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系黄伟资本“操控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6:03:41
1. 卖800张股票认购证发家

  靠在杭州“包柜台”卖眼镜积累的第一桶金2万元,黄伟购买了800张股票认购证。30元的认购证炒到上万元一本,由此为他换来了800多万元的原始资本积累。

  黄伟来自温州,可他真正的创富传奇却脱离了温州经济模式。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浙江,正值个私经济开始繁荣。温州号称有10万大军遍布全球范围内跑供销。而此刻的黄伟,还属于体制内人士。“先后在温州瑞安一中任教,后调到温州市委党校。”与黄伟共事过的周德文介绍,“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黄伟下海了。”

  当时,温州区域内已经逐步形成了眼镜、打火机、鞋服等生产加工基地,而外出的温州人大多从事营销,其中最普及的模式是在外地的一些国营商场“包柜台”。

  关于黄伟的第一桶金,一个较为流传的版本是,他去了杭州后,在国际大厦租下了几个柜台卖眼镜,赚了2万多元。显然,此时的黄伟没有过人表现。

  刚刚接触到市场经济的活力,更多的人忙于营销与生产。当美特斯·邦威的周成建、正泰集团南存辉等富豪走出温州模式下的一个个样本之际,黄伟依然名不见经传。

  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黄伟本人的超常预见能力,从时间节点上看,黄伟的上位更像是踩准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脉象”。

  黄伟走了一条完全不同于温州模式的财富之路,脱离了温州的主要产业——制造业,资本运作方面的“天才”特性和对投资市场的先知先觉开始凸显。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小型国企和集体企业开始进行股份制尝试,最初的股票开始出现。1991年4月4日,深交所以前一天为基期100点,开始发布深证综合指数。1991年7月15日,上交所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100点,开始发布上证综合指数。

  1991年末,上海发售1992年的股票认购证,每本30元。每本证都有一个号码,凭证参加1992年上海市发行的股票摇号,中号者才能购买股票。

  当时,很多人并不了解股票认购证,30元也不算小钱,精明的上海人大多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光看不买。可以说,发售形势一片惨淡。

  据说,黄伟在眼镜销售中积累的2万元资金在此时派上了用场,他买了800多本认购证。

  由于买的人少,买到了认购证的人,中到新股的概率就高了。坊间,时不时传出,某某中到一个新股,发财了。之后,在上海人眼中,买到认购证就意味着找到了发财机会。每逢认购证发售,他们拿着板凳、被子漏夜排队。1992年的认购证一度曾在黑市上炒到上万元一本。正是这800多本认购证,为他换来了800多万元的原始资本积累。

  关于这个发家版本,记者向目前新湖系的一名高管求证,对方笑着说,“我听到的版本也大致如此。”

  新世纪(002280,股吧)以来,上百家民营企业千万百计欲冲入资本市场。周成建的美邦服饰(002269,股吧)(SZ:002259)和吴志泽的报喜鸟(002154,股吧)(SZ:002151)于2008年在深圳市场成功上市,成了温州一批较早进入资本市场的幸运民企。

  而此时,黄伟已是3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这3家上市公司分别是新湖创业(600840,股吧)、新湖中宝(600208,股吧)和哈高科(600095,股吧)。

  “黄伟其实也做过国债,但当时并没赚。”同样在瑞安一中任教过的王先生透露。黄伟在资本市场的积累显得非常低调。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资本积累的初见规模,作为特殊商品的资本变得越来越活跃。中国政府首先是国库券交易市场的尝试,随后是有限的职工内部持股和公众认购股票试点,再到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在这些新兴的资本市场中,均留下了关于黄伟的传说。

  中国的资本市场逐渐从无到有,从暗转明。关于黄伟的故事,也就逐渐浮出水面。首先,在国人对资本市场不甚觉醒时期,他顺利“夺取”了稀有而珍贵的“壳”资源。他所有的“围猎”行动,基本上都在“新湖系”这个平台上进行。

  1994年,黄伟开始“造系”布局,同时,他依托房地产业开始资本扩张。

  2. 揽“壳”扩张造“系”

  房地产市场累积的雄厚资本,推动黄伟加速向资本市场渗透,黄伟在资本市场以“无形手”腾挪拥有数家上市公司。

  在这段时间里,黄伟显得异常低调。

  1994年,他创立浙江新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湖集团)和浙江新湖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新湖房产),注册资本分别为1亿元,黄伟担任了董事长。同时,黄伟又创立了宁波嘉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嘉源)。

  1993、1994年经济经历高涨到紧缩,大多数国有房企因体制刻板,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遭受重创,纷纷关、停、并、转。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掀开的这波“国退民进”的浪潮中,黄伟以低成本夺得先机。黄伟此举,比温州“炒房”大军足足提早了七八年。

  从此,黄伟展示了在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腾挪的一个个传奇。在这个平台上,黄伟的得力干将开始登场。

  1996 年,邹丽华初到新湖,启动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房地产开发。那一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还处在 “冰河期 ”,新湖集团在房地产领域开凿的第一个项目就在黄伟的家乡——瑞安市。飞云江畔,3 万多平方米的绿化带半掩着一排欧式住宅群,已成新湖在当地的一张 “ 金名片 ”。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新湖开始伸出资本触角。

  新湖在城市间进行梯队扩张,一线城市如上海,二线城市如杭州、南京、沈阳,三线城市如温州、镇江、芜湖、九江等。

  2000 年,房产市场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新湖毅然紧缩证券期货市场业务,携 40 多亿元资金闯荡上海滩。“新湖明珠城”项目是上海市环线内最大的旧城改造工程之一,亦是浙江民营企业在上海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

  同年,黄伟通过系列资本运转掌握了新湖创业(SH:600840,现该股票已与新湖中宝合并)。

  新湖创业的前身是1994年上市的绍兴百货大楼。2000年,黄伟控制下的新湖集团和其控股子公司宁波嘉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合计持有了绍兴百大29%的股份,成为了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黄伟“造系”也因此正式启动,并在资本市场以“无形手”掌控数家上市公司。

  房地产市场累积的雄厚资本,推动黄伟加速向资本市场渗透。与黄伟如今在期货领域表现类似,在每个比较市场化的领域,黄伟都一鸣惊人。

  2003 年3月5日,上海新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2090万元拍得磁浮列车两年冠名权。

  此时,新湖系的资本实力已经非同小可。

  2004年底,“新湖系”开始入主哈高科(SH:600095)。当时新湖控股、浙江新湖房地产作为一致行动人受让了7844.18万股公司股权。在资本市场的揽壳开始扩展。

  2006年2月14日,新湖控股又以每股2.55元,受让哈高科总股本的12.25%股。至此,新湖控股及新湖房地产持股比例共计42.24%,新湖系成为哈高科的惟一非流通股股东。

  2006年,新湖集团又以定向增发的方式将旗下14家房地产公司注入控股公司新湖中宝。同年的 7月25日,新湖集团将直接和间接持有G中宝(SH:600208) 股权25.32%,现为新湖中宝,成为实际控制人。

  黄伟通过这个平台,逐步将原先主营大豆(资讯,行情)加工的哈高科向房地产领域推进。在这个时代,黄伟的一些领域正是目前温商资本的“热门”。

  除此之外,黄伟还通过新湖控股、新湖集团以及旗下的新湖中宝、新湖创业等上市公司控股、参股了湘财证券、新湖期货、盛京银行、青海碱业等公司、温州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等。

  自此,黄伟旗下产业涉及地产、金融、矿产等三大行业,公司遍布全国各地,“新湖系”已经成为国内资本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派别。  3. 地产借壳,隐秘操控

  将地产业务整体打包借壳上市,黄伟低价增持了公司股权;将土地储备置入上市公司,借助股权抵押获得开发贷,缓解了资金紧缺压力。高比例持股,为“新湖系”引入其他战略投资者留下了较大的资本运作空间。

  “他毕竟从体制里出来,从体制和市场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曾经跟黄伟共事过的周德文对黄伟的做派如此评点,“不然,在时下的中国经济体制下,很难有民营企业成长壮大。”

  就在黄伟通过股权腾挪获得三家上市公司期间,在温州,当地有近百家民营企业欲冲进资本市场。但是,现行的上市制度限制了民营企业上市的步伐。比如,上市标准中企业规模、盈利记录与融资的额度与净资产规模挂钩等的规定无疑限制了大量规模较小但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上市融资。另外,股份制改造的“阵痛”使民企望而却步。

  而黄伟上述股权操作,巧妙地规避了这些障碍,构筑了一个标准的金字塔式公司结构。

  “系”成之初,三家上市公司中,除了新湖创业以地产业务为主外,新湖中宝和哈高科的地产业务所占比例很小,并且公司业绩平平,常年来依靠和母公司之间的地产关联交易或非经常性的损益方能获取微薄的盈利。从这种情况来看,这两间公司更像是黄伟为以后的资本运作而养的“壳”。

  2006年,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牛市。黄伟的“壳”资源终于派上用场。之后的一则则公告,令市场人士对黄伟之前的用意恍然大悟。

  2006年9月7日,新湖中宝发布的一则公告,令“新湖系”地产业务的借壳思路公之于众。该公司公告称,向母公司新湖集团以每股3.21元发行12亿股普通股,新湖集团以其持有的14项房地产公司股权作为支付对价。

  半月后,新湖中宝继续发布公告称,新湖集团拟收购新湖中宝原第一大股东浙江恒兴力控股100%股权。至2006年12月,上述交易事项悉数完成,新湖集团持有中宝股权比例由收购之前的10.35%大幅上升到81.47%。

  为什么黄伟没有将地产业务装入旗下以地产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新湖创业而选择了新湖中宝?市场人士认为,这个环节似乎给近期黄伟的“废壳”行为落下了伏笔。

  一名关注新湖系的证券分析师事后对其手法解读认为,新湖当时的股价超过9元,而新湖中宝当时股价仅在3元附近,同样的资产通过向大股东的定向增发,中宝这个平台可增加的股数是新湖的近3倍。这样一来,将中宝作为“新湖系”房地产业务运作的资本平台,在实现了对上市公司的高比例持股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对价的高额增值。

  通过将地产业务整体打包借壳上市的安排,黄伟在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增持了公司股权,进一步提高了对公司的控制力;同时,通过将土地储备置入上市公司,然后借助股权抵押的形式获得开发贷款,黄伟旗下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得到改善,大大缓解了开发资金紧缺的压力。另外,由于黄伟所持股权的比例较高,又为“新湖系”引入其他战略投资者留下了较大的资本运作空间。

  这种操作,中国政府对楼市的政策性调控中,新湖系得以纾困。

  对于黄伟将地产业务借壳新湖中宝这一安排,资本市场也给予了高度的认同。2006年下半年以来,包括基金保险公司、QFII等机构纷纷进驻新湖中宝前十大流通股东的位置,完全取代了2006上半年以个人为主的流通股东结构。新湖中宝股价2006年全年复权涨幅达到336%,黄伟所持股权价值达到73.8亿元,令黄伟得以凭85亿元的财富总额晋身2007年“新财富500富人榜”第20名。

  4. “废壳”整合,扩张期货

  新湖中宝换股吸收合并新湖创业,“新湖系”旗下原本三驾马车削减为二,但此招并不表示“新湖系”从此式微,黄伟关了证券市场一扇窗,却开了期货领域一扇门。

  黄伟的操作手法,隐隐透着投机味道。”浙江一名一直关注黄伟的证券注册分析师认为,“而新湖系,是他在幕后操作的一个网络和平台。”

  当市场人士被黄伟腾挪的无形手转得眼花缭乱之际,黄伟却开始了 “废壳”行动,这同样令普通投资者百思不得其解。就在黄伟的家乡温州,起码有百家以上的民营企业在为上市费尽心思。

  黄伟的三家上市公司度过了证券市场这波周期中风光时期。

  当年9月1日,新湖中宝公告称,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新湖创业(SH:600840)已于8月28日完成换股。新增股份将于9月4日正式上市。这意味着新湖系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的整合顺利收官,今后,公司将集中资源做强房地产主业。

  结果又一次诠释了黄伟“废壳”的用意。

  2008年的股市,哀鸿遍野。其实,黄伟的这种并股行动,早在去年危机发生之前就已经开始布局。

  2008年12月17日,新湖中宝有限公司召开六届三十八次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新湖中宝拟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新湖创业,换股比例以双方市场化估值为基础确定。新湖中宝、新湖创业的换股价格分别确定为3.85元/股和7.11元/股,实施换股时新湖创业全体股东所持有的新湖创业股份将按照1:1.85换股比例转换为公司股份。

  对于这种异乎寻常的废壳行为,新湖中宝对外解释称,这是完成新湖控股曾作出的承诺。其实,这都是黄伟事先落下的“伏笔”。

  《新湖中宝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浙江新湖创业投资股份有限预案》显示,2006年8月23日,黄伟签署了一份《避免同业竞争承诺函》,原因是新湖系旗下新湖创业和新湖中宝均为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

  这份《承诺函》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整合旗下地产业务,兑现之前黄伟“将在合适的市场时机,在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范围内,进一步整合该等公司之住宅地产业务”的承诺。 同时新湖中宝方面还认为有利于新湖集团进一步整合新湖集团房地产业务和提高市场份额以增强新湖中宝的抗风险能力。

  “新湖系”旗下原本三驾马车形成却削减为二,但此招并不表示“新湖系”从此式微。黄伟关了证券市场一扇窗,却开了期货领域一扇门。

  吸收合并后,新湖系拥有盛京银行、吉林银行、成都农村信用社、湘财证券、长城证券、新湖期货公司等涉及多领域的成规模的金融股权投资。

  新湖期货有限公司由新湖中宝(SH:600208)控股,注册资本金1.35亿元。就在黄伟在证券市场貌似盘整收缩的一年多时间里,资本在期货领域的扩展出奇地清晰。

  历史似乎又给期货领域创造了财富制造点,当投资者的目光还集中在证券市场的时候,黄伟就开始向期货领域布局。

  2007年,国家再放出“政策风”,推出股指期货。2007年10月9日,新湖中宝公告,公司拟受让浙江新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天地期货(新湖期货前身)35%的股权,交易价格为1050万元。

  一个多月后,新湖中宝再次公告,对浙江天地期货受让并进行增资得到中国证监会批准,形成控股71.15%的股份。

  2008年4月,素有期货天才之称的马文胜率领一班高管集体进驻新湖期货。在他们的眼里,期货业迎来的是新的“危”“机”。

  马文胜认为,从2008年来看,期货市场的功能更加凸显。而新湖期货保证金规模从2008年初的1.4亿升至14亿,增长率达到了1000%。营业部数量由原来的4家增至10家,现有青岛、大连、郑州、福州、温州、嘉兴、临海、深圳、海口、上海营业部。员工从原有52人增至260多人。

  外界清晰地看到,新湖系的资本越来越向金融领域倾斜。这似乎是时下民营资本转向的不二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