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的汉字繁简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0:44:24
作者:周有光,綦晓芹
来源:《社会科学报》
来源日期:2009-5-14
本站发布时间:2009-6-12 17:28:13
周有光,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创制人之一,中国文字改革的推动者,当代中国语言文字学界的旗帜性人物,曾被称为“周百科”与“汉语拼音之父”。1955年10月,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邀请周有光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先后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
问:去年全国政协几位委员提议在小学阶段增设繁体字教学,今年又有几位委员进一步提出逐步废止简体字。这些提案使汉字繁简问题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请问您对这个现象怎么看?
答:世界文字,包括汉字和外国文字,都有“删繁就简”的自然演变。古代两河流域的“丁头字”(楔形字)和古代埃及的“圣书字”,都有明显的简化。甲骨文专家陈炜湛教授多年前指出“汉字简化始于甲骨文”;北大教授苏培成先生最近指出甲骨文有许多简化字,并以“车”字作为举例。
汉字简化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项目,开始于清末。此前,实际一直都在不自觉中 “简繁并用”。书本印的是楷体(繁体),写信用的是行书(简体)。苏培成教授指出,《大学》一开头就用了五个简化的“后”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为什么那时候不发生繁简争论呢?因为,那时候是手工业时代,没有文字规范化的要求;清末开始进入工业化时代,“生产机械化”和“全民义务教育”要求文字规范化,于是兴起了汉字简化运动。
实行汉字简化,国民党南京政府原来很积极,发表了一个简化字表,由于反对声浪很大。不久取消了。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是清末以来长期简化运动的一次总结。这个方案采取“约定俗成”原则,肯定原有的简化习惯,加以整理,尽量不造新的简化字。“约定俗成”原则使简化方案推行顺利,但是无法改正已经流行的不合理习惯。
汉字简化,有利有弊,利多于弊。小学教师普遍认为,汉字简化好处是:好教、好学、好认、好写,在电视和电脑的屏幕上,阅读清晰。从1956年到今天,半个世纪,简化字在大陆已经普遍推行于教科书、报纸、杂志、一般出版物,制定了“通用语言文字法”。一团乱麻的汉字,有了全国一致的汉字规范化,这是汉字历史的重大发展。今天再来推翻规范化得简化字,是否合理、是否有利、是否可能,应当问问全国小学教师。他们会提出切合实际的答案。
问:不少主张废止简体字的人认为,繁体字能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简化字妨碍文化的继承。您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答:在三千三百年间,汉字“体式”不断变化,每次变化都包含明显的简化。请看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对甲骨文来说,篆书是简化;对篆书来说隶书是简化。篆书变为隶书称为“隶变”,“隶变”是剧烈的简化。《论语》原来用鲁国“古文”书写,到西汉已经无人认识,于是改用当时的通用体式书写,称为“今文”。历代都用当代通用体式改写古书,否则无人能读,如何继承?规范汉字是今天汉字的法定通用体式。用规范字,包括其中三分之一的简化字,是顺理成章的文化继承。
图书馆里依旧有简化以前的繁体字古书,任何人都可以去阅读。小学生没有阅读繁体字的需要,中学生“自学”繁体字并不困难,因为七千个通用汉字中只有少数是简体字,大部分规范汉字不分繁简。许多简化字是类推出来的。认识了一个简化的“鱼”字(四点改一横),就能认识一连串“鱼旁”的类推简化字。
简化字和繁体字是结合起来继承古书的;简化字没有妨碍继承,而是帮助了继承。
问:有些学者从汉字的特点“字无定数、字无定形、字无定音、字无定义”,以及使用者的习惯、文化倾向、政治利益等方面,认为繁简争论是必然的,繁简并存不是长久之计。您认为呢?
答:这个问题内容复杂。参考近来的新闻报道,可以略谈如下的问题。
(一)“四定”问题。整理汉字,要进行“四定”:定形、定量、定音、定序。这四个方面,过去五十年间做了大量工作,成果主要记录在新编的字典和词典中。
(二)书同文问题。大陆一直在进行汉字的“规范化”工作,提高了“汉字学”和“汉字应用”的水平。大陆人口十三亿,超过港台和海外华人十多倍,要大陆迁就港台和海外,回到从前不讲规范化的时代,是明显难以做到的。书同文,同于多数人,还是同于少数人;同于规范化,还是同于不规范化;这要在“汉字学”的深入研究中理智地培养学术的共同认识。
(三)译名统一问题。里根、雷根、列根;布什、布殊、布希;孙悟空“一人变仨”。科技术语的译音分歧也很严重。译名混乱是汉字文化一大缺点。关于这个问题,我过去提出过一个具体建议:首先统一“译音用字”,规定一个“标准音节汉字表”,实行“同音书写”。例如,马克思、恩格斯,“思斯”可以同写;黎巴嫩、利比亚,“黎利”可以同写。然后统一中外文的“音节对音”。
(四)汉字的凝聚力问题。有人提出,港台用繁,大陆用简,“一国两文”,破坏了汉字的凝聚力。台湾的“行书范本”中,很多简化字跟大陆相同,台湾亲友阅读大陆来信几乎没有困难。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逐步增进共同,减少分歧,提高汉字的凝聚力。
(五)繁体字书法优美问题。不少人认为,繁体字优美,简化字粗俗,书法应当写优美的繁体字。汉字简化不涉及书法,书法家有选择繁简的自由。书圣王羲之的遗墨中有很多简化字,简化字同样有书法之美。当然,书法家不一定学王羲之。        转载自“中国选举与治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