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7:07:47
撞 了 南 墙 也 不 回 头
——评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对策
迎春
“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是形容一些人不顾客观实际,硬要穿墙而过,过不去还要过的蠢人做的蠢事。这种说法比较准确地描述了我国的经济管理者与经济学家对我国经济的态度,不信请看下面的事实:
一,         产能过剩  内需不足与保“8”任务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积累了大量过剩的生产力。最近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
钢铁。2008年我国粗钢产能6.6亿吨,需求仅5亿吨左右,约四分之一的钢铁及制成品依赖国际市场。2009年上半年全行业完成投资1405.5亿元,目前在建项目粗钢产能5800万吨,粗钢产能将超过7亿吨,产能过剩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水泥。2008年我国水泥产能18.7亿吨,当年水泥产量14亿吨。目前在建水泥生产线418条,产能6.2亿吨,另外还有已核准尚未开工的生产线147条,产能2.1亿吨。这些产能全部建成后,水泥产能将达到27亿吨,市场需求仅为16亿吨,产能将严重过剩。
平板玻璃。2008年全国平板玻璃产能6.5亿重箱,产量5.74亿重箱,约占全球产量的50%, 2009年上半年新投产13条生产线,新增产能4848万重箱,目前各地还有30余条在建和拟建浮法玻璃生产线,平板玻璃产能将超过8亿重箱,产能明显过剩。
煤化工。传统煤化工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30%,在进口产品的冲击下,2009年上半年甲醇装置开工率只有40%左右。
多晶硅。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已明显过剩。
风电设备。目前,我国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企业超过80家,还有许多企业准备进入风电装备制造业,2010年我国风电装备产能将超过2000万千瓦,而每年风电装机规模为1000万千瓦左右,若不及时调控和引导,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
此外,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也十分突出,一些地区和企业还在规划新上项目。目前,全球范围内电解铝供过于求,我国电解铝产能为1800万吨,占全球42.9%,产能利用率仅为73.2%;我国造船能力为6600万载重吨,占全球的36%,而2008年国内消费量仅为1000万载重吨左右,70%以上产量靠出口;大型锻件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隐忧;化肥行业氮肥和磷肥自给有余,钾肥严重短缺,产业结构亟待进一步优化等。
上述行业产能过剩是国务院公开承认的。
在 11月5日 举办的“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秋季运行形势报告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指出,目前有21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也说:“在第三季度国家统计局监测的24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中国产能过剩代价高昂”的报道说:“中国欧盟商会最近发布了一份令人不安的报告-------------产能过剩的规模令人瞠目结舌。2008年底,中国炼钢业产能为6.6亿吨,需求仅为4.7亿吨。二者之差大致相当于欧盟的总产出。但这份报告指出:‘目前中国还在建设的新产能就达到5800万吨’。国内生产总值(GDP)竟由如此荒唐的支出推动,这是一种浪费,而非经济福祉。”(《参考消息》 2009年12月1日   第4版)
自改革开放实行雇佣劳动制度以来,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问题就一直存在。所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靠“外需拉动”。1990年,我国的出口总额为人民币2985.8亿,到2008年,出口总额增至100,231亿,年平均增长21.5%,远远高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3%的一倍多(依据《中国统计摘要》2009  数据计算  以下不注明出处的,都是引自该书),造成了生产能力与国内需求更大的差距。现在,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今年前三季度出口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3%,生产过剩的问题更为突出了。
我国经济的问题是全面的生产过剩、产能过剩,这是实行所谓的“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因此,靠“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不可能解决根本产能过剩的问题,最终必将爆发生产下降、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的经济危机。
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面临的事实,但是,我国的主流经济学家根本无视产能过剩的严重存在。在最近的 《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对话宏观经济形势》中(新华网北京12月1日《打好基础向未来》),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仍然认为:“ 未来经济增长仍具巨大潜力” ,“谈到明年乃至今后几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学家们还是相当乐观”,有的说增7、8%等, 对策也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放“天量”的信贷,投资基础建设、房地产;发放消费贷款,“拉动”内需,保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面对着严重生产能力过剩的“南墙”,我国还要发展生产,扩大生产能力,这不是撞了南墙不回头吗?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生产高速发展,内需不足,只得依靠发展外贸,产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现在面临“百年一遇”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外需急剧下降,我国还要“保8”,还要靠政府投资、贷款“拉动”经济增长,这不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吗?这种生产发展究竟是为了保证老板的利润,还是为了维护官员的利益!
二,大量发行纸币与“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中央银行高速、大量发行人民币。流通中现金从1978年的212亿,到2008年的34219亿,增加了160.4倍,年平均增长18.5%;1991年至2008年年平均增长15.3%,远远高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8%和10.3%的速度;货币与准货币(M2)由1990年的15293.4亿,增至2008年的475166.6亿,增加了30.1倍,年平均增长21%,也远远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期年平均增长15.3%的水平(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9  资料计算)。
货币供应量的长期、超量发行,一方面是实行市场经济、扩大商品流通范围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需求不足,为了“拉动内需”,增加投资,扩大基本建设的结果。
人民币是我国作为法定流通手段的货币符号。它和黄金等商品不同,本身没有价值,它代替金银货币来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人民币发行的数量,只有与商品流通的需要量相适应的条件下,才不会贬值。当人民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的需要量时,就可能爆发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纸币贬值曾经达到过惊人的程度,钞票形同废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发生过几次通货膨胀。1984至1985年,消费价格指数由上涨2.5%上升到9.3%;1988至1989年,消费价格指数更分别上涨18.8%和18%;1992年到1995年,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上涨8.6%、14.7%、24.1%和17.1%,三次通货膨胀的原因都是超量发行人民币。1984年货币投放比上年增加49.4%,1985年又增加24.7%;1988和1989年分别增加了46.7%和9.8%;1992年至1995年,则分别比上年增长36.4%、35.3%、24.7%和8.2%。(引自《中国通货膨胀论文集》刘日新著  第14页)可见,每次出现物价大幅上涨,都是大量发行纸币的结果。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2009年11月11日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三季度)》称:我国“货币总量持续快速扩张,货币流动性增强。2009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8.5万亿元,同比增长29.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4.1个百分点”。“货币总量持续快速扩张”与当前市场商品涨价的现象紧密呼应:房价飚升;油、电、水等费用涨价;一些食品包括粮食、蔬菜等也在涨价,总之,通货膨胀的乌云正在积聚。而一些人还说什么“不存在通货膨胀”,还要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非要等到物价急剧上涨,人们抢提银行存款、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才承认事实,这不是撞了南墙不回头又是什么?
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与“以美为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主流学者反复宣传美国的市场经济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美国的产业结构是先进的产业结构;美国的金融业是创新的金融产业;美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是“现代经济增长模式”,我国经济要走“市场经济”的道路,而且要“以美为师”等,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所说:“----------在这次危机之前,当我们谈金融体系的时候,大家不自觉地认为美国的金融体系比较好,也有效率,监管又非常有效,对于全球的影响也非常之大,非常之深远。但是,危机就是在这样一个最发达、我们一直以为老师的国家里发生,还影响了全世界,这就让我们重新来考虑问题,这次危机可以说是一顶顶王冠落地,不仅仅是一些大机构王冠落地,一些大专家王冠落地,一些大国家王冠落地,一些以前我们认为是金科玉律的经济学道理王冠落地,需要我们重新来看。”(《经济参考报》 11月17日 )但是,我国的经济界的主流人士,似乎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仍然捧着“以美为师”的信条,捧着“金科玉律的经济学道理”,全然不顾当前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事实,继续宣传他们过去的一套“金科玉律的经济学道理”,继续宣传“市场经济”是“配置资源”的最好形式等,这不是撞到南墙不回头又是什么?
只有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