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意识教育 我们共同的的责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5:37:46
淮安市淮海高级中学  韩燕飞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随着工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生态危机意识的教育就成为迫切的问题。中小学生,是未来的开拓者和建设者,让他们从小就有一种生态危机意识,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建设中,担负起保护地球、保卫家园的神圣职责。
一、世界生态环境危机的基本态势及导致危机的原因
卡逊女士在她的著名生态伦理之作《寂静的春天》以极为细腻、形象的手法描绘了因人类破坏而造成的大自然的惨状:当春天来临时,蓝天白云里不再有小鸟儿悦耳的歌唱,山河峡谷里不再有清洌的溪水欢快地流淌,没了红花绿叶,也没了蜂飞蝶舞,牛羊鸡鸭病倒死亡,原野山谷一片枯萎,了无生机。这是一种"死亡"的寂静!只有被生命抛弃了的地方才会这么寂静!原因何在?是化学药物,主要是各种农药、杀虫剂的滥用。据报告,在合成杀虫剂使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已传遍了整个动物界和非动物界,地球上大部分重要水系及地下潜流中都测到了这些农药。药物甚至渗透到了泥中蠕动的蚯蚓体内、母亲的奶水里、未出世胎儿的细胞组织里……
多少年来,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口号驱动下,疯狂地掠夺大自然。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阶段,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在钢铁工业、石油工业、化工工业、纺织工业、印染工业、造纸工业等现代化工业发展繁荣的背后,又是什么呢?不妨看看下面的一些数字:
——由于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工业排放物的增加,全世界每年有500公顷-700公顷的耕地变成沙漠。
——由于人们的短期行为,使地球上的森林以每年减少18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消失。按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170年后,全世界的森林将毁灭殆尽。
——每年有成千上万吨的废油、污水、有毒废物被排入江河湖海,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80%的疾病和三分之一多的死亡率与受污染的水有关。
——目前全世界的工厂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达50亿吨。此外,还有二氧化硫、氧化氟、甲烷等有害气体,造成了大气的严重污染,出现了"酸雨"、"厄尔尼诺"现象。
——由于无节制的开有格掠夺,目前世界的铜矿只够开采30年~40年,石油的剩余总量只可供世界开采20年左右,天然气的剩余量也大约可供维持20年-30年。除此之外,噪声污染、核污染、热污染、白色污染等,这一切事实向世人表明,在繁荣和发展的背后,是频频告急的生态环境!人们不得不惊醒了,向世人呼吁:“保护地球,拯救地球!”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无视生态环境,继续破坏大自然,最终将造成地球的毁灭,这无疑也是人类的自我毁灭。
二、学生的生态意识现状
环境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不是偶然的,而是真真切切每天都存在的,无论我们去做什么,环境都会在我们身边,而环境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情和生活。有一个好的环境,我们可以住的更舒适,有一个好的环境,我们可以学习更专心,有一个好的环境,我们可以工作更努力,有一个好的环境,我们放松起来也会更惬意。因此环境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切身利益的事情。但是,现代中学生中依然存在
——使用塑料袋,用后随便乱扔,造成白色污染;
——把课堂上用完的书本,不是将它放进可回收垃圾箱里,或者是直接送给那些需要书本的人,而是随便扔掉;
——不知道节约用水,让水龙头哗哗流淌,或者整天流泪;
——使用有鳞洗衣粉;
——农药瓶乱扔;
——焚烧秸秆
——随意攀折花草树木
——掠杀或使用有益动物
……
学生生态危及教育势在必行。
三、学校生态危机教育的实施基本原则
(一)、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教学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的生态教育必须与学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鼓励和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责任感,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
(二)、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将历史上的环境变迁、重大生态环境事件与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结合起来,起到以古鉴今的作用。
(三)、整体性原则。
一方面,应从整体上考虑生态环境教育,即生态环境教育的跨学科性,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教育应从整个世界、整个人类的全局出发,以一种全面的观点来认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密切依赖性,既要重视自然环境教育,也要重视人文社会环境教育。
(四)、传授知识与培养意识、价值观相结合的原则。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进行生态危机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具从事环保的技能,主要是通过传授生态危机知识,培养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对人与社会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其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行为模式。
四、树立新型的自然观及实施生态危机意识教育的思考
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危机的教育,就是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新型的自然观。要让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人也是一种动物,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是地球进化运动的产物。从生物种群的角度看,人与其他生物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任何生命都具有同样的尊严和同样的价值。人与自然之间应当是和谐平等的关系,而不应当是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更不应当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人类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转变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惟有此举,才能拯救地球,才能继续人类的自身发展。
生态环境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公众性,它要求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要通过自己的日常行为来保护环境,不破坏、不浪费各种资源。如减少甚至不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袋,不乱扔废弃物,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珍稀动物、植物等。然而,在具体实施和操作中,却出现了许多环节的脱节。虽然国家早就出台了一部部环保的法律、法令,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是国家的环境保护部门和教育部门没有携起手来落实强化环境伦理道德的研究和教育的任务。环境伦理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没有充分重视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没有为不同层次与类型的教育提供环境道德科学内容和有效的方法设计。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中,对环境保护的教育几乎是空白,即使是有,也只是粗浅的、低级的层次,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环境伦理意识教育任重而道远。我认为,在中学的德育教育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一)多渠道开展中学生态环境教育
1、开设环境教育课。
在中学应单独开设环境教育课,而且应成为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有关环境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录像观摩和图片展示等手段,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进行案例教学。除单独开课外,环境教育还应贯穿中学的各科教学中,结合各具体学科的知识进行环境教育。
2、主题班会。
通过举行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拓宽学生对环境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意识和态度。
比如,结合植树节,教育学生懂得植树的意义,树木和人类是朋友,没有树木和森林,水土就会流失,土地就要沙漠化,人类就会死亡!
3、环保专题讲座及演讲比赛。
学校可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有关环保专家作专题报告或讲座,同时可举行以环境教育为内容的演讲比赛,让学生畅谈自己对环保的看法。
经常请一些专家、学者到学校作一些专题报告,比如,前面所列举的目前世界生态危机的基本状况,就可以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如:介绍植树节(3月12日)、爱鸟节(4月1日~4月7日)、世界地球日(4月22 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和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由来、内容、标志及目的和意义;世界环境面临的威胁;我国野生动物、植物资源及自然保护区;鸟类知识以及我国有关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等。
4、团队、夏令营活动。
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作用,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进行环保义务宣传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环境的了解,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5、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营造绿化带,种植树木花草,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情感。
我校地处城区,可以组织学生成立“清除白色污染志愿者”活动队,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到镇驻地、公共场所等义务清除废弃包装袋、饮料瓶等垃圾,为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6、学科中渗透
应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开展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比如,结合语文教材中朱自清的《春》,开展“探春”、“惜春”的引申教育,让学生思考:春天为什么如此美好?人们为什么向往春天?因为春天象征着生命,生机勃勃,蓬勃欲出的生命是何等的意义!教育学生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热爱养育我们的大自然。结合小学的《地理》课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栽树栽花,养鱼养鸟,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植物的良好道德情操。不仅如此,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栽花,教师要问学生:花能离开水吗?花能离开土壤吗?花能离开空气吗?花能离开阳光吗?一系列的问题,就串起了生命和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教育学生,不仅花草树木、花鸟鱼虫的成长需要自然环境,人的生存和发展同样离不开自然环境。在中小学的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中,不仅要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还要教育他们爱自然。
还可以通过组织看录像、看电视、读报纸和读文章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加强他们的生态危机意识。也可以开展一些小型多样的知识会、知识竞赛、演讲会的活动,加强生态环境的宣传和教育。总之,要在中学的文化生活中,营造一个热爱大自然的"绿色"文化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成为绿色和平的使者!
(二)、教育决策部门和教育管理者应重视并实施生态危机意识的教育。
只有教育决策部门和教育管理者重视生态危机意识的教育,才能真正把这种生态危机意识的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有效地起到作用。因此,决策是关键。现行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和中学的自然教学大纲,还有相关科目的教学大纲,对生态环境的教育力度都不够,必须改革。教育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要组织人力,下大工夫,去搞调研,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大纲进行修改,要把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贯彻进去。只有这样,才能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使我们的中学生真正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成为保护地球的坚强战士。
让我们的祖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一代一代人”的持之以恒,离不开一代一代人的环保教育。而我们的中学生群体,正处在一代与一代的交接处,更应该拿好这个环保的接力棒,用自己的行动,去为环保事业,做出自己应该付出的努力。环保不是暂时的行为,它的后果不是短时期内就可以看到的,它需要的几代人共同的努力,正所谓种植好一棵树,让子孙后代来乘凉。而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们责无旁贷!
(此文获淮安市环保征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