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十七大对台政策和策略的发展与创新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21:55:41
试论十七大对台政策和策略的发展与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台湾问题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新形势下关于对台工作的重大政策性宣示,重申了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原则和政策主张,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这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纲领性文件。学习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这些新论述,自觉地以新的理论武装头脑,对全面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两岸分裂以来中共对台政策和策略的简要回顾
历史上,台湾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我国历史上对台湾最早的明确记述,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中国人最早开发台湾、最早对台湾实施了有效管制,台湾与中国大陆人同种,书同文,终保持中华文化传统。中国军队第一次登临台湾可上溯到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出的卫温、诸葛直两位将军统领的万名水师。随军赴台后任东吴丹阳太守的沈莹写下了记载台湾风物的《临海水土志》。元朝时中国政府正式设置行政机构治理台湾,清朝时正式在台湾建省。并任命在抗法战争中有功的福建巡抚刘铭传为台湾首任巡抚。
国际社会始终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1895年4月,日本通过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霸占了台湾。在日本占领台湾的50年间,台湾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没有停止过。1941年12月,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昭告各国,中国废止包括《马关条约》在内的一切涉及中日关系的条约、协定、合同,并将收复台湾。国际社会从来没有否认过台湾是中国的领土。1943年的《开罗宣言》、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说明了这一点,二战以来国际关系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应将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在《日本投降条款》中承诺"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1945年10月25日,中华民国政府收复台湾、澎湖列岛、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此后,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从未改变。虽然现在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但是领土和主权并未分割,仍然是一个中国;台湾问题也应当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被中国人民革命推翻的国民党政府逃到台湾。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退缩到台湾、澎湖及沿海一些岛屿。他们依仗着美国等外国势力的扶持和台湾海峡的天险,对抗新中国,使海峡两岸迟迟不能完成统一大业。1949年以来的相当长时间以来,虽然海峡两岸双方在政治上存在重大分歧,但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个根本问题上,是共识的。虽然目前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但是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始终坚持的立场是: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海峡两岸必须实现统一,坚决反对“台湾独立”、“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1978年以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国家把对台湾的政策逐渐调整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自50年代以来,我们对台湾问题始终如一地坚持这样一条主线:即:坚定不移的收复台湾,这是事关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和战略全局的问题。从不放弃和平统一的努力,但也决不容忍任何外来势力干涉台湾问题。2004年5月17日,国台办重申了我们的对台原则:争取和平谈判的努力决不放弃;与台湾同胞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诚意决不改变;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决不动摇;对台独决不容忍。①(《人民日报》2004年5月18日)
十六大以来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又有了进一步发展。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将坚决反对台湾分裂势力,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不仅全面、准确、系统地继承了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既定方针,而且还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内涵进行了丰富与发展,展示了对台政策的新思维与新思路。 ②(《十六大报告》)
虽然当时两岸关系曾经出现了一些好的兆头,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依然存在着台独重大事变的危险性,因而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坚决制止台独分裂活动,确保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不会改变。中共十六大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统战、军事、法律、外交上对台独分裂势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全力反对台独。尤其是在法律上,依法制独,制定《反分裂国家法》,进一步表达了遏制台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同时,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中共十六大以来,用更灵活、更务实的政策,关心台湾农民利益;关心在大陆台胞的利益;关心台湾的前途和命运;开拓两岸政党互动的新格局;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积极推动两岸三通以及两岸的各项交流。这些政策和措施,处处透着大陆对台湾民众的巨大善意和诚意。
中共十六大确定的对台政策的新思维与新思路是,“软的更软,硬的更硬,刚柔相济,积极主动”,充分表达了对台战略的特点。同时还包含有其它特点: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反台独立场;对台湾当局保持某些政策的必要模糊,并压迫陈水扁向“中间路线”移动;从大局出发,对事不对人,做台湾人民的工作真正做到入岛、入耳、入心;把危机意识与自信结合起来,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对台战略架构;巧用国际力量施压台独;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全国人民的利益为重。
二、新时期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基本框架和总体思路
十七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新时期对台方针政策的基本框架和总体思路,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即把握主题、构建框架、遏制“台独”、渐进统一。把握主题,就是要把握和平发展的主题。实现和平统一前的过渡阶段是什么?就是构建框架,即构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什么问题都可以谈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之下,签订和平协议,共同反对“台独”,为最终实现两岸渐进统一奠定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也就是胡锦涛在报告中所指出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必然。③(《十七大报告》)
报告总结了十六大以来中央对台工作的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了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面临的新形势,以及促进中国和平统一等方面的因素,体现了中共对台方针政策的延续性。其内容涵盖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特别是胡锦涛2005年3月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讲话中强调的“四个决不动摇”等重要主张。④(《人民日报》2007年6月26日)正因为我国长期发展的结果,和平统一是解决国家分裂的主要政策;上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展现的中国国际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又确定的改革开放基本路线。这三者可谓三位一体,形成了新时期中国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而改革开放近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两岸经济差距的迅速缩小,使我们推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日益雄厚。
十七大报告明确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在一个中国原则下,通过和平谈判、共同发展、共同遏制“台独”等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思路,重申了“四个决不”,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决不妥协。既表达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严正的立场,描述了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美好前景;又提出了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台湾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现阶段奋斗目标。这些重要论述,对于发展两岸关系、促进中国统一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新时期指导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十七大报告提出两岸达成和平协议,构建和平统一框架,是极有针对性、极具战略远见的重要政策。报告高举和平发展的大旗。一方面,提出和平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和平统一的内涵。所强调的是两岸关系实现和平发展,内容就是经贸交流、人员往来、遏制“台独”,为两岸最终统一创造条件,包括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这些都是“和平统一”方针的思想,是对台政策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提出和平发展,也抓住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本质。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和平统一,和平是民之所欲,和平是百年大计,和平统一是两岸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十七大报告所要表明的是,中国大陆将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持续促进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持续推动“三通”,持续推进两岸民众的感情融合与合作的深化,最终使和平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同时,和平发展概念的提出,也抓住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普世价值——和平,把人类的普世价值和中共长期坚持的和平统一主张结合起来,不仅把握住了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也把握住了涉及台海地区、亚太地区安全和世界和平的主题,更在理论上占领了道义制高点。
当然,我们也看到,十七大报告再次表明了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的严正立场。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台独”分裂势力加紧进行分裂活动,严重危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表明岛内分裂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的行为已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和罪魁祸首,成为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现实威胁。如不予以坚决反对和遏制,势必严重威胁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断送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危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以,报告再次非常明确地表明了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的严正立场,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这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强调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放弃;强调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表明在反对分裂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会有丝毫的犹豫、含糊和退让。不仅向国际社会重申了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也是对当时陈水扁当局企图通过“入联公投”等方式推动“法理台独”提出了严重警告。3月4日,胡锦涛在会见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等涉台团体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表示: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我们将始终如一地履行对台湾同胞作出的承诺,既不会因局势的一时波动而有任何动摇,也不会因少数人的蓄意干扰而有任何改变;“台独”分裂活动已成为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最大祸害、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⑤(《人民日报》2008年3月5日第一版)
总之,十七大报告中关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论述,符合当今两岸关系的现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也是我们现阶段指导和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指针。
三、十七大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路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
1、全面体现了两岸人民的利益
首先是体现坚定不移。十七大报告肯定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对台工作成绩,明确表示“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重申了“四个决不”,体现了对台政策的一贯性、坚定性。这表明,尽管民进党当局刻意挑衅,“台独”分裂势力十分猖獗,但大陆绝不会自乱阵脚,不会随之起舞,表现了大陆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自信和对分裂势力战略上的藐视,可以概括为“四定”:维护国家统一的立场坚定,面对“台独”分裂势力的肆意挑衅镇定,努力促进两岸和平稳定,对台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当前,无论陈水扁当局如何倒行逆施,最终都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可能达到扰乱大陆对台决策意志的目的。
其次是体现严厉警告。在报告中,胡锦涛重申“四个决不”,明确宣示“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指出“当前,‘台独’分裂势力加紧进行分裂活动,严重危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些话看似平淡无奇,实质上让人感到“于无声处听惊雷”,充满了对陈水扁等“台独”分子倒行逆施的严厉警告。这表明,尽管我们仍将努力追求和平统一,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绝不会在原则性问题上有丝毫含糊,反对“台独”的态度始终是鲜明的、意志始终是坚定的、准备始终是充分的。该出手时就会出手,绝不容“台独”势力存任何侥幸心理。
再次是体现重在建设。诚然,胡锦涛报告中有关台湾问题的论述中有许多“不变”的地方,体现了明确的反对“台独”的立场,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只是消极地反对和遏止“台独”,也并非是有些学者解读的所谓“反对‘台独’重于促进统一”。人们应该注意到,十七大报告中再次提到:“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这句话,胡锦涛在与连战会谈时说过,现在又在十七大报告这么重要的正式文件中重申,值得特别注意。它表明,共产党不仅坚定地遏止和反对“台独”,而且对两岸关系重在建设,即要增强台湾同胞对“共同家园”的认同感,突出“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这一主题,使两岸关系不断发展,有所建树。重在建设就是重视建设共同家园。这不仅是和陈水扁民进党当局意识形态挂帅不顾民生的鲜明对照,而且说明中国共产党将继续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动两岸关系朝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反独”和“促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偏废。
综上所述,十七大确立的对台政策是十分全面而又准确的,也是十分慎重而又积极的,绝不是老调重弹,也绝不是消极被动,而是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坚定性和开创性、反独和促统的辨证统一,从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出发高瞻远瞩,必将有利于促进台湾问题的正确解决。
2、给解决台湾问题以崭新的面貌和希望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令人瞩目地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这一崭新思路,有让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给解决台湾问题以崭新的面貌和希望,是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政治智慧。首先,这一思路延续了大陆对台政策的一贯性,并将对台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中国人民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此话言犹在耳。其次,如前述最大的体现了两岸人民的根本愿望,体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两岸共享和平、共谋发展的根本原则。
第三,体现了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更高姿态,和最大诚意。胡锦涛说,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两岸同胞要加强交往,推动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第四,是对台独势力的坚决打击。可以预期,台独势力的活动空间将更加狭小。第五,新思路不是空泛的,而是实际的并可具体操作的步骤与方法,将使对台工作务实灵活展开,效益不可估量。
两岸人民一家人,衷心希望并相信两岸在这一新的思路指导下,能开创人民的幸福未来。
3、凸显负责大国的形象
十七大报告关于台湾问题的论述,普遍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赏。报告以和平与善意的策略回应了当时台湾陈水扁当局的挑衅。在对台讲话中,“和平”二字共出现了15次之多,而达成和平协议的表述,更是第一次进入党代会政治报告,反映这一讲话将会成为北京未来五年对台工作的指导性纲领。
客观分析,以和平与善意回应台湾当局挑衅的策略十分高明和有政治智慧。
首先,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对台湾当局近年在“台独”问题上擦触北京底线已有定见,不断敦促台湾当局改变有关行为,不要做“麻烦制造者”,也呼吁北京克制。如今胡锦涛的讲话显示,北京对台政策确如国际社会所期待一样,高度克制,反而强调和平积极的取态。这一方面有助突显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另一方面也让国际社会更明白哪一方是“麻烦制造者”。胡锦涛发表讲话不久,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随即表示肯定,指胡锦涛的讲话措辞温和,是寻求重新推动两岸对话、走向正确方向的一步,清楚反映胡锦涛和平策略的成功。
⑥(《华盛顿邮报》2007年10月23日)
其次,陈水扁和民进党2007年初以来明知不可为而为地大力推动“入联公投”,背后正有挑衅北京从而达到推高“本土意识”抢占选票的策略考虑。胡锦涛针对台湾问题的讲话,使陈水扁和民进党失去着力点。后来的台湾总统选举和公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共产党选择以和平策略回应台湾当局,也显示中国大陆的自信。近年中国大陆持续崛起不但使国际社会惊讶,而且更将两岸的实力差距越拉越大,这使北京领导层相信时间对自己有利,只要大陆保持和平发展,就可超越台湾当局的种种干扰。毕竟,真正的强硬在于实力和行动,而不在措辞。
〔注释〕
①《人民日报》2004年5月18日。
②《十六大报告》2002年11版。
③《十七大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④《人民日报》2007年6月26日。
⑤《人民日报》2008年3月5日第一版。
⑥《华盛顿邮报》2007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