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位讲师郑衍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8:33:35
http://www.cnnb.com.cn   江北新闻网  1月16日 14:46
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郑衍芬教授(1893—1979)是慈城镇人,1934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他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位讲师,曾任四川大学物理系主任,重庆大学物理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教务长,长期从事物理教学和高等学校教务管理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物理学和科技人才,对我国物理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位著名学者辞世3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表达怀念和崇敬之情。
郑衍芬先生,号涵清,1893年12月31日出生于慈溪乍山芳江村郑家(现属慈城镇)。他7岁时进本村私塾读书,1905年入慈溪县城的中城小学求学,两年后升入慈溪县中学堂(今慈湖中学),1910年转学到宁波府中学堂(今宁波中学)。1913年考入江苏南通医学专科学校就读,后因腿疾退学回乡。1915年考取刚设立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1919年,作为该校首届毕业生,因成绩优秀留校任助教,后升任讲师。1926年8月郑衍芬先生应聘到清华大学物理系任讲师。当时刚组建的清华大学物理系,设在清华园中大礼堂西南几十米处的科学馆里。科学馆是清华大学早期四大建筑之一,1919年9月建成,建筑总面积约4261平方米。初创时教职员工加上学生共10人,其中教授1人,即兼任系主任的叶企孙先生,叶教授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他测量的普朗克常数值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16年之久;讲师1人,就是郑衍芬先生;助教3人,分别是赵忠尧、施汝为、何增碌先生,他们3人后来都成为中科院院士。郑衍芬先生的主要工作是指导学生做光学等物理实验,并和叶企孙教授合编了《初等物理实验》,该书于1929年9月初出版,1930年后曾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公开出售。这本教材将实验讲义和实验报告结合在一起,既方便又实用。
1929年8月郑衍芬先生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院留学,开始了X射线学方面的研究。他采用90度散射法和双金属箔滤波器,对钨、铜、铝靶电压在20——100千伏时产生的不同波长的X射线连续谱的偏振度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和分析,其研究澄清了当时关于X射线偏振实验的一些分歧,证实了X射线连续谱产生的量子力学机制,对X射线谱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1934年,郑衍芬先生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怀着将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的愿望,荣获博士学位的郑衍芬先生当年7月就回到国内,先后任浙江大学物理系副教授、上海大同大学物理系任中英庚款讲座教授兼物理系主任,同时兼任同济大学物理系教授,直至1938年夏。抗日战争爆发后,高等学校纷纷内迁。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郑衍芬先生的科学教育救国热望也没有冷却。1938年8月,他作为中英庚款讲座教授到四川大学物理系任教并兼任系主任。后去重庆大学,1952年又回到四川大学,他在这两所高校执教长达41年,培养了许多物理学人才,桃李遍天下,对促进四川省物理教学事业的发展,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
郑衍芬先生在任重庆大学教务长时,积极参加了中国物理学会的活动。中国物理学会是1932年8月在清华大学宣告成立的,郑衍芬先生曾担任过中国物理学会理事、物理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委员。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物理学发展进入了极端困难的时期,为了加强各地物理学家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感情联系,振奋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抗战8年中,物理学学术年会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连续开了7次。1942年12月20日至21日,第10次年会重庆区分会在重庆大学举行,郑衍芬任会议主席。严济慈教授专程从昆明到重庆,和李珩联名在会上作了《二十年来中国物理学之进展及中国物理学会》的演讲,同时还举行了牛顿300年诞辰纪念会。1949年8月郑衍芬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赴英、法、瑞士等国参观访问。在国外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后,他怀着异常兴奋的心情,迫不及待地于1950年2月回国,决心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自己的专长,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951年8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物理学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上,郑衍芬先生被选为理事,回川后他积极组建重庆和成都的物理学会组织并开展活动。他曾任四川省物理学会理事长,不辞劳苦地组织开展学会活动,对物理学研究的深入、学术交流的开展、科学知识的普及都有过重要的推动作用。郑衍芬先生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成都分社副主委、成都市政协副主席等职。1979年2月9日,郑衍芬先生因患脑动脉硬化和肺炎症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终年86岁。郑衍芬先生把全部心血灌注于中国的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把毕生精力和智慧贡献给国家与民族,为后辈学人树立了良好的典范。虽然郑衍芬教授离开我们已有30年了,但他的爱国精神、科学业绩和优秀品格是永存的。
选编: 寸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