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互联应用(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7:59:27
“Tag标签”互联应用
2007-5-13 9:26:17    庄秀丽/KMCenter
一、什么是“Tag”?
“Tag”,中文为“标签”。
以提供共享地址服务的Del.icio.us举例,在用户提交其收藏网址时,需要用户对其提交网址添加一些被称为“Tag标签”的标识。不同用户收藏提交同一网址时,采用的“Tag”标识并不一定完全相同。如网址http://del.icio.us/sociallearn,被14个用户收藏,这14个用户对同一站点“Tag”的标识列表如下:
用户名
“Tag”(标签)
kainat
system:unfiled
namoto
共享
网络学习
kusodying
sociallearn
namelu
xiuli互联学习
wangjunjie
study
srct114
system:unfiled
goldred
xiuli
socialsoftware
zhangwei198302
system:unfiled
jlsamstone
网络学习
luhaiyan1015
xiuli教学网站
shapeare
system:unfiled
gesang
网络学习
ermao
xiuli
xinyutianji
课程
第一节课
sociallearn
课程站点
sociallearn
以上例子中,用户“xinyutianji”所加的标识有两个,分别为“课程”、“第一节课”;用户“goldred”所加的标识也是两个,分别为“xiuli”、“socialsoftware”。不同的用户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理解对其收藏网址加上了完全个性化的特征描述标识,即“Tag标签”。
根据以上分析,“Tag标签”是指用户根据需要对其提交内容的属性特征采用个性化的词汇短语进行特征描述。“Tag”可以作名词,即表示其具体所加的标识名称,如上表右边两列内容;“Tag”也可以所动词,表示加标识行为动作的发生,“Tag”作动词时,还可以用“Tagging”表示。
二、用户、“Tag”、数字资源
网络上各种被用来支持学习或教学的资源内容,统称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简称数字资源。根据用户与其使用的数字资源之间,存在两种关系模式,如下图所示:

上图左右两种模式相同地方是,从内向外都包含三层,即“数字资源”——“元数据”/“Tag标签”——“用户”。“用户”对“数字资源”的检索查询,都要通过中间层“元数据”或“Tag标签”进行。“元数据”、“Tag标签”都是用来对“数字资源”进行描述和刻画,以便管理和方便用户使用。
上图左右两种模式不同地方是:
l         “数字资源”的来源汇聚方式不同。左边的“数字资源”不是由使用者用户所提交汇聚,如CNKI核心期刊库中数字资源不是由使用者用户提交汇聚。右边的“数字资源”由使用者用户所提交汇聚,如Del.icio.us或Flickr中内容都是由使用者提交汇聚。
l         “元数据”与“Tag标签”不同。左边的“元数据”通常是采用结构化、规范化或标准化的方式对“数字资源”进行标识,并且不是由使用者自己进行标识,已有标识“数字资源”的规范标准有Dublin Core、LOM等,是由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制定;右边“Tag标签”是由用户根据个人需要在提交汇聚数字资源过程中,对数字资源加上个性化的标识说明,“Tag标签”是在应用过程中不断生成优化,而非采用预设的结构模式。
l         “用户”性质不同。左边的“用户”,相对于“数字资源”和“元数据”标识来说,都只是使用者,而非其内容的建设汇聚者。右边的“用户”则不然,他们是在使用这些“数字资源”与“Tag标签”的过程中,同时在建设汇聚这些内容。
l         “用户”应用社会互联效应不同。在“用户Tag标签模式”中,用户是在应用与建设“数字资源”与“Tag标签”的过程中,相互之间能够不断建立社会联系。
“元数据标准化模式”是采用一种约定的数字资源分类描述方法,通过大家的共同遵守,来实现对数字资源管理查询以及不同数字资源管理平台之间互操作。这种模式缺乏对用户如何使用与理解数字资源的个性化过程信息的记录。
“用户Tag标签模式”通过“Tag标签”方式,体现出了使用者个人对相应数字资源的兴趣需要与理解水平,“Tag标签”不仅仅是用户对数字资源的分类描述,更为有价值的是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在交流与共享彼此的兴趣与认识。
三、“Tag”应用意义
l         “Tag”社会互联作用
用户对提交数字资源加上“Tag标签”。通过“Tag标签”浏览、检索、查询、订阅等交流共享,促使不同用户建立社会联系,易于形成学习社群。举例说明,在http://del.icio.us/sociallearn中通过Tag营建社群,根据del.icio.us提供的“your network”功能,不仅可以快速了解不同学习者提供的网址信息源,而且通过他们各自的“Tag标签”可以了解不同学习者对其提交共享网址信息源的需要与理解。在学科教学中这种“用户Tag标签模式”还有其特殊作用,可以更好地管理学习者,增进对学习者了解,促进学习者之间信息的分享与交流。
l         “Tag”用户行为特征分析
“Tag标签”包含用户如何使用数字资源、如何理解数字资源等信息。对于特定群体用户,逐步会形成“用户分类的元数据库”,即“Tag标签”库,其中蕴藏了丰富的用户使用资源的行为特征信息,这将会成为相关具体研究领域的比较有价值的研究数据源。
关于“Tag”的研究,国外有些研究者主要是从分类的角度,把用户对数字资源的“Tag标签”的分类方式,称为Folksonomy大众分类法(Thomas Vander Wal,2004),以区别于传统图书馆式的结构化、层次化的分类方法。
本文作者对于“Tag标签”的讨论,主要是通过“用户”与其使用“数字资源”的关系分析,提出“用户Tag标签模式”概念,并进一步说明这种模式学习资源建设的分布、共建、共享特点。其中“Tag标签”是对个人来说,其作用主要是分类与管理,但是从网络共享交流来说,“Tag标签”也是由用户构建的一种形态的共享信息源。作为共享信息源,其性质类似在网志中书写的日志内容、在Flickr上共享图片、在SlideShare上PPT,但是与日志、图片、PPT这些形态信息源不同,“Tag标签”需要在与其它信息源组合基础上,才能表现与产生共享交流作用。
附录:从分类法角度认识Tag & Folksonomy,可以参考文献:
l         Folksonomies: power to the people( by Emanuele Quintarelli),http://www.iskoi.org/doc/folksonomies.htm#emerging
l         Social Bookmarking Tools (I) A General Review(by Tony Hammond, Timo Hannay, Ben Lund, and Joanna Scott),http://www.dlib.org/dlib/april05/hammond/04hammond.html
l         Folksonomies Tidying up Tags?(by Marieke Guy,Emma Tonkin),http://www.dlib.org/dlib/january06/guy/01guy.html
l         Folksonomies - Cooperative Class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rough Shared Metadata(by Adam Mathes),http://www.adammathes.com/academic/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folksonomies.html
(如果你对本文有何意见或建议,或者你对“Tag标签”有何想法,欢迎与作者联系探讨。)
关于作者
姓名:庄秀丽
邮箱:xiuli.zhuang@gmail.com
个人网志:http://xiuli.e-learning.org.cn
个人书签:http://del.icio.us/xiuli
所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任教课程:社会性互联技术与网络学习
教育格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