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你还不如卖白薯的:运营对话(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04:31
2009-10-29 13:36
--------------------------------------------------------------------------------------------------------
(接上期)
做数字出版和新媒体,我们一定要把这三个层面上的事分开。第一个层面是为了立竿见影今天就能赚到更多的钱(如宣传本社的纸质图书或宣传电视媒体节目,电视媒体则是与搜狐们合作卖视频分享广告或与方正、中文在线、汉王们合作卖电子书),第二个层面是花点小钱在新媒体版图上留个脚印占个座获得一个近距离观察行业发展和变化的位置(如办好自己的网站,免费在线阅读或付费下载电子书、数据库,办好本台节目的视频广告插播),第三个层面才是用今天的投入,注册一个新公司,以全新经营的模式,去豪赌一个爆炸式增长的未来。严格来说,只有第三个层面上的事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增量。
在第一个层面,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如何让传统图书或电视内容在新媒体上跑起来并获得相应的收益,在这方面最为可行的做法是同搜狐、新浪、腾迅这样现成的新媒体平台合作而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专注创造内容)。其次,如何让更多的内容具有跨越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并由读者在线下载或手机订阅,或插入广告以此向广告客户收取一定的价格(发挥技术的优点,二次盈利)。第三(这一条相对来说稍微遥远一点,但很关键,是面向未来大发展的途径,但要经过仔细调研论证,采取全新的建立和管理模式,基于资本层面,而非旧模式),如何制作并运营一些符合新媒体用户需求和习惯、为新媒体量体裁衣的内容并让传统电视媒体称为它们的推广平台。
几乎每一位出版社的人都说,我们在图书内容方面有优势,几万种图书,是内容提供商,电视机构的人也会说:“我们做新媒体有内容上的优势。”这是传统媒体运营商的第二个误区。把今年出过的纸质图书或电视上播出的内容上传到新媒体上很容易,但它们中间90%的内容在新媒体上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商业价值。因此,今天的出版社和电视机构在新媒体内容方面可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甚至还不如拥有大量内容的平台运营商(如中文在线、同方知网)或影视版权的独立影视制作公司(如海润)的优势大。在这种情况下,某一个出版社或某家电视台与其把精力和资源花在试图搭建一个大一统的新媒体平台上,不如把它们花在研发一些真正具有跨媒体张力、定位精准、符合广告客户跨媒体需求的内容上来。
这也是为什么不建议出版或电视机构把新媒体单拆出来成立一家公司的原因。未来,几乎所有的图书或电视节目都需要一个面向新媒体的商业价值的实现角度。因此从本质上说,数字出版和新媒体的价值开发应该成为每一个编辑室和编辑,或每一频道、每一个栏目创意和制作人员都需要随时关注思考,而不仅仅是传统纸质出版社领导或电视机构和媒体公司老总们需要冥思苦想的问题。围绕新媒体的思考离内容制作团队越近越好,而不是越远越好。新媒体是基因,是氧气,传统媒体需要把它融化在血液里;新媒体不是一张皮,更不是一件看似魅惑的外衣。
关于第二个层面,即办互联网站或无线手机网点,我不认为仅仅作为出版社或电视机构形象宣传和视频内容展示之用的网络平台会具有非凡的独立商业价值,它充其量可以帮助把传统电视平台上的那碗炸酱面卖出一个更好的价钱来(起宣传作用),也许还能顺带卖一听可乐(节目有些增值)。除非网站流量高,与各家合作成为较大的内容提供平台。
有了电子书,在网上就能卖,恕我直言,我认为那是出版社某些热衷于数字出版电子书的人闭门造车自以为是的第三个误区,是街头捡钱包一样的尝试。先不说在转格式做电子书的花费有多大,这些格式会不会被淘汰,一个更加根本的问题是:请各位领导回家问问自己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看看他们在家里是否有兴趣用电脑看那些他们在家都不太爱看的纸质图书。
只有非常少数具有强大投资和资源积累能力的传统出版社(如高教社)和电视媒体可以考虑第三个层面独立新媒体项目的投资问题。在这个层面,我的最“值钱”的一个建议恐怕就是——请忘记你的出版社的身份,忘记你的所谓“内容优势”。在这方面电视台最大的羁绊几乎肯定是自己虚幻的优势感和呆板落后的国有机构的运行机制。一种更容易接近成功的思维方式是把自己想象成一家风险投资基金,独立判断这个新媒体项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确保它从第一天起就建立起真正符合现代企业制度、互联网时代创业规律的股权结构和激励机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再去考虑自己的传统图书和电视平台业务如何能够帮到数字出版社和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