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健康知识讲座5——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5:14:26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5-9)(2009-05-10 17:47:39)
标签:杂谈
大家或许对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第20集《孙猴巧行医》记忆犹新,大致故事情节如下:唐僧到朱紫国金殿倒换关文。悟空哄八戒到街前,见招医黄榜,遂揭下暗塞入八戒怀中,悄悄离去。八戒甚窘,只得带护榜官员们到会馆请师兄解围。悟空上殿,悬丝诊脉,用奇药医好国王疾病,并询知三年前国王的金圣娘娘被麒麟山赛太岁接去。于是寻至妖洞,几经周折,在金圣娘娘协助下,盗得妖王施放火、烟、砂的三个紫金宝铃,救出金圣娘娘。娘娘因有紫阳真人所赐护身棕衣,三年来才得保全自身。观音菩萨前来,收走了失走的坐骑——化坐妖王的金毛兽,一场风波才告了结。
谁能想到,在《西游记》一章节中,就详细地描写了中医知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在替朱紫国国王诊病时竟强调了中医诊断学上“四诊合参”的道理。书中68回有诗道:“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乏时不齐全。第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及狂言;三问病原经几日,如何饮食怎生便;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这首“四诊合参”的诗,讲得头头是道。孙悟空说完拿出金线替病人诊脉,分清寸、关、尺三部,再调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气、五运、七表、八里、九候、浮中沉、沉中浮,最后辨清楚虚实之端,诊断此由惊恐忧思引起的“双鸟失群”之证,用乌金丹进行治疗。果然,国王的疾病就被治愈了。
沙和尚不甘示弱,论述大黄道:“大黄味苦,无毒,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此行药耳。”猪八戒对巴豆也有妙说:“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削坚积,荡涤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即便太医院官也深知药性:“兜铃味苦寒无毒,定喘消痰大有功。通气最能除虫蛊,补虚宁嗽又宽中。”
更为有趣的是,作者吴承恩在描述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决心和途中遇到的种种艰辛时,巧妙地把丰富的药学知识寓于文学中,作诗道:“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山棱子,途中催赶马兜铃。寻坡转润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六)
与其它明清涉医小说相比,《红楼梦》写得最具特色的是卫生保健和养生方面的知识。
《红楼梦》以贾府的日常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衣食住行的描写占了很大篇幅。在红楼人物的日常饮食起居活动中,融合了大量的卫生保健和养生知识。例如第三回写贾府吃饭时,有“丫环执着拂尘漱盂巾帕”,“饭毕,各各有小丫环用小茶盘捧上茶来”,第一道茶用来漱口,第二道才是吃的茶。书中多次写到以茶漱口。饭毕漱口,有益于口腔卫生,牙齿保健;用茶水漱口跟用清水相比又可以去除油腻;饭后喝茶,也有消食作用。
贾府里常有聚会饮宴,喝酒的时候,特别是在冬天,都要烫热了再喝。第八回写宝玉喝冷酒,宝钗马上劝阻他:“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 这番话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喝冷酒对肠胃有很大害处,如果把酒烫热了再喝,一方面可以减少体内热能的消耗,另一方面又可以使酒中的刺激性物质挥发掉,减少其对肠胃的刺激,同时还可以加强酒的活血行气作用,使酒味更芳香醇和。
关于饮食与卫生保健和养生的关系,书中还有多处描写。例如第三十八回写贾府开蟹宴,贾母看到宝玉等人喜欢吃蟹,就告诫说:“那东西虽好吃,不是什么好东西,吃多了肚子疼。”黛玉体弱,果然才“吃了一点子”,就“觉得心口微微的疼”,赶紧喝热酒来压。这是因为蟹性寒凉,蟹黄又属于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不易消化,因此吃多了对人不利。黛玉多病,经常不思饮食,只*补药支撑身体,宝钗劝她:“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竞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又说:“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养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这些话提出了食补胜于药补、食物养身的观点,指出了滥用补药的害处。
《红楼梦》很强调用食疗的方法来治病健身,第五十三回写道:“这贾宅中的风俗秘法,无论上下,只一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晴雯伤风,“净饿了两三日,又谨慎服药调治……便渐渐的好了”。第一百零九回写贾母因多吃了些,胸口饱闷,鸳鸯要去告诉贾政,贾母不让,说:“我饿一顿就好了,你们快别嚷。”
第四十二回御医王济仁为贾母诊病,也说:“太夫人并无别症,偶感一点风凉,究竟不用吃药,不过略清淡些,暖着一点儿,就好了。”同一回写王济仁为凤姐的女儿大姐儿诊病,同样劝她:“只是要清清净净的饿两顿就好了。”贾府里的人生病,也常用清淡的饮食如米汤、稀粥来调理,书中写到的粥有六、七种之多,如“碧粳粥”、“枣儿熬的粳米粥”等。书中还写到了多种药食同用的保健食品,如合欢浸的酒、玫瑰露、茯苓霜等,尤其推崇燕窝,多处写到燕窝的吃法和功用,例如第四十五回写黛玉不思饮食时,宝钗向她推荐吃燕窝粥:“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对于外感病邪的预防,《红楼梦》也作了大量的描写。第五十八回写宝玉病后出门看众婆子料理园子,史湘云看到了说:“这里有风,石头上又冷,坐坐去罢。”这是写避风邪。第六十二回史湘云喝醉酒后睡在石板凳上,众人看见推醒她说:“快醒醒儿,吃饭去,这潮凳上还睡出病来呢1”这是讲要避湿气。第五十一回写晴雯病倒在怡红院中,老女佣传王熙风的话说;“两剂药好了便罢,若不好时,还是出去为是。如今的时气不好,沾染了别人事小,姑娘们的身子要紧。”这是说要防止传染病(“时气”)。
第十三回写宝玉得知秦可卿病死,马上急着要去看望,贾母劝阻他:“才咽气的人,那里不干净。”这是因为病人死后,身上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沾到家具等物品上或散发到空气中,健康的人一旦接触,就有可能被传染,因此贾母才阻止宝玉,不让他马上去看望秦可卿。以上这些预防保健的描写,都是很符合科学道理的。
《红楼梦》中的许多人物生病,都与情志有密切关系,因此书中对节制情志以保健养生也十分重视。例如第十九回写秦可卿生病时,尤氏说:“连蓉哥儿我都嘱咐了,我说:你不许累持他,—不许招他生气,叫他静静儿的养几天就好了。”第八十三回写黛玉吐血,探春来看望她,说:“只要你肯安心吃药,心上把喜欢事儿想想,能够一天一天的硬朗起来。”这两例都是说明情志平和,心情放松对治病有很大帮助。
第三十二回宝玉对黛玉说:“你皆因都是不放心的原故(指对与宝玉的婚事),才弄了一身的病了。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的了!”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加入诗社,为学作诗“挖心搜胆”,夜不成寐,宝钗警告她:“学不成诗,弄出病来呢?”这两例是说忧愁思虑过度容易致病。
除了注意饮食、预防外邪、节制情志以外,书中还写到了许多其它的保健养生知识。例如第十九回宝玉去看望黛玉,见她天大亮还在睡,对她说:“酸疼事小,睡出来的病大。”第六十七回薛宝钗根据自己的经验劝林黛玉说:“妹妹若觉得身子不爽快,倒要自己勉强扎挣出来各处走走逛逛,散散心,比在屋里闷坐着到底好些。我那两日不是觉得发懒……因此寻些事情自己混着,这两日,才觉着好些了。”中医有“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之说,这两处描写都说明了长时间坐卧不动,对身体不利。即使有病,如果不是很严重。也应该尽量活动活动,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坐卧的孤独无聊,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二来也可以活血行气,增强体质;宝玉、宝钗的话看似平常,却是经验之谈。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七)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化中,名著撑起了中国文化的星空,一颗颗耀眼的星星都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在这片星光璀璨的天空中,几千年传下来的名著就是那耀眼的恒星,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读书人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方法,闪耀着古代读书人的思想的光辉。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的形成、发展都是在厚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中发展起来的。
很多名医都是有名的读书人。“滋阴派”的一代宗师朱丹溪是著名理学家许谦的高徒,是当地有名的鸿儒,他是从40岁起才开始弃儒从医的。他曾经用药名写成了一篇药名文来书写纯洁的爱情,据说,戏曲家汤显祖就是受了此文的影响,写成了名剧《牡丹亭》:“牡丹亭边,常山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牵牛郎于芍药亭畔,就牡丹花下一见钟情,托金银花牵线,白头翁为媒,路路通顺,择八月兰开日成婚,设芙蓉帐;结并蒂莲,合欢之久,成大腹皮矣,生大力子,有远志,持大戟,平木贼,诛草蔻,破刘寄奴,有十大功劳,当归期,封大将军之职。”巧用药名,128字、22味中药,写出两代人的故事,可见其功力深厚。良好的儒学功底为朱丹溪的成才奠定了基础,使他很快成为一代名医,并在继承前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传承千年的“滋阴派”。  清代名医傅山也是博学大儒,以至于康熙帝开设博学鸿儒科时点名让他参加。做为明朝遗老的傅山始终坚守民族气节,对于“非我族类”的清朝始终不愿出仕,躲进悬瓮山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了。所以,很多名医都是博学鸿儒,只是他们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出仕,而成为治病救人的良医。这应该就是范文正公所谓的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几千年来读书人共同的愿望。
在古代,很多读书人也是好医生,医书属于经、史、子、集中的子部,也在大学之属,而且读书人读书一般是“来者不拒”的,不像现在分科这样精细,离开了自己的学科,也许就是文盲了。所以很多古代读书人都读医书,通晓医术,所谓“是为大儒乃大医”,他们都怀有一颗经世济人之心。沈括和苏轼的《苏沈良方》,就是宋人将苏轼所撰的《医药杂说》并入沈括的《良方》中合编而成的。沈括是自然科学家,涉足方药自不必说,一代文豪苏轼也对医药有所研究,著书立说。不只是苏东坡对医药颇有研究,与苏东坡同一时代的王安石虽然一生为坎坷的仕途而奔波,却也颇有雅兴地用药名作劝酒词。南宋的辛弃疾一生戎马崆戎,在戌边抗敌之时,与新婚妻子鸿雁传书,以药名填词互诉衷情。而明代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更是因为妙用中药做诗谜,抱得美人归。如果没有深厚的中医药功底,他们又怎么能对中医药随手拈来,运用自如呢?
可见古代读书人对中医药也是颇有研究的。只是他们的才名盖过了他们的医名,后世记住了他们在经世文章上的横溢的才气,也就淡忘了他们对医学的理解。于是,他们将自己对医学的理解,甚至有可能是自己日常生活“小试牛刀”的一些“验案”都融入了他们的作品中。于是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的医药知识。所以,读名著,留心名著中的医话医案,慢慢品来,竟是中医精髓之所在。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八)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四大经典小说之一,书中记载了女娲补天留在青梗峰下的那最后一块石头,思凡心切,幻化成人,到那富贵温柔乡中走一遭,历尽人间富贵与苦难。书中充满了市井百态,人情冷暖,政治家们从中看到了权势斗争,卫道士们看到了世家逆子,才子佳人们看到了两小无猜。曹翁倾一生之心血捧出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铸成这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
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红楼梦》中也少不了要触及到这一领域,书中涉及中医药知识共300多处,有中医药术语150余条,方剂45个,中西药物127种,病案9个,涉及内、外、妇、儿、皮肤、精神等科,其中又以情志病居多:可卿的羞郁交缠,黛玉的悲郁自怜,宝玉的情迷意痴,妙玉的凡心妄动,还有凤姐的机关算尽,都是由于过极的情志而变生出的情志病。
悲可卿,画梁春尽落香尘。秦可卿,贾府的长重孙媳妇,贾母口中的“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在曹雪芹的原稿中是自缢身亡的,从金陵十二钗正册和红楼梦支曲《好事终》确已明了。现代很多红学家都认为,秦可卿的身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营缮司郎中的养女那么简单。但是,不管她的家族是否曾经显赫无比,也不管她的死有多少不可告人的政治因素,可卿之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无法解脱的心病,才选择最简单的做法———自杀。秦可卿死了,而且死得让荣宁二府的人都讳莫如深。迫于现实,曹雪芹将可卿的自缢身亡,改为病故,在庚辰本以后的版本,都是病死的。那么就必须有个病因,当然,最好的病因就是情志病。情志病就是指患者因为突然受到重大打击或者长期抑郁而出现的疾病。
她婆婆尤氏说她是因为秦钟闹学给气的。其实,这只是诱因,真正郁结于心的是她与公公贾珍通奸的心病。在“万恶淫为首”的社会里,心性极高的可卿哪堪豪门世家中礼义廉耻的重压,长期的羞郁终究会生出病来的,这就是她的病因。再被秦钟这么一气,郁而兼恼,终于肝木过旺,不仅横逆乘脾土还累及母脏;水生木,肾属水为肝之母。忧思过度,暗耗精血,使得肾水亏损,肝肾亏虚,所以经水二月未至,终究是病倒了。可惜,寻不得好太医,请来的医生都无法看清疾病的真相,延误了治病的时机,等到冯紫英介绍了张友士来为可卿治病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典型的肝郁气滞血亏之候:“看得尊夫人这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虚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经期不调,夜间不寐。肝家血亏气滞者,必然肋下疼胀,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然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据我看这脉息,应当有这些症候才对。”曹雪芹精通脉理,借着张友士之口让我们品出了中医脉理的玄妙。这腕上一寸之肤,竟可道尽病人的病因与症状,这就是中医的神奇。
冯紫英介绍来的医生果然高明,一下子找到了病根———肝郁脾虚所致的阴血亏虚。于是,开出了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以十全大补汤去辛温的肉桂加上滋阴补血的阿胶,再加上疏肝理气的香附米、延胡索、醋柴胡等等,是一服完美的疏肝健脾补血之药。但是,心病终需心药医,那医生自己也说了“人病到这地步,非一朝一夕的症候了,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可卿自己也明白她这病是再高明的医生也医不了的,自道“任凭他是神仙,治了病治不了命”,可怜这么一个有才有貌的可人儿就这么郁郁而去了。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九)
伤黛玉,他年葬侬知是谁
林黛玉,贾府的外孙女,一向被认为是多愁善感的化身,身患多种疾病却不知爱惜自己,终日地寻愁觅恨。从现代医学来说黛玉的咳嗽是否就是肺结核病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是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她的咳嗽是有季节性的,“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咳嗽”。而从中医的角度讲,黛玉的这种咳嗽就是一种由于自身体质和情志刺激所导致的。
瘦弱的黛玉本身就是气阴两虚的体质,因此,春分乃是大地升发之气极旺之时,肝肾之阴不足,无以涵养阳气,导致阳气外越,肺气不降,所以“必犯咳嗽”。这阴虚之质,当然应该滋阴,所以,略通医理的宝钗给黛玉送来了上好的燕窝,感动得黛玉不断自责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后世研究红楼的学者,从中医的角度一般都留意到黛玉的气阴两虚之质,但却较少注意到她的另一病机,而这也是导致她的咳嗽经常发作的根源———木火刑金。按照中医的五行理论,本来应该是肺金克肝木,但本已肝血亏虚的她整天抑郁,肝气不得疏泄,郁而化火,导致肝阳过亢,以至肝气横逆犯肺,影响到了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出现了咳嗽。
倒是贾府的“保健医生”王太医十分明了。王太医说:“六脉皆弦,因平时郁结所致”,“左寸无力,心气已衰,关脉独洪,肝邪偏旺。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上侵脾土,饮食无味,甚至胜所不胜,肺金定受其殃。气不流精,凝而为痰;血随气涌,自然咳吐。理宜疏肝保肺,涵养心脾。虽有补剂,未可骤施。姑拟黑逍遥散以开其先,复用归肺固金以继其后”。王太医的黑逍遥散是逍遥散去升散的薄荷,由于肝郁化火刑肺,故去掉了温性的生姜,加上凉血滋阴的生地,并以鳖血炒柴胡,制性存用,制其升提之性,存其宣少阳之气的作用,黛玉服了他的药果然渐渐好了。只是肝郁这一类的心病很难根除,又有外邪痨瘵所感,身体自是虚弱。
林黛玉不仅肝郁且兼脾虚,因为寄人篱下的日子是不好过的。想起自己寄人篱下,思父母,忆往昔,思乡的愁肠已百结。及至宝钗入园,木石前盟受到金玉良缘的威胁,情丝所系或成飘渺,更是郁郁不得疏解。及至林如海去世,孤身一人,更是悲伤不已。思伤脾,脾土一伤,水谷化生无源,后天之本不固,必然易生疾患;悲伤肺,肺金一伤,痨虫蚀肺,于是,“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林妹妹,也就只能在还尽神瑛侍者泪水之后带着满心的遗憾回到太虚幻境做回她的绛珠仙子。至于黛玉的死,除去了书中的玄幻意味之外,从中医的角度讲应是死于肺肾阴虚、虚火迫血妄行的咯血(现代医学的肺结核后期咯血),但诱因却依然是木火刑金,急火攻心———宝玉娶了宝钗,木石前盟终成水中月、镜中花,真是“自古伤人一情字”!
笑宝玉,无故寻愁觅恨
贾宝玉,贾府的“混世魔王”,仗着贾母的疼爱,“行为偏僻乖张”常犯“疯病”。贾宝玉的病一般都是急出来的,看起来有点像中医所说的痰迷心窍。宝玉是个痴公子,性情中人难免为情志所扰,更何况他是“爱博而心劳”的情种。
不过,虽然宝玉对女孩们都很疼惜,但心中最在乎的依然是林妹妹,因为他们心中有着“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是旧时友”的灵犀。毕竟,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情缘是前世注定的。所以,一听黛玉要回苏州婚嫁,急、怒、悲、惊交集,痰气攻心,蒙蔽清窍,“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把所有人吓得只知呼天抢地掉眼泪。还好王太医医术精湛,“世兄这症乃是急痛迷心。古人曾云:‘痰迷有别,有气血亏柔,饮食不能熔化痰迷者;有怒恼中痰裹而迷者;有急痛壅塞者。’此亦痰迷之症,系急痛所致,不过一时壅蔽,较诸痰迷似轻。”就是说,宝玉是突然间受到重大打击,气血逆乱,所以痰迷了心窍,开了几剂醒神开窍的药,似乎好了许多。但是“心病还需心药医”,如果没有紫娟的几句话把宝玉的心结解开了,宝玉的病是不会好得那么快的。宝玉原是惊闻林妹妹要回苏州,一下子又惊又急,悲痛难当,惊则心气紊乱,心无所倚,神无所归,以致急痰攻心;而其急、怒、惊是源于一种深切的“心事终虚化”的绝望与悲痛,所以一听紫娟说不会回去的,心事一下子放下,喜从心生,以中医五行推演,悲为肺志、属金,喜为心志、属火,火能克金,以情制情,心病一去,疯病也就好了。
已投稿到:排行榜圈子
(63)|评论(1)|收藏(0)|打印|举报
前一篇:中医健康知识讲座(三)(四)
后一篇:中医健康知识讲座(10-15)
_ad_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