鬣狗大战“北京直立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5:35:21

作者:Ent
共 2 张照片
在传统描述方式中,北京直立人是能使用火的捕猎高手。图/CFP
周口店遗址的新一轮发掘工作还在进行。10月底,我们又刚刚度过了“北京直立人” 第一枚头盖骨发现的80周年纪念日。北京直立人总是被写在我们历史教...
作者:Ent | 来自:科学松鼠会
在传统描述方式中,北京直立人是能使用火的捕猎高手。图/CFP
周口店遗址的新一轮发掘工作还在进行。10月底,我们又刚刚度过了“北京直立人” 第一枚头盖骨发现的80周年纪念日。北京直立人总是被写在我们历史教科书的第一章里。传统描述方式中,他能劳动,能操控火,能制造工具,能采集果实,能捕猎大型动物,能挑选合适的居所……怪不得人们都不愿意接受分子生物学主张的智人非洲起源论。其实,在古人类学界存在着与这个形象大相径庭的观点:北京直立人不是发达先进的穴居者,只能到处拾“人”牙慧。鬣狗才是洞穴的主人。
1排除因素
“同类相食”不太可能
在北京直立人的发现之处,它被一些考古学家,比如“北京人”的命名者、加拿大人步达生视为现代人的直系祖先。用火、工具、捕猎这些文明的曙光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不就是人把动物捉来烤了吃吗?
随着研究的深入,疑点也逐渐显现出来。1929年,法国考古学家步日耶问道,为什么这里有那么多人类头骨?迄今为止,周口店共发现头骨6件、头骨残片12件、牙齿157枚,而肢骨则只有13件。难道这些头骨是“猎头者”的战利品?难道北京直立人还要“吃人”?几年之后,德国人魏敦瑞详细地描述了北京直立人骨骼化石,认为其上留有钝器和锐器的伤痕,而且股骨的断裂方式很像敲骨吸髓之后的遗迹……
反对意见当然也有。裴文中先生就坚持认为,这痕迹是鬣狗啃出来的。还有人特意做了实验,发现鬣狗啃过的骨头确实很像周口店的化石。后来,相关研究基本上限于国内,学界一边倒地认为北京直立人不存在“同类相食”的现象。可新的问题出现了:鬣狗是哪来的呢?
2痕迹比对
大型鬣狗留齿印?
走进周口店博物馆,观众可能会将这里误认为古动物馆:老虎、鬣狗、肿骨鹿、犀牛化石很多,小型哺乳类更是堆积如山;而人类化石满打满算才四十几件……这个比例实在有些夸张。难道,北京直立人真遭遇了不测?
1970年,科学家在肯尼亚找到了一个塞满人骨的鬣狗洞。同年还有人发现,肉食动物常把猎物的四肢嚼烂,灵长类的手和脚基本上都会被啃掉。这些新发现使传统的解释出了问题。
1993年,考古学家Noel Boaz来到周口店。在仔细观察了骨头上的伤痕后,他惊讶地发现,大部分人类化石带有尖锐的穿刺孔、细长的咬痕或者不规则的断裂面,正好对应于鬣狗的犬齿和臼齿。而魏敦瑞的“敲骨吸髓”痕迹,对于已灭绝的大型鬣狗也不是不可以做到。有一块骨头甚至显现出胃酸腐蚀的迹象,似乎是食客吞下去之后觉得不爽又吐了出来。头骨伤痕似乎是鬣狗抱住脑袋之后从额头往下啃,而现代的鬣狗也确乎有咬面部的嗜好(大部分动物的面骨都比较薄)。龙骨山基本上没有面骨出土也算是佐证之一。照这样看,龙骨山的北京直立人可能也都是可怜的猎物。
鬣狗曾经是龙骨山山洞的“主人”。
3深入答疑
直立人拜访鬣狗先生
光凭骨头上的咬痕也不能说明北京人的生活。这些骨骼可能是被水流冲刷进来堆积在此的吧?这不太可能。龙骨山的沉积物要么非常细致,要么非常粗糙有棱角;前者表示风成的沉积或者很慢的流水,而后者则更可能是泥石流,都不像普通的溪流产物。
洞穴里的灰烬层又该如何解释呢?其实,考古学家至今没找到北京直立人用火的直接证据。事实上,粪堆自燃也可以产生灰烬层。草木燃烧后会留下“植硅体”。经分析,龙骨山山洞灰烬层中未发现富硅层。当然,也不排除北京人收集粪便生火的可能性,但是粪便这玩意市场需求相当广泛,又不易储藏,在畜牧业出现之前很难成为稳定的燃料来源。
那么,鬣狗咬痕是不是意味着北京直立人不存在“同类相食”的情况呢?很不幸,考古学家确实也在一些头骨上发现了石器的痕迹。这些划痕分布杂乱且较浅,更像是使用石器割肉时的副产品。多数情况下石器的痕迹会覆盖咬痕,表明此人可能死于鬣狗,后来又有人想来“分一杯羹”。当然,也无法排除这是对罪犯的惩罚、为伤者解脱痛苦等原因。
难道龙骨山上一个活人也没有?这个说不好。龙骨山的洞穴存在了至少50万年,这期间有可能住过很多房客。但这里发现的大部分骨头都和人类行为关系不大。此外,人类为了和鬣狗抢肉,时常在洞口附近出没,也会留下遗迹;偶尔串个门啥的总可以吧。他们甚至可能是白天去的,根本不知道鬣狗就在洞里睡大觉……
4相关结论
为直立人挽回点面子
一个人型生物,只能靠喉咙里模糊不清的咕隆声与笨拙的手势交流,整日靠寻找腐肉和吃自己的同类为生……这样的人物似乎更适合出现在漫画书上,而不适合作为“人类祖先”的“候选人”。不过,当时欧洲和非洲的直立人几乎都在干同样的事情。
“直立人是猎手”在上世纪50年代是标准观点,且有很多演化和生态的理论作为后盾,但随着化石研究的不断深入,问题不断出现。原先很多被认为是狩猎群体才有的特征,现在认为在腐食群体中也可能存在。总体来看,“猎手论”如今处于守势。不过,随着更深入的研究,“猎手论”上演惊天大逆转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