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的十句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12:54:05
有时候,脑子里会有些奇怪的想法: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是这样的一个“民族”?按照马列主义的经典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亦即是说:为什么,我们这个所谓的“中华民族”有着这样的共同的思维和习惯?再或具体些,为什么我们的文字和字母式的外文有着天壤之别?为什么我们有着浓郁的伦理亲情?为什么我们的绘画更注重写意而油画更注重写真?为什么我们更愿意去思考理、气、义之类的虚无而西方文明更注重精确的实际?……
虽然一个民族的形成需要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其实也只要在关键时候,出现了关键人物,发生一些关键事件,就足够了。我试着圈点一下能够影响中国的十句话,请各位品评: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如果要我回答,为什么中国式硕果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生命力为何能历经劫难而日久弥新,那么只要这一句话就足够了。答案就是一个字:“美”。中国人,有着独特的审美观,这种举世无双的视角,其实是形成这个民族的源泉与根本。透过诗经,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的祖先还在奴隶社会,还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他们对生活的美的向往,是何等的强烈。他们会把原本只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净化成如此美丽的诗句,而这样的诗句,你可以再诗经中随意拾取。这个民族,从一开始便是如此富有朝气的民族;这个民族,从她的源泉开始,就是如此令人惊叹的民族。她仿佛从天而降,从未茹毛饮血。当我们今天翻开诗经,我们依然不禁赞叹——我们的审美观,其实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已经定型。
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同样是两千多年以前,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奠定了这个民族的世界观,那就是“仁”。从那时起,这个民族便逐渐告别了野蛮,变得如此温文尔雅,变得如此高贵而有操守。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并不满足,并不固步自封,她将学习作为生存的第一要务,自觉的将自我的发展和进步作为生命延续的最好诠释。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这是中国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更为让人瞩目的是,这是一位能够将自己的命运主动与国家、民生合为一体的知识分子。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作为一名位高权重的士大夫,屈原能够切身体会到普通民众的生存艰难,也为他之后的中国知识分子奠定了一个基调——中国知识分子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的是,他们从来就没有放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民生与国运。历来知识分子是掌握家国命运的集团,他们的品质如何,直接决定了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屈原之后,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还有“我为民众鼓与呼”的彭总……我们民族的脊梁,从来不曾中断。
4、“寇可往,吾亦可往!”——汉武帝刘彻
你可知道,有这样一个历史时期,曾创造了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30多年的不断攻势,从而一举歼灭那群不可一世的草原饿狼,甚至打死过他们的可汗?那就是汉武帝时期。在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的先天优势使得他对农耕民族战无不胜,西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等就是游牧民族所创,他们的活动,直接影响了世界版图。但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这个定律几乎失灵,游牧民族很少能够在农耕民族身上占到更多的便宜,顶多也就是互有胜负。给这个农耕民族注入血性的,便是汉武帝刘彻。他攘匈奴,扩西域,奠定了中国现今的版图。他创造了文明战胜野蛮的奇迹。有了刘彻,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是软弱和忍让的代名词,我们曾经如此意气风发!
5、“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李世民
写到这里,我无法掩饰我对唐太宗的崇敬与爱戴。如果让我选择一个我愿意生活的年代,无意我会选择贞观年间。或许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选择。这是一个能够做大事的年代,她有着辉煌武功,她有着灿然文治。而这一切的缔造者便是唐太宗李世民。我们翻开贞观,会发现那是多么灿烂的画卷!击溃突厥,俘获其诘利可汗;创建西域都护,怀抱吐蕃,天可汗大道上,多少往来的各族客商!他的吏治,真正达到清如水明如镜的境界,贞观一朝,几乎无贪污弊案;他的民风,真正打到了淳朴归真的境界,一个大帝国一年仅有数十名判死刑的囚徒,而当他以悲悯之心放这些人回家过年,时,那些囚徒竟然在年后均自动回来领刑!——这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太宗的智略,就浓缩在这八个字中。因为作为一个至高无上的帝国统治者,他有着与他人不同的敬畏之心,他以充满感恩的心态对待着身下托起她的“水”,才能使他笼聚如此多的人才,共同开创出如此煌煌伟业。六、存天理、灭人欲——朱熹
盛唐之后,封建制度所创造的辉煌便渐行渐远。这个制度的腐朽与没落已暴露无遗。最具备代表性的便是思想准则的变换。从儒学到理学,你很难说这是种进步。而朱熹,也成为一名毁誉参半的人物。赞之者说他是继孔孟之后的又一儒家集大成者,毁之者说他将儒学带进了死胡同。也将朝气蓬勃的中华民族带进了死胡同。至少,自朱熹之后,道学家多了,卫道士多了,伪君子也多了。在三纲五常之下,男人没有了生气,女人没有了自主。科举(这个曾经被西方文明惊叹的东方文官选拔制度)变成了八股,曾经辉煌的自然文明变成了奇技淫巧,我们这个民族开始更注重理、气、相等等虚无缥缈的事物。我们不得不说,一个民族的精神被阉割了。这样的民族只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便于统治,当然,更便于征服。自宋以后,这个曾经在外族入侵时从未吃过大亏的民族,先后被金、蒙、满等征服,更有着后来被弹丸小国侵略长达十几年的惨痛经历。清末有识之士曾经痛斥:“误人才,败天下事者,宋人之学也!”或许就是对朱熹这个吃人礼教的最好诠释。
七、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无所不能,无须与西洋各国互通有无——乾隆
乾隆年间,英国特使马尔噶尼出使清朝,表达了英国愿与中国政府和平通商的请求。或许这是中国把握住进入近代史的最好机遇,然而却被那位在我们现在电视上无数次出现的明君乾隆皇帝给错过了。远夷来朝,乾隆本来很高兴,给予的接待礼仪也很高,但当他终于搞明白原来人家不是来朝拜的,是来谈判的,他便很是恼火,对马尔噶尼的通商请求便说出了上述那段话。这位“十全老人”不可能遇见的是,仅仅过了50年,同样是这个国家,利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他子孙的家门。
马尔噶尼带来的礼物中,有两样物品对于这个古老国家有着非凡的意义:一件是地球仪,它可以告诉这个古老国度的统治者,中国并非世界中心;另一件是火枪,它可以告诉这个地球上的军事和科技已经发展到了怎样的地步——但是这一切,都被天朝的统治者无情的忽略了。
几乎与此同时,北方的大帝国沙俄的统治者彼得一世,却能够主动的迎接西方文明。这个帝国的统治者甚至化妆前往西方的工厂里打工数十年,而这个时候,我们的乾隆皇帝正忙着下江南。
八、宁赠友邦,不与家奴——慈禧
当慈禧说出这句话时,她或许没有意料到,这意味着她和她的帝国已经自绝于历史。中国不可能出现君主立宪,并非是这个民族不够宽容,而是他们的君主已经主动的抛弃了他的子民。自此以后,在中国,有限的改良已经不能够拯救这个古老的民族,只能通过彻底的流血和战争才能够使他重新走向正轨——但是,必须承认,这样,我们失去了很多时间,从而眼睁睁的看着日本一骑绝尘脱亚入欧。
九、三民主义,吾党所宗——孙中山
民族、民权、民生。现在看来,中山先生的思想不仅是中国近代革命的总纲领,也仍然可以指导我们当今的政治。当代的中国,除了在民族上的作为可圈可点之外(建国至今没有出现类似东欧和苏联的民族独立运动,少数的疆独藏独不是主流),其他的,套用中山先生的话“同志仍需努力”。远的不说了,就说近来层出不穷的躲猫猫、钓鱼,你就可知中国的民权是怎样的状况;住房、医疗、教育仍旧是压在大众身上的新三座大山。
十、改革开放的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认准了的事情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
我庆幸,中国有了邓小平。我更庆幸,毛公死的算早,没有把邓公给“肉体上消灭”(刘少奇就没这么幸运)。邓公可以做皇帝,至少他可以在华下台后,也当个什么“英明领袖”。但是他没有。他使中国终于抓住了现代化的尾巴,搭上了世界经济圈的末班车。现在看来,他的很多政策似乎很简单,概括一个词便是“尝试”。通过尝试,打破了多少思想上、制度上的壁垒!一个人最难做到的便是改变思维方式,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一个国家的思维方式的变化更是难上加难。但是邓公做到了。短短十几年,一个国家从封闭走向了开放。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段,他更是说出了上述的那段话。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年代,加快脚步,不仅仅是我们的选择,更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经济改革成就已经有目共睹了,但是政治改革仍然收效甚微。什么时候,在这个领域也能够“步子大一些”呢?什么时候,我们中国再出现一位如邓公般扭转乾坤的伟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