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债务危机:全球金融危机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5:25:51
2.0?
迪拜债务危机震惊世界!
尽管多国政要和金融权威人士反复发表定心讲话,宣称迪拜危机绝不会是另一次的雷曼危机,然而,全球股市和所有资产市场皆大幅下挫,风险和不确定性再次笼罩全球金融市场。
是的,与雷曼相比,迪拜债务危机确实是小巫见大巫。不过,金融市场最大的麻烦是预期和信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我经常举一个例子,以说明人类行为规律与自然规律之基本区别:即使全球65亿人民皆希望明早太阳从西边升起,太阳也绝不会屈从人愿,将照样从东边光芒四射,然而,假若全球投资者皆预期明天股市下跌并据此采取行动(抛售),明日股市必跌无疑。
迪拜危机最可能的后果,乃是全球投资者可能开始高度重视新型市场国家的资产泡沫风险,甚至开始大规模抛售资产、逃离新兴市场。最近一周市场趋势表明:新兴市场国家总体面临着市场价值重估之风险,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可能就此进入向下调整时期。
天下没有新鲜事。迪拜神话和拉美债务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数之不尽的其他金融危机,异曲而同工:皆是大规模举借外债、扩张货币和信用、货币和信用大规模流入房地产市场和股市。泡沫不断膨胀时期,人人雀跃,皆大欢喜,资金或信用滚滚不绝,资产价格飙升一浪高过一浪,虚拟财富与日俱增。不幸的是:价格不会上天,泡沫总要破灭。一旦价格急泄,投资收益付之东流,还债资金来源枯竭,要么赖债不还,要么延期偿债或债务重组(迪拜属于后者)。
警报其实一直在响。迪拜危机再次提醒我们:金融危机2.0随时可能发生!类似迪拜的故事有可能随时上演!因为过去一年来,全球肆意无度的货币信用扩张已经制造了新的资产泡沫。
世界银行11月4日警告:东亚各国需要尽快遏制资产泡沫,以防止整体经济未来出现严重通货膨胀。世行认为:整个东亚地区股市和楼市的快速上涨(尤其是中国内地、香港和新加坡),正日益加剧人们对资产价格泡沫的担忧和通货膨胀预期。同一天,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公报首次谈到通胀预期,显示美联储尽管继续维持零利率政策不变,通胀预期却已经成为美联储不得不高度重视之风险。一周前(10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形势分析报告肯定居民通胀预期持续强化,国务院常务会议亦首次强调要管理通胀预期。
上述事实表明:东西方货币政策面临前所未有重大考验。举世遭遇之困境惊人一致。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虚弱,充满不确定性,一方面资产价格泡沫来势汹汹,通胀预期持续恶化。是加息还是减息?是宽松还是收缩?举棋不定,左右为难。加息或紧缩可能让刚刚有点儿苗头的经济复苏付之东流,宽松或放任必将加剧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预期,甚至有可能迅速演变成下一次金融危机。
此种担忧绝非个人之臆想。最新一期美国《外交》杂志头版发表华盛顿彼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坦的文章《美元和赤字:华盛顿如何防止危机重演?》,强烈呼吁美国政府下决心解决财政赤字、国际收支赤字和贸易赤字问题,假若美国不立即改弦易辙,现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必将导致金融危机迅速重演。有名的货币理论大师John B.Taylor(泰勒准则--Taylor Rule--发明人)今年五月发表重要文章《政府之政策和干预如何制造、延长和恶化了金融危机》,以详尽事实,令人信服地证明美联储之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包括之前的持续减息)才是全球金融危机恶化之根本原因。泰勒的实证结论非常简单:美联储对金融危机的诊断错了,看错了病,吃错了药。美国和全球金融体系之根本问题是“对手风险”(Counterparty Risk),不是“流动性不足或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解决不了对手风险或合约风险问题,反而给下一次金融危机埋下祸根。泰勒与张五常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去年初,张五常指出美国金融危机之病根是金融合约风险急剧放大,他发明一个新术语,叫“金融浮沙指数”,美国金融浮沙指数早达天文数字,不轰然垮台天理不容。须知张五常的金融浮沙指数与“杠杆比例”并非一回事。
最大的麻烦当然是大宗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暴涨。今年5月,笔者曾经发表长文《全球经济分析》,开篇就明确写道:“我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包括中国的总体经济形势),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那就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已经严重背离。虚拟经济和真实经济(实体经济)之背离,是过去四十年(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浮动汇率泛滥以来)人类经济体系最重大的特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近乎疯狂的财政刺激和货币信用扩张政策,再一次造成虚拟经济和真实经济之严重背离,虚拟经济泡沫已经非常严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最低涨幅也超过50%。从年初算起,石油价格涨幅超过120%,黄金、白银、铜、玉米等价格涨幅均创同期历史之最。
我国虚拟经济泡沫早已进入“非理性繁荣”,世行之警告绝非空穴来风。以房地产市场为例,资产泡沫膨胀之快令人瞠目结舌。深圳是新一轮房地产泡沫的领跑者。今年9月底,深圳新房成交均价达到创纪录的20940元/平方米,较深圳官方公布的2月份10770元/平方米之低点,上涨94%,7个月内房价几近翻番。北京、上海、南宁、长春等一些大中城市不甘落后,房价同样连创新高。人大财经委主要领导带队全国调研,结论是中国一线城市房地产泡沫问题相当严重。股市自然不甘落后,今年主板市场涨幅超过70%,创业板之疯狂爆炒“当今世界殊”。
这一切如何成为可能?市场人士无人不晓,那就是信贷资金之疯狂扩张,且85%以上的信用资金流入政府项目、国有垄断企业、房地产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股票市场。尤其是许多国有大企业下属的地产公司,凭借廉价的信贷资金,不计成本狂热购地,不断推高地价和房价,凭空制造了新一轮房地产的惊天泡沫。泡沫总会破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货币和信用之扩张,总是伴随着资产价格泡沫、通货膨胀、金融危机和经济剧烈波动,此乃经济学长期实证研究之基本结论。当然,不用什么复杂的经济分析,举世大规模财政扩张和信用扩张,滔滔不绝的货币信用洪水,不断地注入小小寰球,后果将会如何,普通老百姓都十分清楚。
即使未来侥幸不出现资产泡沫破灭之金融海啸(可能性极小),无所顾忌的货币信用扩张其实总会创造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那就是经济结构失衡和收入分配失衡必将进一步恶化。人类经济体系演变到今天,尤其是人类货币信用体系演变到今天,成就了一个异常奇怪的经济金融货币体系,那就是三个“两极分化”相互加强的货币、金融和经济体系。第一是“货币信用分配的两极分化”。从全球看,货币信用主要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可以无限度创造货币信用来分配(或掠夺)全球资源和财富;从各国看,货币信用主要集中于少数大企业和富裕阶层,中小企业和普罗大众极难获得信用。第二是“真实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第三是“真实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两极分化”。
“货币信用分配的两极分化”制造和加剧“真实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制造和加剧“真实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严重背离和两极分化”,三者互为循环,彼此加强。易言之,少数富裕阶层人士、大金融机构、大企业获得信贷资源的绝大部分,他们决定了投机性需求和虚拟经济;占人口95%的低收入阶层或普罗大众极难获得信用,但实体经济之需求却主要由他们决定。货币信用扩张和财政赤字扩张启动的不是真实需求,而是投机性需求,全球如是,各国大体亦如是。“三位一体”的两极分化体系乃是当今整个人类货币、金融和经济体系最根本的制度缺陷,是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财政赤字扩张和货币信用扩张无法迅速启动实体经济复苏的终极原因。
返回目录〉〉
迪拜危机震惊了世界。
它对中国的全部意义在于:以自己的现身说法,警示中国:任何一个过于倚重房地产的经济体都必然走向崩溃。
2009年8月3日,我在《依赖房地产为何总是难逃崩盘?》一文中,引述了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黄卫平教授的观点:“在这个世界上凡是靠房地产拉动的国家,结果没有不是崩盘的,世界老大美国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结局是崩盘;世界的老二日本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结局是崩盘;世界经济中间早已把中国的房地产列为崩盘之列,这次下滑完全归结为错误的房地产政策造成的。在世界上大概只有德国逃过这一劫,凡是这个地球上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国家结局都是崩盘,尤其当房地产和金融紧密结合成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时,不崩盘那简直就不是经济。”
依靠房地产业,迪拜成为整个阿拉伯世界一颗耀眼的明珠。受此鼓舞,更多的资金涌向迪拜,金融与房地产的捆绑式发展,缔造了一个辉煌的神话。迪拜,真的可以打破倚重房地产业发展而不崩盘的宿命吗?
没有。
当泡沫累积起来时,人们谈论的不是泡沫下面有多少啤酒,而是泡沫还能吹多大,但是,当突然有人开始关注泡沫下面还有没有啤酒时,泡沫的破灭之日就临近了。
随后,迪拜房价暴跌。与去年的高点相比,最多的已经下跌70%。蓦然回首,许多豪华楼盘已经成为烂尾楼,以房地产业构筑起来的王国,如此的脆弱和短命。
迪拜从明珠瞬间陨落。
中国房地产业与金融的捆绑,比迪拜更严重。根据央行发布的报告,截至今年6月末,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6.21万亿元,如果算上房地产业的社会集资,数额更大。而庞大刺激经济计划所耗用的资金更为惊人。国内学者研究认为,2010年,我国地方债务的总额将超过10万亿,而国内的研究机构则认为可能超过13万亿——这仅仅是地方政府的债务,还没有计算中央的债务。
对照历史,这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数字。
回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密集的基本建设投资后,留给了银行超过3万亿的坏账,大型国有银行处于破产边缘——而那个时候的基建规模比现在要小得多的多。中国为了解决这3万亿坏账,付出了巨大代价。先后通过发行特别国债补充资本金、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外汇储备注资等方式,最终使这些大银行摆脱危机,并包装上市。令人痛心的是,贱卖资产,低价引入的海外战略投资者最终成为投机者——他们在赚取巨额利润之后溜之大吉,而中国不得不重新面对未来的危险。
4万亿救市计划,及地方政府高达18万亿的庞大基建计划,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历史上迄今为止,基本建设投资最疯狂和密集的国家,而这个计划之后,必然是超过上世纪90年代的更可怕的坏账!
我们真的能够走出过于倚重房地产必然崩盘的魔咒吗?
中国现在最大的一个隐患是:严重依赖房地产,严重依赖民生行业的发展——推动GDP增长最快的力量居然来源于民生领域,而民生领域恰恰是政府应该做好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这正是GDP虽然快速增长而民众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的根源所在。
要豪华的数字,还是要民生;要表面的奢华,还是要民众的幸福……这不是哈姆雷特要面临的问题。当中国的物价绝对水平超过欧美,以挤压民生为代价支撑起来的增长模式还有多少空间可施展?这种畸形的发展模式还能持续多久?当财政部规定“企业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时,实际上开创了对福利征税的一个恶劣先例。当几元钱的饭补也成为征税的目标,实际上在预示着为了完成基建投资而对资金筹集的迫切和焦灼。
迪拜,以自己的惨痛给了中国一个警示,但中国未必买账,因为,它已经踏上不归之路。
迪拜,只是未来中国某一时刻的缩影,当即使最强大的干预力量再也不能推动房价的上涨,当所有的优质资源在房地产、在其他民生领域耗尽,等待这个经济体的将是什么。不敢想象,因为,我确切地推导出了它未来的趋势……现在所能做的,只能是祈祷上天,启示决策者,尽快采取措施,应对未来的危机,以民生为核心,走民富路线,实现民富国强。愿上天垂怜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于2009年11月30日零时
返回目录〉〉
穆迪警告危机下全球公共债务额将猛增
2009年11月27日 04:33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芦龙军
根据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危机环境下各国公共债务水平不断上升,2010年全球公共债务总额预计将比2007年大增约45%,达到49万多亿美元。
穆迪公司的报告预计,2007年到2010年全球公共债务总额将增加约15.3万亿美元。报告说,即便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这一债务增额也相当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帮助欧洲重建而实施的“马歇尔计划”规模的100多倍。
报告还谈到,在新增的公共债务中,有近八成来自七国集团,其成员国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7个发达国家。报告解释说,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在危机中受危机冲击最明显,其政府纷纷举债筹资以刺激经济抑制衰退。不过,对于大多数发达国家而言,2009年经济增长情况不利,因此公共债务负担将越来越难以承受。
延伸阅读:
迪拜倒债危机重挫全球股市
11月27日 02: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记者 朱周良
受银行股持续走低以及迪拜面临主权债务违约等因素打击,亚太及欧洲股市26日全面大跌。欧洲股市盘中一度重挫逾2%,中国内地股市则创近三个月来最大跌幅。
迪拜当局周三发出请求,希望该国政府控股旗舰企业迪拜世界的债权人同意暂缓偿还债务,作为该公司重组的第一步。在本轮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了大力发展房地产和观光旅游业,迪拜政府举债800亿美元,为随后的债务危机埋下祸根。
穆迪和标普两大评级机构都警告说,迪拜世界推迟偿债的行为可能会被视为违约。迪拜政府债券的信用违约掉期(CDS)昨日大涨,一些人甚至认为,迪拜可能成为继8年前阿根廷倒债以来,全球最严重的主权债务违约事件。加上临近年末假期,投资人有较强的套现需求,都对股市带来了较大压力。
昨日早盘,道琼斯欧洲斯托克600指数大跌2.2%,为近两个月来最大跌幅;欧洲三大股市跌幅都在2%上下。
较早收盘的亚太市场也普遍收低,银行股继续受到融资担忧困扰,而日元升值至14年新高则打击了日股。东京股市昨日收跌0.6%,创四个月来收盘新低。新加坡、印度、韩国和澳大利亚股市跌幅在0.3%到2%不等,只有新西兰等极少数市场勉强收高。
中国香港股市在银行股拖累下大跌1.8%。而受民生银行H股上市首日破发及扩容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中国内地股市也再现大跌,沪深两市股指跌幅均超过3%。沪指收挫3.6%,创近三个月来最大跌幅,上证综指失守3200点,以3170.98点报收。
美国股市周四因感恩节休市,未能给其他市场提供明确指引,反倒是长假前的获利压力,在其他市场体现得尤为明显。
欧洲银行业迪拜世界风险敞口约400亿美元
2009年11月27日 01:41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11月26日晚间,瑞士信贷的分析师团队表示,欧洲银行业与阿联酋迪拜公国主权投资机构:迪拜世界(Dubai World)相关联的风险敞口约有400亿美元。此前,多家欧洲银行参与和安排了与这个中东城邦国家有关的一系列债券和贷款活动。瑞信指出,已确知05年以来迪拜世界发行了价值100亿美元的债券,还发放了260亿美元的银团贷款。
投资者对迪拜主权信用违约的担心导致全球金融市场遭受重击。亚洲和欧洲股市普跌,与此同时政府公债价格上涨。昨晚隶属阿联酋的迪拜公国表示,将对迪拜世界进行重组,将在六个月内暂停偿还迪拜世界所欠的债务。
瑞信在一份致客户的研究报告中写道,中东地区在欧洲银行业风险敞口中的比例不可能超过1%-2%,而迪拜公国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瑞信同时指出,如果上述敞口的50%转化为实际亏损,欧洲银行业2010年的拨备将增加约5%。
瑞信还称,在自己所追踪的欧洲银行中,与迪拜世界相关的风险敞口约130亿欧元(196亿美元),这可能对欧洲银行业产生总计约50亿欧元的冲击。瑞信指出,通常情况下债券和贷款交易的账簿管理银行在自身资产负债表上将保留其中约10%至15%。
在欧洲大型银行中,经常充当债券和贷款交易账簿管理银行或参与交易的银行包括巴克莱、德意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巴黎银行、荷兰国际集团、劳埃德银行集团。此外,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都向中东地区发放了数额不菲的贷款。
美国大型银行中参与了迪拜公国债券或贷款交易的银行包括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和JP摩根-大通等。
周四的欧股交易中,欧洲大型银行股普跌且跌幅沉重,其中的大输家为跌收7.1%的荷兰国际集团,以及重跌8.6%的苏皇银行。
巴克莱的一位女发言人表示,巴克莱与迪拜世界相关的风险敞口“并不高”,公司正密切监控此事对更广阔金融市场的影响。
荷兰国际集团的发言人指出,公司与迪拜世界债券有关的风险敞口可忽略不计。他还称,公司参与了迪拜世界的某些贷款交易,但目前没有任何理由来修正公式早先发布的贷款亏损预期。
渣打银行在一份声明中写道,公司不会对特定客户事务发表任何评论,“我们完全清楚我们的信息披露义务,如果我们获知了任何应披露的信息我们将发表声明”。
截至发稿时止,其他大型银行还未对迪拜世界可能暂停偿债一事发表评论。
迪拜破产危机 震撼全球金融市场
大公报    2009-11-26
阿联酋迪拜政府周三突宣布,重组负债达590亿美元(约4602亿港元)的最大国营财团「迪拜世界」(Dubai World),同时要求债权人容许「迪拜世界」将还款期押后半年,消息震撼环球市场,作为债权银行之一的汇丰固然受到衝击,投资者更担心迪拜政府无力还债,触发继2001年阿根廷后最大宗的主权违约,打击全球复苏之路。
「迪拜世界」的大型地产项目,曾是迪拜经济的发电机,亦是迪拜繁荣的标记。经济好景时,迪拜靠宽鬆借贷大兴土木,但全球信贷紧缩却令迪拜蒙受沉重打击。就在股市收市后、开斋节长假开始前,迪拜政府周三突要求债权人容让「迪拜世界」及旗下地产公司棕榈岛集团(Nakheel Properties)的所有债务到期还款日,至少延至明年5月30日。迪拜政府已指定德勤来牵头对迪拜世界进行重组。
首当其衝的是棕榈岛集团一批12月到期、总值35亿美元(约273亿港元)伊斯兰债券。由于房地产市场崩溃令迪拜经济大受打击,这笔债务被视为对迪拜偿债能力的重要考验。迪拜世界年初曾暗示,可能对该笔债券重组,但未透露细节。财政部发言人称,政府希望延迟半年还债,但若有投资者坚持要12月偿债,政府将作弹性处理。
德意志银行指出,迪拜下月要偿债43亿美元(约335亿港元),另外有49亿明年首季到期。国营的「迪拜世界」财困传出多时,该公司早前已叫停全球最高大厦的兴建计划,又暂停人工棕榈岛工程。由于迪拜官员连月多番向投资者派定心丸,坚称迪拜仍会履行其800亿美元债务,但今次却突然宣布延期偿债,令不少投资者错愕又愤怒。传媒猜测,迪拜世界可能被迫出售旗下资产。迪拜海湾研究中心经济师禾瓦兹(Eckart Woertz)说﹕「这会摧?对迪拜的信心,整个过程欠透明度,对投资者亦不公平」。
消息传出后,标普及穆迪立即调低所有6间跟迪拜政府有关的机构评级,穆迪更将部分政府发债机构调低至垃圾级别,标普则将部分评级调低至仅高于垃圾水平一级。投资者担心,由于全球复苏苗头还很脆弱,事件可能引发中东地区信心危机。加上迪拜世界的债权人不少为欧资机构,包括汇控、巴克莱、莱斯和苏格兰皇家银行,事件令人忧虑银行坏帐增加。虽大部分银行称潜在风险(exposure)甚微,但瑞信分析员估计,欧洲银行涉及迪拜官债的潜在风险达400亿美元(约3120亿港元)。
迪拜陷破产危机 或将再掀全球金融风暴?
明报    2009-11-26
迪拜世界推迟偿还巨债,令迪拜主权债务危机升级,数据研究机构CMA Datavision最新数据显示,昨日反映违约风险的迪拜主权信贷违约掉期(CDS)合约价暴升,一跃升至全球违约风险(即无力还债)第6高的地区。
迪拜世界是否能偿还旗下Nakheel约40亿美元的债务,已被视为迪拜政府是否有能力偿还800亿美元(约6240亿港元)政府及国营债务的风向标。今次事件令投资者对迪拜政府的还债意愿产生怀疑,迪拜5年期主权CDS合约价,由周二的360个基点水平,升至昨天的446个基点(意即未来5年中每持有1000万美元迪拜债券的投资者,每年就要付44.6万美元购买违约赔偿保险),主权违约机率达26.5%,比饱受金融危机蹂躏的冰岛还高(详见表)。
拖累邻国沙特卡塔尔
迪拜的问题还拖累到其他中东国家,沙特和卡塔尔的主权CDS合约价亦急升。沙特早前重组两大企业共220亿美元债务,已令投资者对沙特债务问题起戒心。证券策略师詹金斯(Gary Jenkins)说,量化宽松印银纸及政府发债券,迄今有助各国融资,但若市场对愈来愈多政府开始失去信心,这将反映在债息急升之上,令各国政府财政压力加深。
迪拜危机警示金融海啸尚未远去
2009年11月27日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27日电 香港《文汇报》27日刊发社评《迪拜危机警示 海啸尚未远去》,文章指出,在金融海啸爆发一年后,人们以为危机已经结束。然而,迪拜的有关消息,另世界多个股市下跌。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人们所担心的金融系统全面崩溃的情况不但未出现,而且全球股票市场强劲上涨,但迪拜债务违约风险,说明不宜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前景过分乐观。
文章摘录如下:
在金融海啸爆发一年后,人们以为危机已经结束。然而,迪拜昨日宣布,将重组其最大的企业实体迪拜世界,并将把迪拜世界债务偿还暂停6个月。消息令全球金融市场气氛逆转,引发风险资产市场资金快速出逃。受此影响,日股跌0.6%,A股跌3.6%﹐港股跌1.78%,欧洲股市开盘至少下跌2%。
迪拜债务违约风险,警示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类似迪拜的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爆破危机,在全球随时可能再现。而且,旧的泡沫未撇除干凈,新的泡沫又在迅速聚集。由于全球太多的刺激经济方案,热钱泛滥,令金融市场回升,但当各地政府部署退市时,热钱催谷的泡沫又可能破裂,实体经济亦可能遭受重大冲击,投资者宜提高风险意识,政府亦应未雨绸缪。
崛起在沙漠上的迪拜,近年来一派繁荣,成为世界奢华之都。迪拜政府雄心勃勃,要把迪拜打造成世界级观光和金融中心。海湾地区充足的石油美元在迪拜聚集,令迪拜的金融、贸易、房地产、旅游业飞速发展,许多外国人涌入迪拜,荷里活的电影明星、体育界的球星抛巨资到迪拜购置房产,一时间迪拜引来无数亿万富翁。随金融危机横扫全球,严重依赖外资的迪拜骤然失色,金融地产泡沫迅速破裂,许多人的财富大幅缩水,甚至负债累累,仓皇出逃。
迪拜世界的欠债约为590亿美元,而整个迪拜政府的欠债亦只有800亿元,即迪拜世界占去了超过一半欠债。要求延迟还款的消息传出后,迪拜世界的违约交易掉期升至历来最高水平,令迪拜成为全球第6个最大机会破产的国家投资公司。迪拜世界的债权人,包括巴克莱、莱斯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若迪拜破产,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冲击,令尚未摆脱金融危机阴影的世界再添阴霾。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人们所担心的金融系统全面崩溃的情况不但未出现,而且全球股票市场强劲上涨,但迪拜债务违约风险,说明不宜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前景过分乐观。欧美可能还会有第二波的金融冲击,因为高失业率会带来更多的信用卡拖欠,其潜藏的危机不亚于次按。而且,全球经济复苏基础脆弱,不足以承受退市政策的后果,但越迟退市,金融泡沫滋生的风险越大。香港是一个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系,欧美等外围市场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直接影响本港经济。危机尚未结束,无论是政府和市民,都应保持警惕。
返回目录〉〉
2009年11月30日 证券时报
这个周末,市场关注的焦点依然是迪拜危机。阿联酋迪拜酋长国对于该国最大的“城投”公司——迪拜世界的偿债支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环球资金的短期走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危机爆发的时点相当蹊跷:11月25日消息公布的当天正是美元指数跌破75重要关口、欧元兑美元创出1.5144的15个月新高的关键时点;而危机爆发后,美元指数走出一波漂亮的绝地反击,非美货币和大宗商品却直线下跌。
蹊跷的节点
此次迪拜债务危机的爆发虽略显突然,但迪拜神话的破灭却并非不可预测。早在去年三季度美国次贷危机肆虐之时,迪拜正在建设世界最高楼的埃玛尔地产股价就已下跌了80%,至今年初更是有大批英美籍金融从业人员离职返乡,大批浙江商人也纷纷撤回投资。因此,迪拜债务危机不是一个“有没有”的问题,而是一个“何时爆发”的问题。于是,在某些人眼中,迪拜债务危机成了一张随时可以“打出去”的王牌。
从危机公布的时间节点看,人为斧凿的痕迹依稀可见。早在10月17日,穆迪就发报告指出:迪拜负债增长迅猛,严重超出安全边界,强调阿联酋其他国家必须对迪拜实施援助。此后一个月间发生的谈判与谋划我们暂不可知。直到11月25日晚间,迪拜酋长国政府宣布将负债额达590亿美元的迪拜世界债务偿还暂停6个月,迪拜世界旗下棕榈岛集团35亿美元到期债券延后偿还。
几乎在第一时间,穆迪和标普下调了迪拜相关债券的评级。于是,26日亚太和欧洲股市普遍遭遇重挫,跌幅超过3%以上。但26日恰恰是美国独有的感恩节休市,于是美股顺势逃过一劫,至27日补跌,跌幅也仅为1.48%。和汇丰、苏格兰皇家银行等欧洲银行连续数日大幅重挫10%以上不同,美国花旗银行27日低开后强势上攻3%,最后仅仅下跌2.6%。或许市场已经得出结论:华尔街和美国政府正是此次迪拜危机的获益者。
事实上,迪拜危机的爆发时点恰逢美元指数跌破重要心理关口。11月25日当天,由于美联储公布的会议纪要暗示利率将长时间维持低位,加强了市场对美元走软和通胀上升的预期,且其他各国官方和央行正纷纷购买黄金以替代美元外汇储备,导致美元指数跌破75的重要心理关口,欧元兑美元更是创出1.5144的15个月新高;与此同时,大宗商品节节高升、国际金价也连续突破1170美元、1180美元乃至1190美元大关——美元已被逼到悬崖边上。
美元信心获救
但是,随着26日迪拜债务危机的扩散,欧洲和亚洲金融市场引发恐慌性抛售,避险情绪再度膨胀,美元买盘随之增加,美元指数也重新回到75点关口上方,甚至一度反弹至75.50。美元的绝地反击诱发了金价和大宗商品的获利回吐。27日现货黄金就由亚太午盘的1191.20美元暴跌50美元至1136.80美元,跌幅近5%,国际原油也一度回落至73美元。
可以说,正是迪拜危机拯救了近期危在旦夕的美元信心。而从长远看,任何新兴市场危机都有助于美元强势地位的确立,而这正是经济严重萧条的美国推行超宽松货币政策所最需要的。有分析师表示,9·11事件之后,中东资金就大规模移出美国,转而在迪拜等地投资原油和大宗商品期货,而随着迪拜金融中心的破灭,这部分资金有望重回美国,托起美国房市。
笔者并非赞同阴谋论者,把经济大势归结为人为操纵,但对冲基金经理们对于国际政治、经济的全盘掌控能力却是不容低估的。正如索罗斯在回应东南亚国家的舆论谴责时所说的那样:“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市场留有投机空间,那不是我们的过错,那是该国政府的过错!”
附文 罗斯柴尔德和迪拜基金
作者:檀乐平
给大家翻译一下十月份的那个新闻(罗斯柴尔德和迪拜基金)
http://online.wsj.com/article/BT-CO-20091008-707060.html
迪拜世界、罗斯柴尔德和德意志银行寻求债务解决方案
2009年10月8日 华尔街日报
(翻译比较粗略,具体的财务解决方案就不详细阐述了)
据知情者透露,迪拜世界和它的财务顾问罗斯柴尔德公司,已经接近与德意志银行达成协议,推迟偿还200亿美元的债务。
根据这一协议,银行同意将迪拜基金的贷款展期,以求明年获取更高的利息。
上个月迪拜世界旗下的Nakheel多项工程停工(某个港口or小岛,总之是个烧钱的基础建设公司),同时向它的分支机构Istithmar World转移了大量资产,引发人们对这只主权基金的担忧,据估计迪拜基金的债务不低于800亿美元。
今年六月,迪拜世界雇用了曾协助通用汽车破产的那家财务顾问公司Alix Partners,用以帮助其进行资产重组。(大家看看,六月份迪拜世界已经开始重组了……)
七月份迪拜世界公开承认,公司目前有600亿美元的负债,不过没有公开细节。
当道琼斯记者求证这个消息时(指跟德意志银行达成协议的消息),迪拜世界相关人员拒绝回答,而记者根本无法联系到罗斯柴尔德公司的任何人。
另一位知情者透露,现在对于迪拜世界来说,偿债已经是火烧眉毛的问题了。去年,位于阿布扎比的阿联酋中央银行否决了建立国家金融援助基金的计划。现在,舆论普遍预测迪拜世界将旧事重提,再次请求政府援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迪拜银行家说,“即便迪拜世界能把今年的债还上,它们能不能撑到两年后,也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注,就是这些了。大家看看,六、七月份的时候,大家就都觉得迪拜世界要完蛋了。但是谁都不说话,现在11月底了,才突然以此为由让股市大跌。——所以我说这真是一个很逊的理由)
迪拜与罗斯柴尔德的关系
翻译了今早深喉栏目的那些文章
第一篇:2009年6月1日,罗斯柴尔德中东分公司宣布两名高级顾问加盟:
http://www.hbwar.com/news.php?id=1623
2009年6月1日,罗斯柴尔德中东分公司宣布两名高级顾问加盟:
第一位是Ibrahim Belselah,他是迪拜当地人,在此之前在政府供职18年,曾主导了2003年阿联酋第一个政府债券的发行。……(略,总之是个混政府的老油条)
第二位是Patrick Choffel,在此之前他在AIG工作了40年,他加盟罗斯柴尔德公司后,将主要负责保险业务。
罗斯柴尔德中东负责人Michael Helou对两位新同事的到来表示欢迎。
罗斯柴尔德中东分公司成立于2006年,雇员规模为20人左右。
2009年4月1日路透社评选的中东地区M&A排行榜上,罗斯柴尔德名列第一。
第二篇:2008年11月9日,迪拜分公司将帮助罗斯柴尔德建设国际金融新秩序
http://www.hbwar.com/news.php?id=1622
大卫·德·罗斯柴尔德男爵,这个银行家族的家长,对媒体表示:“我们帮助全球范围内的客户平衡资产负债表,当然我们是个犹太家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全球化脚步(指中东分公司)。”
银行将去杠杆化,世界将呈现新格局。
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带领由政府高官、高级财务顾问组成的代表团,正在进行他的中东募资之旅。然而这个代表团中少了一个名字。——或许是因为他不愿意跟着代表团在沙特闲逛。当代表团来到卡塔尔时,大卫·罗斯柴尔德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
官方的说法是,罗斯柴尔德男爵并非代表团中的一员。但在同一时刻出现在茫茫世界的同一个角落,这种情况绝非巧合。——当然,这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一向的行事风格,非常低调。
几百年来,罗斯柴尔德家族曾多次帮助英国政府度过财政危机。他们做的事有些美联储都做不到。虽然很多人觉得,他们的权力已经衰退,但这个家族的名声和影响力却是毋庸置疑的。2006年,他们在迪拜开设了办事处,这正是对欧洲业务的有力补充。
(这篇新闻的意思是罗斯柴尔德帮迪拜挤泡沫去了)
第三篇:2009年6月2日,迪拜向罗斯柴尔德求救
http://www.hbwar.com/news.php?id=1621
迪拜的房地产价格已经下跌了50%,相信9月份(斋月结束后)这一地区就会产生严重危机。
亚洲新闻(AsiaNews)米兰通讯社报道:迪拜财政部联系了罗斯柴尔德中东办事处,就在债券市场募资100亿美元的救助基金征求后者意见。
一旦这项募资计划得以实行,首先收益的将是主权基金迪拜世界旗下的Nakheel等基础建设公司。
据称罗斯柴尔德公司不会直接参与这个计划,它将通过一些相关公司、例如JP摩根,来帮助债券发行。
这一事件代表了某些微妙的变化,因为阿拉伯世界,除了沙特之外,都不愿意跟美国走的太近,那就意味着跟以色列太近。——他们更倾向于与亚洲和俄罗斯(及德国)建立同盟,前不久欧宝汽车被卖给奥地利-加拿大背景的Magna集团,以及俄罗斯国有银行Sberbank,就是明证。
然而罗斯柴尔德家族,不仅跟美国和以色列走得很近,他自己恰恰就是犹太复国主义的领袖。
选择向罗斯柴尔德家族求救,迪拜就相当于自决于阿拉伯兄弟。
然而其他的阿拉伯国家也面临着自己的严重问题。沙特的Saad集团正面临严重困境,沙特政府已经冻结了其总裁Maan al-Sanea的帐户,这位总裁还持有汇丰银行(HSBC)2.97%的股份。
破产的阴云正在海湾地区蔓延……
第四篇:2009年4月3日,罗斯柴尔德将为迪拜财政部200亿美元的债券发行提供咨询
http://www.hbwar.com/news.php?id=1620
据悉这笔钱将用来成立国家救助基金,负担不能偿还的外债。
(没啥进一步的信息,略。怪了…… 这么多国债是都没发行出去么?)
第五篇:2009年5月19日,罗斯柴尔德画出迪拜复苏路线图
http://www.hbwar.com/news.php?id=1619
Global Research上的文章
罗斯柴尔德,这个欧洲大陆上拥有最纯正蓝血的贵族,在苦心栽培了多个中东盟友之后,现在接到了一个大单:拯救整个迪拜政府。
当把全世界的大银行都借遍之后,迪拜只剩两个选择:罗斯柴尔德和Lazard(Lazard的老板前些天不是猝死了么?汗…… 别乱猜,我就是忽然想到的)。迪拜最终选择了罗斯柴尔德。
很显然,迪拜财政部长Nasser al Shaikh对罗斯柴尔德公司在美国汽车业重组,以及欧洲银行业拯救两项业务中的能力十分钦佩。(通用破产,里面也有罗斯柴尔德参与?)
虽然不事张扬,迪拜的援助计划似乎正有条不紊地进行。Nakheel似乎已经得到了第一笔救济金,虽然不知道它究竟拿了多少。
看上去罗斯柴尔德最想拯救的是实体经济:房地产、交通、航空、港口,等等。而曾经红火的金融行业则被摆在次要的位置。
然而对于实体经济,罗斯柴尔德公司也是有选择地拯救,他们打算借此机会重塑迪拜的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迪拜的银行业的确不符合罗斯柴尔德的救助标准:它们负债较少,资产结构十分健康。不过目前尚不清楚该援助计划是否包括在房地产市场卷入过深的大型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