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早最完整的社会纪实性照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1:50:23
分类:见证历史 |共70人转藏 [2009-05-16 14:47:00]
',1)">
',2)">

公元1899年10月,一位42岁名叫方蘇雅的法国人帶著7部相機和大量玻璃干片(1885年才問世),歷時11個月后終於抵達了當時的雲南府城——昆明,開始了他對這個城市巨細無遺的注視。他當時可能不會想到,這些照片百年后將成為亞洲最早、最完整地記錄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社會概貌的紀實性圖片

昆明古城風貌1899年-百年前熙攘的一條路(1899年):圖中的白塔(現已毀)位於雲南府城東2里處,是當時拓東路上的標志性建築之一。圖右的建築是古真武祠,為舊“漢營”,相傳是諸葛孔明南征時屯軍之所,唐代建拓東城,因此祠內有諸葛亮石刻像。從照片中我們還可以看出當時主要街道的路況和兩旁的集市貿易情景,是極有代表性的老昆明風情圖。方蘇雅選擇塔洞內有人、路中有牛車的時機拍照,是為了留下尺寸上的參照,這也是他慣常的做法之一。

昆明北城門(1899年)-城建於明代,城上之樓叫望京樓,京就是指帝都北京。從照片中可以看出城樓(包括內城門)雖然朝北,城郭的門卻朝東,代表的是龜掉(擺)尾之形。此外,當時的北門外一片荒野,是昆明的墳堆集中地,因此按照堪輿家的設計不僅將城墻造得格外堅實以抵擋鬼氣,還在城樓上塑有道教神像驅凶避邪。

盤龍江畔的昆明城墻(1899年)-遠處的金馬山影表明這是昆明小東門一帶的城墻,這里地勢較低且緊依盤龍江--曆史上多次肆虐沿岸的一條河,也是昆明最重要的水道。據老昆明回憶,它漲水時“坐在城墻上就能洗腳”。於是治理它就成了曆代統治者的重要課目。受它的影響,古昆明城池的形狀建得並不方正,東邊略偏。

.至今猶存的東西寺塔-1900年 昆明 “城南雙塔高嵯峨,城北千山如涌波”,明初史謹在詩句中描寫的這種景色,今天在昆明城仍能見到,只是東寺塔(圖右)已不是史謹看見的那座南詔舊物,位置也更偏東,出了東寺街。

個性強烈的500羅漢-1900年 昆明 方蘇雅拍攝這張照片時,羅漢群雕塑成不久,故彩塑衣飾簇新,色澤鮮亮,衣紋優美。對照今天我們看到的500羅漢,可以發現一些羅漢已經移位變形。比較明顯的是向九天攬月的羅漢,原來的手比身長數倍,后來不知為何變短了。

省垣第一名勝—圓通寺:1898年 昆明 圓通勝境坊前的貧民:照片上的“圓通勝境”四字相傳為明末黔國公沐天波所書,但並無具體史料佐證。方蘇雅攝影,很少單照景物,而這張照片中那對相互抱緊的父子與高大牌坊之間的對比,不但令畫面生動,也給整幅照片賦予了更為豐富的歷史與人文內涵。

令人詫異的護法巨龍-照片中的兩根10米高的盤龍巨柱位於圓通寺大雄寶殿的正廳,這種代表皇帝的符號出現在寺廟中實屬罕見,對之的解釋也說法不一。比較可信的說法是,這一現象應該與由於“靖難之變”逃到昆明的明建文帝朱允有關。相傳建文帝到昆明后即在武定獅山正續寺出家為僧,法名應文,不久昇任該寺住持。但為了避免明成祖派人跟蹤,應文大師甘作一名游僧,行跡不定。圓通寺歷史悠久,又是昆明城區最大古剎,應文曾在這裡久居是完全可能的。否則以一外省寺廟而建如此巨大的兩條巨龍,法、理上都不太可能。

海源寺百年遺影-1900年 昆明 青山古寺,靜謐安詳,這是百年前海源寺給人的印象。據說從前殿內還有玉蘭花一大株,根粗將近一人合抱,開花時滿樹皆白,香盈殿庭。寺前還有戲台,每年正月十五的廟會都有數千人前往游樂,如今這一切都已盛況不在。照片中背后的青山已成為採石場,寺內一切均破敗不堪,且將房屋租借給民工貯藏炸葯。嗚呼!如此古寺,真的是在“火山”上面險情萬狀地苟延,隨時都有“性命”之憂。

劫波歷盡存金殿-1901年 昆明 全國最大的銅殿:照片中馳名海內外的昆明金殿因其堅固而熬過了戰火、地震乃至“文革”,留存至今。它比北京頤和園萬壽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當山金殿規模大,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純銅鑄殿。

赤腳儀仗隊(1902年)昆明 在離法國領事館很近的樺子坡街道上,巡撫的官隊正在通過 。雖然於回避牌中穿行的儀仗隊給人以邏輯混亂之感(它將炫耀及其反面遮人耳目集中在了一起),但這卻都是清廷高官威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照片中尖銳斜插的彩旗杆與沉悶的背影也使畫面充滿衝突,不過右下角的那個男孩超脫於事件之外,他們通常都是臨時叫來充當儀仗的街童。只有他與相機鏡頭產生了對話,因為他與攝影者一樣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

背栗炭的青年(1899年,昆明)栗炭是老昆明常用之燃料,舊時很多地方都有專賣店。圖中這兄弟倆即以送碳、燒碳為業。他們是方蘇雅照片中最健壯的中國人之一,這可以從他們富有雕塑感的體型以及背上高壘的栗碳上看出。方蘇雅比較感興趣的可能是他們背筐下的支撐柱,今天的我們則更為照片所呈現出的純樸之美及力量感而動容。

全副武裝的更夫(1899年,昆明) 這個更夫在同行中堪稱衣著華麗、裝備齊全,而且工作範圍也小——僅限於法國駐昆明領事署內。他的工作用具除裝蜡燭的燈籠,中空的木魚以及木幫子以外,還有一把作為武器的小刀,理論上用於對付盜賊。方蘇雅戲稱他為夜間吵醒人的人,實際上則是代表法國人與中國生活方式接軌的一種象徵性嘗試。

茶客們(1899年昆明) 據《紀我所知集》記載,往昔昆明“茶鋪內之一切設備極其樸陋,大火爐上支一把大至無比之銅茶壺,內能容水四至五大桶,壺把粗若孩童臂,把以鐵練套住,扣在一比較粗實之尾柱上。旁為磚砌蓄水塘,塘近於墻,墻上則繪一烏龍吐水。飲茶者至,則挈一小壺茶,一半土半磁之茶杯以供客。……”但在這張照片中,方蘇雅的興趣不在茶具而在人,左數第三人是他在中國民間看到的第一個戴眼鏡的人。此外從畫面判斷,戴眼鏡的人背后頭包白帕者可能是伙計,而左右兩邊各有一個男子穿著完全相同的裝束,也許就是當年的時裝吧。

小吃攤前的人群(1900年,昆明) 民以食為天,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許多習慣歷百年而不變。遮擋高原陽光的大傘至今街邊常見,傳統的豆花米線館、鍋魁甜漿館也仍是昆明人去得最多的地方。但背景中的傳統建築已大面積、無可挽回地消失了——當然也包括圖中人們那種對一個外國人的強烈好奇。

三人轎夫(1896年,紅河) 從照片中看不出中間轎夫起什麼作用,也許他只是個替補者,但眼下他的姿式在加重另兩人的負擔。無論如何這是個辛苦的職業,而轎中的人往往也並不舒服。如果爬坡,兩腳就會懸空,身軀后仰不敢動彈;下坡時則要用力用膝蓋和手撐著轎子的隔墻,以免從門口溜下去。此外官人和婦女都要緊閉門窗,不能沿途觀賞。從今天的角度來說這其實是一種折磨,而方蘇雅則認為這“像是為適應在洶湧波濤中航行而做的健身運動。”

粉墨登場的滇戲名角:1901年 昆明 倜儻小生:由於照片是攝於富商王熾的婚禮上,可以推斷主要演出者必為當時的名伶。從時間上推斷,圖中人物極有可能是當時馳聲雲南伶界的小生李小春。羅養儒形容“其唱工與做工,真為他人所不能及”,尤其是演出離別戲,能令一般婦女“淚下涔涔”,“真名角也”。

殘酷的刑法-被吊死的囚犯(1899,紅河):站籠又稱立枷,這種特製的木籠上端是枷,卡住犯人的脖子,腳下可墊磚若干塊,受罪的輕重和苟延性命的長短,全在於抽去磚的多少。有的死刑犯會被如此示眾三天后論斬,有的則像圖中這名囚犯一樣被活活吊死。從木籠立柱上層層剝落的字跡上依稀能看見“徐老九”三字,也許就是這名慘死者的名字。據記載晚清一名叫劉松廷的滇戲演員也是死在站籠里。他因武生功夫了得,被誣偷了雲南藩台的銀子而將其裝進站籠逼供,因忍受不了折磨自行踢開腳下磚頭被吊死。現在看來,官腐刑苛可算是大清將傾前的表象吧。

.“站”以待斃(1900年,昆明):這是重刑犯所呆的牢房,右邊站籠里的囚犯三天后就會論斬。為了不讓他低頭睡覺,一根鐵刺被立在了他的喉嚨下面。他們所犯何罪,有沒有罪已不可考,面對照片的我們也唯有恐懼——沒有人願意再回到那個年代。
共19张,显示19张

袋友评论:
1[发小纸条]
回复水上渔夫
越看越心惊
 
2009-05-16 21:53:39
2[发小纸条]
回复2009阿成

 
2009-05-16 23: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