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诗文解题法:文意把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2:24:09
题型阐释
文意把握,就是在理解词义、句义后,从整体上宏观地理解文言诗文。也就是着眼于全局,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文言诗文知识,对文言诗文进行全面的通读、理解,能够初步概括诗文内容,体味感情基调,筛选捕捉信息等,从而对全文内容有一个总体认识。
文意把握的题型,从形式上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从内容上看,主要有:筛选信息、概括内容、理解内涵、把握情感、分析态度等。其中,开放性试题的解答是重点,也是难点。
精题解析
例1 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A.“人闲桂花落”一句中,诗人精心捕捉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映衬春山之幽静,取得了以动写静的艺术效果。
B.“桂花落”表明春天将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
C.“月出惊山鸟”写一轮明月破云而出,月光洒进山林,惊醒了已入梦的山鸟。
D.“时鸣春涧中”,写山鸟误以为天色将晓,不时发出鸣叫,画面生动有趣。(2008年云南省中考试题)
解析:这是一道选择题,要求考生分别对诗中相关内容进行领悟,找出不恰当的一项。A项是对诗句表现手法的理解,B项是对诗句所表达情感的把握,C、D两项是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我们知道,此诗重点描绘了皇甫岳别墅中的景色,展现了一幅幽静怡人的春山月夜图。“桂花落”这一动态,用以反衬春山寂然若虚的空旷,映衬出春山之幽静,并非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所以,B项有误。可见,要准确地将有误的一项找出来,必须从整体入手,把握全诗的内容与诗人的情感。
答案:B
例2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
某翁除夕过中庭,仰见树杪①有人,即止不进。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②下?”其人乃下,叩首称死罪。翁视之,邻人也。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曰:“汝所需若干?”邻人泣告曰:“小人有母,遇年荒,无以卒岁,素谂③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言已,声酸嘶。翁曰:“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为非,老夫之过也。今酒殽④尚温,汝其饱飡⑤,当以三十金畀⑥汝。勿再为此,他人不汝恕也,且陷老母于不义。”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曰:“归遗尔母。汝仍出此,勿使我家人知之,余亦终勿告人也。”
【注释】①树杪(miǎo):树梢。②盍(hé):何不。③谂(shěn):知道。④殽:同“肴”,菜肴。⑤飡:同“餐”,吃。⑥畀(bì):送给。
从文中看,某翁是一个怎样的人?
(2008年浙江衢州市中考试题)
解析:这道简答题要求通过把握文章内容来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并用恰当的语言概括出来。应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进行分析,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从而准确把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上文的某翁在家中遭遇窃贼,他非但没有怪罪行窃之人,反而自责“不能周济邻居”,并且与饭赠银,好言相劝,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其富而不骄、宽以待人的君子之德。
答案:宽容、善良(富有同情心)。
例3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后面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2008年甘肃金昌市中考试题)
解析:此题要求在读懂选文的基础上理清它的线索,并概括事件。线索就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是贯串全文的脉络。线索可以是物品、人物、时间、事件、地点的转换、人物的感情变化等等。归纳内容要点,要求考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叙事件或所讲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提取信息予以概括。
答案:(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答题方略
如何解答文意把握类试题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按文体特点来把握文意。不同体裁的文章,其各自要素是不同的,表现中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阅读中要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有所侧重。如叙事性文言诗文可以按分清要素——理清层次——认清主旨的程序来展开阅读,而议论性诗文则可以从把握论点入手,进而弄清论据、分析论证。
2.理清思路,了解行文结构。一篇结构完整的诗文,明确行文的整体思路是很重要的。如果对诗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大体辨明,就能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
3.精读首尾,体味主旨。人们常常说“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还常说“卒章显志”“结尾点题”。所以,文章的首尾往往蕴涵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可见,我们在阅读中一定要揣摩首尾,体味题旨,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文的大意。
4.揣摩标题,领悟其基本内容。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多半能揭示诗文内容的重点,有的暗示诗文的主旨,有的则有启迪行文思路的作用。阅读中,我们通过仔细推敲诗文标题所蕴涵的信息,可以感知到诗文的基本内容和中心。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4 欣赏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全词由叙事而抒怀,开篇以“老夫”自况,着一“狂”字体现情怀,统领全词。
B.词中两次用典,上阕自喻孙权,下阕又自比冯唐。
C.全词塑造了一个慷慨激昂、走马挽弓,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志士形象。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到语言风格都体现了粗犷、豪放的风格。(2008年湖北孝感市中考试题)
方略:解答选择题,可采用筛选淘汰法,即仔细斟酌,反复推敲,将备选答案中与题目不相符的选项一一淘汰,最后留存的就是应选的答案。上面这首词来自课内,理解起来并不难,经过筛选应该可以得出答案。选项A、C、D的描述都与文本相符,B项中“下阕又自比冯唐”错误:苏轼自比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而非冯唐。阅读诗文时,一定要将典故的出处、人物等弄清,不可张冠李戴,似是而非。
答案:B
例5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简要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008年山东临沂市中考试题)
方略:如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呢?应从作者所处的时代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作出客观的剖析、评价。有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时则需进行对比分析,将材料中人物的身份、地位、人际关系、语言、行动、精神品质及性格特征等进行对比,从中找出不同之处,准确判断。上面这一选段出自课内文章《醉翁亭记》,联系文段中太守的醉与乐,及对山水的明快描写,可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答案:寄情山水(热爱自然),与民同乐。
能力演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花 犯①
周邦彦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②。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③。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④。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翠丸⑤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⑥,黄昏斜照水。
【注解】①花犯:词牌名。②冰盘:果盘。燕:同“宴”。指喜得梅子以进酒。③篝(gōu):熏笼。比喻梅花如篝、雪如被。④悴(cuì):忧也。⑤相将:行将。翠丸:指梅子。⑥潇洒:凄清之意。
【助读】周邦彦是北宋末年一大词家。他擅长写景咏物,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调,其词在创作境界、运用典故等方面做到天然浑成,即情景浑融。善于在铺叙基础上进一步讲求曲折、回环、变化。词语典雅、含蓄,被誉为词坛泰斗。
1.全词句句紧扣   ,也句句紧扣   。
2.这首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孟尝传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①。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②。姑年老寿终,夫娣③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④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
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⑤,谷稼以登。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
【注释】①户曹史:官名。②姑:婆母,丈夫的母亲。③娣:丈夫的姐姐或妹妹。④鸩(zhèn):毒酒。⑤澍(shù)雨:及时降雨。
【助读】孟尝伯周,一个普通之人,不懈地为冤屈者洗刷冤屈,让人敬佩。由此我们可以坚信——正义定要战胜邪恶。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上虞寡妇是如何被冤死的?
2.孟尝伯周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文意把握答案
(一)1.梅花 自己2.这首词借咏梅花,抒发了自己在宦迹无常、漂泊不定中所产生的落寞情怀。           (二)1.寡妇被其姑子诬告毒死了婆母,太守不认真审理,致使她受冤而死。2.仗义执言、品性正直、不畏权贵、为民作主。
李庆陆语文报中考版2009年4月文言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