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熊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20:53:47
一、1883年(清朝光绪9年)上海因股票引发的金融风潮
大多数中国人直到1991年之后才知道股票市场里有这么多名堂,其实,早在清朝1882年中国人就开始炒股票了,同样玩得心跳。当时虽然没有什么证监会,没有那么多券商的营业所,但利之所驱,市民们除了抢购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这些“绩优的蓝筹股”外,即使一些中小企业,只要有股票发行,市民就竞相枪购,似乎只要枪到股票就能发财,这个劲头和一百多年后深圳抢购股票的劲头一模一样,只是规模没有那么大就是。当时的报纸上和现在一样,专门开辟专栏介绍各只股票,正式有案可查的股票,一年间就上市了16家,筹措到白银300万两。其中,有些大户是向外国银行和山西钱庄借钱(时髦话叫融资)来抢购股票的。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乐极生悲,兴衰交替的过程,导火线是一家金嘉记丝栈的大商号亏损56万两白银突然倒闭,牵涉到40家借钱给它的钱庄收不会贷款,于是钱庄采取旧债未收回之前,不再发放新债。这样又引起借贷无门的40多家企业先后倒闭,而经营股票和房地产的广东佬积欠了钱庄150万两白银而宣告破产,牵连22家钱庄。加上中法战争即将爆发,一向把钱拆借给钱庄的外国银行和山西票号停止再借钱给钱庄。于是爆发了一场滚雪球般的金融危机。钱庄从78家降到年终的10家,停业的企业商号多达四百家,没有倒闭几家种企业的股票价格狂泻。
二、1910年上海的“橡胶股票风潮”
二十世纪初,橡胶工业类似现在的新经济,十分火红,那些在南洋群岛(印尼、马来亚)开发橡胶种植园的发了大财。于是上海滩上的外国流氓和外商银行,勾结当地的买办装模作样地在南洋某地找了块并无橡胶的空地,甚至连空地也没有,就在上海组织所谓的南洋橡胶开发公司,大肆发行股票。
其中要算一个名字叫迈扁的英国人胆子最粗,不愧是海盗的传人,在十里洋场开设了一家橡胶开拓公司,声称在南洋拥有很多个橡胶园,应诺每个季度发放高额股息,又说他那家公司的股票可以随时向银行抵押借款,可靠得不得了。
于是搞得那些发财心切的人们如痴如醉,其中包括末代的清室官僚、各地来上海的土财主,洋行买办,薄有积蓄的中小职员,甚至和尚尼姑等等。于是面值100荷兰盾(相当白银60两)的股票被炒到超过面值的17倍。1910年3月份,更上涨到20倍左右。此时,英国人迈扁赶紧快手快脚地将手中的股票全部抛售一空,哄骗公司里的中国职员说自己有急事要回国处理。
谁知道,一去不复返,再三寻找也无下落,再查帐目,已经空空如也。于是,顷刻间,股票成为废纸一张,银行立即拒绝给股票作任何抵押。
被牵连的三家大钱庄被迫倒闭,很多人倾家荡产,连英国大地皮商兆丰也遭了泱,不得不将私人财产兆丰花园拍卖抵债,一半卖给圣约翰大学办学校,一半卖给租界当局开辟为兆丰公园。
三、1921年上海信托公司和交易所泛滥而导致的金融风潮
1921年兴起了一股证券物品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热,光是11月份一个月里,就设立了38家交易所,每隔十几天就有一家信托公司开业。这些交易所都不是经营正常的物品或证券交易,而是从事其他交易所的的股票,有相当一部分交易所还以本所的股票作投机。往往今日刚刚成立交易所,明日就将股票上市,故意抬价,获得数倍的暴利。而银行和钱庄也热中与将钱借给投机者,以证券抵押来借取现金,贷款以两个月为限,赚取高利贷。
那些新设立的信托公司,大部分不具备金融公司的基本条件,本身没有多少资金,而同样以本公司的股票做投机买卖。一方面将信托公司的的股票作为交易所的投机筹码,另方面以交易所的股票想信托公司押借款项,互相利用,狼狈作奸,实际上是将信托公司与交易所的命运捆在了一起。
交易所和信托公司这样的兴风作浪,造成整个社会的投机风气,致使正当的工商业无法进行正常的营业,一些工薪阶层也盲目跟进,血本亏损。
于是政府出面干涉,到1922年12月,112家交易所大部分破产倒闭,只剩下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等6家,而信托公司从70多家变为2家。投机失败而自杀者时有所闻。总共损失资金达两亿元。
四、1924年的上海公债风波
1921年上海信交风潮的恶果之一,就是使股票信誉扫地,迅速膨胀的公债取代了股票在证券市场上的地位,成为证券交易所的主要交易对象。当时上海已集中了全国财富的绝 大部分,要在国内筹集资金,就得靠上海,当时发行程序是:财政部发行的公债、国库券以对折先向银行抵押,然后送到证券交易所开拍,开拍后的行情一般在面额的六折左右,然后再以低于行情的10%或15%与银行结价,银行所谓利润是很可观的。
所以银行不仅乐于承担这种类似“包销商”的角色,还自己大量购入公债。由于政府发行公债收到的现金,只是债券票面价值的60-70%,因此投资公债获益颇丰,加上公债可以进行三个月的期货交易•对于敏感的证券市场来说,在三个月内,任何政局变动、战争、财政状况、债务前景等都会引起市价波动,一些有政治背景的势力集团,故意制造假经济情报和和散布谣言,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造成行情动荡不定,市价变化莫测,更增强了证券交易的投机气氛,交易额十分巨大。
随着投机的炽烈,由投机而引发的交易风潮也不可避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1924年京、沪证券交易所的公债风波。
1924年7月,随着市场银根松驰,公债交易价格不断上涨。北洋政府发行的各种公债平均涨幅近20多元,7年长期公债现货价格涨势更猛,从46元到77元,但进入8月份以后,市场七盛传江浙战争即将发生,人们担心一旦爆发战争,公债不能兑现而受损失,便纷纷抛售,投机者趁机推波助澜,公债价格一泻干里,仅在8月15日至20日短短五天各种公债价就分别下跌了5、6元至10多元不等。
此次风潮,政府所在地的北京震动最大,北京的证券交易所在8月份两次停市,而9月份的期货交割时,由于交易者损失惨重,拒绝进行交割,迫使交易所停市4个月
五、1929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溃
1、历经25年才恢复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它的道•琼斯指数(及以后的纳斯达克科技股指数)不光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也是世界上大多数股票市场的风向计,一荣俱荣,一败俱败。
1929年10月的那次股市暴跌,当时不论是美国的股市投资者,还是世界上其他的股市投资人绝对不会想到的是,1929年9月3日是股票平均价格最高的一天,股市大崩溃以后,要等待整整25个春秋,股价才恢复到1929年的最高水平。
中国的股市虽说也经历过几次熊市,但最多也不过是两三年时间,因此很难想象漫长的25年熊市是怎样熬过来的?如果不吸取美国股市的教训,谁能保证中国的股市也步美国历史的后尘呢!因此有必要把这次股灾的主要原因找出来。
狂热引起灾祸
如果不是这次股灾的发生,美国是不会下决心整顿证券市场,成立证券管理委员会并制定出一个又一个有关监管证券的法律。也就是说,大家终于认识到如果控制不住无法无天的狂热,下一场戏必定是股灾。
这场股市暴跌起源于席卷美国股市行情不断上涨。从1928年开始,股市投机成为一种全国性的业余爱好,1929年1月2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新年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一开市,买单就像潮水般地涌来,股价与交易量飞速上升,通用电器等绩优股上涨了20美元左右,其他股价也上升了5美元以上。纽约时报更预计1929年将是美国股市最辉煌的一年。
实际上,在当年9月以前,已经股票价格急剧升腾,参与股票投资的人越来越多,简直到了男女老少齐疯狂的状态。出租车司机一面驾驶汽车,一面情不自禁地建议你应当买那只股票,即使路旁擦皮鞋的小童也能向你介绍当天的热门股。人们买股票只是一心想着在短时期内再卖出,井非为了长期投资。
作家G•托乌斯和摩根•威特斯在《1929年大萧条的内幕》一书中这样写道:“……股市的狂热居然涌进了地铁的车厢里!一个发疯的人愤怒地指责没有在每节车厢里装上电传打字电报机……他的这个要求不见得太荒唐。因为,在波土顿的一家工厂里,在所有的车间都安放了大黑板,一名职员每隔一小时就用粉笔写上交易所的最新行情。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大牧场上,牧牛仔们通过接通电台的高音喇叭,一分钟一分钟地了解行情。高音喇叭装在牧场上和牲口棚里。”
当时美国的券商雇佣大批股票推销员在城市的街道上,在乡镇里,在几百家小银行内,在千家万户门前,向市民和农民们一遍又一遍讲述炒股的好处,把老板的公司在二级市场上购买的股票转卖给这些不知行情的散户,推销员从每笔交易中获得手续费,老板的公司也从中获利。推销员还把根本没有偿还能力的外国政府发行的债券卖给老百姓,但却从不提“风险”二字。
为了吸引更多的妇女入市,许多证券经济商还专门设立了“女士专用房间”,有时还配有简易的免费美容院。在这里,女投资人可以从大黑板上得知最近的行情,女股民已占总投资者队伍的20%。
各家上市公司的职工也成了华尔街最忠实的投资者。各公司的购股计划从1915年到1929年翻了6倍,三分之一的职工积极参与股票买卖之中。
在空前绝后的投机潮中,纽约股市一涨再涨。一些激动不已的金融分析家称之为“金融火山”。从1928年3月初到1929年9月初,股票市场交易额的增长率与1923年至1928年初期整个时期的增长率相同,主要工业公司股票的价格上涨有时竟高达每天10个或15个百分点。
其实,大崩溃前不久,股市已开始下跌了,而下跌浪潮的加剧是从10月19日星期六开始的,但是由于22日星期二略有回升,小股票持有者对周三股市的下跌,就不再担心了。唯有专职金融商(银行家、经纪人等)24日清晨仍惊恐不安,他们不安地等待交易所10时开门。令他们特别感到不安的是,储户在银行门口排了长队,以便打听消息,或是为了提取存款。而资金雄厚的通用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埃尔弗莱德 。斯洛恩也来宣布“膨胀已告结束”。
美国的一场股灾,导致美国,甚至世界股市长达25年的熊市,即通过1/4世纪,股指才回到25年前的价位。触目心惊之余,我们当然不希望中国的股市会步这个后尘。
2、丘吉尔目睹股灾的序幕
10月24日,是美国证券史上永远难忘的日子。纽约证交所的1100名会员几乎全都到场,比平日多出300多人。一开市,交易员们发疯了似地来回奔跑,但还是赶不上股价下跌的速度。在短短的几分钟里,160万股被抛出,好股坏股无一幸免。
由于及时传递行情在技术上办不到而使风潮进一步加剧。通过电报和电话来传递信息过度频繁,人群挤得水泄不通,以至互通消息被推迟一个多小时,因此,巴尔的摩10时30分发出的指令,要到11时30分才在华尔街电传打字机上显示出来。结果大家都惊恐万状。
当时担任记者,后来当了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根据他的现场采访写了一篇报道刊登在《每日电讯报》上:“我看见这些人……自动出售几大捆股票,这些股票已贬值一半或2/3,但没有物色到一个有足够胆量去接受这批可靠财富的人。这批财富是别人***痛出售的。到12时,损失已高达60亿美元,并已有两位银行家和一位经纪人因破产而自杀身亡!
下午1点30分,一个满脸傲气、神清沮丧的人匆匆进入华尔街23号(摩根银行所在地)大楼。他就是查尔斯•米歇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银行 一“国家城市银行”的总裁。
面对雪崩一般的股市暴跌,查尔斯•米歇尔迅速联络一些大银行家一起,织起了一个金融“联营”拼命地买进股票,想阻止疯狂的下跌。
那天下午,尽管他们不借花费数百万美元买进交易所的股票,结果也只是略微收住了一点急剧下跌的势头。而以往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只需花不多的美元买下一部分股票就可以缓解跌势,然而这一次却失灵了,数百万美元在1929年是个巨大的数目,却如泥牛入海。
后来指示牌上亮出结帐数目:仅仅一个下午,卖出的股票比往常增加3倍,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关门后的4个小时,报纸报道了惊人的消息:当天成交了12894650股股票。这就是人们后来所称的“悲惨星期四”。
大家都确信,是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并为25日交易所良好的运转感到欢欣鼓舞。但是,26日、28日和29日的再次下跌,使这场股市暴跌危机达到了顶点。
3。大灾难还在后头
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上午10时,华尔街交易所开门。在刚开张的头3分钟,美国钢铁公司的65万股股票准备出售,每股179美元,却找不到一个买主,而24日开价曾是205美元!美国钢铁公司股票的下跌,为行情暴跌开了个头。威斯汀公司的股票每分钟下跌2美元,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的股票一刻钟下跌17美元。到10时30分,出售了3259800股股票,亏损达20亿美元。
从9月初到11月中旬,纽约交易所的股票市价总值损失了300亿美元。然而,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股市的崩溃带来美国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大萧条、大危机,使美国经济处于瘫痪状态。用居民的个人存款去搞股票投机的银行纷纷倒闭:1929年659家,1930年1352家、1931年2294家。国民收入总值从1929年的880亿元下降到1932年至1933年中的400亿美元。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从1929年9月的最高点452点跌到1932年7月8日的58点。著名的通用电器股从最高的396元跌到8美元。股票和各种债券的面值总共下跌了90%。无数“百万富翁”倾家荡产。一些失去生存希望的人终于走上了绝路。
买空卖空加剧股灾的发展
这次的股市暴跌,也与股票的信用交易即买空卖空业务有关。投资人从券商那里借入资金,利率高低取决于市场上流动资金的多寡。投资人把买入的股票留在券商处作为借款的保证,等到股价上涨后,再卖掉这些股票,投资人获得了差价,也从中支付一笔利息给券商。这种信用交易的风险相当大,一旦投资人的判断失误,股价未上涨反而下跌了,券商就要求增收保证金,如果投资人拿不出这么多资金,只有变卖股票,这就叫断头,其结果,股票大量充斥市场,更加速了股价的下跌。
4。亡羊补牢,国会立法整顿股市
证券市场全面崩溃给美国震动很大,美国国会很快对证券市场进行调查,发现证券交易中严重地存在着大量人为操纵的投机行为,大量证据确凿的事实引起了严格管理市场的呼声。
1929年美国证券市场的大溃崩及其对整个经济带来的危害,迫使美国政府从法律上对证券市场加以严密的管理,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证券法律,主要有:1933年的《证券法》(主要是针对发行市场而制定的);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主要是针对交易市场而制定的);1935年《持股公司法法》;1939年《信托契约法》;1940年《投资公司法》;《1940年投资顾问法》和1970年《证券投资者的保***》等等。这些法后来又由大量的补充条款和规定所完善,从而购成了一个对美国证券市场严密的管理网络。
六、42年间股市没有发生过股灾
1。1987年10月又发生全球股市大动荡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直至1987年这42年间,世界股市的运行是比较正常的,也就是说没有发生过灾难性的波动。于是人们开始麻痹起来,似乎1929年那样的股灾将一去不复返。
但1987年10月中旬,华尔街的股市带头掀起了一场遍及全球的股灾,使毫无思想准备的人们感到措手不及。尤其是美国本身,因为当时美国参与股市买卖的股民已占全国人口的1/4。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当天早晨7点半,当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约翰•菲林来到办公室的时候,市场部值班人员送给他一份电脑自动交易程序中接单的情况报告;数量近亿股,基本都是卖单,值班人惊呼“我一生中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卖单,好像整个世界没有一个买!”经过10月14号及16号的股价大幅度下跌后再收到超量的卖单,这的确有些意外。
交易所9点半正式开盘时,由于买卖严重失衡破坏了市场结构,已无法正式开盘了,菲林马上找人计算了拥有300万股东的IBM公司的情况,它是市场上最最热门的股票,往日价格起伏仅在15美之内,偶尔波动到35美分已经有点异常了,而当时的报价让人目瞪口呆,一开盘就比上周五下跌了10美元,整个市场的严峻形势由此可见一斑。
菲林当机立断,要求华尔街最大的十几家证券公司董事长10点整去开会,征询他们对能否坚持开市的意见,当时的形势是,坚持开市,所有的股价将继续下跌,专业股票商(即自营商)只能买进无法卖出,很快将没有资金可周转;若要停市,则会使人们更加丧失对市场的信心,后果更难以预料。两害相权择其轻,董事们一致决定:坚持开市。
10点半,交易所所有的股票全部开盘,报价单显示,道•琼斯指数下跌100多点,交易所里的人都意识到这仅是厄运的开始,没有人经历过这种场面,顶多从书本上知道一点1929年大危机的情况,因此,除了记录数据外,谁也不知该干什么。
10点45分,股价掉到接近2000点,这是人们此时的心理支撑点,11时反弹出现了,指数回升到了2100点,许多人都松了一口气。
2。略有反弹刚刚松了一口气,却有个***说了句浑话。
面对纽约股市的危机,上任不久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大卫•卢德1l点发表讲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他委婉地表示:“不排除短暂停市,以处理订单不平衡的可能性。”他大概没有想到,当此话通过路透社的电波传到太空又返回地面的时候,委婉的话语变成了“重磅炸弹”,刚出现一线生机的股市掀起了新一轮狂卖风潮。1点半以后,那些用养老基金、互助基金、保险基金购买股票的机构投资人也加入了抛售的行列,在这种数量巨大的重炮的轰击下,本来岌岌发发可危的指数一下跌到1900点。
最后的防线崩溃了,疯狂的股市如同滚开的油锅滴进了凉水,整个炸了起来,叫卖的喊声震耳欲聋。更可怕的是电脑自动报价系统应接不暇,报价显示比成交时间晚80至100分钟以上,没人知道按6亿股交易量设计的电脑能不能承受这种冲击,没人知道价格会掉到哪里。
点 评
乱说话,说假话,或在不恰当的时候说真话,都会出乱子,尤其是权高位重者。
3。 一天跌走了5000亿美元,相当美国GDP的1/4
4点收盘后,经过几个小时的统计,道•琼斯指数收盘价从开盘的2247.06点下跌至1738。 74点,下跌508.32点,跌22.6%,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羌国股市上最大的一次下跌。这次下跌远远超过了1929年10月28日那天12.8%的跌幅。仅这一天内,美国全国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相当于美国全年GNP值的1/8或法国全年的GNP值。
在这一天里,纽约交易所的各项历史纪录均被改写:交易8亿股,是1987年日均交易量的3倍多;接单量47万次。平均每秒21次,而当年日均量为14.4万次,平均每秒7次。
点 评
与美国人玩股票相比,中国人还是小巫见大巫,但目前中国的股市远远不及美国1987年的股市规范、公开、公平与公正。搞得不好,在造成灾难方面,徒弟超过师傅,并非罕见。
股市出问题,就不是贪污,挪用若干个亿的问题,且看,好家伙,一天6个小时的交易日内,就跌掉了5000亿美元,相等美国GDP的1/4。
4。诱导全世界引发股灾
收市以后,菲林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他宣布明天继续开市,然后又沉重地告诉记者们:“交易所差一点崩溃了。”
第二天,美国各类报纸用黑压压的通栏标题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十月大***!”,“血染华尔街!”,“黑色星期”,“ 道•琼斯大崩溃!”,“风暴横扫股市!”……
10月19日,不但美国的股市大跌,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均出现抛股狂潮。在欧洲,伦敦《金融时报》指数1987年10月19日下跌183。 70点,跌幅为10.1%,亦创一天内的最大跌幅;瑞士信贷银行指数的跌幅为11。3%;联邦德国为3.7%;法国为6。 1%;荷兰为7。 8%;比利时为10。 5%。在亚洲,日本东京的《日本经济新闻》股价平均指数在1987年10月19日下跌620点即2。 35%后,20日再跌3800点即14。 6%;香港恒生指数在19日下跌420。 81点,即11。 12%,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19日的跌幅为12。 15%;澳大利亚所有普通股指数19日跌80。 20点,即3。 74%后,20日又下跌24。 9%。巴西、墨西哥的股市跌相也在20%以上。全球金融市场险象环生。
股市暴跌,各地政府纷纷采取行动救市,香港立即宣布关闭股市四天;美国则宣布限制使用电脑程控交易,同时里根政府宣布降低银行优惠利率,联邦储备委员会保证向商业银行提供充足资金,削减财政赤字;法国宣布降低长期利率等,由于一连串的救市措施,纽约、伦敦等股市普遍反弹回升,其中纽约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指数重上2000点大关,但是,10月22日海湾战况传来,股市又应声回落。
10月26日,第二个星期一。香港股市重开第一天,恒生指数狂泻1121点,跌幅达33;3%,创香港历史最高纪录,东京日经指数狂泻1096点,这是东京股市史上第三个日跌幅最大的一天,亚洲股市暴跌反馈到欧美,引起欧美股市再次大幅暴跌。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跌至1793.93点,降幅为8%,巴黎下跌7%,苏黎世下跌10%,法兰克福下跌10%,这就是所谓的第二个“黑色星期一”。
点 评
经济的全球化,股市的全球化,利与害如何?
起码从美国股市带动西方股市的纷纷下跌成灾,得到某些启示。
对接轨不要迷信,也不要顽抗,要的是实事就事,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利益,而不是少数中国人或大多数外国人的利益。
5 。这次股灾的特点和原因
这次股价暴跌有三个特点:一是来势凶猛,跌幅空前;二是全面下跌损失巨大;三是波及全球,冲击猛烈。
狂泻的原因何在?根据各方专家学者,股市老手,经过十多年来的反复探讨、辩论、吵架,终于得出了下面四点沉痛的经验教训:
第一,股市过热,美国经济的日益“虚拟化”是股市暴跌的原因。
经济“虚拟化”是指社会经济运行中金融资本与真实资本脱钩的现象,在战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美国股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的“虚拟化”则具体表现为股价习经济状况之间联系的日益松驰。
1982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游资充斥,冲击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股票市场投机活动日益猖撅,股票行情以极其反常的速度向上攀升,从而使得股价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使股票价格与经济发展严重脱节。
这次全球性的股价暴跌正是在股值高估、股价奇高、股市过热、买空卖空长期盛行,矛盾日积月累以后爆发的。以美国追•琼斯工业股票指数为例,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以1928年10月1日为100点,经过43年的风风雨雨,到1972年突破1000点大关,其后涨落起伏,1982年道•琼斯平均指数仅有884。 4点,1983年则升至1190.3点,虽然在1984年时下降到1178点,但自1985年起,随着美国经济的回升,股票市场日益兴旺,炒股票之风日盛,从而使股栗价格直线上升,股票价格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经济的发展速度。
1982年10月至1987年9月间,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只增长了30。 5%,而美国股票价格则由1982年8月的776.9点猛增至1987年8月25日的2722.42点,即上涨了近3倍,这种反常的股价骤升说明证券交易投机因素较大,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崩溃难以避免。
点 评
2003年,中国人开始谈论所谓的“虚拟经济”。说的人之中,有些留过洋,并非等闲之辈。听的人,则往往似懂又非懂,觉得蛮神奇的,怎么明明是一块钱,一虚拟,就可以增加若干倍……于是又开始想入非非。
当然,有些头脑,还没有糊涂透顶的人,马上也会反应:如果亏损呢?岂不是如同90年代,玩保证金外汇期货一样,也是亏损几倍,即使把家里的老鼠挖出来卖,也是无法抵债的!
看了上面的这一段历史,未必就能马上开窍。但至少,让我们明白,虚拟的东西,作为一种经济表达的客观形式,作为一种知识,我们可以了解一下,但万万不要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来个心血来潮,一窝蜂地学习西方已经失败了的东西。
6 。美国财政、贸易两大赤字居高难下,内债、外债有增无减,美元汇价长期疲软和利率不断上升,是导致这次股市暴跌的直接原因。
1982年以来,美国经济在持续回升的同时,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日益加剧,表现为“四高”即高财政赤字、高贸易赤字、高国债、高外债。
贸易赤字日益扩大,自1982年以来,美国贸易逆差急剧上升,1982年,逆差额为426亿美元,到1986年高达1698亿美元,4年间增长了近4倍。1987年,美国政府打算减少外贸赤字200亿美元,结果1987年1月一8月,美国贸易赤字已达1141亿美元,超过1986年同期水平,美国政府削减贸易赤回天无力和贸易赤字长期居高不下,使人们对美国的经济发展前途担忧。
财政赤字与年俱增。里根执政以后,为了复兴美国经济和重振军备,推行减税和扩大军费开支的政策,从而导致联邦财政赤字空前增加,累计已超过万亿美元,其中1986年财政年度高达2311亿美元,1987年按政府公布的数字为1480亿美元。
国债急剧增加。为了弥补庞大的财政赤字,美国政府不得不在公开市场上发行国债券来筹措弥补,因而导致国债数额的迅速上升。1980年底只有9300多亿美元,到1986年末为2.2万亿美元。
外债扶摇直上。从1985年上半年开始,美国终于失去了保持71年之久的国际净债权国地位,并很快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净债务国。1986年底美国国际净债务为1074亿美元,1986年底迅猛增加到2636亿美元。
此外,为了阻止美元汇价下跌,控制通货膨胀,吸收外资,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在1987年9月4日宣布将贴现率从5。 5提高到6%,美国一些大的商业银行尾随其后,将优惠利率从8。 7.5提高到9.25% ,利率提高意味着今后企业家对企业的投资将减少,使得股票商急于抛股保值,将其变为现金和存款以获取红利。
上述几大因素相互影响,搞得美国人人心惶惶,形成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危机”,从而导致了原来虚假过热的股市出现一泻千里的狂潮。
点 评
形成这次股灾的背景与四高有关:高财政赤字、高贸易赤字、高国债、高外债。
诱发因素是:海湾局势紧张,美、日、欧经济摩擦加剧。
导火线,则是管金融的高层自己点燃的。
中国目前,除了没有高贸易赤字外,其他三高都已经有份。人民币升值,高贸易赤字指日可待。如同日本往年中了美国的奸计,日圆升值,经济至今灰头土脸。
金融当局要认真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吃透“无为而治”,少搞些急功近利,表面积极,看来热闹的动作。
7 。电脑程控、投资组合保险和股票套汇是这次股市暴跌的技术性原因。
众所周知,在这个信息时代,电脑已经深入到美国经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股票市场当然也不例外,自60年代后期起,美国各主要股票交易所为了加速和方便股票买卖,逐步实行了股票交易的电脑程序控制化。股票的购进、持有和抛售等决策均由预先编制好的电脑程序控制。电脑追踪并分析股票指数的升降幅度据以作出相应的买进或卖出决策。
当股票指数上升至一定水平时,电脑就自动发出购进股票的指令;当股票指数下跌至一定水平时,电脑就会发出抛售指令。因此,一当市场价格出现偶然性的较强波动,程序交易便起了推波助谰的作用。10月19日,纽约股票交易所从上午9:30开盘时至11,00,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从2250点跌至2025点,跌幅为10%,突破了正常界限,于是,电脑便纷纷发出抛售指令。股票的大量抛售使得股票指数进一步下跌,电脑随之发出新的抛售指令。
如此恶性循环,以致于下午4: 00收盘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跌至1738点。正因为电脑程控助长了股票暴跌风,所以纽约股票交易所便在10月20日通知各证券投资公司暂停使用电脑系统,以避免股市发生进一步暴跌。
促使美国股市暴跌的第二个技术原因是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lnsurance)。所谓投资组合保险是证券投资公司通过买卖股票期货合同(Stock Future Contract)来担保其投资在股票价格下跌时不致亏本。股票期货合同指的是股票买卖双方所达成的在将来某个时日以一个固定价格交割某种股票的协议。
当股票价格上涨时,出售期货合同就会发生损失;当股票价格下跌时,出售期货合同就会获取盈利。由于股票期货的价格变动方向恰好与股票价格变动方向相反,因此证券投资公司通过买卖期贷合同,就能使期货的价格变动方向恰好与股票价格变动方向相反,因此证券投资公司通过买卖期货合同,就能使期货合同损益与股票价格升降相互抵消,从而达到保险目的。
投资组合保险又是如何助长股市暴跌之风呢?
10月9日上午当股票价格猛烈下跌时,证券投资公司为了避免在将来持有股票而遭受损失,便纷纷在股票期贷市场上大量抛售股票期货合同,致使股票期货合同价格跌泄。股票期货上所刮起的暴跌风反过来又加剧了股票现货币场的暴跌风。这种连锁反应在股市上引起了极度的恐慌和混乱,最终导致了美国股市前所未有的大暴跌。
美国股市暴跌的第三个技术原因是股票套利(Stock Arbitrage)。股票套利是指利用股票现货与期贷之间的价差(Price Gap)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币场上同时买卖现货、期货以谋取暴利的行为。股票现贷与期货为什么会出现价格差异呢?按照惯例,购买股票期货只须付10%的定金。这样,期贷投资者在期货合同到期前便可将多余的资金(90%)投资于短期国库券赚取额外利息收益。
10月19日股票期货币场上的抛售风使得股票期货的价格大大低于股票现货的价格。许多套汇者见到有利可图,便在期货市场上大量廉价购进期货合同,同时在现货市场上抛售股票现货。如前所述,证券投资公司为了避免在将来有于持有股票而遭到损失,抛售了大量的期货合同,因此,尽管套汇者购进许多期货,仍无法使股票期货市场反弹。另一方面,套汇者在现货市场上大量抛售股票现货,却进一步加剧了股票现货的暴跌风。
8 。海湾局势紧张,美、日、欧经济摩擦加剧,是这次股价暴跌的诱发因素。
由于美国对伊朗用导弹袭击在科威特海域的悬挂美国国旗的油轮一事作出反应,于10月上旬袭击了伊朗的两座海上平台。海湾局势呈现新的紧张气氛和美国的进一步卷入,也影响到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投资,而把资金转向黄金和其他货币市场。
1982年以来,在美国外贸赤字高居的同时,日本、联邦德国的外贸顺差急剧增加。1982-1986年间,美国外贸逆差额为5535亿美元,而日本贸易顺差为1907亿美元,联邦德国为1840亿美元。贸易收支的不平衡导致美、日、西欧之间的经济矛盾加剧。
就在美国和全球股市面临动荡不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的时候,美国为减少少贸易逆差,却一再要求联邦德国和日本实行经济扩张政策,刺激消费,降低利率。
人们对“国际经济因已进入协调时代而可以得到推动力量”的宣传失去信任,很快就引起了纽约市场大规模抛售股票,开始了股市暴跌的风潮。
点评:
战争与和平,顺差与逆差,历来是金融市场最敏感的因素,风暴的原由。无风不起浪,无风想起浪也难。
9 。为什么会引起国际股市的连锁反应
这是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股市的下跌势必会对经济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各国尤其是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是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美国市场一萧条,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就回滞销,人们眼光看长远便会发现本地的产品前景不佳,因此,纷纷抛出与美国有关的股票。这是美国股市影响各地股市的原因之一。这种原因是不太直接的。那么,直接的原因是什么呢?
直接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跨国大公司的存在,那些大公司在美国有总公司和子公司,在日本有附属企业,等等。美国股市的风暴,对那些跨国公司当然是一次打击;打击之下,它们就不易再运用巨额资金去支持它们在日本或其它地区的子公司的股票,那些股票难免也要跌价。
二是跨国大金融机构如国际性投资银行等的存在。那些金融企业持有多样的金融资产,有美国的股票,也有其它国家的股票,也还有其它金融资产。当然,美元的金融资产在其中占很大比重。如今,美国股市跨了下来,那些金融企业受了损失,为保持流动性和清偿能力,会多出而少进,在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场上对金融资产卖多买少,从而对各地的股票市场也有向下的压力。
点 评
经济全球化的前景不得而知,但从世界股市的每次股灾或风波中,大致可以肯定,美国经济打喷嚏,世界股市要吃药这个规律。真的全球化了,谁能保证美国经济能永远繁荣下去呢。
另外,细心的人会发现,这场股灾的再次急转直下,居然与刚上任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主席乱说话有关。
早知如此,此人如果当时在厕所里拉肚子,没有出席这场记者招待会,也许可以避免或推迟这次风波的出现。
股市新箴言:要么多上厕所,要么切记沉默是金!
七、1989年10月世界股市风波
1.又是华尔街带了坏头
87年10月股中危机两周年的前夕,纽约股票交易所再一次掀起轩然大波:1989年10月13日星期五下午收市前一个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突然开始迅速下跌,抛售的指令蜂拥而至,以至不能按时收市,收市时,道•琼斯指数下跌了190.58点,当日跌幅达6.91%,为1987年10月暴跌以来最大跌幅,华尔街股票总市值在半小时内跌掉了约2500亿美元。被世人称为“黑色星期五”。由于这种跌势类似两年前“黑色的星期一”的前-个交易日下跌108点的态势,因而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场顿时陷入惶惶不安之中,惟恐“黑色的星期一”再次降临。
与1987年股市危机相同点是,16日世界各股市开市后,跌风四起,伦敦股市《金融时报》指数跌幅曾达9%,收市时虽有回升,但全天跌幅3.16%;法兰克福股市下跌203.56点,跌幅12.8%,创战后最大的跌幅,瑞士、新加坡和新西兰的跌幅都超过10%;香港为6%。
点 评
在时间上,需要注意三个日子:
第一, 离开87年10月的股灾只有两周年,似乎频率也太高了些。不论是心有余悸,还是严防死守,哈佛等名校出身的专家学者多如牛毛的情况下,依然无法防止股市的再次出现风波。由此可见,洋人的本事也是有限的。人定胜天,还是形势比人强,有些时候是永远说不清楚的。
第二,离开美国1929年第一次股灾为60年。按照中国人的气数演变循环理论,正好是一个甲子。不管怎么说,1929年开始锐意整顿股市,防范风险的美国,搞了60年,还是人算不如天算,对天问卦。如同一列火车始终不能可靠地运行在设计的轨道上。在股市里,也许不可能设计出这样的轨道。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1991年,也就是这次美国的股市风波的两年后,新中国的股市开张了。洋人的股市,还在出问题,能指望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股市能从此平稳顺畅吗!
2 。垃圾债券是罪魁祸首
正像1987年股票危机后那样,这次人们也在寻根究底。为什么短短的两年,又导致了这场灾难?
事后查来查去,此次股票市场动荡的直接因素是美国第二大航空企业联合航空公司的举债收购失败,造成“垃圾债券”(JUNKBOND)市场恐慌性抛售而引发的。
对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举债收购已进行了较长一段时间,事情缘由洛杉矾的一家经营收购的投资公司(MARVINDAVIS)联同英国航空公司进行举债收购,而美联航驾驶员工会和一批经营管理者合组新公司,全力维护不让收购。
在此过程中,联合航空公司的股价持续上升,投机者不断入市,也刺激了纽约股票市场价格上涨。如8月初,在收购人开价之前,美联航公司股票为200美元以下,到9月初就升到290美元。在涉及收购的融资问题上,-般认为将寻求其它银行的支持,或采用发行垃圾债券的方式。
到10月13日,突然传出收购集团无法向银行筹借高达67.5亿美元收购资金的消息,这无疑意味着 对于垃圾债券的看法尚有所保留,因而触发垃圾债券的抛售风潮,随即波及到股票市场。
3 。垃圾债券的背景
实际上,像这类兼并收购行为失败的事件在金融市场并不鲜见,为何这次引起轩然大波呢?其背后实际反映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货币供应量过紧。自1987年股市大跌以后,1987年末和1988年上半年,西方国家为了防止经济衰退,纷纷放松银根,刺激经济增长,结果普遍出现通胀。1988年下半年起,反通货膨胀又成为各国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各国相继抽紧银根,提高利率,美国联邦资金利率1989年以来一直保持在9%至10%的较高水平,货币供应量M3的增长也仅为3.3%。这就使得信誉等级较差的企业只好通过发行高风险垃圾债券来筹集资金。此外,这些债券也常与兼并收购活动中所收购的公司联系在一起,借款人准备用所收购的公司资产来偿还债务。
为了吸引投资者,垃圾债券的收益超过三个月国库券收益率达3.5-7%,即支付利率达15%左右。这样高的收益率企业一般很难支付。早在8月28日,美国RESORTS国际公司就宣布其不能支付9.25亿美元的债券利息而引起垃圾债券市场危机,这次股市风波可以说是垃圾债券危机的延伸和反映。
点 评:
任何经济现象或社会现象的所以出现,都有其原因,背景则是最基本的原因。
比方说,目前社会上,野鸡多,贪官污吏更多,这两个现象似乎并不搭界,其实,两者的背景是一致的:分配的失衡,权力的失衡。
在农村里种田的收入,还不如到城市里当野鸡,这就是分配的失衡;即使一个厕所所长,有权把公家的厕所作为私产来利用,又作小卖部,又作出租房介绍所…… 对拿不出两毛钱的拉肚子者,绝不实行人道政策!这就是权力的失衡。
推而广之,还需要一一道来吗!
回过头来再说这次股灾成因的背景。简单地说,制约证券市场的因素看来很多,但归根结底,最厉害的因素就是银根的制约。
格林斯潘所以能够从里根总统任内,一直到目前的小布什任内,坐稳联邦储备局局长的位置,无非是善于对银根的一松一紧,利率的一升一降。他当然不会针对某只垃圾债券,但某些垃圾债能逃脱初一,还能逃脱十五吗!
4 。企业借款过多,中央银行抽紧银根,经济增长活动放慢,如美国1989年上半年增长3.1%,低于1988年同期增长4。9% 的水平,同时企业盈利下降。
但是为了取悦于股东,防止被收购,许多企业增加借款以维持经营和保持较高的红利水平。
美国许多企业借款与收入的比重高达40-45%,英国也1987年的25%上升到1988年的40%。因此企业利息支出和经营风险增大,一旦盈利水平不能满足红利和利息支付,也会引起股票下跌和债券市场动荡。
5.银行的风险再也无法掩盖:
8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国家放松金融管制,使银行信贷市场竞争加剧,成本与收益额缩小,第三世界的债务危机又使银行的贷款坏债连连,为了害怕血本亏光,又把投资重点从国际转向国内。
1988年,则70%的收购活动以借款支付。银行卷入收购计划。一旦贷款出现问题,银行资金就会出现周转困难而引起金融体系之动荡。银行的资本再大,也是难以支撑下去的。
6 。股市过热。
1987年股市大跌后,许多投资者对股市望而却步,1988年股市升幅仅为6.4%,从1月4日的2015.2点增至1989年1月3日的2144.64点,大体接近于经济活动的增长水平。
1989年以来,由于企业活跃的收购活动的支撑,股市迅速发展,吸引大量投资、投机者入市,尽管市场利率偏高,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已上升30.2%,升至10月9日的2791.41点的历史最高峰,超过1987年8月25日2722.42点的高峰。这种增幅也大大超过了经济增长水平所决定的适度增幅,因此也需要一定的自我调整。
7.孕育中的股灾终于转化为有惊无险的风波
这次股灾能够迅速遏制,没有成为另一个“黑色星期一”(1987),作为股灾以的先兆,并以有惊无险的股市风波而告终,处了其他因素外,这里不能不提到几个人为的作用:
1. 中央银行首先作好充分的准备,因为1987年股市大跌后,美国联储通过从银行和证券公司买进国库券和降低利率,放松银根,使经济不但未出现衰退,其发展反而比预料强劲得多。这次在星期五收市和星期一开市之间,各国中央银枕戈待旦,力求采取共同步骤,稳定市场,随时准备联合向经济注入资金,保证市场流动性。日本中央银行甚至暗示某些大机构投资者不要轻举妄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市场恢复信心。
2. 经过1987年股市大跌的经验,许多投资者表现较为理智,较为相信中央银行干预经济的能力,特别是美国经济状况良好,尽管经济放慢,但贸易赤字逐月改善,从10月份开始的1990年度预算赤字,不到其1986年2210亿美元的高峰的一半。因而使市场人士很快冷静下来,有的甚至等待出现进一步下跌时大量买进以待价而沽,因此市场很快止跌回升。
3. 1987年的股市大跌后,许多股市进行了一些改革,包括完善某些规章制度,改进程序交易机的使用等,例如芝加哥期货市场在1987年后,于1988年7月引进股价剧烈波动时自动停止交易的技术。
星期五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以标准普尔500股指数为基础的期货合约下跌12点后,自动停止交易30分钟,重新开始交易后,指数又继续下跌18点再次自动停止交易至收市,从而给予市场有效的喘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1987年出现的对股市大跌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8.坏事转化为好事
这次股市跌风与1987年不同点是,尽管跌风四起,但是除少数市场外,各股市的跌幅均比1987年那次的股市危机小得多,而且这次股市风波后的反弹也很迅速,美国股市16日开市后不久就出现较强劲的反弹、收市时上升了88.12点,伦敦、法国、瑞士等股市也均出现当日反弹,缩小总跌幅的态势。因此这次股市的跌风只称为来去匆匆的一场风波而已。
这次股市风波的影响,也有其正面的收获:
1)有助于美元汇价的加稳。1989年以来由于美国经济发展较平稳,贸易逆差改善,财政赤字削减,利率较高等因素,美元汇价一直处于强势。
特别是5月、6月和9月美元汇率冲破七国卢浮宫会议达成的1.90马克和140日元的上限,居高不下,使各国的联合干预显得无能为力。但美国唯恐通货膨胀加剧,一直无意放松银根。股市风波有助于促使美国政府降低利率,促使部分游资调离和美元汇率的回落。
2)股市风波使一些没有发展垃圾债券市场的国家,如英国,认识到这一市场是金融体系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八、香港股灾
70年代初,香港人开始富裕,有多余钱从事股票投资,而外国游资亦看准时机,大为活跃,掀起了股市狂潮。恒生指数在1972年1月时为346点,到年底收市时为843点,1973年1月已到970点,直逼1000点大关。3月9日,指数达1774新高。
股价急升,每天均有新股上市,经纪行纷纷成立,股民竟多达50万人。港督、财政司、证券交易所主席都劝谕股民审慎从事,但降温无效。
新股上市无不抢手,不论‘蚊蝇股’或‘垃圾股’,只要上市挂牌,市价激升四五倍至十倍八倍。普罗大众见猎心喜,不甘后人地将储蓄的血汗钱拿来申请新股,连小孩子的扑满也被财迷心窍的妈妈敲破,进军新股市场了。
经常,中环各银行总行门前都会大排长龙,非为提款或存款,而是日晒雨淋地轮队将新股票申请书交回银行。最夸张者,银行大堂不够容纳这么多人,竟连附近的教堂都借用了。
排队轮候当然很辛苦,便有全家总动员的,小孩子甚至不上学而替父母排队。因为人多,递交股票申请书和支票后,还要经过抽签,时人称为‘幸运轮盘’,只要摸中,必能赚钱,机会比中马票高。可是,这时市面涌现大量假股票,银行收缩银根,限期回水;‘过江大鳄’又撤走游资。到了1973年3月21日,香港就爆发股市大灾难,恒生指数为1386.82,暴跌了127.91。
这次的股市下泻是梯级形的,泻了20多天,到4月中才跌过1000点,7月才破500大关,令到一般‘蟹客’存有奢望,希望收复失地,结果更加损手烂脚。
许多炒家受不了股灾的刺激而入住精神病院,只是10日之间,到3月底,青山医院已告爆棚。到4月,政府当局更将本来供犯人用的小榄精神治疗中心开放。
这时人人手紧,许多人要借钱,就在一片‘扑水’声中,‘股票当铺’应运而生,有些财务公司宣布肯拨资按股,用股票做抵押借钱给‘蟹客’们周转。这些股票当铺利用抵押的股票拿到市场抛售,成为大淡友,造低市价后再买回,以获双重利益,害得蟹客更陷苦海。
数家华资银行经营的财务公司提倡股票按揭放款,目的是想刺激‘蟹客’借款卷土重来,帮助股市复苏,但这谈何容易。
那年的12月24日平安夜,恒指跌落400点,社会一片萧条
股市下跌的真实原因:大扩容,高税,见死不救。
沪深股市持续下跌,按照总股本加权平均市盈率仅有16.22倍,加权平均股价4.62元,市净率1.69倍,均创出多年来的新低。 就市盈率而言已经比纽约道琼斯的18倍低,比香港的恒指18倍低。要知道纽约的道琼斯是30家大蓝筹组成的,恒指是由33家大公司组成的,成份股的业绩本来就好于整体股市。如果按照统一标准,以上证50指数和深成指的成份股作样本,沪深两市市盈率更低。
即使是成熟市场,市盈率也并非全如美国股市和香港股市,同样是成熟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指数、日经225指数和巴黎**F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分别约为24倍、38倍和39倍,欧洲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在40倍左右,这些股市为什么没有出现类似我国股市的大跌行情?
市盈率已经与国际股市接轨了,可股市却依然难以停止下跌的步伐,可见目前股市下跌根本不是市盈率问题,我们应该反省中国股市下跌的真实原因:
1.中国股市扩容太快。不重视回报却一味圈钱还有大量的非流通股上市压力。美国股市扩容到800只股票,整整用了100年时间,平均每年8只;香港股市扩容到800只股票,用了33年,平均每年24只;而中国股市扩容到800只股票时只用了8年时间,扩容到现在的1380只股票仅用了14年时间,平均每年100只。另外,香港创业板几年时间才发行20多只股票,而中国中小企业板2个月就发行38只股票,结果暴露出诸多问题。而且除了发行新股以外,还有增发、配股、可转债等巨额的再融资,其规模不亚于新股发行,同样是不断对股市资金面进行"抽血"。如果对扩容速度不加以限制的话,股市的"生态环境"必然会遭到破坏。
在目前低迷的市场行情中,应该停止发行,这将有利于股市的稳定。例如美国股市、香港股市在熊市中就很少上新股。
2.中国股市投资者的税负仍然是偏高的,双向2‰的印花税不说,红股红利还要缴20%的所得税,而同属中国的香港股市股息红利不缴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世界主要股市早已免征印花税。
要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适当减轻投资者的税负,免去红利税,这些具体措施才会有利于恢复投资者信心。
3.没有有利的救市措施,市场信心没法保证。纵观国际成熟股市,普遍存在政策调控甚至救市的做法。例如:日本经济10年来一撅不振,引领股市一路下滑,期间日本政府曾多次动用银行资金救市,在危急时刻,日本央行从其国内银行手中直接购买数十亿美元的公司股票,直接导致日经指数大幅反弹。
美国股市也存在救市政策,美国股市在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和“9•11”事件后进行了紧急停市,一度抵挡了股市的持续性下跌。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出台各种救市政策,并取得良好效果。美国股市9800多点时发生了“9•11”事件,市盈率高达46倍,美国政府采用组合性利好政策救市。例如鼓励上市公司无限制回购本公司股票;号召机构以爱国之心不抛股票,而应积极借款、贷款买股票;使得华尔街股市仅仅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便快速见底回升,以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为代表的主要股票指数也很快回复至恐怖事件发生前的水平。此后,美联储连续11次降息,特别是“9•11”事件后连续降息,也刺激了股市,使美股比“9•11”时还上涨20%。
香港股市救市更强有力。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猛烈冲击香港经济时,国际炒家狂沽期指压低港股以图获取暴利,导致恒生指数急剧下跌到6000多点低位。特区政府动用巨额外汇储备,出资1000多亿元港币设立"盈富基金"紧急救市,击退了国际炒家,终于使香港股票市场幸免于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