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沪宁的读和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1:30:38
蒋昌建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有区别其他人的特定身份,可以说是社会有序化的需要吧。王先生的身份应该是教授兼博导,属于在学校里的顶尖高手,不过,他自己从来也没太在意那一联串的头衔,当别人自觉很恰如其分地介绍他是一学者的时候,他会立即更正道:不,只是个读书人。
读书人,很多人以为这是王先生的自谦,我却不这么看。的确,读书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摊头上的书随手拈来一本也可让你读得心荡神晃。但真正称得上是读书人的,恐怕就没几个了。读书人实际上就是专注某一项工作的人,与偶尔的读书不同,就如偶尔的炒炒菜并不能称之为厨师一样。读书人非但要读书,而且要教人如何读书,以及要让人有书读。过去有述而不作的说法,但在没有纸张和腊肉隐忧的现代,读书人只是读书和言传是不够的,尽管与所得的俸禄算得上相当,却与读书人原本的燃烛精神相去甚远。所以,王先生经常讲,书不是那么好读的,做读书人尤为不易,甚至要有禅性。
在邯郸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只要稍有留心就可以发现,复旦文科楼六楼的几扇窗户,无论刮风下雨、雷鸣电闪都透出醒目的灯光,那是国际政治系的电脑房,王先生读书和写书的地方。不过,在王先生看来,这并不是什么书斋,很少看到有名人勉励读书的条幅,大概是过于自觉而无需外在的规范吧,读书和写书已经成为他不可割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难怪他总是说这是一个“工厂”,他只是在此不断进出尽其本分干活而已。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十四个小时就不停地在这个“工厂”里干活,远的不说,单是1987年至今,就生产出十本专著,合著、译著和论文就不计其数了。曾有人问王先生一生最大的理想是什么,先生答道:读几本好书,教几个好学生,再写几本好书。读好书,是王先生的快乐所在,很多时候,当王先生看到一本他寻找许久而未获的好书的时候,脸上便露出如获至宝般的笑容。这笑容还夹杂着童气,宛如一个孩童获得了一件漂亮的玩具。读书人不但要获取读书的快乐,更要有给人有好书读的快乐。于是,王先生经常说,只图数量、不图质量的书坚决不写,人们的行为是受意识导引的,而人的意识极易受书本的影响,读书人写书要有责任感,不仅要立足现实,更要着眼很远的未来;一个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肉体的存在至多只有一百年,而书本的存在就要长得多,读书人要有为人类创造长远快乐生活的责任感才是。
的确如此,读王先生的书,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作为一个读书人的基本着眼点应该放在整个民族大义上,不仅要珍重民族的过去,更要放眼民族的未来。由是观之,又怎能说读书人是个自谦的说法呢?
本文原载于1994年12月22日复旦大学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