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与答案B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23:09:39
第四章 学与教的过程
重要名词
学习
广义的学习可以理解为人类以经验的获得去适应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狭义的学习主要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变化(行为主义);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认知主义);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建构主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系统运动变化的过程,也就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一般地,教学活动首先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次,教学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一个过程,最后,教学过程表现为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双边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从教学规律出发,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方法,从而形成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主导——主体”教学结构
见思考与练习题6
思考与练习题
1、试论述不同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有两种比较有影响力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一类是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另一类是加涅的学习结果分析。
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其中认知领域包括六上不同层次: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分为接受、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组织、价值个性化五个层次;动作技能领域分为知觉、准备状态、引导的反应、机械练习、复杂的反应、创作六个不同层次。
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析将学习目标(结果)分为五个部分,它们是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其中智力技能又分为辩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四个不同层次。
这两类教学目标分类体系有相同之处,如基本上都可以分为认知、情感、动作三大领域(加涅的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可归纳为认知总领域),对认知领域的细分目标分类基本一致,都具有从低到高,层次分布有累积性(布卢姆的六个层次,与加涅对智力技能的四个层次划分及认知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教学目标的细分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另外,布卢姆是从测量学的角度出发来分类,有利于指导对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而加涅吸了认知心理学的最新成果,除了考虑教学测量外,还考虑了学习过程、条件及相互间的层次结构,有助于指导实际教学。
2、结合自身学习体验,谈谈对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过程模型和维多罗克的人类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型的理解。
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过程模型,与认知心理学所提出的信息加工模型一致,后者将人的认知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相类比,加涅把情感(期望、执行控制)等人的因素融入这个系统而成。
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学习者的感官(感受器),进行感觉登记,以可辨认的型式(pattern)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短时记忆经过语义编码转化成有意义的模式后进入长时记忆,这些过程(知觉选择、型式化、语义编码)都会受到人的期望、动机及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影响。学习者同时在期望、动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综合作用在通过反应器,激活效应器(肌肉)作出反应。完成一次学习过程。
维多罗克对人类学习的生成过程作如下解释:
学习者长时记忆中影响知觉和注意的内容以及认知特点等进入短时记忆;由这些内容和倾向形成个体学习动机,从而产生选择性注意;为达成对选择性信息的理解,进一步建构该信息的意义,即“语义编码”过程;对刚建立的试验性联系进行检验,以确定建构意义是否成功;如果不成功,返回去检查选择性信息,如果成功则进入下一步;达到对新信息的意义理解后,将这种意义同化或重构到长时记忆中。
3、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的?
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有
一、学习者的身心发展状况,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及生理发展是学习的物质前提;而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
二、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习者的学习得以发生和保持的关键因素。
三、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主要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掌握的学习规则、方法和技巧,即学生能够自觉地用来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因为学习策略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极为重要。
四、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学习风格(特别是其中的认知风格)对学习有深入影响。
五、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主要指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动力。动机对人的行为、活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决定个体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动机水平的高低和强弱决定着个体活动的质量、水平和效果。所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六、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物质环境(设备设施等)、及非物质环境(校风、学习气氛、文化氛围等)对学生的学生及身心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4、如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依托一定的信息技术,并且强调以“学”为中心,那么师生的角色、任务、教学活动会发生哪些变化?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的任务是讲授、板书,而学生的任务是听讲、记笔记,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
依托一定的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会发生显著和变化,各自所承担的任务也和过去截然不同。特别是在以网络为媒体的信息环境的网上教学过程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这种环境下可以构筑以学为中心,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从单一的教学信息的传授者变为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咨询者、专家等多种角色。教师的主要活动也由课堂讲授变为教学答疑、作业管理、主持讨论、考试管理、搜集课程资源、个别诊断与辅导等一系列的网上教学活动。教师帮助学习者诊断学习需求,通过网络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指导学生搜集、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
与此相适应,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从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理论上讲,在上述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自主地掌握学习的进度、节奏,基础是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帮促下发现问题、界定问题,在教师帮促下自主地搜集信息、选择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
5、比较几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缺点。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教学组织形式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集体授课、小组协作学习和个别化学习。
集体授课的组织形式的优点是教师同时面对大量的学生,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可以广泛采用;缺点是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信息基本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流动,缺少交流机会。
小组协作学习可以按学生的能力、认知结构、学习风格、学习兴趣等进行同质分组或异组分组,可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有利于因材施教,同时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机会,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作用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充分体现,既培训了学生的思维又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精神的培养。
个别化教学能满足每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要求,在现代教学技术(计算机)的使用,使得大规模实施个别教学成为可能(提供了经济上的可行性),人类最早的教学就是个别化教学但是是贵族式的精英式的教学,不能满足整个社会对知识(学习)的渴求,所以这两种个别化教学有本质的区别。个别化教学的优点是能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习者可以自行定义学习的节奏、进度,甚至是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得到及时的反馈,真正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组织形式,上述三种组织形式各有其优缺点。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习者特征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6、谈谈你对“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理解以及它对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改革会产生哪些影响?
“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是在综合分析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优缺点,在充分考虑中国现实的教学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来的。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尽管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但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而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强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但它往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且容易偏离教学目标。“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所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综合了二者的长处,并有效避免了二者的短处。强调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五章 教学系统设计
重要名词
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作为系统的子范畴,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由各组成要素(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媒体四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
教学系统设计
见思考与练习题1
加涅的九五矩阵
成分显示理论
第二代教学设计理论
教学处方理论
肯普模型
史密斯——雷根模型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活动理论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
绩效技术
宏观设计论
思考与练习题
1、试谈谈你对教学系统设计含义的理解。
教学系统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是设计活动的一个子集合,是一种在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后理性认识活动,是理论的应用活动。它与一般设计不同之处在于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和教学对象的丰富的个体差异性。应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
2、查阅近几年我国有关教学系统设计的文章和书籍,分析我国教学系统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试提出解决该问题的设想。
我国目前在大中小学普遍实践的教学(系统)设计仍处于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且尚未能跟踪此类设计理论的最新发展,引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种种有益成分,基本上还是处于沿用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强化”理论。
然而,一小部分实践者开始关注并使用较全面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及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可喜的是,我国的教育技术理论界提出了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些较为先进的思路,比如“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并在进行着不懈地探索和实践活动。
要对目前的教学系统设计现状有所突破,关键在于普及理论研究的成果,扩大实践范围,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
加强师资培训,利用现有的培训体系、制度,加强学院、岗前、在职等各类培训;
在全社会的关注下改进我们的教学观念,适度引入人本主义,这是走向将学生视为认知主体的哲学基础;
理论研究及实践范围要逐步普及;
与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普及一起,与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等等有利因素协同作用,将教学系统设计的推广与普及工作做好、做实。
3、试比较分析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各自的优点及局限性。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尽管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但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而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强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但它往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且容易偏离教学目标。
4、假如你是教师,你对“教育技术学”课程的教学如何进行设计?
首先,需要了解一系列前提条件,在什么环境下(分析教学环境能提供哪些教学上的便利)、学习者是谁(学习者的总体特征分析)、为了什么目标(以确定不同的学习层次)?
然后,依据“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内容及结构,界定并分解教学目标,以确定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次序。
分析学习者的具体特征,确定学习者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等(具体的分析),从而决定教学的起点。
根据各章节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认知结构变量,以及环境所能提供的设备、设施、信息资源确定采用传递—接受式的还是发现式的教学。分别提供不同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当然,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也可以相互借鉴,互为补充。
在传递接受式的教学中,按先行组织者理论,确定先行组织者,根据组织者与学习主题的要求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并进而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进行形成性评价的设计,辅之以大量的案例教学,最后通过实际操作(让学员在具体而真实的教学设计活动中使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学员达成知识的迁移,将整个过程记录下,以备下一次调整教学设计。
在发现式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信息资源的提供、自主学习策略设计、协作学习策略设计、学习效果评价等完成教学,同样,发现式教学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学是可以大量使用的,而帮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完成知识的迁移也是必要的(同上)。
如果是在网络环境下设计教育技术学这门课程,则可以,……略
5、试依据所学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对你所熟悉的某学科的一个单元内容进行设计,提出设计方案。
《生物的遗传》一课的教学设计。补充对学生特点的分析
6、请查阅相关资料,对绩效技术和教学系统设计进行比较。
绩效技术首先是企业培训所关注的问题,学习型社会里,每一个组织都在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员工在组织(企业,包括一些事业单位,甚至在大中小学内对师资的在职培训等)学习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个区别表现为前者有非常强的绩效(工作成绩、工作效果)驱动性。
绩效技术和教学设计两者的核心都是系统方法,其目的是通过绩效分析、设计,改进管理和加强培训,解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改善个体和企业的行为,达到最终提高个人或企业的绩效水平的目的。
但是它们又有所不同,教学设计用于科学的组织教学,而绩效技术关心的是绩效,即去解决企业或商务中的问题而不是员工如何学习。绩效技术的内容和应用更实际,解决问题的策略更灵活。绩效技术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分析、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
7、请你谈谈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变化的认识。

知识结构
第六章 教学系统开发
重要名词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生成的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使用户以自然的方式感知虚拟环境中的客体并与之必须交互作用,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系统开发模式
教学系统开发模式是在教学系统开发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再现教学系统开发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课程
课程是为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制定的关于某一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总体教学活动计划,其中既有活动内容的规定,又有活动时间和活动形式的规定。课程本身作为一个系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输入、加工过程、产出。
课程开发流程图
如下图:
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的流程图
如下图:
网络课程开发流程图
如下图
ITS
ITS:具有某一领域的学科知识和相关的教学知识、能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即能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类教学专家进行教学活动的软件系统称为智能导师系统。ITS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教育技术,与传统的CAI的开发思路不同,它注重已有知识、人类教学专家的经验和系统推理功能。ITS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集中教学专家的智慧,进行因材施教。如下图:
Agent
在软件技术中,Agent的概念是指为达到一定目标,自动执行某种系列操作的软件模式。它是为弥补ITS系统不能很好辅助学生“学”的缺陷而逐渐被教育领域所关注的一种实现智能化的新技术。Agent能实现主动的、智能化的信息服务,可以作教师代理也可以作学生代理,甚至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多方面的代理,即多重代理。作为Agent的软件系统有自主性、社会性、反应性、主动性。Agent通常由用户界面模块、学习模块、任务计划模块、操作系统模块、执行模块、知识库以及中央控制模块组成。如下图:
智能超媒体教学系统
智能超媒体就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超媒体的信息组织、管理方式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智能型知识(或信息)处理技术。它通过结构化的节点、结构化的链、结构化的锚来实现知识推理(而不仅仅是知识表征),它由智能超媒体知识库、学生模型、智能导航器等模块组成。
积件技术
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积件系统由积件库和组合平台构成,包括教学信息资源、教学信息处理策略与工作环境。目前的课件(教育资源)往往是确定的、程式化的、封闭的教学内容和策略、知识呈现方式和顺序,使教师没有体现自己教学个性及自己学生特点,排斥了师生的交互作用和课堂教学的丰富生动性,积件则有效地避免了这种状况。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
EPSS:一种集成化的、支持特定服务的信息系统,是智能教学系统和工作平台的结合。一个比较完善的EPSS通常由超媒体信息库、专家系统、交互式训练系统、在线帮助系统、效能工具、应用软件、监测系统等部分构成,并集成到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中。
思考与练习题
1、请你谈谈AECT’94定义中的设计子范畴和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开发中的设计阶段这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AECT’94中的设计子范畴是“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生成策略或产品”。这个设计既包括微观水平的设计(如某一课、某一单元的设计或微观的讯息设计),又包括宏观水平的设计(如教学系统的设计)。AECT’94进一步将设计范畴分为四个子领域: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教学系统开发通过包含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维护五个阶段,其中的设计主要强调拿出一个综合性的全面的总体设计方案,类似于建筑蓝图,并且随着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渐细化设计。
这三个“设计”是相互联系的,都是服务于学习(教学)、面向学习(教学)系统、都属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性过程。但这三者又相互区别,教学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设计可以比作是软件工程中的设计(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是系统开发中的重要步骤,以迭代的方式覆盖系统开发绝大部分的时间进程。
如果说教学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设计是直接服务于技术开发过程,那么,教学系统设计则更多在站在教学业务本身的规划上,也即运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分析教学系统。
……
2、举例说明教学系统开发技术与教学系统开发模式之间的联系。
技术的发展是教学技术开发范畴最主要的驱动力量,教学系统开发技术指的是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整合技术等所提供的不同的有各自特征的技术形式。
而教学系统开发模式是在教学系统开发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再现教学系统开发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教学系统开发模式可类比作是开发教学系统的步骤与模板。
教学系统开发技术与开发模式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比如某种开发模式与某种开发技术之间有着较了紧密的联系,比如,Van Patten模式是面向印刷媒体教学材料开发的,通常用印刷技术(开发技术)来实现此开发模式;再比如Bergman和Moore模式是面向交互式电视多媒体产品开发的,通常用视听系统来实现此类开发模式;而第三代第四代ISD模式大量使用基于计算机技术及整合技术来开发。
3、请说明网络课程开发与通常的课程开发的区别。
网络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基础,是网络教学的基本单元,它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由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支撑环境两部分组成,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它在非网络教学环境中是缺位的。
网络课程开发与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网络课程的开发流程也同样包括教学设计、系统设计、脚本编写、程序设计、评价修改等环节,但网络课程开发具有自己的特点,如,模块化管理以增加系统的可维护性,另它还包括课程教学模块、交流协作模块、课程组织模块、辅助工具模块和测试评价模块。
在网络课程开发过程中,由于缺少物理环境,缺少教师、同伴在现场,需要特别注重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流工具、内容导航、即时反馈等的设计与开发。
4、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你对智能化教学系统研究现状的认识。
针对传统的CAI不能灵活地辅助学生学,也不能灵活地辅助教师的教,且缺乏把人工智能技术与超媒体先进的信息组织、管理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手段。智能化教学系统综合了运用超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目前在智能化教学系统领域开成了三种不同的开发思路,即智能导师系统、智能代理系统和智能超媒体教学系统。
智能导师系统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教育技术,是具有某一领域的学科知识和相关的教学知识、能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即能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类教学专家进行教学活动的软件系统。ITS由领域知识模块、学生模型、教师模型组成,目前开发的难度在于让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是一个相对困难的问题,且构建学生模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等都非常困难。
智能代理系统是为了弥补ITS没有很好考虑如何帮助学生自主的“学”这一缺陷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Agent是由用户界面模块、学习模块、任务计划模块、执行模块、操作系统接口模块组成的。
智能超媒体系统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超媒体的信息组织、管理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智能型知识处理技术。强调结构化的知识表征(结构化的节点、结构化的链、结构化的锚),通过构建智能超媒体知识库、学生模型、智能导航器等实现。
以上的智能化教学系统的理论研究都还很不成熟,有些技术在实现上还存在困难。
5、请说明集成化教学系统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研究领域。
……
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