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德:甘当叛逆者(南方都市报 2009-11-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3:28:51

陈培德:甘当叛逆者

类别:体育竞技 作者:刘皓 原创 浏览量:158  发布时间:2009-11-14 手机看新闻
版次:GB04 版名:体育周刊 纵深 稿源:南方都市报 摘要:上周末的一个早晨,陈培德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浏览新闻。在一家大型门户网站的体育板块,他看到一则东北某报对自己的电话访问稿,文中提到他废除举国体制、取消全运会的观点。陈培德特意看了下当时网友跟帖的数量———总共175条。然后他逐条看过,发现赞同自己观点的有172条,只有3条说反对,而且连所要表达的反对意见也是完全一样的:“不行!废除了举国体制、取消了全运会,我们这些运动员、教练员今后的出路在哪里?”

    陈培德是中国最敢说的体育官员。  IC图片

    陈观

    上周末的一个早晨,陈培德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浏览新闻。在一家大型门户网站的体育板块,他看到一则东北某报对自己的电话访问稿,文中提到他废除举国体制、取消全运会的观点。陈培德特意看了下当时网友跟帖的数量———总共175条。然后他逐条看过,发现赞同自己观点的有172条,只有3条说反对,而且连所要表达的反对意见也是完全一样的:“不行!废除了举国体制、取消了全运会,我们这些运动员、教练员今后的出路在哪里?”

    3比172,何其微不足道的数字比例!陈培德却因此陷入沉思,“革自己的命,哪有这么容易!”

    专题采写:记者 刘皓(本报杭州电)

    1

    专业打业余,中国奥运金牌没多少可炫耀

    1993年,是陈培德在浙江省体委主任位子上就任的元年,从那之后,他其实一直都没有离开过体育。可十数年过去,他愈发觉得,自己目前的处境有些微妙“我正在成为中国体育的叛逆者!”而这种所谓“叛逆”的标志,便是“所有不谐之音皆出自我口”,不过陈培德首先澄清一点:“我并不想标新立异。”他承认,对后奥运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的走向和发展,自己是充满了担忧“体育圈的腐败风气越来越盛,中国竞技体育正在异化和变味,已经不能做到公正和透明、不能带给人们游戏式的快乐。其本身所本该拥有的公益性,已彻底沦为功利性,而这个圈子里的人,正是受功利驱使,令一些不应有的东西,现在完全依附在体育身上。我不想随波逐流,所以,我甘当一名叛逆者!”

    从九运会以一省体育局长身份炮轰赛风赛制开始,陈培德便将“矛头”始终指向中国竞技体育所一向奉行的举国体制,这次和记者面对面,话匣子仍是从此处打开。不过,学哲学出身的陈培德,更喜欢辩证地看待问题:“一直我都没有否认过,举国体制曾经是一大法宝。在竞技体育领域,中国能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结束一段耻辱的历史,举国体制是功不可没的。但从内涵上讲,它又有它的局限性,现今它也只是局限于竞技体育领域。”

    在陈培德看来,举国体制之所以能在中国竞技体育领域发挥得淋漓尽致,无非是国家出钱、出人、出物,是“只要荣誉,不计成本”的做法,可谓“倾国倾城、在所不惜”“培养一名运动员,国家给他配备教练员,提供场馆、器械、服装,包了他的伙食、医疗以及部分的文化教育,我想全世界这么做的,除了中国也没有几个国家了。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运动员和人家同场竞技,是不是属于不平等竞争呢?就好比世界杯和奥运会,世界杯是职业化的,但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本该是业余性质,也就是国际奥委会没跟中国太计较,要是人家严格来一番审查,恐怕中国这些运动员没有一个有资格去参加奥运会。”

    接下来陈培德举了郎平的例子:“郎平去你们广东了,可去年奥运会前的三四个月,你知道她在为什么犯愁吗?她带的那些美国女排的队员,因为都有各自的工作,没法让她集中起来进行系统性的训练。但同一时间,中国女排已经全队集训了多久了?可就算是这样,奥运会上,完全专业队的中国女排,还不是在家门口,被完全业余队的美国女排给打败了吗?所以虽然奥运会上存在这么多不平等竞争,可很多辉煌还是被人家业余队的拿走了。”说到这,陈培德泛起一丝苦笑:“奥运会中国拿了那么多金牌,我看其实没多少值得炫耀的东西。”

    2

    改革开放逾30年,独体育抱着计划经济不放

    陈培德认为,除内涵上的局限性,举国体制还存在时代的局限性,当这一时代产物现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也就到了该对它进行彻底改革的时候了。

    在位时,有一次陈培德出访德国,发现那里的人们对奥运金牌的渴望似乎并不强烈,而且原本强大无比的日耳曼军团,现在在奥运金牌榜上也早已退出三甲之列。针对这一点陈培德特别留意了一下,他发现,原来德国举办奥运前,民众包括运动员本身对金牌的渴望其实还是蛮强烈的,但举办过奥运之后,尤其是辉煌过一把之后,一切都开始被淡化了。“我觉得这种情形在中国也会出现,这次全运会我就注意了一下,08(奥运)过后,人们对金牌、对全运会关注的热度正在减退。”所以陈培德觉得,这正是废除举国体制的大好契机。

    “我呼吁废除举国体制,是因为它毫无疑问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许多做法与市场经济都是不吻合的。我知道体育圈绝大多数的人从感情上和利益上对举国体制很怀念,担心废除它之后,中国竞技体育会沦落成现在的印度——— 是啊,到去年,印度才通过射击拿到他们国家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如果出现这种担忧,我不能说,这是不是杞人忧天。可我也要反问一句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铸就的辉煌,难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不能同样取得吗?你看现在,整个国家都运行在市场经济的大体制下,别人都在走市场经济的路子,怎么惟独就只有体育有这个特权,可以抱着计划经济不放呢?”

    大前天,受国家体育总局之邀,陈培德去苏州出席了一个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事业的战略研讨会,这次接受本报专访,其将会上自己将要谏言的观点提前向记者亮出:“举国体制并不是说要完全废除,在全民体育领域,它还要得到强化,总之全民体育要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会衍生功利性的竞技体育,逐步地交给市场,直到完全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什么叫接轨?这就是和国际接轨!”

    3

    应该变运动员大学生为大学生运动员

    陈培德在位时,有一次去举重队视察,曾提出保送一个年轻队员去大学深造,但被对方拒绝了。“课堂上讲的那些东西,他说他啥都听不懂,还不如留在队里举杠铃、过枯燥的生活,也比去学校受罪强。”陈培德承认,在体育圈,这是个普遍现象,“很多有学历的运动员只是戴上了大学生的帽子,可实际上呢?可能只有初中文化水平。”

    这一普遍现象不免让陈培德感到心酸:“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竞技体育,其实是以牺牲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青春期为代价在发展着。当这些运动员被推向社会,面对残酷的竞争,很容易就会被淘汰。而国家先前也已经为他们付出了很多,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甚至连有些人的就业问题都解决不了。”

    对N BA选秀是以大学生联盟N CA A为人才输送主要渠道的机制,陈培德说他一直很推崇,“这些进了N BA的职业球员,就读时其实就是一些对篮球感兴趣的学生,哪天他们不打球了,凭借上学时掌握的一技之长,仍然可以从事他所学的专业,基本是不存在失业这种后顾之忧的。我们中国也应该走这条路子,变‘运动员大学生’为‘大学生运动员’,这也是我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得出来的一点体会。”

    “可从很早开始,运动队里不都有文化课在传授了吗?”当记者抛出自己的疑问,陈培德微笑着做出了自己的否定:“运动员一天训练课下来那么累,你让他马上走进教室,你说他能听好课吗?而且,一周时间里运动员学习文化课也就两个半天,外带两个晚上,能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这种文化水平,走上社会别说和同龄人竞争了,就是和人家对话我看都难。说难听点吧,在专业队,他们就是一台训练机器。”

    说到这,陈培德给记者念了两句“古诗”,一为“一将成名万骨枯”,以表达一个运动员的成功,是以无数运动员的失败陪衬出来,“冠军只有一个,前八不也才只有八个嘛!”另一句,则是“大将功成遍体伤”,为此他特别举了体操队的例子:“像女子体操运动员,到25岁基本就该退役了,但我们给她们做体检的时候,发现她们膝盖的老化程度,完全就是五六十岁的老太太才应该出现的那种水平。”

    所以陈培德向总局谏言,中国竞技体育也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以运动员为本,其核心的核心,就是以运动员的终生价值为本。”

    4

    体育官员是为人民充分享有体育权而服务的

    和陈培德的聊天唠着唠着,话题又转回举国体制,这次说的是取消全运会。对陈培德来说,这已是“老生常谈”,4年前十运会结束后,这样的观点他已经抛出过。

    “和举国体制一样,全运会也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是该寿终正寝了。”陈培德的建议还是和以前一样:做强做大单项锦标赛。

    “如果说要举办全运会,新疆、甘肃、贵州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永远都举办不了,他们只能永远甘当看客。但如果把单项锦标赛的门槛降低,让更多的运动员参与进来,并以此取代全运会,那么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机会就来了,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成为赛事主办方,并以此推动自身强项在本地区的发展。比如新疆可以举办马术比赛,甘肃可以承办曲棍球比赛,国球基础较好的贵州也可以举办乒乓球全锦赛。”

    实际上,当4年前陈培德把这样的观点抛出,也不是没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过反响,但没有谁比陈培德本人更清楚,这几乎难以实现:“我一直说,体育的改革,阻力都是来自主管部门内部,靠他们修修改改,改革很难深化下去。他们当然清楚,自己的编制是编委会给的,官衔是组织部给的,钱是财政拨款,如果被推向社会,这些就都没了,这些问题是他们必须要考虑的。”

    按照陈培德的设想,此事若想办成,最好由党中央国务院牵头,召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且允许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在体育系统内外展开共同的大讨论,最终以民意决断。“体育的本质,应该回到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的光辉题词上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但现在的情况,跟毛主席当年的指导思想是相违背的。必须还体育权给人民,体育官员所谓的为人民服务,其实应该是为人民充分享有体育权而服务。”

http://gcontent.nddaily.com/b/29/b29eed44276144e4/Blog/5bc/c67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