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的防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7:16:32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据调查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
专家提醒:患了乳腺增生病以后有相当多的患者重视程度不够,迟迟不就诊或只求缓解乳痛症状,而意识不到乳腺增生病的潜在危险——即少部分乳腺增生长期迁延不愈,会发生乳腺良性肿瘤或发生恶性病变。
乳腺增生发病的原因
乳腺增生是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
中医认为:情怀不畅,肝气不得正常疏泻而气滞血淤疾凝,冲任不调者,常有月经紊乱,面部色斑。现代医学认为:婚育、膳食、人生存的外环境和遗传因素是乳腺发病的主要原因。
乳腺增生的症状
主要以乳房周期性疼痛为特征。起初为游漫性胀痛,触痛为乳房外上侧及中上部为明显,每月月经前疼痛加剧,行经后疼痛减退或消失。严重者经前经后均呈持续性疼痛。有时疼痛向腋部、肩背部、上肢等处放射。患者往往自述乳房内有肿块,而临床检查时却仅触及增厚的乳腺腺体。有极少数青春期单纯乳腺小叶增生2年左右可自愈,大多数患者则需治疗,千万别忍着。
乳腺增生注意事项:
1. 由于乳腺增生主要是激素失衡造成的,所以治疗则应从调理内分泌着手。中医中药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冲任失调、便秘、合并乳腺增生者效果尤为突出。
2.为了能及时发现乳腺疾病,专家提倡25岁以上女性一定要每月自查乳房。
3.具体方法是:洗浴后站在镜前检查,双手叉腰,身体做左右旋状,从镜中观察双侧乳房的皮肤有无异常,乳头有无内陷,然后用手指的指腹贴在乳房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慢慢移动,切勿用手挤捏,以免将正常乳腺组织误认为肿块。
4.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该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而且有低龄化的趋势,乳腺增生本质上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而是乳腺正常组织结构的紊乱。
5.乳腺增生以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乳房肿块是诊断乳腺增生的重要依据,一般为多发肿块,大小不等,质地坚硬,肿块表面常不光滑,触之有颗粒感,与皮肤不相连。
6.多数患者有疼痛的症状,常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疼痛在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行经后减轻或消失,具有周期性。
7.乳腺增生症病程长,发展缓慢,有时可有乳头溢液等表现。本病患者还可出现月经时间不准确,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也有的人什么症状都没有。
8.乳腺增生主要是因为女性自身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不平衡,刺激乳腺增生过度而复元不全。
易患乳腺增生女性:
13岁即有月经初潮或至50岁还未停经的;
未哺乳、从未生育、35岁以上妊娠初产或独身未婚;
多次人工流产的;
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经常饮酒;
长期精神压抑或受过剧烈精神刺激的;
预防恶变定期检查
1。乳腺增生与乳腺癌虽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乳腺增生恶变成为癌症的风险往往要大干健康人。
对于乳腺增生,女性朋友们既不能置之不理,认为不疼不痒就不是毛病,也不要有思想负担,认为得了乳腺增生就是得了癌症。
2。健康成年女性,每月自我检测乳腺十分臣要。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平躺或坐下来,四个手指并拢,用指腹沿顺时针方向轻压自己的乳房,但不要采取抓的姿势,免得把正常的乳腺组织也当成增生。感觉一下有没有哪个部位有异物感,如果摸到有散在的颗粒状物体就应该就医,请医生帮助做最终的判断。
3。乳腺增生患者要保证规律的生活,调整心恋,放松心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不要让自己过于疲劳。
4。保持乳房清洁,经常用温水清洗,注意乳房肿块的变化。
可以常吃海带、桔子、桔饼、牡蛎等具有行气散结作用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5。40岁以上的乳腺增生患者应该每年去医院做一次专科检查,必要时做B超、红外线乳透或钼靶照相检查。
6。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不同症型及其临床表现是
(1)肝郁气滞性:月经先期或行经期乳房肿痛,随喜怒消失,一侧或双侧可扪及大小不等的串珠状节结,肿块多为绿豆大步节结,或成粗条索状。质韧不坚硬,按之可动,不与深部组织粘连,境介不清,月经周期不足,经量较多,胸闷暖气,精神抑郁,心烦易怒。
(2)冲任不调型:乳房有肿块,经前或经期疼痛加重,经行后减轻或消失,经期多后延,经痛不剧,经量少,身倦无力,腰酸肢冷,少腹畏寒,日久失治者,少数可发生癌变。
7。 乳腺增生治宜舒肝活血,通络化结,使冲任调和,经络通畅。
民间治疗本病的绝招妙方有:
敷脐疗法
处方:蒲公英、木香、当归、白芷、山栀、薄荷各30克,紫花地丁、瓜蒌、黄茋、郁金各18克,麝香4克。
用法:药研细末,用酒精清洗肚脐部后擦干,填塞药粉0.5克,用棉花轻柔按压,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8次为1疗程。月经过多及功能性出血者忌用。
疗效:敷脐3个疗程,有效率达99.3%
内外兼治法
内服药方:中成药逍遥丸
服法:每服6克,日3次,温开水下
外敷处方:鸡血藤、丝瓜络、桑寄生、泽兰、红花、香附、川芎、连翘、瓜蒌、大黄、硭硝各30克。
用法:药用两个布袋分装,置锅中蒸热后洒酒少许,热敷患侧乳房30分钟,日2次,1剂药用10次,10天为1疗程
疗效:内外用药1-2疗程,治愈率达95.6%
乳腺增生、乳房恶性癌瘤等乳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急慢性乳腺炎、乳腺增生性乳房病、恶性癌瘤等乳房病
中医称“乳痈、乳岩”等,是妇女各期或初产、产后常见的各种乳病。早期西医通常用抗生素治疗,但效果不显著;后期则多施行化疗、手术等,易致乳腺破坏,癌细胞扩散等,病人痛苦较大,更影响初产婴儿哺乳。若用中药治疗,均可达到控制发展,消退,以及钙化而愈。而且病人轻松,急慢性乳腺炎愈后又不影响初产妇的哺乳、及外观不适等。
常说的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导管纤维增生及慢性囊性乳房病,统称为慢性纤维增生性(乳腺增生)乳房病,都属于以上中医的调理治疗范畴。多见于青春期、哺乳后期及更年期妇女。本病发病缓慢,病程长短不一,短则数日、数月,长则十余年以至数十年。属中医"乳癖"范畴。此病发生与内分泌紊乱有关。中医认为多与肝气郁结、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所致。乳腺增生严重时,形成急慢性乳腺恶性肿瘤,或肿毒脓疡乳岩等。一旦得上应及时医治,做到根治消除病灶,提高健康身体的抗病能力,抵御排泄身体不良毒素的正常功能。
治疗:㈠肝气郁结型:表现为情志郁闷,心烦易怒,两侧乳房刺痛或胀痛,乳房肿块,随情志波动而胀大,月经前期或月经开始疼痛或疼痛加重,月经后期症状稍缓,并有胸闷气短,失眠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或细涩。治宜疏肝理气、活络散结。
㈡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形体消瘦,精神不振,偶有午后低热虚烦不眠,或有头晕,易于激怒,月经周期紊乱,乳房内结节
隐痛或胀痛,舌质微红,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数。治宜调补肝肾,活络散结。
㈢冲任失调型:表现为绝经期妇女,月经紊乱,量少色淡或绝经、闭经,心烦易怒,腰緓乏力,精神呆倦,失眠多梦,乳胀
腹痛,经期尤重,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弦。治宜温肾平肝,调理冲任。
在中药治疗乳房恶性癌瘤方面,目前疗效最好的,效果最快的(一般在2个月内就可全部消失的)如‘养血化癥乳癖逍遥丸’,以‘制穿山甲、炙鳖甲、制贝母、制山慈姑、制三七参、制元参、制天南星等37味中药,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加减配伍而成,是传统秘方与现代临床科研、实践成功的有效方剂。功能:养血疏肝、活络散结,补肾扶脾、调固冲任。用于治疗肝气郁结、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气血凝滞等形成的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导管纤维增生及慢性囊性乳房病、慢性纤维增生性乳房病)急慢性乳腺恶性肿瘤,乳岩乳癌等形成的乳房肿毒溃疡等疾病,以及伴有月经不调,闭经,心烦易怒,腰痠乏力,失眠多梦,乳胀腹痛等症,
要想彻底治愈,就必须辨证治疗,具体用药 就必须根据你个人的症状加减用药!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妇女常见病,是乳房发生急性炎症,出现硬结、红肿、热痛的一种疾患。中医称之为“乳痈”,俗称奶疖。认为此病由肝气郁结化热而成,或因胃热壅盛,复感外邪,经络阻滞,以致乳汁不通,气血失调所致。其治疗方法以疏肝气、清胃热为主。
常规辨证治疗:
㈠、肝郁气滞型:表现为乳房发生硬结、疼痛,红肿不甚明显,乳汁不通,伴有脘闷嗳气、食欲不振、情绪抑郁等症,舌苔薄黄,脉弦。此型相当于乳汁瘀滞或急性乳腺炎的早期。
治宜疏肝理气,通乳散结。可从下列药中选用一般用药:
⒈四逆散,每次4.5~9克,1日2次,温开水送服。⒉加味柴胡疏肝丸,每次6~9克,1日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⒊牛黄解毒丸,每次1丸,1日2次,温开水送服。孕妇禁用。⒋银翘解毒丸,每次1丸,1日2次,温开水送服(可与四逆散合用)。
外用药:如意金黄散,用醋调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㈡、胃热壅盛型:表现为恶寒发热,或寒热往来,乳部红肿弥漫,疼痛剧烈,舌苔黄厚,脉弦数。此型相当于重症乳腺炎或乳腺脓肿。治宜清胃解毒,通乳和营。可从下列药中选用:⒈连翘败毒丸,每次6~9克,1日2次,温开水送服。孕妇忌服。⒉清胃黄连丸,每次9克,1日1~2次,温开水送服。忌食辛辣、荤腥发物。孕妇勿服。⒊乳疮丸,每次9克,1日2次,温开水送服。
外用药:三黄膏,局部外贴,每日换药1次。
㈢、气阴两伤型:表现为溃后毒随脓解,热退身凉,肿消痛减,残有创面,体质虚弱,舌红,苔薄白,脉沉细。相当于乳腺炎收口期。治宜调补气血,清解余毒。可从下列药中选用:⒈八珍丸,每次1丸,1日2次,温开水送服。⒉四妙丸,每次6克,1日2次,温开水送服(可与八珍丸合用)。⒊党参养营丸,每次9克,1日2次,温开水送服。
外用药:⒈祛腐生肌散,局部外用,隔日或每日更换1次。⒉生肌玉红膏,局部外用,隔日或每日更换1次。
㈣、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特效用药:乳腺乳汁积瘀、热腐阻塞,或气血、经脉阻塞,或热毒血瘀形成的乳房疼痛如针扎刺痛,或时有发热发烧,红肿现象的,可以用‘加味山甲乳贝通消散’(即‘山甲香贝通消散’,有21味中药组成。功能主治:消肿止痛,通乳化毒。用于急性乳腺炎红肿疼痛,奶积成疮未破,或四肢倦怠,乳房肿块疼痛严重,周身发热寒战等急(慢)性乳腺炎未破者。【艾灸取穴】
1、选取局部阿是穴(乳房肿块处):通过阿是穴传导温热刺激,以达到改善组织供氧、供血,改变体液成分的作用。
2、肩井:《百症赋》云:“肩井乳痛而极效”,女性患有乳腺增生病时,在该穴处有明显的阳性反应点。在此处进行艾灸后,诸多相应症状可随之减轻,具有舒导肝胆郁结之气的作用。位置在肩上,前对乳中,为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功效:祛风活络,通经止痛,益气补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3、天突:在前正中线上,先找到胸骨上窝,即顺着正中线向上,一直摸到骨性标志结束的地方。胸骨上窝的中央,即为天突穴。
功效:清热利咽,降逆下气。
4、肝俞: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即为肝俞穴。
功效:疏肝理气,清热凉血,清肝明目,涤痰开窍,散寒通络。
5、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四大保健穴位之一。
功效:行气和胃,调经止痛,宁心安神,通经活络。
6、屋翳:在胸部第2肋与第3肋的间隙,距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效:消肿止痛,通经活络,主治乳痛、胸痛、身肿。
7、膺窗:在胸部第3肋与第4肋的间隙,距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效:消肿止痛,通经活络,主治胸通、乳痈
经前症在此基础上再加太冲;经后症在前述穴位上再加太溪。
每天艾灸1-2次,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次双乳40分钟以上。可采用单孔艾灸盒来温灸,使其有热感,软化结节,减轻症状,通过艾灸调整胃经、肝经、肾经和厥阴经经穴。
中医一般采用舒肝解郁、行气化痰的方法治疗,在艾灸的同时,加服中药活血化淤,理气疏肝。比如配合应用一些鹿角胶之类的“补气药”,可行血中之气,因而治乳疾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