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公车改革悄然提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5:12:34
[日期:2005-04-05] 来源:江门日报社  作者:瑞雪 [字体:大中小]
',1)">
市政府通过了“今年可选1-2个单位作为车改试点”的决议,领导小组也正在筹备中
在日前召开的江门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新会代表团林鹤鸣等10位代表联名提出一份议案,呼吁加快推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堵住公车私用的黑洞。据悉,去年珠三角地区的佛山、中山、珠海、惠州、广州天河区的车改都顺利进行了。据本报记者了解,在3月初召开的一次市政府会议上,通过了“今年可选1—2个单位作为车改试点”的决议,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目前也正在积极筹备中。
江门车改谨慎进行
公车改革是为了遏制行政成本暴涨和不正之风蔓延。那么,江门的车改究竟怎么改?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题目,全国各地实行车改的城市,都没能交出完美的答案。就在本报记者深入调查江门车改进程之时,传来“浙江车改叫停”的消息,个中原因,讳莫如深。“在研究我市市直公车改革方案时,既要贯彻上级有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精神,借鉴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又要结合我市实际,以满足岗位工作需要和节约财政支出为原则,避免车改分配福利化。”市政府对车改的态度,表明江门的车改将非常谨慎地“摸着石头过河”。
车改“难关”重重
“车改虽然好,但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太多,敏感、复杂,恐怕很难执行”,市直机关的一位工作人员忧虑地对记者说,去年他自己买了一辆凯越,每个月的用车费用都要700—800元,车改可以减轻他的支出压力。像他这种情况的同事还有不少。
据悉,这两年,江门市有两家银行试行“公车拍卖,货币化补贴”的车改方案,把单位大部分车都拿出来拍卖了,但方案执行一段时间后,很难执行下去,最后都不了了之。“拍卖当天很热闹,一辆1993年的雅阁轿车都能卖出12万元。但后来由于车改补贴很难操作,来自中层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又很大,最后只能暂停了下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据悉,珠三角实施车改的城市,有部分地区受到的阻力很大,现在有出现反弹的迹象。浙江车改叫停的原因,据说也是因为“改革标准不统一、有些地区超过社会承受能力,老百姓反映强烈,质疑改革后到底提高了多少效率”。从记者收集到的资料来看,车改的“难关”主要集中在下面几方面:一是补贴标准的确定;二是单位原有公车的处理;三是原有驾驶员的分流安置;四是车改之后对领导干部用车费用的监督。
事实上,按职务还是按需求进行补贴成为车改“货币化”过程中的一个很大难题,在操作中很难量化。对于“货币化”改革还有另一种担忧:钱发放到个人手中后,并不能保证官员们将其恰当地用在工作用车上。不排除一些官员为“节约归己”,该用车时却吝于掏腰包。这样,虽然财政省了钱,却与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背道而驰。最后,出现“公车照用,补贴照拿”的不良现象。
车改势在必行
从各地的车改经验来看,车改要充分考虑到本地的财政状况、行政文化,甚至社会心理,需要与整个行政体制的各项配套改革同时进行。
采访当中,市区的一些公务员向记者表达了对车改的态度:
“我们很想知道结果,毕竟,这关系到我们日后出差下乡的日常工作和工作待遇等切身利益。”
“车改是大势所趋,我也谈不上抵触,只是希望车补尽量定高一点。如果车补不到两三千元,那养一台车就要垫老本了。”
“不同部门的用车频率大不相同,所以我觉得车改还是不能‘一刀切’地把全部公务用车都取消,应该根据各个部门工作性质和任务的不同加以区别对待。”
……公务员们对车改的看法不一而论,但都认为车改是大势所趋。
若干年前,江门取消福利分房,实行房改也是一次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阵痛。幸运的是,虽历尽艰辛,但房改最终成功了,公正、公开和市场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同样道理,江门车改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无论这段路通过什么方式走下去,都必须保持车改中的公平与公正,这应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本报记者  谭耿华  实习生  董平)
车改,从源头上解决以权谋私问题
调查显示,在我国一辆公务车每年的运行成本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公务用车成本普遍在每公里6~8元之间,而市场运营轿车每公里成本仅0.7元左右。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基本在6%~12%之间,有些地方甚至更高,很多地方财政不堪重负。多么惊人的公车浪费现象啊!
同时,一直被视为我国政府运行机制中最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之一的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着五大弊端:一是超标配备使用小汽车,公务交通费用不断上升,财政不堪重负;二是公车使用效率低下,隐性浪费严重;三是公车私用、变相专车的现象比较普遍,助长了特殊化等不正之风;四是在公车购买、维修等环节上,容易诱发经济违纪违法问题;五是产生“公车依赖症”,有的官员无车不出门。由此可见,对公车使用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方向。
任何一场重大的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车改也不例外。浙江的车改不是突然叫停了吗?全国各地在车改中碰到了种种问题,如“车贴远远超过了工资”的“变相腐败”;部门和单位领导在公车拍卖过程中玩“猫腻”,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车改后“公车照用,补贴照拿”等现象出现,大大偏离了车改的初衷,从而引发了老百姓对缺乏公信力的车改的反感。
如何使这场势在必行的公车改革不背离改革的初衷呢?实事求是地制订改革方案,是车改是否有公信力、能否得到老百姓支持的关键。比如,应该通过一些地方法律法规来约束党政机关部门购买公车;完善政策环境,妥善安置好涉改人员;单位甚至科室之间外出办公频率不平衡,如何在交通补贴上体现差异等等。同时,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措施,加强部门内外的监督,确保公车改革后不反弹,杜绝有人借公车改革名义中饱私囊的行为。这样,车改才会不背离它节约财政支出、规范公务员行为、改善干群关系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