有取得认同时,当人们 对一个道德标准尚未取得共识时,那么必然形成不同的行为模式,形成五花八门的举动,这正是虚拟事物的正常表现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确定位置,但这个 位置是暂时的,不具有必然性,只是一种虚拟关系的产物,它不由我们自己决定。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准则不具备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那种必然性和确定性,不具有 那种必然如此的刚性,人们的共识才是最终决定力量,而人们的共识也不是永恒的。
在我们人类社会生活中每天都会有许多伤害他人的人出现,也会有许多伤天害理的事件发生。当我们认为这是违背天条天理时,我们就会极度痛苦。但如果我们 明确了人类社会的虚拟性,我们就知道了本没有一个先验的天理和天条,也就是没有先天的人间法则,人间法则是我们人类在发展中不断创造出来的。这样,我们中 出现不遵守人间法则的情况也就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了。真正能够制止和减少不幸事件发生的办法只有寻找那种增进共识的组织方式和文化体系。
每个人都会在心底里追问: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深奥的哲学思考,触及到了人类的终极思考,本质上是涉及到了自在世界的问 题,是个无法得出透彻结论的话题,因此除了少数人坚持外,大多数人会退出这种追问状态,安心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事业,不让自己陷进对自在世界的苦苦追问中 不能自拔。
在人类认识史上一直存在着独断论和怀疑论的争执。独断论是指那种把人的认识绝对化的观念,认为人可以掌握真理甚至是绝对真理。中国古代那种“天不变, 道亦不变”的观点就是典型的独断论,自恃掌握了天道伦常,掌握了绝对真理。几个伟大的宗教学说也充满了独断论的精神,都对自己的终极结论确信不移。怀疑论 则对人是否可以认识真理表示怀疑,绝不承认人可以掌握绝对真理。怀疑论发展到不可知论就进入了极端,完全不承认人拥有任何认识能力。现在看来,无法将我们 面对的世界划分为自在世界和自为世界是产生独断论与怀疑论的根本原因。
我们每个人都面对着自在的和自为的这样两个世界,终极问题是主观世界给予的,因此必须由主观世界来回答。深刻的判断是:世界上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独 断论者。因为没有真正终极意义上的终极认识。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唯心主义者实际上都是面对无穷宇宙和不可知的自在世界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一个果断转身,一个豪 华的意识转变,提出了心生万物、万物心生的唯心主义学说,伟大的释迦牟尼是这样,伟大的黑格尔也是这样。在他们眼里精神是第一位的,是本体存在,而无意识 亦无感觉的大自然只能是附属的,由精神创造和控制的。唯心主义把物质与精神的本原和派生关系颠倒了,站在自在世界的角度观察,他们的这一判定的确是不正确 的。但站在自为世界的角度观察,站在我们这个虚拟的人类社会来观察,他们的这一判定却不一定错,因为在自为世界的确是人的精神创造着一切,看看我们周边的 一切,有那个硬件或软件不是由我们的精神创造出来的呢?在我们这个虚拟世界,也的确应该把人的精神确立为本体。
康德把人们通过直觉获得的认识称作先验知识,把人们通过直观获得的推理过程称作先验逻辑。其实先验逻辑的评价标准是人们自身的心理感受,依然是主观的 价值感受。如此思考人们心里就平衡了,这个思维过程也就有效果了。准确地说,世界上所有的唯心主义者本质上都是彻底的不可知论者,他们所建构的唯心主义认 知大厦是不得已而为之,是面对无穷宇宙根本无法实现终极认识情况下毅然采取的变通举措。实际上的心理过程是:既然我们无法彻底认知自在世界,不如我们拒绝 这种认知方式,不如我们去颠倒主客观关系,去建构一种新的认知方式,让我们人类的精神成为主体,成为衡量一切的尺度,让万事万物的一切包括自在世界一律从 我们的心中产生,从我们的精神主体中产生。唯心主义理论产生的心理过程一定如此,唯心主义观念产生的逻辑过程也一定如此!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存在着许多无法知道的事情,用我们人类建构的文化无法解释,那就一定属于自在世界的事物。譬如我们为了获得营 养丰富的蛋白质要吃肉,肉的来源是野生或饲养的动物,这种行为是自然赋予的,是自在世界赋予的,也是自组织的,对此我们无法改变也无法解释,勉强解释也无 法自圆其说。又譬如我们都想了解死亡以后的情况,然而死亡后的情况是不可想象不可知的,死亡后是属于自在世界的事情。我们人类试图解释包括死亡在内的这些 不可知的事物,甚至发明了伟大的宗教学说,但这些学说都是使用形而上学方法建构的,是无法验证的。因此对所谓自在问题不去解释更接近真理,模糊比清晰更接 近真实。
现象学认为:我们认识现实世界的时候只应该对我们直接体验到的现象进行描述,不主张去解释现象的因果关系。实际上就我们人类来说,探索生命现象本身比探索生命现象的终极来源更有实际意义。探索生命现象的共性比探索其差异更具有哲学意义。
其实,我们每个具体的人也是由自在世界和自为世界两个部分构成的。人的所有生理功能都是属于自在世界的,是自组织的;人的认知能力则属于自为世界。前 不久北京几家单位联合举行了一次有关心理学的讲座,美国心脏数理研究所的Rollin博士介绍说:“人自身就有强大的自组织,人体中有百分之九十的机体受 自组织神经系统的控制,而受人自为控制的部分要少得多。过去一直认为只是大脑向心脏发送信息,而现在的研究发现,心脏向大脑发送的信息比大脑向全身发送的 信息多得多。”这就告诉我们:就人的身体来说,我们的理性、我们的意识对其作用也是有限的,在我们的身体内部仍然是自在世界决定着自为世界。
了解了人类社会的虚拟性,了解了自在世界与我们自为世界的基本关系,就为我们正确看待生活、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我们就不会固执 己见,一个博大的心胸并不是来自巨大的空间,而是来自对虚拟世界的深刻理解,来自一种理性的怀疑精神。正是对人类社会虚拟性的认识才能使人拥有敬畏感,真 正变得谦虚,真正变得理智,真正变得深刻,真正变得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