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为珠穆朗玛峰正名的王鞠侯先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1:09:56
最早提出为珠穆朗玛峰正名的王鞠侯先生谢振声
1953年5月29日,英国登山队的新西兰人希拉里和尼泊尔人丹增,从珠峰南侧登上海拔8848.12米的世界屋脊,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世界第三极”。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首次开创了人类从珠峰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历史。世界第一高峰曾经被一个英国冒险家以自己的名字“额菲尔士”命名。60年前,著名地理学家王鞠侯先生首先提出应为珠峰正名,并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收集资料、提供充分的学术理论依据等一系列工作。
王鞠侯先生(1902----1951),名勤堉,出生于慈城镇黄山村。他的父亲王宾于先生自学理化、生物,并购置仪器进行实验。曾在乡间主持一所小学,主张启迪民智,维新自强。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热爱自然科学,学业精进。1917年毕业于慈溪县立高小(今慈湖中学)。1921年在效实中学毕业后,次年考入东南大学,师从竺可桢先生学习地学。毕业后曾在南开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执教,投身于培养我国地学人才的教育事业。
王鞠侯先生潜心著述,译有《地质学浅说》、《近代地理学》、《地球进化之历史》、《世界大战与地理》、《地理学史》、《自然地理学概论》、《从法兰西到斯堪的那维亚》和《世界气候志》;编有《宁波谜语》并合编过《开明新编初级本国地理》;撰写了多部地理学方面的专著和科普读物:《地球与地面》、《气象学讲话》(后改名为《青年气象学》)、《世界一周》、《满州问题》、《内蒙问题》和《西藏问题》。他对民间谜语有兴趣,早年辑有《宁波谜语》一书, 1929年12月作为广州中山大学民俗学丛书第20辑印行。还在《学林》、《南洋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民国以来我国地理学研究之业绩” 、“近百年来之中国铁路事业” 、“民国以来之我国公路建设” 、“印度锡兰气候志略” 、“东印度群岛气候志略”和“南洋输入香料名类考”等论文。
举世闻名的珠峰,在新中国成立前曾被称为“额菲尔士峰”或“埃佛勒斯峰”,这是因为当时任印度测量局局长的英国人Everest在1852年自认为是该峰的发现者,而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地理教科书和地图上都用了这个名称。1951年1月9日的《人民日报》在《伟大的祖国》专栏中刊出珠峰照片说明时也沿用了这一名称。时任开明书店编审、自然编辑室主任的王鞠侯先生,在研究地图沿革中,查得1717年清廷测绘全国地图时,已发现这座山峰,并采用藏族人民所定之名标上“珠穆朗玛”(意为“圣母”),这比英国人早135年。他为此撰写了为珠峰正名的《大小高低》一文,发表在1951年2月16日出版的《开明少年》二月号上。3月4日的《人民日报》一字不改地转载了其中的一大段,并加了编者按。当时已身患肺癌的王先生又抱病去北京图书馆和故宫博物馆查找第一手资料,找到了木版精印的康熙时代地图。在西藏的那一幅上,喜马拉雅山的各个高峰均标明名称,而珠峰与所谓的“额菲尔士峰”从经度和纬度上看是在同一位置上。这就确认无疑,铁证如山了。1952年5月27日《人民日报》刋发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出版总署的联合通报,正式把“额菲尔士峰”正名为“珠穆朗玛峰”。
参考文献:
(1) 王幼于:《古镇慈城》第4期,23--25(2002)。
(2) 叶至善:《父亲的希望》,中国青年出版社,369--374(2000)。(3) 张继华:《人物》第12期,25--35(2001)。
(4) 《人民日报》2003年3月29日。
谢振声
(宁波市新马路61弄江北区政协31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