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教人员赵某心理矫治个案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9:02:52
一、赵某基本症状
赵某,男,现年36岁,技校毕业,家住太原市,因赌博被劳动教养1年(有吸毒史)。2007年5月被送入太原市劳教所,刚入所时,比较活泼,乐于助人,喜欢与人交流、娱乐,与学员关系融洽。在一次亲情会见后,逐渐变得沉默寡言,生活中行动缓慢,与人交流时注意力不集中等。在节假日以看书为主,晚上入睡较晚,独自沉思,经常突然坐起,伴有撕纸、长时间吸烟等行为,大队发现以后,为防止发生意外,对其进行包夹监控,民警多次找他进行个别谈话,但效果不理想。为此,大队请求对他进行心理矫治。
二、首次咨询
赵某由大队民警带到心理咨询室,着学员服,衣服整齐洁净,咨询师起身示意其坐下,观察到其坐姿刻意保持端正,主动将椅子向其稍作挪动并将身子向其微倾以拉近心理距离,咨询师首先摆明了自己的咨询师身份,接着简要说明了心理咨询的概念及保密原则。赵某向咨询师问候之后开始少言寡语,咨询师发现其身体语言显示出有些紧张(其双脚前脚掌撑地,双腿不停上下抖动),引导其深呼吸,放松后继续咨询。咨询过程中赵某回答简略,没有倾诉的欲望,当提到其表现与以前有较大变化时,赵某先是沉默,后认同其一些异常表现,但解释为老学员相继解教,与新下队的学员不熟悉,就没有交流;自己经常失眠,是想一些外面的事,想今后的出路。转眼就到四十分钟了,咨询师肯定了他的内在感受,同时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异常表现,是由不良情绪引起的,持续下去,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他表示愿意去尝试改变,计划先从周末积极参与娱乐活动开始,逐渐融入集体服教生活。
首次咨询的初步印象:该学员情绪比较低落,思维比较缓慢,但语言表达清晰。他的少言寡语、时而的沉默以及对其异常表现问题的回避是咨询中的阻抗现象,也是解决其心理问题的契机。
三、收集资料
(一)询问民警及熟悉的劳教人员
据大队民警反映,该学员下队后表现尚可、性格活泼、善于交际,在一次会见后逐渐开始封闭自己。同室劳教人员提供,其妻子和一男性邻居探望他后,开始逐渐改变,虽然其妻子仍按时探望,但其没有好转。曾经与其同在戒毒所服教的劳教人员提供,其在戒毒所烧锅炉期间也有过这种行为及表现。
(二)针对性心理测试
为针对性诊断其是否有抑郁,首先选择了抑郁自评测试(SDS),标准分58分,为轻度抑郁状态。
(三)摄入性会谈
七天后赵某如约而至,咨询师首先肯定了其在上次咨询过程中的表现,然后表明从心理学的角度,想了解他从幼年到现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在咨询师的引导下,赵某陆续提供了以下信息:父母在铁路系统上班,从小到大一直比较顺利,没有经历过什么重大挫折,技校毕业分配后,不满足现状,开始停薪留职闯荡社会,逐渐接触赌博,在以此为主业的过程中开始吸食毒品,吸毒史长达四、五年。第一次服教是因吸毒被劳动教养,后逐渐远离毒品。在赌博期间认识了大其几岁、带有一女孩的离异东北女性,并不顾家人反对,与其结婚,共同生活至今。两人感情尚可,都以走偏门为生,其妻子在圈内小有名气。当咨询师以诚恳的、与他共同探讨问题的态度向他询问,没有尝试改变自身异常行为的原因及他的想法时(据民警反映首次咨询后其行为没有太大改观),赵某开始沉默。咨询师反复向其解释何为阻力,并说明阻力的真实意义,他才说出了自己的忧虑,是看到妻子搭邻居的车来看他后,预感到危机,担心妻子把其这几年的积蓄带走,离开他与别人生活。
四、综合分析与诊断
根据赵某的叙述和前期收集到的资料,咨询师认为可以进行综合分析与诊断。
(一)赵某目前的状态
1、精神状态:⑴注意力不集中⑵紧张、焦虑⑶情绪低落⑷抑郁
2、生理功能改变:失眠、食欲下降
3、社会功能状态:对生活、交往产生严重影响
(二)对赵某的初步诊断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学员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引起该学员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对其威胁较大的刺激;其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以上,不良情绪泛化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对其生活、交往等社会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3、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该学员存在明显抑郁情绪、情绪低落、意向下降、兴趣下降,但皆因内心冲突引起,无自杀倾向等症状,虽严重影响社会功能,但是其思维清晰,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4、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该学员存在焦虑、猜疑等症状,但持续时间短,未严重影响逻辑思维,且该学员的心理冲突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与神经症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三)该学员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该学员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2、社会原因:其成年后生活在比较灰暗的环境中,接触交往的人员为社会不良人员,尤其是吸食毒品的几年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人的信任感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作为家庭主要成员的妻子,在灰暗的生活环境中,发展势头正猛,给其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了一些自卑心理。在其选择生活方向时,与家人产生一定隔阂,缺乏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而其朋友多为不良人员。
3、心理原因:⑴存在认知错误:自己被劳动教养,自由受限,妻子生活在灰暗的环境中,与异性邻居来探望自己,妻子可能转移感情,离开自己。⑵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自己产生疑虑,不知道怎样解决,而是延用以往的自闭模式,独自胡思乱想。⑶被抑郁情绪所困扰,不能自己调节,找不到不良情绪宣泄的途径。⑷个性特征:具有吸毒人员特有的易受暗示、回避矛盾、逃避现实等负性心理特征。
五、后续处理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诊断,咨询师认为该学员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仅是简单的调节其抑郁情绪,矫正其异常行为,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他解决问题的不良行为模式和吸毒人员特有的负性心理特征。    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一)讨论认为给自身带来忧虑与担心的因素,作为释放抑郁感觉的过程。
(二)与其家庭取得联系,引导其主动采用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妻子沟通,以缓解其猜疑、自卑心理,减轻抑郁困扰;同时与父母进行沟通,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三)要求其写一封信给妻子,主要谈他对妻子猜疑的原因及忧虑,写好后不寄出。
(四)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图片向其解释改变看法可以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的道理,引导其多角度思考问题。
(五)与其服教大队联系,鼓励其参加多种形式的文艺、体育活动,使其压抑的内在能量寻找到一个释放渠道,排解其抑郁情绪。
六、矫治结果
(一)自我评定:经过二个月的时间矫治,赵某自称感觉轻松了许多,对妻子的猜疑及对未来生活的忧虑大大减轻。
(二)他人评定:向大队民警了解,称该学员失眠次数减少,晚上沉思时的吸烟、撕纸、剃须等行为已消除,生活、生产中已基本恢复正常,但有时注意力还不太集中,已能与学员交流,并主动参加一些娱乐活动。
(三)心理测试:再次抑郁自评(SDS)测试得分50分,表明抑郁情绪基本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