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适度通胀可增加农民收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3:19:25

张五常:适度通胀可增加农民收入

2009年09月01日 14:31中国企业家【 】 【打印共有评论46

文/张五常

“在目前的中国,某程度的通胀对农民实质收入的增长会高于城市的居民,从而加速收窄这二者的差距。我喜欢为农民说话,但举棋不定,因为通胀过高会给经济整体带来不容易处理的麻烦。不是说中国应该搞起通胀,而是如果有此需要中国的通胀容忍度可以比美国的高一点”

通货膨胀含意着物价上升,但物价上升不一定含意着通货膨胀。这里先谈说过的。货币的用途是协助市场贸易及协助财富累积。这是说货币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一个计算单位(unit of account),不应该牵涉到其它方面去。如果有通胀或通缩的物价变动——不是前文提到的一次过的变动——货币作为计算单位的功能一定会受到影响。货币的存在是为了减低交易费用。通胀或通缩会扰乱货币的运作,使交易费用增加,严重的扰乱可以是灾难。昔日国民党在大陆时的经验,是市场拒用信不过的关金、银圆券、金圆券等国家货币,转为使用港元、美元、黄金白银,甚至以物品换物品的途径成交。这是悲剧。

无锚货币(fiat money)是指货币没有用上一些有价值的实物作为货币的本位。这制度今天盛行,很头痛,因为要频频调控货币的发行量,经验说很难持久地调控得恰当。我多次建议采用一篮子物品的可以在市场成交的物价指数为货币之锚。此法也,今天的一些先进国家不容易改用。中国可以,为什么不采用我不知道。

在无锚制度下,调控货币量的困难是愈来愈严重了。有三个相关的原因。其一是在无锚制度下,今天没有谁可以肯定货币量要怎样算才对!其二是地球一体化,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大量外流,其行踪与用场皆无定案,币值可以变幻莫测,对这个国家的物价变动的影响难以捉摸。其三是无锚制度需要的币量调控远甚于有锚的,导致的经济波动需要频频采用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管理货币对操控经济的权力于是大升。今天,货币政策再不限于稳定物价,而是涉及经济整体的多方面。货币政策再不限于维护货币作为计算单位的用场,而是变为经济政策了。权力大升,有谁不喜欢权力呢?我们今天听到的美国联储及中国央行的言论,有理由相信他们忘记了货币的存在是为了什么。

更头痛是从目前美国的金融危机衡量,传统的货币政策观失灵。去年雷曼兄弟事发后,美国的联储局反应快,够狠。我当时给他们的大手放宽银根八个月时间生效,是佛利民的六个月时间表加一点。今天十一个多月过去了,效果使人失望。我不怀疑坚持下去早晚会有明显的效果,但时间差那么远,佛老如果还健在不知会怎样想。

货币政策一方面要稳定物价,另一方面要调控经济,价格理论的逻辑说是不容易两全其美的。我建议的下锚制度解释过多次可以解决这些困难——我也相信有朝一日会被采用。然而,货币政策的权力扩散得那么大,政治游戏变得那么复杂,好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因而改变了,要回头可真不易。希望还在中国。如果北京采用以实物为锚的货币制度,有很大机会带动其它发展中国家跟随,地球一体化会有一个新面目。

上述可视为我要向读者浅谈通胀何害的引言。首先,大家要记着两个不可能错的经济原则。一、物品与物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及其变动,是通过市场引导资源使用的重要法则。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重点,历史的经验说是经济效率不可或缺的,而价格管制——即干预市场的相对价格——是犯了经济运作的大忌。二、市场是为了减低社会的交易费用而存在,然而,市场的交易还是费用不菲的。物品换物品也是市场,二战时我在广西的农村遇到过,牵涉到的麻烦不难想象。作为计算单位来协助交易的货币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减低交易费用的功能不言而喻。

今天的社会,没有货币一定出现灾难。有货币,但有急剧的通胀,也属灾难。通胀是货币本身贬值,处理不当会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物品的相对价格。恶性通胀hyper-inflation近于废除货币的功能。这类通胀在国民党时期的神州出现过好些年,货币品种转来转去,但因为官员腐败怎样也压不住。恶性通胀的基本困难,是市民花钱的速度velocity太高,钱一到手就立刻花掉。最严重的情况,是市场无从决定一个可靠的高利率来约束这立刻花钱的行为。到了这一点,货币的功能全废,物品换物品的情况会普遍地出现。

佛利民当年认为,百分之二至五的通胀年率对社会的经济有助,但再高就不应该接受了。我同意通缩不妥,因为会减少消费与投资,而工资是易加不易减的。说百分之二至五的通胀率有助,不仅是给需求增加一点活力,可能更重要是给工资的调整多了一点空间。佛老可没有察觉到中国九十年代后期的经验。那时的神州通缩达百分之三,加上产品及服务质量的急升,真实的通缩率应达两位数字,而楼价下降了四分之三,但经济增长保八,失业率徘徊于百分之四左右。这个奇迹的主要解释,是当时中国市场的合约选择——尤其是员工合约——有西方见不到的弹性。走计划经济路线的朱镕基,知道市场可以处理的他一律不管。二○○七年十月读到新《劳动合同法》,我立刻破口大骂。懂经济的学者不会支持该法,而我骂个不停,是因为认为如果该法严厉执行,大幅地增加了合约选择的约束,中国的县际竞争制度会毁于一旦。

上述含意着一个颇为重要的张氏定律:凡是市场的合约选择较为自由——尤其是生产要素的租用或雇用合约较为自由——通胀或通缩的波幅可以较大而对经济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这定律可以倒转过来:通胀或通缩对经济的不良影响,是与市场合约的自由度负面联系的。这是价格理论的伸延了。

佛利民认为百分之二至五的通胀率对经济有助,是指美国而言,不一定适用于中国。我没有作过深入的调查及分析,不敢武断。我说过,年多前中国的百分之八的通胀不严重:一则我喜见农产品[12.06 -2.19%]之价上升是主要的通胀因素,二则我认为原料进口价的大升大跌,不应该算进中国本身的通胀或通缩率。

还有另一点我举棋不定。这就是我认为在目前的中国,某程度的通胀对农民实质收入的增长会高于城市的居民,从而加速收窄这二者的差距。这是因为农民的土地分配大约以人头算,在住房与食品这两方面农民占了甜头,而流动人口的结构含意着的,是通胀会加快农产品相对非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我喜欢为农民说话,但举棋不定,因为通胀过高会给经济整体带来不容易处理的麻烦。我只能说,个人认为,中国应该接受的通胀率,可以安全地比佛利民说的高出两个百分点。这不是说中国应该搞起通胀,而是如果有此需要中国的通胀容忍度可以比美国的高一点。

上文提到的恶性通胀当然不可以接受。但远不及恶性的、百分之十左右的通胀率,有害吗?我不要在这里重复同学们可以在书本读到的答案,而是要申述书本奇怪地忽略了的重要话题。篇幅所限,只能略说。

我认为非恶性但相当高的通胀带来的最大麻烦,是利率的处理。通胀是说货币会随着时间贬值,市场的利息率一定要提升。利息是购买消费或投资的时间提前之价。如果币值随着时间下降,这个价的提升理所当然。但利率要怎样提升才对呢?正确的做法是由市场处理。然而,在有交易费用的情况下,一个市民借钱的利率一般高于贷款出去或存款于银行的利率。这差距往往相当大,导致市民不愿意或不能以贷款出去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财富,转向以改变消费或投资来保护自己。这改变是违反了有效率资源使用的基本原则。同学们不要忘记,利息是一个价,一个把时间提前之价。通胀无可避免地会影响这个价。如果交易费用不存在,借钱的利率与贷款或存款的利率永远相等,通胀为祸不大。但交易费用存在,二者有了不能漠视的分离。通胀率愈高,货币作为计算单位的交易费用也愈高,借钱与贷款的利率分离跟着愈大。这样,通胀就会导致一种近于价格管制的效果,而又因为有很大的一般性,可以严重地损害了有效率的资源使用。这也是价格理论的伸延。

不让市场调整通胀下的利率,以政府有形之手的联储或央行调控利率,属货币政策,头痛问题是增加了的。我说过,美国次贷出事的一个起因,是联储局不断地把利率辘上辘落。不是他们喜欢这样做,而是不知道怎样以有形之手操控利率持久不变。费沙的分析半点不错:利息率与投资的回报率相等是市场均衡的规律。今天国际上的货币政策是把这重要的规律漠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