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两岸军事互信之迷思、误解以及出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5:42:11
刷新             标签: [ 原创 2009-09-11 17:22:06] 作者:罗援
 选择字体 宋体 楷体_GB2312 黑体 幼圆 仿宋_GB2312 隶书 选择颜色背景 黑色 深灰黑 浅灰黑 墨绿 深绿 深蓝 亮蓝 蓝色 红色 粉色 黄色 浅灰 浅蓝 此日记引用地址:http://blog.people.com.cn/blog/trackback.do?wlog_id=1252661024560781
这是我九月一日作客凤凰卫视《震海听风录》的访谈笔录
罗援           2009年9月2日
解说:两岸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问题,一年来"雷声大,雨点小",最主要的原因在哪里呢?大陆方面的各种意见,存在哪些整合的空间?而台湾方面又存在哪些迷思?两岸在建立军事互信过程中,应如何处理美国因素?著名军事问题专家,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少将作客听风录,深度剖析两岸军事互信之迷思、误解以及出路。
邱震海:欢迎收看《震海听风录》。我们知道最近几天,由于达赖访问台湾,两岸关系也受到了一些负面的冲击。根据我们最新得到的消息,大陆方面已经取消了两岸关系方面的一系列的合作项目。这个是不是对于过去一年,我们非常努力的两岸军事互信机制会有所影响?我们非常关注。而恰恰在上周我们的节目中,组织两岸退役将领,就两岸军事互信这一问题展开了首次的电视公开对话。正如上次我们在节目中所指出的那样,两岸军事互信一年来谈了很多,但似乎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其中在两岸间还存在一些迷思和障碍,到底如何克服这些迷思和障碍?解放军少将罗援有过不少思考,我们先看一个短片。
两岸军事互信:迷思误区出路
解说:2008年12月3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谈话发表半年以来,与目前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相比较,两岸军事交流相对滞后,人们曾给予热切期盼的两岸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问题,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对此,著名军事问题专家,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少将,在浙江大学举办的两岸关系研讨会上,指出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需要破解三大迷思:一是建立军事互信是否必然是台湾的"票箱毒药";二是两岸热络的经济交流是否必然导致军事互信?三是建立军事互信是否必须事先设限?
罗援少将还提出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要有三条原则,包括第一,大陆是否调整军事部署,要根据自身的安全需求,独立自主地决定,而不能由他人施加压力;第二,是否调整军事部署,是谈判的议题,而不是前提;第三,军事调整应该平等、互动,大陆调整,台湾也应该调整,如果台湾方面仍然以大陆为假想敌,部署兵力、进行军事演练、采购军事装备,特别是维持与美国实质性的军事同盟关系,而美国又以中国大陆为最大的潜在对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大陆单方面调整军事部署呢?罗援少将呼吁两岸应以大视野来看待台海问题,以大智慧来处理台海问题。
邱震海:好,那么现在解放军少将罗援先生现在就在我们的北京现场,但在请出罗将军之前,我们先看一个有关罗将军的个人情况的介绍,看一下。
解说:罗援少将,著名军事问题专家,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他于1968年入伍,曾任基层指挥员,军作训处参谋。1978年调入中国军事科学院工作,曾在总参测绘学院、石家庄高级陆军学院、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防大学深造。1992至1993年,担任中国驻丹麦副武官。1999至2000年应邀到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任访问学者,其后,他陆续担任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第二研究室主任、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罗援少将主编或与人合著有《国际战略论》、《战略评估》、《伊拉克战争点评》等著作。
邱震海:好,那么现在就到了我们请出这次节目的主角罗援将军的时候了,罗援将军就在我们的北京现场,你好,罗将军。
罗援:邱震海先生,你好。
邱震海:非常感谢上我们的节目,我们谈谈两岸军事互信,您在过去几年发表了不少的观点。那么我们看看从去年开始,我们谈两岸军事互信到现在一年了,现在很多人都在说,用一个中国人的比喻说"雷声大,雨点小",就您的观察和分析,原因到底是什么?
双方仍在观察、试探与磨合
罗援(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两岸军事互信进展缓慢,我想它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互信",就是双方还有很多疑虑。毕竟开展军事互信它还处于一个初始阶段,双方还在观察、试探、磨合。所以说两岸军事互信现在进展的还是比较缓慢的,但是这也不足为怪,毕竟军事领域是一个特殊的领域,按古代兵法就叫"兵者,事关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就是要慎之又慎。
军事议题涉及核心战略意义
罗援:用现代的话来解释,就是建立军事互信,开展军事交流,它将涉及到双方的核心战略利益。什么叫核心战略利益?核心战略利益就是事关安全和主权的问题,在这方面双方是有严重分歧的,是有很大的疑虑的,所以现在两岸开展军事互信举步维艰。
军事问题:两岸关系最敏感标志
罗援:另外,开展军事互信它也是双方改善关系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标志着双方的信任度,标志着双方交流的深度。所以说军事交流有一个特点,就是 "速冷、缓暖",意思就是,两岸关系如果紧张了,最早表现是反映在军事领域,如果两岸关系缓和了,一般都是军事领域滞后于其他的领域。所以刚才你讲到的,现在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它是"雷声大、雨点小","只听楼梯响,未见人下来",这也是常理之中的事情。
邱震海:好,那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一年的两岸军事。当去年我们谈两岸军事互信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过去几十年的敌军现在怎么能谈"互信"二字。但是最近一年,如果说我们务须的话,一个抽象的共识应该是有了,就是两岸都认为军事互信是有必要。但像刚才您所说的,还存在着许多迷思和分歧。那我们现在分析出来看,如果说两岸在共识上,据您的分析,在共识上两岸存在分歧吗?在共识的内部,两岸理解有分歧吗?
军事互信目标双方理解不同
罗援:还是有一些分歧的,主要分歧就是对开展军事互信它的诚意上,你是真正的想积极地推进军事互信,是把军事互信作为整个和平发展的大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地往前推进呢?还是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政治符号,把它作为一个选举的政治招牌,甚至作为谈判时的一个政治筹码,这个认识是不一样的。
大陆积极释放善意
罗援:大陆方面事实上是释放了积极的善意,胡锦涛总书记在"12.31"讲话中,已经阐明,在两岸尚未统一的这么一个特殊的情况下,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和交流,探讨签署和平协议、结束敌对状态的问题,这是要有政治智慧和要有气度的。
实质性军事交流难脱官方色彩
罗援:因为毕竟军事问题,特别是军事交流实际上就是一个官方的交流,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那么现在提出来了,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和交流,这是要有大智慧和大气魄的。
邱震海:对,之前我们曾经提到过迷思二字,必须承认在两岸双方之间可能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迷思,那我们现在也很仔细的把它分开来看。首先在台湾方面,台湾方面如果说以您的眼光看,如果说存在迷思的话,究竟具体来说是哪些迷思?
台湾方面存在三大迷思
罗援:台湾方面的迷思我认为是有三大迷思,第一个是,双方要建立军事互信就一定是台湾选举的一个"票箱毒药"。确实,国民党方面面临着岛内其他政治势力,特别是泛绿阵营的掣肘。但是并不一定说建立军事互信,就一定会使国民党失分,如果他们操作得非常好的话,建立军事互信保持两岸的一种和平稳定,应该是使国民党加分而不是减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迷思。
还有一个迷思是是否现在就进行经济交流就必然会导致政治互信和军事互信。第三个迷思就是大陆和台湾要签署和平协议,讨论建立军事互信的问题,是不是要事先设定一个前提条件?也就是台湾岛内的领导人说的,你大陆必须要首先撤出导弹,你不撤出导弹,我就不跟你谈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问题。这样做,实际上是不利于两岸促进、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反而毒化了探讨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氛围。
邱震海:谈完了台湾方面的迷思,那我们谈谈大陆方面的迷思,在大陆方面,我们知道大陆内部的各种意见很多,官方的、非官方的、准官方的,完全是个人和民间的。就您个人的观察和分析而言,大陆那么多,其实也是一种大陆社会多元和民主的象征,但是面对这么一种多元的声音,大陆方面各种声音,如果我们要整合的话,未来整合的空间和前景如何?
大陆须整合资源解决授权问题
罗援:大陆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整合各种战略资源,特别关键的是要解决一个授权的问题。现在两岸在进行军事交流,我分析有三个渠道:一个是纯民间的自由学者;另外就是有官方背景的一些官员、学者,我们也可以叫它为第二轨道;第三个渠道就是官方的直接接触了,那也叫第一轨道。
民间学者思想活跃惟远离核心
罗援:现在的问题是,民间的自由学者,他们比较活跃,发表了许多观点,传递了许多信息。但是他们也有一个问题,他是远离决策层,对决策层的一些考虑,以及两岸进行军事交流的一些现状他们不太了解。
背景不一容易产生误导
罗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疏通渠道不太畅通。但是这些人当中,有很多人又曾经有过一种特殊的背景。这样就会使一些民众和媒体,甚至台湾方面产生一种误解,认为他们的一些观点就代表了官方观点,这就会产生一些误导。对这些人我觉得主要的问题还是要使他们有一些知情权,就是说现在决策层在考虑些什么,下步打算干什么?另外就是要把这个上下沟通的渠道畅通。
官方背景学者第二管道关键
罗援:那么现在在两岸军事交往中起主导作用、重要作用的还是第二管道,就是一些有官方背景的学者,应该说是戴着白手套来参加双方军事交流的。这些人因为他们对决策层的一些考虑拿捏得比较准确,他们发表的一些言论也还是比较得体、得当、比较靠谱,而且他们的声音和他们从对方了解的一些信息,也可以直接传达到决策层,他们对决策层还是有影响力的。
第二管道学者需要整合授权
罗援:对这些人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要给予授权。很多人都说我自己有背景,很多单位也说自己有背景,但是到底谁最有资格代表官方来谈这个敏感的问题,是要给予授权,要有规范的。
邱震海:对,这其实也是在两岸之间,无论但军事互信还是在谈其他互信方面一个管道的沟通和畅通问题。好,谈完了第一部分,让我们休息一下,广告之后让我们重新回到有关两岸军事互信的一些前提或者议题的问题,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其实在两岸军事互信方面都各自对对方有一些要求,两岸双方如何客观、理性、务实的面对对方的这种要求?不要走开,广告之后马上回来。
邱震海:欢迎回来,我们现在正在跟解放军的少将罗援先生就两岸军事互信的前提,以及未来两岸双方如何理性、务实的操作展开对话,你好,罗先生。我们两岸军事互信谈了很多,那么非常简短的请教您一下,其实两岸军事互信到底应该包含哪些要素?到底什么是两岸军事互信?
军事互信包含五大要素
罗援: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一种模式,但是从我自己个人的学术积累来看,我认为它起码要包括五大要素:第一个是交流机制;第二个是通报机制;第三个是透明机制;第四个是限制机制;第五个是核查机制。
高敏感度高风险度任重道远
邱震海:好,那么在两岸之间要进入这些错综复杂的(军事互信),以您的话来说是五个层面的机制之前,其实两岸双方各自对对方都有一些要求,比如说从大陆方面来说,大陆首先要求政治互信要优于军事互信。而恰恰当大陆不同的官员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台湾方面用他们的话来说似乎感到非常困惑。比如上个星期这个时候台湾退役的海军中将兰宁利先生出席我们《震海听风录》节目的时候就说,大陆内部经常出现这种声音使台湾感到不但困惑,而且在军事互信问题上裹足不前,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军事互信是政治互信的一部分
罗援:坦率地说,没有单纯的军事互信,军事互信离不开政治互信,是政治互信的一部分。克劳塞维茨曾经说过"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我个人认为,军事互信也是政治互信的一个延续。所以在这方面我和兰宁利将军,甚至和徐光裕将军是有一些不同看法的,他们认为军事互信可以离开政治互信,可以单独进行,实际上是不可能。
政治互信缺乏军事互信难建
罗援:就是说现在我们不可以想像,台湾方面一方面批准邀请达赖这么一个分裂主义分子到台湾去访问,一方面又和大陆谈建立军事互信的问题,这是不可想象的,大陆不可能和一个分裂分子"同台共舞"啊,我说的这个"台"就是台湾的"台",不可能"同台共舞"。
达赖赴台马英九严重失分
罗援:那么现在我觉得马英九先生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是非常失分的,他实际上是中了民进党"利用天灾制造人祸"这么一个奸计。本来你在岛内搞救灾的时候已经措施不利,在岛内已经失去了一些民心,你现在又在邀请达赖这一方面,在大陆方面又失去了一些民意,更失去了一个信誉度。没有这种信誉,你再怎么开展军事合作?因此,军事互信和政治互信是离不开的。
拒绝大陆直升机凸显信任缺乏
罗援:包括这次"八八"风灾,大陆主动提出来要向台湾提供大型的直升机参加救援,但是由于双方没有政治互信,台湾就拒绝了。而同样的美国,由于美国和台湾有政治上的互信,所以虽然美国提出了很多苛刻条件,但是台湾仍然欣然允诺了,接受了。这就反映了政治互信和军事互信的关系问题。
缺乏互信要求撤弹或得寸进尺
罗援: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另一个问题,即便我们按照台湾的要求,主动撤出导弹,但是由于双方没有政治上的互信,你是否要对我们撤出导弹的诚意就可以认可了呢?也许台湾方面还要再进一步得寸进尺,加大要码,就是说你撤了导弹还不行,还要再撤机、撤舰、撤兵、撤基地,也就是撤飞机、撤军舰、撤部队、撤基地,得寸进尺。所以说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是要解决一个政治互信的问题,有了政治互信,军事互信是非常好办的一件事。
邱震海:您之前曾经谈到过大陆方面撤飞弹的问题,您认为这应该是一个谈判的议题,而不是一个谈判的前提条件。那么有关这个问题,我们在凤凰网的观众和网友当中做了一个民意调查,我们给了一个问题是这样的,说两岸军事互信究竟是应该设立某些前提条件?还是应该将所有的问题都作为谈判的议题,而不是作为谈判的前提条件?那么其中认为应该设立某些前提条件的占到79.73%,显然占了绝大多数,而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应该作为谈判的议题,而不是前提条件的,只占了20.27%。
军事互信是否须设立前提条件?
邱震海:罗将军,如果从撤飞弹这个议题上来看,当然我们强调大陆的观众和网友他们不是专家,他们的意见仅供我们参考,但似乎在这个问题上跟您的观点有所相左,有所不统一。您是认为撤飞弹是一个议题,而不是一个前提条件,但是许多的观众还是认为应该有一个前提条件,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罗援:你提到的这个民调,它提问的方法上是有问题的,因为你是比较模糊,光说一个前提,到底是什么前提没有谈,并没有把撤飞弹作为一个前提提出来。
安全利益分三个层次
罗援:我认为军事互信问题,它涉及到双方的安全利益,安全利益它是分有层次的,最内层的叫核心战略利益,再外层的叫重要战略利益,再外层的叫一般性或叫人道主义战略利益。
核心战略利益不容讨论
罗援:现在我们谈的就是核心战略利益,核心战略利益事关双方的安全主权问题,这是绝对不容讨论的。
岸一中不容动摇
罗援:小平同志有一句话就是"主权问题不容讨论","我们要始终把国家的安全和主权放在第一位"。所以在这一方面是没有回旋余地的,双方必须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在这个方面,就是第一层次的核心战略利益是不容讨论的。
重要战略利益可有回旋余地
罗援:但是在另外一个层次,就是在重要战略利益方面,在适当的时机和条件下是可以讨论的,也是有回旋余地的。比如签署和平协议,是用于什么样的一个政治符号来签署和平协议,探讨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甚至调整部署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可以讨论的,但前提条件是在不触犯核心战略利益的原则下,不能把撤不撤导(弹),调不调整军事部署作为谈判的一个前提条件向对方施压,这个是不能允许的。
大陆调整部署应有三大原则
罗援:因为我们调整不调整军事部署,我认为有三大原则,第一就是要根据大陆对整个安全形势的判断,独立自主地来决定,而不能由外方来施加压力,不能由他人来说三道四。
两岸官方均有民意压力
罗援:台湾方面有民意压力,大陆方面也有民意压力,不可能因为说台湾某个领导人让我们撤出导弹,我们就做军事调整,如果这样,大陆的民众对政府也是会不满意的。
撤飞弹:似可作议题绝非前提
罗援:第二个原则,我认为调整不调整军事部署,它应该是放到谈判的时候去谈,而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前提条件,你强加于人,那么实际上是不行的。何况双方现在还没有签署和平协议,从法理上来说,双方还是处于敌对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怎么撤导(弹)?
调整军事部署应双方对等
罗援:第三个原则就是如果真的要调整军事部署,应该是双边的,应该是对等的,应该是互动的,现在台湾仍然以大陆为假想敌,你的军事部署、军事训练、军事演习甚至军备的采购,都以大陆为假想敌。特别是你现在和美国还有一个实质性的军事合作关系,美国又以大陆为最大的潜在对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可能单方面调整部署?你认为我的导弹对你构成了威胁,但是我还认为你现在采购的F16C/D型战斗机也对我构成了威胁,它的作战半径和短程导弹的射程也差不多,是不是在这方面你也要进行调整?只有拿出一种诚意来,真正坐下来谈,我们才能促进两岸的军事互信。
邱震海:好,那么让我们来谈谈美国方面的因素,您刚才也提到美国,美国因素。现在上个星期兰宁利将军出席我们的节目当中,似乎用他的话来说也感到困惑,他认为现在两岸之间的军事互信好像开始慢慢的建立,那么大陆还在不断的要求美国不要对台军售,于是使台湾方面感到非常的困惑,您怎么看?两岸的军事互信共识慢慢建立,两岸的敌对状况在缓和,与大陆要求美国不再对台湾出售军火,这个内在有直接的逻辑联系吗?
对台军售涉及美对华战略诚信
罗援:我想在这个问题上,台湾方面不应该有所困惑,因为美国对台军售的问题不仅牵涉到美国和台湾的关系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美国对大陆的政治诚信的问题。因为中美双方签署了一个"8.17"公报,在"8.17"公报中美国已经对大陆郑重的承诺,将逐渐减少并最终停止对台军售。
两岸缓和美对台军售缺乏理据
罗援:在前一段美国对台军售,他拿出一个理由就是说两岸关系紧张,他为了保持海峡两岸的军事平衡,所以他要向台湾出售武器。但现在两岸关系已经缓和了,你还有什么理由再继续向台军售?所以说两岸的关系中,它有美国因素。我们虽然说台湾是我们的内政,但是它是有复杂国际背景的一个内政,这个内部事务最大的外部干涉因素就是美国。我们可以回顾,中美建交的时候,我们领导人当时就提出来了中美建交三原则,也就是美国必须从台湾撤军、废约、断交,由此可见中美关系中,台湾因素是一个重要因素。
两岸互信美应促进而非添乱
罗援:那么现在两岸要建立军事互信,我觉得美国它所要采取的态度应该是积极地促进,而不要促退。
两岸关系美应三缄其口
罗援:起码你应该三缄其口,沉默是金,你不说话、不插手就好,起码你不要再横生枝节,本来两岸关系已经在朝缓和方向发展,你不要再从中添乱。
邱震海:让我们看看未来如果两岸关系之间要在两岸的军事互信上有所操作的话,到底这个操作的切入口,比较现实的切入口可能在哪里?不要走开,广告之后马上回来。
(广告)
邱震海:欢迎再次回来,两岸军事互信到底如何操作?有关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和解放军的少将罗援先生进行对话,你好,罗将军。
罗援:你好。
邱震海:上个星期兰宁利将军,台湾方面退役的海军中将提出,他说他们认为两岸的军事互信应该分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双方避免意外事件;第二个是双方降低可能有的误判;第三,与此同时,双方慢慢的建立军事互信。您认为这些所谓的前面两个部分一些非政治敏感的技术性议题可以操作吗?
罗援:我想兰宁利将军提的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三大部分,和我刚才提出的军事互信机制五大要素是有异曲同工的地方,有很多地方不谋而合了。除了这个之外,我还想做一点补充,毕竟军事互信它是涉及到双方的安全利益,所以刚才我也把安全利益做了一个解剖,也就是有三个层次,一个是核心战略利益,这是不能触动的,第二是重要战略利益,这是可以讨论的。
人道主义救援属普世价值
罗援:第三个层次就是一般性或叫人道主义战略利益,这个层面应该是一个普世价值,例如人道主义救援,抢险救灾、搜救、海难事件的救急,以及海上反海盗、反恐怖主义。在这些方面我认为是有可操作性的,现实就可以进行探讨和合作。
邱震海:好,当我们把问题慢慢谈到这里的时候,其实我们发现在两岸之间其实共识是有的,只不过在具体的操作思路上,或者在操作的程序上可能双方还存在着一些分歧。在这之前,在进入这些操作程序之前,您认为是不是有必要设定一些原则和条件?或者如果有必要的话,大陆方面认为这些原则条件应该是什么?
军事互信可"四先四后"
罗援:我觉得是可以设立、制定一些原则的,比如我提出了一个"四先四后"原则,就是"先议后谈、先易后难、先外围后核心、先二轨后一轨"。先议后谈,议是议论的议,谈是谈判的谈,说通俗点就是先在课桌上做好一些家庭作业,然后再到谈判桌上签字,意思就是做好一些学术铺垫和理论上的准备。
那么先易后难就是先从一些非敏感问题谈起,然后再触及敏感问题。
先外围后核心就是先从一些和军事相关的事务开始进行接触,培养感情,积累共识,最后再触及到我刚才讲到的军事互信的五大要素。
先二轨后一轨就是先从退役将领,从有官方背景的一些学者开始,最后再推及到官方层面。
邱震海:对,两岸关系,两岸军事互信当然非常错综复杂,我们谈到现在谈了很多具体的政治上的前提条件,也谈了很多技术上的议题。但是无可否认两岸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我们都是中国人,两岸的军人都是中华民族的军人。那么在这一方面,您曾经提出过一个两岸的军人需要一个"大智慧",这个大智慧具体如何来解释?
两岸军人需要大视野、大智慧
罗援:是,我曾经说过,两岸军人历经风雨坎坷,同源于黄埔、北伐,分镳于"四一二"血战,携手于抗战御侮,搏杀于内战纷争。现在我说应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所以我提出两岸军人要以一个大的视野来看待台湾问题,要以一个大的智慧来处理台湾问题。由此又引发了我如下几点感慨:就是"台海太小,难展我中国军人文韬武略之大智大勇,让我们跳出单纯的、狭隘的地域观念,还我以叱咤风云的中华大舞台。军事视野太窄,难容我中国军人博大胸怀,让我们跳出单纯的军事定式,再现中华上兵伐谋之兵法精髓"。还有一句话就是"一万年太久,难了我几代人的统一夙愿,让我们摆脱消极等待的心态,给全世界一个惊喜,给全世界一个榜样"。
跳出台海放眼民族整体利益
罗援:这里提到了一个大视野、大智慧,它们是指什么?我觉得,我们不要光局限于台海这一狭小地域,我们要把眼光放得更远一点、更宽一点,只要我们跳出台海,海阔天空,我们现在还有东海的钓鱼岛问题,还有南海的一些岛屿的主权维护问题。双方还有很多合作的有为空间,双方还有一种利益的交集点,所以在这一方面只要你以一种大的智慧、以一种大的视野,我们还是可以积极地把两岸的军事互信往前推进的。
邱震海:好的,非常感谢,两岸的军事互信如何不再像过去一年那样"雷声大、雨点小",而真正找到一个得以实施和操作的切入口,这里的关键是需要克服一些迷思和障碍,而克服迷思和障碍的关键就是两岸的军方人士,无论是退役还是现役的都能展开进一步的对话。罗援少将的见解无疑是在为两岸在这个问题上展开进一步的对话提供了一个新的基础,我们也期待着台湾军方人士能有更多具有建设性的回应,记住,双方都是中国人,双方都是中华民族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