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朱德谁提出了十六字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2:16:20
作者:文水果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更新时间:2009-11-29
有好事者说,朱德总司令最先提出了红军作战的十六字诀,就是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敌进我退的游击战术。我们乌有网的同志们通过当事人的回忆录,证明了是毛主席最先提出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加以了思考,我们就把思考的东西送给大家看,看我们的思考有什么问题没有。当然我们首先把底牌泄露给大家,那就是是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最先提出十六字诀的。
中国共产党经过蒋介石的4.12反革命屠杀后,走向了武装暴动的革命道路,在这个道路上,共产党党员认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不过拿到武器后,运用什么策略夺取政权就产生了分歧。以毛主席为首的共产党人,认识到蒋介石太强大了,所以中国革命就不能走以城市为中心的十月革命的老路,而是创造了新的斗争形式,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在这一指导思想指引下,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就走向了井冈山,并进行了武装割据,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选择这条路的毛主席应该是孤独的,也是独创的,当然唯一支持他的就是参与起义的几百人的革命官兵,而这些官兵也是在血的教训面前得出的认识。而同时代的朱德、周恩来等都没有看到这个问题,甚至没有任何策略,他们唯一的策略就是听从上级的安排,比如搞了个湘南暴动,在左倾思想的指导下,使得湘南暴动失败。最后是在毛主席派的部队接引之下保存了起义部队的实力,并走向了井冈山根据地,红军的十六字诀在这个时候就产生了。
通过阅读十六字诀,我们看到了一个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它必须依赖于巩固的根据地,只有拥有了根据地,红军才能够有效的,实施这十六字诀。而苦心经营根据地的只有毛泽东主席,而朱德总司令的认识就肤浅得多,他和陈毅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的部队以及湘南暴动的农军因为不适应井冈山根据地的艰苦环境,就想走出根据地,结果在打回老家去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导致了八月兵败,并导致了红军高级将领28团团长王尔琢的牺牲,部队差点被打散,但损失了一个主力红军团。那么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朱德等许多同志在主管意识上没有认识到根据地的重要性,他们能够回到根据地是客观环境的必然,也说明只有毛泽东主席才能认识到根据地的作用,而其他人都是没有意思到这个战略价值,那又怎么会提出十六字诀呢?
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红军高层,以及临时中央使用的是什么策略呢?堡垒对堡垒,短促冲击,御敌于国门之外等等,这些就是正规部队和书本知识上的战略战术,它实质就是否定十六字诀方针,而当时的红军总司令依然是朱德。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整个红军部队在取消毛泽东主席领导后,他们还是热衷于书本上的大兵团作战,而不是游击战术,那么又怎么会使用这十六字诀呢?如果真是朱德提出的,那么他一定会捍卫自己的军事思想的,何况这一游击战术是取得了四次反围剿胜利的,由此看来是毛泽东主席唯一支持自己的战略战术的。
在抗日战争期间,一旦红军脱离毛泽东主席直接领导,即在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和彭德怀的领导之下,他们对独立的山地游记战略战术是有抵触情绪的,所以林彪打平型关战役,以及后来的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从战略上来看就是抛弃游击战略战术的。只不过每次战役都给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才不得不采用游击战战略战术的。为此我们认为,林彪被山西阎锡山部队的士兵击成重伤,是一件好事,因为后来的115师在罗荣桓、聂荣臻和陈光的领导下开辟了晋察冀等根据地。从这里我们还是可以得出只有毛泽东主席才能够认识并自觉运用这十六字诀,而其他人都无法把他上升到战略高度。
游击战争最大的坏处,就是要让指挥员忍得气,不为眼前的得失所迷惑,那么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者才具备这样的品行,而毛泽东主席是唯一具备这样条件的统帅。而且游击战没有具体的,固定式的战法,它的核心就是灵活多变,以保存自己作为为唯一宗旨和前提,它需要大踏步的进退,不为一城一地的得失所困惑。它完全抛弃了书本上的教条式的作战方法和军事原则,而党的许多高级将领大部分是黄埔军校毕业的,他们大脑里面就有一种根深蒂固式的教条,所以他们总喜欢阵地战,只有阵地战才能使用士兵的集团冲锋,短促冲击,那么据有正规战役思想的人会先验地排出游击战战术的,更不要说提出游击战术。所有在这里我们依然认为是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十六字诀。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只有毛泽东主席至始至终都把游击战提升到战略高度,并结合运动战手法实施歼灭战,并在各个时期加以运用,但不排斥有利条件下的阵地战。而其他军事领导人都是被动的接受这一战略思想,所以他们也就无法提出更高的战术要求,那么十六字诀就无法,也不可能由其他军事将领提出,唯一具备提出这个条件的只有毛泽东主席,因为他没有上过正规的军校,和留过学,所以他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十六字诀这一伟大的,辩证的,也是唯物的军事思想。
2009年11月29日 四川广元市苍溪县鸳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