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观、师生关系和教师角色散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5:44:00
—— 一 次 班 会 引 发 的 思 考
周丽
摘 要:
本文以一次班会为线索,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校教育现状,对现代教育思想中的学生观、师生关系以及师生关系中的教师角色等问题展开了思考和论述。
关键词:
班会 思考 学生观 师生关系 教师角色
一、思考的诱因:
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我决定召开一次班会,让全班同学好好讨论,看看我们班期中考试滑坡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说实话,接手这个班时的情况并不好:分层教学编班测试时成绩在全年级很差。整整一个学期,我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营造集体荣誉感、倡导良好风气、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上面。我觉得,一个有荣誉感的团结、自立的集体一定能走出困境。一个学期下来,全班的确发生了较大变化:班级凝聚力特别强,全期获得了学校多项活动的奖励,甚至在上期末的统考中也获得了较大的进步。虽然这个有点意外的成绩很大程度是考试难度较低所致,但无论如何我由此还是觉得自己的工作思路是对的。所以这个学期开学时,针对上期取得的成绩我好好的给同学们打了一番气。
在相对宽松的气氛中,不知不觉期中考试到了。结果很糟:我们再次跌落到全年级最差。我不能接受,当我把成绩告诉孩子们时,几个要强的女生哭了起来,大家都不能接受。是我们客观上本来就差,还是有别的主观上的原因?我开始反思、调研,分析作业、试卷,跟学生、跟家长、跟科任老师谈话。最后我认为我们班的这次滑铁卢主要原因是因为上学期取得了一些成绩后,大家,包括我和同学们都有所放松,加之刚入中学时的新鲜感、激励感过去,一些不良的习气实际上在轻松不觉中滋生。另外,作为表率的部分班干部,或表率作用不够,或囿于情面不敢大胆管理。
所以我把班会的主题确定为“友情.课堂.学习”,意在促使班干部打破情面,大胆管理,营造良好课堂环境,促进全班学习。
结果班会的进行让我始料不及。
开始有些平淡,班长路瑶对上半期全班学习、工作的情况作了回顾小结之后,孩子们似乎不知道该说什么,或者不知道该怎么说,总之课堂气氛有点沉闷。
Z学生是一个敢想敢说的女生,毫不羞涩于展示自己的才能,而且在平时的交谈中我知道她对班级建设很有想法。我决定把她作为一条鲶鱼放进鱼池,给大家制造一些活力。没想到她的发言竟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
首先,Z学生对班委近段时间的工作提出了异议,引起几个班委(主要是女生)的反弹,纷纷对该学生提出诘问;然后是Z学生的回答咄咄逼人、辞峰犀利,引发更多同学的提问。几个来回之后,该学生把全班同学的情绪调动了起来,班会变成了“记者招待会”,什么班干部都不是、成绩也不算特别突出的Z学生一时间成了中心人物。各种问题都向她甩了过来,指责的、诘难的、交流的、请教的,谈友情的、谈学习的、谈道德的,谈班级管理的,接二连三,层出不穷,有的比较委婉,更多的则十分尖锐。Z学生见招拆招,有问必答,虽然回答得并不都好,但毫无胆怯害羞的意思——这场意想不到的思想交锋,真可谓短兵相接、激烈空前,用一个同学事后的描述:紧张到了令人窒息的程度。
一个同学递过来的一张小纸条,更把这场战火烧到我的眼前:老师,你是否在和Z学生唱双簧?我对这问题很犹豫,因为我感到部分同学把Z学生的意见当成了我的,这场冲突似乎就要演化成我和部分同学的冲突了。说真的,虽然并不都赞成Z学生的观点,但我又不愿意过早地表达,我希望这次有益的讨论继续进行。因此在作了否定的回答后我把讨论引回到主题。
第一堂课在兴奋与活跃的讨论中结束,同学们意犹未尽,以致在大家强烈要求下我破例答应班会再延长一堂课。
总的说来,这次班会是成功的,不但参与面大,而且对问题的讨论很深入,虽然过程中有较重的火药味,但大家都能坦诚相见,重要的是它有效地引起了大家对同学关系、班级建设、学习风气等问题的强烈关注和思考,并就部分话题得出了比较统一的认识。很多同学在事后的周记中认为这次班会“别开生面”、“很有意思”。
但是这次班会以及班会前后的一些情况确实是发人深省的,至少对我来说,它让我对学生、对师生关系、对教师角色等多方面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几点反思:
(一)、关于学生观
1、如何认识学生发展中的起伏曲折?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既然是发展的,必然是一种动态的、不稳定的状况,尤其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升学的新鲜和亢奋过去后,可能出现平淡或动力缺乏;同学之间从相对陌生到相互熟悉,可能出现关系亲疏的分野;曾经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可能随着这些变化而出现执行上的问题。这就是发展的过程。为什么对期中考试的失败感到意外?说明我对这个发展过程的起伏曲折缺少足够预见,对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变化没能及时敏感;说明同学们那种团结、进取的状态虽来之不易,却不可能一成不变,保持下去则更难,它需要不断的激励与鞭策。
1、 怎样看待学生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但是往往,我们在施教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倾向于追求异口同声、步调一致,很容易导致学生的独特个性在这一过程中灭失。
这次班会上,大家讨论了抄作业的现象,孩子们倾向于在主观努力上去寻找原因,我觉得大的方向是正确的,激发主观努力,正是教育作用于人的发展的基本点。但是如果一概而论却又可能有失公平,使少数同学的努力受到伤害。因为每个人总有自己的独特性,有的人可能基础差一点、或者智力发展迟一点、或者气质特点发展的方向不一样,抄作业,对于一些人来说就是偷懒、就是不诚实、就是自暴自弃,但对于另一些人,却可能是他们最后的努力,真真正正是一种向善的表现。我这里并无鼓励抄袭的意思,而是觉得一个好的教师应该看到并承认这种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去看待不同的学生,轻则可能扼杀他们仅存的学习愿望,重则使少数达不到标准的同学丧失成长的信心。我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所有学生都获得同样的发展,而是所有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各自的发展。
这次班会的主角Z学生是一个个性独特的孩子,凡事大胆主动、上进好学、热心公益活动,但常常率性而为、认识偏激,与同学相处总有点磕磕绊绊,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建设性和破坏力都比较强、在同学中既能够赢得尊重又容易引发对立的学生。她那种进取、开放的心态非常可贵,是今后成才做事的基础,教师的正面回应有利于保护、鼓励这一特性;但这还不够,我们还应该帮助她全面地认识事物,减少由于偏激认识而招致的压力对个性形成的不良影响。虽然,一个人的某些缺点正是构成这个人独特个性的一部分,但是教育过程中尊重独特个性并不是照相式的照单全收,教育的目的在于完善,在于在尊重、珍视这个特性的基础上完善这个特性。
2、 挫折教育的意义
挫折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一次挫折就是一次更新,没有经历挫折的人很难谈得上真正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感谢挫折带给我们的新境界。但是对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初期,往往对自我缺乏全面、客观、稳定的评价,因而在遇到挫折时常会产生错误归因,或推卸责任,或贬低自己,以致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非但不能在挫折中成长,反而被挫折击倒。
期中考试成绩不好,班会上又受到Z学生的质疑,尤其是以为老师和Z学生在唱双簧,几个女生班干部感到很受打击,很快交给我一份辞职报告。从这份既没有抬头也没有落款的报告中我可以看出,她们这个决定是在严重的挫折感下非常冲动地做出的。经了解,她们辞职的理由一是学习成绩下降,二是自认为工作能力不够。但我知道,这两条并非是她们辞职的真正理由,她们这一行动后面,其实饱含委屈、失落、逃避和对抗的情绪。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在这个时刻,我觉得,接受或者拒绝她们的辞职都可能因为把裁决权交给老师而使她们失去客观思考、评价事物的机会,失去在挫折中学会自立、刷新自己的机会。Z学生的“鲶鱼效应”不能仅仅是制造危机感,更重要的是要激发活力。因此我以书写格式不完整为由退回她们的辞职报告,并要求她们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欣赏别人,同时欣赏自己?如果两天以后仍然觉得要辞职,再把完整的辞职报告交给我。其实只要给孩子们拿主意的足够空间,她们会做出适当的选择的。两天后她们没有再提辞职,倒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思考,拿出了一份工作建议,并充满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我真高兴,为她们经受住了挫折高兴。
(二)、关于师生关系
在讨论班委工作方式的时候,有同学提到了教师的作用,并且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班委的工作出现问题,难道班主任老师就没有一定的责任?应该承认这是一个尖锐的问题,能够公开提出这个问题说明这个学生的勇敢,而能不能接受这个问题以及这种提问的方式,则是对教师是否确立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如何认识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个检验。教师也是人,跟学生一样,同样可能犯下各种各样的错误,承认学生的权利,承认教师自身的局限并随时进行反思,是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的迫切需要。
我国改革发展到今天,一个开放、民主、法制的社会正在形成。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师生关系中那种传统的传授与接收、管理与被管理、甚至统治与被统治的内容,正经受着时代的无情拷问。明确学生和教师各自的权利义务,用“理智的热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有两种类型的倾向是由来已久的:一种是家长型,处于强势地位的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忽视、甚至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另一种是保姆型,教师在爱心的包裹下事事关心、大包大揽,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承担自己义务的机会。在这两种紊乱的权利义务关系里成长的学生,很难得到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发展。
另一种倾向是伴随着学校经营企业化的进程出现的,我们姑且称之为市场型。市场营销中有一句名言:“市场总是正确的”。因此迎合市场,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法宝。如果把学校教育活动看成纯粹的企业行为,以家长为代表的买方的好恶必然深刻影响学校的运转。对应到师生关系上,一些教师可能过分看重家长对教育活动的意见,造成自身教育思想的混乱,导致师生关系的某些畸形发展。其实即便从市场的角度分析,学校的生存发展虽然需要市场,但这个市场应该是社会而不是家长,家长与学校、老师其实是合作者的关系,学校、教师和家长协调教育思想,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是大家的共同责任。
但是毕竟,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教育关系,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特殊社会关系。虽然今天的教育已不能回避市场的关系,但我们一定要记住:教育是社会良心的体现。
(三)、关于师生关系中的教师角色
1、角色转变的必然性
新课程标准对师生关系中的教师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一个非常现实非常恰当的表述。因为第一,在知识爆炸时代,教师早已不可能“无所不知”;第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大丰富,教师早已不是唯一的知识源,甚至学生知道的东西老师还不一定知道。所以,传授知识本身已不是教育教学的重心,激发、引导学生掌握获取和应用知识的方法,增强学生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心。
所以教师角色的转变是理所当然的。所以随着民主法制社会权利义务关系的确立,教师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从“天地君亲师”的崇高地位上跌落下来,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他对学生的影响力再不能仅仅依靠“权力因素”,而必须借重来自教师内在的“非权力因素”;他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机理不再是“因畏惧而服从”,而是“因感染而行动”。
“非权力因素”产生的影响力是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教师的道德素质、知识水平、能力强弱、感情投入是构成“非权力因素”影响力能否彰显的四大要件。是否具备这四个要件,正是为什么同样在教师这个岗位,有的人能够成为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在校内外都具有较高威信的成功教师,有的人却始终威信不高,在学生中缺乏影响力,不能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原因。
2、关键时刻的促进作用
“促进”作用的发挥,不但需要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更需要抓住学生成长的关键时刻。学生迷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循循善诱,为其指明方向;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分析正误,让其明辨是非;学生遭遇挫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帮助其认识自我,鼓起自信的风帆;学生取得成就的时候,教师要趁热打铁,明察隐患和前进的方向,促进学生为新的目标继续努力。关键时刻,教师的影响效力将成倍增长,把握得好,促进作用巨大,把握得不好,消极作用也将影响深远。因而学生成长的关键时刻,也是考验教师“内功”的关键时刻。我觉得,这次班会产生了不少这样的关键时刻,我尽力去把握了。至于把握得好不好,有的已看到成效,有的还有待观察。
三、结束语:
这次班会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思考,比如如何区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道德素质的问题,比如学校、教师在全面发展和分数第一的悖论中的两难选择等等,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重视这些问题。但一次班会能够带给我这么多的思考和心得,我要感谢我们班的孩子们。我为我们班的孩子感到高兴,我祝福他们。
参考书目:
1、《走 进 新 课 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慕菊 主编)
2、《教育的十道栅栏》:“教师之友”2003年3期: (深圳/ 孟媚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