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的逆反心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7:50:31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许多家长无可奈何的抱怨:“唉,这孩子怎么就那么犟呢?”“我饿孩子真是太任性了,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这种现象在幼儿阶段非常普遍,这是幼儿逆反心理的一种外在表现。逆反心理是这在特定条件下,个体产生的与外界要求或愿望相反的逆向心理活动。逆反心理人皆有之,但幼儿的逆反心理有其独特的表现。研究表明,学龄前的儿童,尤其是3岁左右的幼儿,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对成人的有求和安排,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喜欢闹独立。成人如果一味训斥,惩罚就会导致儿童发展的“危机”,其表现为:一是遇事缩手缩脚,二是任性执拗,逆向而行,其中后者为多,分析产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
幼儿的探究心理特别强,爱问为什么,说明东西都要摸摸、碰碰,这是幼儿主动认识世界的表现,比如用手指头去触摸电器插座、拆玩具等。这些行动常惹恼父母,孩子轻则行动被限制,重则受训斥,甚至体罚,这就引起幼儿的反感,导致他们的反向行为,“你不让我干,我偏要干。”
2、        不尊重孩子的人格
应当承认在许多父母中,不少家长常常忽视了孩子的自尊心,忽视了也要尊重孩子,那种动辄讽刺、挖苦、辱骂甚至体罚孩子的错误做法,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3、        遇事唠唠叨叨
许多家长常限制孩子的行动,这个不准,那个不行,一会儿说要注意这,一会儿又要注意那,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时间一长,孩子就厌烦。
4、        不顾幼儿个别差异和意愿
许多家长总是望子成龙,要孩子学这学那,识字、学画、学琴、学舞蹈,也不管幼儿是否愿意学,喜欢学,结果往往也是引起了幼儿的对立情绪。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消除幼儿逆反心理带来的消极后果呢?
首先,教育者要学会一点儿儿童心理学知识。
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摆长辈的架子,平等相待,就容易进行教育,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他们的逆反心理。
其次,处理幼儿的逆反心理得注意方法。
第一,认真分析。遇事家长首先要想一想,为什么孩子会产生这种行为?是自身教育不当,孩子是孩子本身问题?若是前者,注意改进方法,若是后者,要查找原因。只有认真分析,查明原因,才能提高家庭教育艺术性。
第二,要冷处理。一旦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家长和老师不能着急,不能以任性队任性,正确的做法是对他们的任性不予理睬。当孩子哭时,可让他先哭一阵,等冷静下来后,再教育诱导。
第三,学会利用。要掌握幼儿争强好胜的心理,利用逆反心理激发他。如:“你变小了,变得不回自己吃饭了。”等化刺激他们,这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自强的能力,若能掌握好分寸,其效果比正面教育还好。
第四,发现闪光点。好奇好问、爱动脑筋是幼儿的特点,家长、老师从孩子的言行中可以发现其中的闪光点,这是我们发现孩子之理素质方面的优势,进而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的依据,一定要对孩子加以表扬和鼓励。
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够充分地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满足孩子的正常需求,因势利导,讲究方法,孩子必定会“变逆为顺”,健康愉快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