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书海拾贝(40)每日更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5:29:52
文章提交者:三十六洞人
“我们将来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后,我想,我们会在世界几个最大城市的街道上用黄金修建一些公共厕所。这样使用黄金,对于当今几代人来说是最‘公正’而富有教益的,因为他们没有忘记,怎样由于黄金缘故,在1914年至1918年的‘伟大解放’战争中,即在为了解决是布列斯特和约坏些还是凡尔赛和约坏些这个大问题的战争中,使1000万人遭到了屠杀,3000万人变成了残废!”——列宁《论黄金在目前和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
■“金屋”倒了
□李晓莉

陈慧琳为“金至尊”拍的广告
听说,香港闹市里的“金至尊”铺头倒了,我之前见过金至尊“金屋”,那是一间用3亿元港币、2.5吨黄金、5年时间建成的“金屋”,歌星陈慧琳乘坐黄金马车拍的广告,无一不打上金至尊的烙印。可惜,陈慧琳的新婚喜气没沾上,“金屋”破产了。
和“金屋”挂在一起的名字,是林世荣,容易让人联想起黄飞鸿那个卖猪肉的嫡传弟子的名字。他来自潮州,7岁跟着妈妈卖香蕉,20岁离家赴港,其间经历过多次投资失败,比如买了大量糖果,没等卖出去,天热化了;买了大量香烟,数月阴雨,潮湿发霉了…… 失败给他最宝贵的教训是:“凡事不要把所有的资源都押上去,任何时候给自己留一手。”
然而,这个训条却没被贯彻到底。林世荣是个急性子,他走路极快,生意拓展上也是。“我没有耐心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看到金至尊成为著名珠宝品牌,我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金至尊品牌打响,恒丰必须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2001年,林世荣的金厕所亮相,耗资3800万港元,动用380公斤黄金配以钻石、天然珠宝和6000多颗珍珠。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让香港人惊诧不已,几乎人人都想在这里的金马桶爽一把。据说这个昂贵的厕所,改变了香港旅游的格局,有统计说,这里每天最少有1200至1500人来参观,而其中有超过一半的人会买金。
五年的时间,从一个金厕所拓展成一个纯金的皇宫,林世荣也从小商人成为香港大名鼎鼎的“金王”。林曾表示,金价达到每盎司800美元时,黄金洗手池就得拆掉;到了1000美元,他就会向黄金马车说再见。但他对马桶情有独钟,哪怕每盎司1万美元,金马桶也不会被熔掉。
今年3月17日,纽约市场黄金期货价格首次收于每盎司1000美元以上的时候,林世荣还在盲目乐观地开拓业务,忘了他的“承诺”。7月中旬,黄金每盎司1030美元创下新高时,林世荣终于感觉到了资源飙涨的痛苦,唯有加大贷款。然而随后黄金价格大幅下跌,仿佛过山车。也许市场太刺激,9月26日,年仅53岁的他心脏病猝死。“金王”死的时候,金价正值今年最低价格,每盎司仅753美元。
林世荣靠黄金起家,最后也败在了黄金上。没有了林世荣的金至尊垮了,巨额贷款遭到终止,应收账款却难以回收,资金链中断,让这艘正在超速扩展的金艇搁浅。林世荣花了近十年时间快速打造出知名金饰品牌的金至尊,倒塌了。
金至尊遭遇清算退出江湖。伴随着它退出的,还有全球玩具巨头合俊、62年的老铺泰林、佑威……10月,48家港企齐齐倒闭。事实上,迎面而来的全球金融海啸虽然波涛汹涌,但仅仅是压死这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各有各的“死结”。
附:
《金至尊传奇》
位于香港红堪体育馆的金厕所游人如织,成为香港的一个著名景点,在金厕门外,林世荣把列宁论黄金作用的文章印在巨幅挂件上,让导游小姐向游客讲解金公厕的来源。旁边还有一个大书架,盛放着大量的马列以及中国G.C.D的理论著述。

载入吉尼斯大全的金马桶
林世荣建造的金厕所投资超过3800万港元,以古罗马风格设计,墙身及配套设施全部镶有纯金和珍珠宝石,金公厕的地台用天然宝石铺砌。整项工程共用了12160两黄金、6200枚宝石及珍珠,金雕玉砌,豪华非凡。
这座金公厕从设计、选料到建造共历时一年多时间。期间,林世荣挥金如土,一百多位工程人员镶嵌黄金珠宝浮雕壁画、铺砌宝石地台、安装自动冲洗、烘干设施,件件都是金子和珠宝的结合。为了赶在2001年农历正月初五开幕,2000年的大年三十和2001年正月初一,林世荣都是在金公厕里度过的,他和工程人员一起爬高爬低,把一块块黄金镶嵌在墙身上、天花板上。
■第一次看A片历险记

这是俺第一次看的黄色电影。
因为它对人类身体详尽而形象的使用说明,让孤陋寡闻的俺第一次懂得了自己身体其它的用处。
短短60分钟的片子拍得货真价实,童叟无欺,15分钟一节,每一节都是不同的外国猛男猛女在那奋不顾身、前仆后继,让人看了喉咙冒烟,又直咽口水。
这部以展示巨大器官为已任的电影,让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俺当时幼小的心灵与肉体饱受双重打击,后来,恶补了无数性知识教科书才让俺把信心给挽救了回来。
俺第一次看这部《无名毛片》时还在上初三。
那晚父母都去上夜班,俺独自在家。
夜深时天气突然开始转冷,俺去衣柜取棉被,结果扯出了一盒用黑色塑料袋和报纸裹得严严实实的的录像带。
剥开一看,上面连片名都没有。
好奇的俺拿来一放,结果电视上跳出的画面差点让俺上下都爆了血管。
俺想打住不看,但心里的坚定全跑身体的其它地方去了。俺想继续往下看,但又害怕爹娘突然回来让俺韬光养晦经营出来的好孩子形象毁于一旦。
于是俺远远站在大门旁边,死死捏着遥控器,一心两用,一边热血翻腾地目不转睛直盯电视,一边凝神聚气侧耳倾听门外动静。
外面稍有点声响,俺就一键出带,如离弦之箭冲上去关机。
结果,疑神疑鬼的俺,在60分钟后,比片中以一抵三的男主角还要气喘如牛。
从此,只要老爹老妈不在家,俺就拿出来重温。
开头,有勇无谋的俺闹了好些惊险镜头。
为了不致被当场逮到,俺开始苦练顺风耳。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慢慢的,俺百步以内,便能分辨出老爹老娘的脚步声。
但老爹也是个心细如发的厉害角色,他从带子的摆放、包裹等蛛丝马迹中生了疑心,于是玩起了“狡‘带’三窟”的把戏。
这逼得俺又长出了猎犬的鼻子。
为了不打草惊蛇,俺还开始练就观察入微的火眼金睛。
每次看带子,除了记住原来开始播放的镜头,还硬生生记住带子原来摆放的位置、朝向,报纸和黑色塑料袋的折叠方法。
俺一直以为自己为这带子担惊受怕受尽了折磨,其实老爹也不比俺心安理得。
半年多后,有次俺不打招呼就从学校回家。
钥匙刚插进门孔,就听屋里叮铃咣铛的震天作响。
开门进去,老爹两脚朝天地栽在摆录像机的台下,手里高举着一盒被录像机绞坏的带子,带子里的细长磁带散落一地。
俺冲上去假装扶他起来,凑近仔细一看,正是那盒没标片名的带子。
看着无可救药的带子,俺爷俩各怀鬼胎,强忍悲痛,一夜无语。
从此,俺苦练的武功尽废。
可怜的老爹,他做梦也没想到,他这么一跤,居然毀了一个中国福尔摩斯的诞生。
《无名毛片》虽然过早夭折,但它精神不死,给俺的影响更是源远流长。
■留言引发的外交问题
今天是2008年10月29日,因为看见昨天的【今日谈】下面有几条留言很有意思,所以就聊聊由这几条留言引发的外交礼仪问题,算是普及一点常识,以便大家再看新闻的时候心里有个准谱儿。
问题是由探海石老先生在我的日志后面留言引出的,他说:
以下是引用片段:
……温出访俄罗斯,仅仅是一个副外长到机场迎接,我替温感到西伯利亚的寒冷;……
有好事者针对此话匿名替在下回复,说:
以下是引用片段:
探海石不懂外交礼仪,副部长或者部长接机很正常,正式欢迎仪式是另外举行的。
好事者的话,说得有点儿愣有点儿冲。于是,老先生回复如下:
以下是引用片段:
你是外交部的?我怎么看到所有领导人出访到机场迎接的都是比客人略低半格、最多是一个的对方领导人。按照此国际惯例,温总理出访俄罗斯对方应该是副总理最低是外交部长到机场迎接。你还记得周总理到机场迎接尼克松吗?一个副外长到机场迎接对方的总理,你觉得合适?我看你是不懂装懂!
谁对谁错,先容在下试着一一析之,——首先说明一点哈,我不是外交部礼宾司的,只是一个新闻编辑,其中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外交人士指正。
Q1:温总出访俄罗斯,俄方派副外长到机场迎接,此举正常与否或者合适与否?

A1:正常,合适。
首先要弄清楚“访问”的概念,外访一般分为国事访问、工作访问、正式访问、非正式访问几种。
国事访问指国家元首应他国元首邀请进行的访问,接待规格非常正式,完全按外交礼仪安排,一般有红地毯、检阅仪仗队、奏国歌、鸣礼炮21响等。在中国,胡总才能对外进行国事访问。
工作访问的规格低于国事访问,一般不需要全套的仪式,各国领导人为磋商重大问题举行的会晤往往采用这种形式。就内容而言,与国事访问区别不大。
正式访问指一国领导人应他国领导人正式邀请对邀请国进行的访问;有时称友好访问或正式友好访问。正式访问的礼仪规格也很正式很齐全,一般有红地毯、检阅仪仗队、奏国歌、鸣礼炮等。温总作为政府首脑,可以受邀进行正式访问,但是如果正式欢迎仪式鸣礼炮的话,按照国际惯例,政府首脑应为19响。
非正式访问的礼仪活动一般从简;其中领导人以私人身份进行的访问称为私人访问,由于某种原因不便公开的访问称为秘密访问。工作访问也属于非正式访问。
其次,迎送规格问题。迎送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抵达或离开时在机场、车站、码头的简单迎送,非正式;二是正式的迎送仪式,目前看,各国都以欢迎仪式为主,欢送仪式一般从简。正式欢迎仪式的地点一般固定,中国是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或北大厅,俄罗斯是在克里姆林宫的大克里姆林宫的格奥尔基耶夫大厅,美国则是在白宫南草坪。
一般来说,正式仪式上的领导人是对等的,例如胡总对梅德韦杰夫,温总对普京。对来宾的迎送规格,各国做法不尽一致。确定迎送规格,主要依据来访者的身份和访问目的,适当考虑两国关系,同时要注意国际惯例,综合平衡。主要迎送人通常都要同来宾的身份相当,但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国家体制不同、当事人年高不便出面、临时身体不适或不在当地等),出现不可能完全对等的情况时,可灵活变通,由职位相当的人士,或由副职出面。总之,正式仪式上,主人身份总要与客人相差不大,同客人对口、对等为宜。也有从发展两国关系或当前政治需要出发,破格接待,安排较大迎送场面的情况,然非特殊需要,一般都按常规办理。
至于机场、车站、码头的迎送,目前国际通行惯例,一般是客方国家元首对应主方部长级官员,客方政府首脑对应主方副部长级官员,依次类推。非特殊情况,不会出现对等或低半格、一格迎送。
温总此次访俄,说是正式访问,但主要是奔中俄总理第十三次定期会晤去的,所以实际上还是工作访问,理论上不会在克里姆林宫举行正式欢迎仪式,机场的欢迎仪式应该就是官方的简约版仪式了。从温总这两天的一系列行程看,迎送的礼宾规格应该是双方外交部事先商量妥当、达成一致的,因此,俄方在礼仪上并没有失礼,也不存在规格高低的异议;也就是说,俄方此番既未失格,也未破格,既正常也合适。
Q2:探海石老先生反问匿名者:你还记得周总理到机场迎接尼克松吗?

A2:至于说到1972年周公亲自到机场迎接尼克松,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不可同日而语。
其一,当时的中国属于相对封闭状态,凡有外国领导人来访,必有隆重欢迎仪式,以示“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礼宾规格虽高,但不足为今日凭。
其二,当时中美两国并未建交,尼克松总统访华是为结束两国敌对状态、联手遏制苏联而来,周公亲往机场迎接,一来显示中国对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视,二来是为了给尼克松在美国国内造势,如果当时老毛不是重病缠身动弹不得,很有可能也会亲自去机场迎接。
其三,虽则周公亲往,但是有几个细节不知道探海石先生是否还记得,当时的机场上没有铺红地毯、没有鸣礼炮、没有献花、也没有当时通常迎接外国元首的群众欢迎队伍,礼仪其实是大大从简的。
其四,中美关系正常化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大事,所以,尼克松当年访华与温总今天访俄,在历史和现实的意义上都不能同日而语;尼克松当年是特例,且不论当时中美两国的特殊关系,仅就其身份说,美国总统身兼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三军总司令多功能于一身,周公以中国政府首脑身份迎接美国国家元首,也不算为高为热;而温总访俄,说是正式访问,实则是例行公务的工作访问,俄国副外长接机,也不算为低为冷。
综上所述,其实探海石老先生和那位好事者说的都不完全准确,试总结如下:
外交礼仪,国之大事,自古已然。外交无小事,事涉国格,一旦失礼,除非事先双方达成默契,否则必引发外交争议,故各国外交部礼宾官员皆不敢掉以轻心。而外交礼仪,例重常规,所谓国际惯例,但在某些时刻或者为了表明某种态度,乃有破格之举,——例如1979年中美甫一建交,邓公以副总理身份访美,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亲自在白宫南草坪主持欢迎仪式,鸣礼炮19响而非副总理应享的17响;欢迎仪式上,卡特总统陪同邓副总理检阅了美国仪仗队,随后以国宴相待,完全是对待政府首脑的规格,所以然者何?盖因在美国政府眼里邓公才是真正的首脑。
俄国副外长前往机场迎接温总,新华社的报道以“热情迎接”行文,并称“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目前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并步入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表明中俄两国现下关系热络,俄方此举并非失礼,中方也并无异议。再举两例,2007年,时任日本首相的福田康夫访华,去机场迎接的便是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武大伟;2005年,布什总统访华,去机场送行的是时任副外长的现任杨外长。这两例,也都不失礼。探海石老先生大约是觉得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了,弄个副外长迎接温总太不够意思,其实,不是,国际惯例、常例而已。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中方在新闻报道的口径上是按“正式访问”说的,而俄方只是把它当成一次“工作访问”。而中方的报道口径,理论上也是经过双方外交部门议定的,各说各话而已。所以,你就会理解,俄方为什么没有在克里姆林宫举行正式的欢迎仪式,而温总下了飞机马不停蹄行程满满,签下了那么多的大单。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温总此次访俄只是“工作访问”,而俄罗斯搞出的这个简约版欢迎仪式,应该是个双方都接受的折中礼仪方案。
其实,问题很简单,你只要把所有的新闻串起来看一看,再具备一点外交礼仪方面的常识,就一目了然了。外交礼仪就是这样,合礼合度、双方默契乃为上,毕竟不能像咱们平头百姓之间的迎来送往,呵呵。

“那时强行搂抱叫猥亵,男女跳舞叫流氓,我同监室的两个一个因偷看女厕所被判了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一个因强行搂抱女青年,被判了有期徒刑四年。”——迟志强
■迟志强自曝当年流氓罪始末

迟志强(右一)当年与陈冲(左二)等合影
他曾经和刘晓庆、陈冲等是国内影坛的新星,他曾经因“流氓罪”而获刑四年;他二十年前的《铁窗泪》比现在周杰伦的《菊花台》还火;出狱后的他又成了歌手身份,《铁窗泪》、《愁啊愁》等多首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的囚歌,坦述了那些走过错路的人的悔恨之情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他就是迟志强,一个曾经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徘徊的明星,如今已经年过五十的他,首次谈及他当年被捕的前前后后、点点滴滴......
●拍戏永远是心中最爱
迟志强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演员,与陈冲、刘晓庆、唐国强、潘虹等同是国家第二批优秀青年演员奖获得者,1982年他参演的与西影厂合拍的《彩桥》及后来的《夕照街》,出狱后参演的《天鼓》等影片在当时影响很大。迟志强说,当演员给了他很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不过出狱后,他为了记录自己这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将切身感受写成了歌词,配以知青年代流传的一些曲子并倾情演唱出来后,大家就认为他已经转行做了歌手。这十年来他总是在各个演艺广场打转转,原来的老搭档也不找他拍戏了。尤其是刚出狱时,厂里决定暂时不让他接戏,那段时间他总感到心里空荡荡的。今年非典期间,他在电视剧《种啥得啥》中客串了一个角色,并于近期完成了20集电视连续剧《鲁班大师》的拍摄,心里才舒坦了不少。
●被捕不是因为交友不慎
当初迟志强入狱后,有报道说他被捕是因“交友不慎”,但此次面对记者,他却一再给朋友们“平反”:“说我交友不慎我觉得不准确,那时候我的朋友们都是高干子弟,文化层次都很高。我们经常一起去跳舞,或者在他们家里看带点颜色的录像。所以他们在被发现后,就把我供出来了。当时我正在河北定县拍戏,被带回南京后,以‘流氓罪’被判两年监禁。”
迟志强说,他原来和唐国强、郭凯敏、陈佩斯等人都是好朋友,但出狱后再见他们时,自己总感到难堪,倒是朋友们以友善、宽容的态度接纳了他。
●出狱后曾“不务正业”
迟志强说,入狱后,原来那个在沈阳当空姐的女朋友和他分手了。出狱后,厂里又规定他不能马上接戏,他被派到总务科继续“劳动改造”,他感到了无比的压力,这段时间是他人生的低谷。幸运的是没过多久,长影的张厂长让他参加自己的新作品《天鼓》的拍摄,对他说:“小伙子,好好干!”
他坦言,重新开始拍戏后,才真正明白了经历挫折并不一定是坏事,人只有经历了挫折,面对新生活后才会更真诚。被重新接纳和承认激发了斗志的他,在结束了电影《天鼓》的拍摄后,又马不停蹄地接拍了6集电视剧《二等巡官与马车夫》。之后,他结了婚,儿子迟旭南今年已经15岁了。
●西安的歌迷太好了
迟志强说,他对陕西有着深厚的感情,前两晚的演出更是让他感受到了久别的温暖。平安夜当晚的演出中,当他跳下舞台走到观众中间时,歌迷们狂热地拥抱他、安慰他、鼓励他,他装在口袋里的一摞签名照被一抢而光,还有人不惜花上百元买来好几束花献给他。他真的没有想到现场气氛会那样热烈,他感到欣慰和满足。
最后,迟志强希望通过本报向一直以来喜爱、支持他的歌迷和影迷表示衷心感谢,并郑重地提醒大家:“一定要珍惜生命,珍惜目前所拥有的美好生活。”
■迟志强谈及他当年被捕的前前后后、点点滴滴
●稀里糊涂交出自已的第一次
《创业》完了我就一发不可收拾,那时的电影院每个月都有我的戏,《大众电影》上月月有我。《夕照街》拍完了,82年去南京电影制片厂,拍《月到中秋》。当时我跟外界都不接触,很少外出,因为名气非常非常大了,走到哪里,人们都认识你,那时候人淳朴,也没签名合影这一说,就是围着你,跟着你,看你,看猴一样,指指点点,“看,电影明星,迟志强!”
有一个事件导致了我后来一生的转变,刘晓庆、张连文、赵联……都是特别好的朋友,来南京演出,我特高兴,弄了两瓶茅台大家一起聚聚,他们演出结束要走的时候,跟我说,“小迟,找几台车,送送。”他们人多,有去机场的,有去车站的。那时候没私车,我上哪给他们整车去啊?可是我这人又热情,重朋友,就一口答应了。
我找到当时给我开车的司机,他是省委小车队的。可是光他一辆车不够,他说,肯定有人愿意送,我介绍你认识一个朋友,南京军区领导的女儿。就这样,我认识了比我大10岁的老大姐。
老大姐30多岁,是个营职军医,大高个,很帅气。一说这事,她说哎呀,就想跟刘晓庆见面拍个照片,能见上么?我说没问题,马上带着她和她妹妹去见,这可把她高兴坏了。回来就落实了一辆红旗轿车,一辆上海轿车,两辆面包车,浩浩荡荡,气气派派,把人送走了。
我特别感谢老大姐,要请她吃饭,老大姐也很豪爽,说不用客气,认识你迟志强,很荣幸!大姐请你!拉着我和司机到她家吃饭,我们3个人,喝了一整瓶洋河大曲。
我是个特别不能喝酒的人,但是逞强,也是为了表达谢意。人家请咱们吃饭,虽然咱们是演员,但人家也是大军区首长的女儿啊,这就喝多了。老大姐是离过婚的人,家里就她一个,看我喝得也实在是走不了,就不让走,非留我住她家。她把我扶到她的房间,我只记得司机朝我挤眉弄眼半天,他先走了。我也没多想,眯眯瞪瞪就睡着了。谁知道没多久,老大姐钻我被窝里了。
●那一个星期发生了什么
许多年过去了,迟志强与老大姐再没见过面,他一直羞于告诉她,那一次,是他的第一次。他当时开不了口,因为“说起来太丢人了”。关于老大姐,他后来知道的只是,在他以流氓罪判刑以后,老大姐也被军事法庭审判,同样判流氓罪,服刑1年。
说句心里话,我心里又新鲜又渴望,因为我没有经历过这种事,又在醉中,一开始完全不得要领,只觉得怎么那么难受,她就捶我,后来还给我热了杯牛奶,安慰我。
发生了这件事情以后,我跟老大姐就拉近距离了。她们有一伙人经常在一起跳舞,都是军区、省委、市委的高干子女。那时候的风气还不允许跳舞,但他们经常跳,贴面舞,今天他家明天你家,到了就说:“跳舞吧。”音乐一放,窗帘一拉,邓丽君的《甜蜜蜜》就飘了出来,就跳上了。后来我听说邻居的举报里把我们说得很难听,说我们借跳舞群居、一大堆男男女女拉着窗帘,乱搞不正当男女关系、跳光屁股舞等等。但我可以发誓,我们只是跳跳贴面舞,千真万确。
跳舞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姑且叫她小C吧,比我小一点,也是部队领导的女儿,她一直跟我说,没想到能跟电影明星一起跳舞。两支舞跳完,她借贴面在我耳朵边说:明天上我们家去吧,我家没人,就我自己。
我到现在都记得我当时听到后面这句潜台词的感受,我的心突突突突在胸腔里狂跳不止,随时就要跳出来。在跟老大姐发生过那一次以后,我已经不再是懵懂无知的少年了,我知道这一去大概会发生什么事,心里又渴望又害怕,一个晚上都没有睡好,第二天早早醒了,我坐立不安,盼着约定的中午时间赶紧到来。
背着剧组所有的人,我像特务一样,来到我们约定的鸡鸣寺附近的公交车站,她已经在那里等着我了。一见面,她把我的手一拽,三拐两拐就到了她家,一路上两个人一句话都没有说,我紧张得连她家是什么样的房子都不记得了,她的紧张程度也不亚于我,两只攥在一起的手,都在发抖。
门一开,一进房,她就把我抱住了,当然,我也抱住了她。我不知道我们后来是怎么滚到床上去的。我现在回忆起当时,没有幸福,全是紧张,脑中一片空白,当时有什么过程完全回忆不起来,感觉非常快,完了以后就像不认识一样,非常不好意思。我不敢看她了,就要走,就是一个字:走。
“不行,不能走,我给你做饭吃。”她抱着我。
我心里特别难受,特别别扭,我们之间也只有那一次。我像逃跑一样走了。我现在开始懂得男人,过去了,后悔了,不敢面对,只能逃跑,我又不能跟她谈恋爱,又不知道该跟她说什么。她哭,不让我走,她是真喜欢我。最后她放我走了,要我晚上再去跳舞,我答应了。可是到了晚上,我就是不敢跟她跳,不敢瞧她的眼睛,紧张,尴尬,好像怕全世界都知道我们有什么事一样。
迟志强跟这些高干子弟在一起混了一个星期,老大姐和小C,都发生在这一个星期里。他后来管这一个星期叫“黑色星期”。为了这一星期,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隐隐有点谴责自己,但也对这种上层的生活感到羡慕和向往,那是一个新生事物不断进驻、但周围环境依然保守的年代:交际舞、邓丽君、红旗车……这些不是普通百姓生活中可以够到的东西,当时的社会意识中,交际舞就是耍流氓,邓丽君是靡靡之音,但是对一颗青年的心来说,他又分明感受到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那种自由而新潮的愉悦。
你问我,撇开这一个星期不谈,其他时间我是个风流的人吗?我不风流。我挺朴实,比较善良,但我在感情上不太把握得住自己,不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不懂得坚定地拒绝。另外特定年龄段,生理上确实也有一些刺激和需求。我内心有很绵软的地方,会随波逐流,我到了某个场合,就会顺应这个场合,让自己置身其中。
这个星期里头,还有一次,我们3个男青年一块儿,开着红旗轿车,到紫金山,一人带一个姑娘,都是跳舞时认识的舞伴,牵着手,抱上车,在红旗轿车里,一人腿上坐一个。不过是坐了一下大腿——这就是后来报纸渲染成的“聚众淫乱”。
因为用车,跟这些人在一起“鬼混”了一个星期,可是我有工作,我要拍戏,我很快就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了。我们拍戏是半封闭的,比较严格,甚至是半军事化的。那是什么年代?那时候谈恋爱要向单位打报告,组织不同意,就不许谈恋爱,不到22岁也不许谈恋爱。
这个星期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我感觉自己有了一点幸福,又有点恐慌,一个声音在脑子里说:“赶快停止,不要往下发展。”得到了,就行了,就像我们现在说的,有点艳遇。所以,这个星期结束以后,我就再也不去了。又过了一个多月,戏拍完了,我离开了南京。
●犯人新生艺术团
在牢里面,领导要我组织一个“犯人艺术新生团”,过年给犯人和家属表演。我一听,这个我是专业啊。严打被抓进去的演艺圈里的人不少,杂技团的、会翻跟头的、跳舞的,都有。我常常不睡觉,连夜赶排节目。
有一个节目是我的朗诵,配音乐,狱里有一个体操运动员,我让他编了一个舞。“妈妈过去我是你的骄傲,今天我是你的耻辱,看着你蹒跚的背影出现在铁窗前,我无言以对……”声音朗诵出来非常好听,配上舞蹈,背景是铁栏杆,一个老太太的形象,追光剪影。我要求那个会翻跟头的演员在这里直接一个腾空翻,双膝跪地,咣当,砸地,静止。“妈妈,我一生无法弥补给你的创伤!”
哎呀,那个效果真是太好了,当时他“咣当”一声从空中直接砸地跪下的时候,台底下许多人惊呼,然后就是静止——“哗哗”长时间的鼓掌!一下台我就把他抱住了,我说好兄弟,真是好兄弟!在舞台上,作为一个演员,我在社会上,没有听过这么真诚、隆重的掌声,现在作为一个囚犯,在囚犯和干警家属中间,我听到的这个掌声,真的是世界名牌的掌声。
因为演出效果太好了,我们开始到社会上去巡演,南京各区都去了。南京广播电视局当时想拍一部叫《迟志强》的电影,剧本都写好了,我不答应拍。我迟志强又不是英雄人物。但我还记得那个剧本的开头:摇晃的镜头——推啊推啊——“迟志强犯人艺术新生团”,有人捏着钱:有票没有?有票没有?一票难求。
●《铁窗泪》再铸辉煌
出狱后我又第二次获得了生命,政治生命和艺术生命。在摄影机面前,我的成长、我艺术上的天赋,在这一刻更加真实。因为我人生的体会都倾注在表演中了,人的成熟就在于曾经的经历。接连拍了两部戏,我因为嘴里老是哼哼我以前在狱中自己作词作曲的歌“铁门啊铁窗啊铁锁链……”被单位音像公司的人听见了,说不如录个磁带吧。我还有点心虚,说这不登大雅之堂吧。结果对方说,没事,改改歌词。“苦命啊苦命啊我真苦命,为什么我命运这样凄惨,外面的生活多美好,我却在牢中受折磨。”最后一句,后来改成了“我却在牢中想外面”。
磁带录完后,我没当回事,就跟李幼斌他们上长江源头、唐古拉山拍《天鼓》去了。那是1988年,我们受了不少罪。等我们从山上下来,到了上海,我才知道《铁窗泪》在全国发行得这么火。《电影世界》创刊35年,活动在沈阳体育馆,我,阎维文,毛阿敏,蒋大为……众多的歌星都去了,倪萍主持。当报幕员报出:下面是大家久违了的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迟志强的时候,万人体育馆开锅了,红旗、彩旗、人民币,连钱都往台上扔,大学生打出横幅“迟志强我们爱你”!
我走到台当中,整整5分钟,我没讲出话来。后来我每唱一句,台下就欢声雷动,我就唱不下去了。我后面是毛阿敏,她根本上不了台了,观众根本不让她上来,也不让我下去,就乱套了。馆长说,沈阳体育馆只有两次这么欢呼过,一次是郎平女排在这里五连胜,再一次就是你迟志强。
下面这段历史,细节历历在目,充满戏剧期待,也许不无“戏说”成分,但是读了回肠荡气,发人深省。以史为镜,照得现实洞若观火。——导言
■《怀念将“北京来的高官”斩首示众的丁葆祯》
这是一个让后来中国人感叹千秋的时刻!
凌晨三点,送走德州知府赵新后,山东巡抚丁葆祯提笔写下一首绝命诗:
华厦千年朽,亭台卧狐鼬;
不见人击壤,徒闻鬼啁啾。
除尘寻利帚,错想借吴钩;
归泉愧不已,未解众民忧!
写罢,丁葆祯将笔一丢,毅然唤醒妻儿,向他们吐露了实情,劝促全家人服毒一死。
堂堂副国级的二品高官,因为救国救民,伸张正气,到头来却为全家带来死路一条。我不知道面对哭成一团的妻子儿女,丁葆祯是否想到:我丁葆祯何不幸生于大清!
一切得从“北京来的高官”安得海说起。
安得海,又名“小安子”,早年为咸丰皇帝拉皮条,促成了咸丰与慈禧的苟合,慈禧因此由官女一跃而成贵人。与东宫太后共同垂帘听政后,慈禧同志“富而思源”,安排仅是六品蓝翎的安得海总管“大内太监”,比美国白宫办公厅主任没差到哪儿去,“小安子”遂成为大清同治年间的一代红人。
同治十一年(1873年)正月,东西两宫为刚刚成年的载淳选了后妃,准备举办大婚典礼,需要赶制全宫穿用的一大批湘绣“龙衣”。安得海深知此事是肥差,又久居深宫,因此向那拉氏百般央求,要去江南督造“龙衣”。不过,安得海毕竟不是朝臣,不能名正言顺地“奉旨出京”,商量的结果,慈禧嘱咐安得海乔装简从,悄悄出京,暗去暗归。
慈禧太后的宠信太监,都只能这么静悄悄地到地方办事,与大清对京官的管理有关。
大清执政者也知道,作为中央集权政体,“京官”出京后,扰民扰官扰地方,索财索色索珍宝,乃是亘古不变的“潜规则”。至今最广大中国人民仍在传唱的“京官见官高三级”,决非是浪得虚名。因此,我大清政府历来严格限制京官出京的人数、规格、频率、时间等。太监作为“京官中的京官”,受到的管理也更严格,并形成了这样一条不成文的祖训:“内监不许私离京城四十里,违者任由地方官就地正法”。
安得海当年三月出离京城,在通州登船,沿水路直向南方开去。他此番出行,早有各地“驻京办”向沿河两岸地方官员通报了消息,不等安得海的船靠岸,沿河两岸地方官已备下金银珠宝、歌姬舞伎,连同拜贴一并送到了船头。安得海一一笑纳之。这一地方讨得了喜欢,下一个地方就更想讨好,很快形成了这样的接待标准:沿途每县安排200民夫拉纤;安得海所行之处,前后百里不许打渔;沿途州县,按户摊派,缴上船去,叫做“补漏银”。
一日,安得海的队伍开进了山东德州。德州知府赵新早早等候在水边,派人送上了自己的拜贴。安得海知道这德州地面不小,想必油水更大,于是传唤赵新上船。
亲切接见完毕,赵新双手送上了自己的银贴。安得海打开后,一甩手将银贴摔到船甲上,叫声:“掌嘴!”说时迟,那时快,早有专司掌嘴的衙役上前噼里啦拉给了赵新一通耳光。掌毕,安得海跺脚大骂:“我给你三天时间,交足五千两白银,若敢少交一两,晚交一刻,耽误了钦定行程,就把你猴崽子脑袋瓜儿送上船来!”原来,此前安德海所过州县,“补漏银”最少的也有二三千两。
赵知府哪里敢说一句话,边“遵命”边退下船来。回府衙后赵新反复思索:当下老百姓早就被各种捐税逼得眼睛都红了,猛然摊派5000两白银如何受得了?走投无路之际,决定求助省巡抚丁葆祯。
丁葆祯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在当时腐败无能、贿赂公行的大清官场中,是一个难得的另类。丁葆祯听完赵新的工作汇报后,也一筹莫展:既想狠治一下安德海,保山东一境百姓安宁;又害怕得罪了安得海,自己官位不保事小,就连一家老小也有性命之忧。二人相对无言,陷入疆局。
冥冥之中,丁葆祯想起自己母亲的一次谈话:“祯儿,只想自己的身家性命,百姓要你这样的官又有什么用呢?”丁葆祯决定回到衙署,找赵新重新计议。
丁葆祯问赵新:“贵府上船之际,可曾看到圣旨?”赵新回答:“船舱之中,并不见有圣旨高悬”。 丁葆祯拍掌道:“果然不出所料!若有圣旨岂能不焚香供奉?这可是天厌恶人,助我成功!”当即面授机宜,赵新听了倒吸一口凉气,但又别无它法,只好把心一横,即刻返回德州做准备去了。
三天后,赵新把安德海、陈德霖及其随行人员全部押赴到了济南府,安德海这人倒也口硬:“告诉你们的丁巡抚,看他敢把爷爷怎样!”
安德海说这话时,其实挺有底气:当时西太后刚刚亲自领导剿灭了太平天国运动,又厉行新政,一时大清上下,国泰民安,经济发展,稳定和谐,史称“同治中兴”——相当于今之“5000年来最高盛世”,这个时节谁敢拿太后的人动土?
但安德海也犯了一个错误,慈禧的对头东宫太后随时都想打击一下她的气焰,这也是当时公开的秘密。安德海一入狱,丁葆祯立即安排自己的亲信单四儿,进京把自己的密奏送呈恭亲王,请恭亲王暗暗送进东宫。
丁葆祯估算行程,章四儿来去也就五六天行程,然而六天的时间已过,却不见章四儿回来,丁葆祯的心头开始被恐惧所缠绕,并暗暗下定决心:一旦事败,放安德海一走,全家服毒自杀!
夜阑人静,梆敲三更,丁葆祯一个人在秉烛夜座。突然听见敲门声,丁葆祯一阵狂喜,谁知进来的是知府赵新,赵新一进门就双脚跪下:“下官有失职守,向抚台大人请罪!”原来安德海手下有一个叫张德禄的心腹太监,用珠宝贿赂了关他的班头,得以偷偷逃走。丁葆祯至此方知章四儿为什么不能按时归来,连声叹息:“罢了,罢了,这班污吏坏我大事!”
丁葆祯无奈送走赵新,于是发生了开头那一幕。
迷糊之中,丁葆祯听到一声“大人”,抬头一看,不由得惊叫起来,站在眼前的确确实实是章四儿。章四儿一看情景,赶紧掏出怀中的圣旨,丁葆祯擦干眼皮的泪水,一跪到地,接过圣旨,展开细读:
“奉天承运大清国慈安皇太后诏曰:……着该省巡抚丁葆祯,立将安得海等三犯拘捕,就地正法,不得宽纵,倘有违误,严惩不贷,钦此。”
章四儿这才回过头来,将经过细述了一番。章四儿顺利拿到圣旨后,张德禄也已回了宫,随即下令对所有出城的人,特别是山东口音的人,严加搜查。章四儿整整一天不能出城。危急时刻,银子同样派上了用场,章四儿托朋友用银子打点了守门官兵,得以混出城门。
丁葆祯听罢,对章四儿大大进行了夸奖,并叫内人拿出一百两银子,赏给章四儿。
此时天色已放亮,丁葆祯立刻吩咐升堂,提审安得海一干人等。丁葆祯宣读了东宫太后的圣旨,下令将安得海、陈德霖推出午门斩首,同时将其余人等一律当堂开释,发放路费,各自归京。
宣布完毕,一名小隶跑上堂禀道:“大人,西宫的刘老公公奉西太后圣旨到。”丁葆祯下令排出香案,迎接刘老公公,俟刘老公公开读圣旨完工,丁葆祯回道:“可惜西太后圣旨迟来一步,人已处决了,只好请刘老公公代下官向西太后请罪了。”随后命人献上了两颗血淋淋的人头。刘老公公见状,只能干搓手,无话可说。
处斩安德海等虽然有理有据,毕竟得罪了西宫太后。丁葆祯忽然心生一计,派人将安得海的尸体上下剥光,在济南陈尸三日,一时观者如睹。
慈禧太后本来因安德海被杀痛恨丁葆祯,但听说安德海被裸尸三日,气也消了一半。原来当时清官内外盛传26岁的安德海之所以得慈禧专宠,缘于安德海未净身,是混进宫里的假太监。丁葆祯将安德海裸尸三日,倒替慈禧消除了闲话,不能不感念他“很会办事”,因而事后并没有任何报复。
回看林嘉祥,虽说也是“北京来的高官”,但充其量只是部门的一个局级领导干部,与安德海这样国家领导人身边的红人没得比,然而,假如没有网络,没有人肉搜索,林嘉祥之流能东窗事发吗?为什么要等到中央部门下令才能处置它?深圳的地方父母官呢?此时此刻,我的耳畔再次响起丁葆祯母亲的那句话:“只想自己的身家性命,百姓要你这样的官又有什么用呢?”
■老公就要找这样的!

(1)
* 有点害羞,但曾在分别的街头,大声说我爱你。
* 同我去庙里求签,轻轻捉住我的手一同跪下。
* 言而有信。
* 从来不迟到——我迟到他不生气。
* 拥抱很久、很紧——每次我起身时几乎是需要慢慢推开他。
* 睡得比我迟一点,醒来早一点。
* 朦胧醒来轻呼我的名字——没有呼错。
* 记得我的日期、鞋号、最怕的事。
* 我很怕虫子,见到虫子大声尖叫他不会笑我。
* 笑起来很像个坏蛋——其实不是。
* 不舒服时,请假带我去看医生,回来路上买冰淇淋做鼓励。
* 开车绝不喝酒,让我系上安全带。
(2)
* 帮我做家务,每天。边做边聊天。
* 常常帮助别人,不为什么。
* 答应我:永远不。然后永远不。
* 白煮蛋的黄可以给他吃。
* 雨天散步,背我过积水,说:你还可以再胖一些啊。
* 吵嘴时不会一走了之。
* 错了会认错。
* 我说笑话他笑。
* 逛街时我看中同一款式三种颜色的裙子,他说:都试一遍好了。
* 试鞋时,他把我的卡通袜叠叠塞进上衣口袋。
* 常常说,有我呢。
(3)
* 指甲整齐干净,喜欢我替他剪指甲。
* 小孩子都喜欢他,常常在楼下玩一裤子泥回来。
* 轻轻拧开我拧不开的汽水瓶。
* 忙时给我订机票,让我带父母一起出去玩。
* 告诉我——24小时随时打电话。
* 告诉我——不要省钱。
* 去义务献血,回来笑嘻嘻掏出一块“福利饼干”给我尝。
* 偷偷买一件两人合穿的雨衣放在车上。
* 我喜欢赤脚,他在副驾驶位脚下铺一小块羊绒毯。
* 与人争论听上去像是解释。
(4)
* 教我滑旱冰,扶着我跑了快一千公里。
* 从不上网聊天。
* 他的秘书说帮他缝上脱落的纽扣,他说谢谢,不用。
* 送我的花是盆花,替我浇水。
* 和我下棋,允许我悔棋。
* 他其实很早就对他的父母说起我……
* 喜欢运动,带我去招待女宾俱乐部。
* 穿十年前的牛仔裤仍然合身。
* 他养了一条大狗,他的狗喜欢我。
(5)
* 吵嘴时我要他还我送给他的维尼熊,他坚决不还。
* 我不辨方向,他体内有指南针,说——跟牢我。
* 吃我吃剩的东西。
* 我失眠时他陪我聊天。
* 比我高,我取不到的东西让他取。
* 重大的事情和我商量,比如明年的投资计划、周末野餐带不带烧烤架,晚饭吃大白菜还是小白菜。
* 站在商店的洗手间外面等我。
* 我感冒了,他还是会用我的杯子喝水。
* 和大人在一起像大人,和孩子在一起像孩子。
(6)
* 喜欢我,从未犹豫,从不和别的女人比较。
* 必须非常合心的东西才会买——买时从不问价格,然后用很久很久。
* 火车站接我,早到十分钟,带一盒蓝莓酸奶。
* 我买给他的东西都合他心,不转送他人。
* 身上的味道很好闻,但他自己不知道。
* 逛街回家,一只眼看电视球赛一只眼看我试新衣。
* 对女人有风度,也有距离。
* 有了他,计算机罢工不必彻夜痛苦。
* 很少叹气。
* 真的可以随时找到他。
* 和他在一起不怕死——也不害怕活下去,活到很老…
■《民以何食为天》
前言:系于口舌之间的民族命运(3)

“民以食为天”,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自己民族重视“吃”和“吃”在日常生活与历史传统中的重要地位的一种妥贴而形象的表达。我的一位周姓朋友的父亲,1940年代远在英伦留学时,有英国人问他:中国人普遍信什么宗教?他想都不用想就答曰:信“吃”。真正的精辟简洁!
然而,随着在2003年春夏之交的那场席卷中国的抗击萨斯(SARS)中的杰出表现而举世敬重的两个中国人之一的钟南山院士(钟院士是以精湛的医术和敬业精神而名标青史)的一句相关食品安全的石破惊天的话,使得一直以来对此都懵然无知的老百姓在惊悚激愤的同时,不禁责问:是谁把我们的“天”捅了个大窟窿?我们还能相信谁?!还能相信什么?随后便在全国刮起了一股强劲的食品安全问责风暴,而在这场关乎种族存亡的食品安全问责中,钟院士严谨理性的科学精神和讲真话的人格尊严,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我们这个种族正在不知不觉中集体无意识地进行着的慢性自杀。
事情是这样的:2004年暮春,在南国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越秀区人大代表的分组讨论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钟院士的一句“食品安全日趋严重,50年后广东的大多数人将丧失生育能力”,再次引起传媒的强烈关注,随后一批颇具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媒体纷纷将钟院士的如下讲话公诸于众: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广州很多疾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都和食品安全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广州的肠癌[intestinal carcinoma ]、妇女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卵巢癌[ovarian carcinoma ]的发病率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而这些和农药、添加剂、防腐剂和促长剂的过量使用都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近年来食品问题越来越突出,男性的精子浓度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男性精子浓度是五千万到一亿算是正常,现在三千万都算正常了。现在男性的精子浓度比40年前下降了将近一半。如果不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再过50年,很多人将生不了孩子。”
世界范围内严重的药物灾难屡见不鲜,刘经棠、朱正芳先生编译的《现代医药中的错误》一书,举出多个例子,其中,反应停(妇女早孕反应时使用)就曾于上世纪50年代造成巨大的灾难,服药者生出的婴儿手脚都直接长在身体上,形如海豹,死亡率50%。不完全统计,德国有8000个海豹儿,日本有1000个……
随后,科研人员给兔子和猴子服用了反应停,它们便100%发生了畸胎!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往往不与剂量比例相关,有些会在极微量时便对敏感的人群造成极严重的后果。2003年发生在中国的“大闸蟹风波”,据说就是在蟹身上验出“氯霉素”。可氯霉素的毒性也是一点点足可致敏感的人于死地。
有毒食品在千百年来,不仅侵蚀着普通人的身体健康和性命,而且对那些名扬百代、为人类文明做出过贡献的卓尔不群之士也不放过,甚或在他们付出生命代价之后,一直还要使他在生前视若生命的名誉蒙尘含羞——以伟大的《命运》交响曲震撼并激励过世界角角落落几代人的乐圣贝多芬,便是一个不幸的个案:
一直以来,历史学家们都把贝多芬的死亡原因归于足以令任何男子耻辱的性疾病——梅毒,尽管人们也一直好意的用中西通用的“才子风流”之因为其辩解,但近二百年来人们还是有美玉微瑕之感。
幸而,最近一个由基因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法医组成的科学家小组的一个研究项目,却意外地为贝多芬洗脱了一直以来强加在他头顶上的恶名。该项目正如其负责人吉诺?福尔纳恰里所说的“此计划并不是对疾病的简单研究,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学调查。因为隐藏在这些骸骨背后的具有历史价值的秘密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所说这项计划,是为了向世人揭示50名代表人物是如何生活以及如何死亡的。他们吃了什么?有什么习惯?有什么样疾病的困扰?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将在科学家对尸体进行基因研究之后得出答案。
科学家们对贝多芬的死亡研究就是这样取得了进展的:科学家在对已经保存了近两个世纪的贝多芬的一绺头发研究后发现,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生前并未服用过大量镇静药和含砷的药片。因为在贝多芬死后,他的私人秘书曾指责医院“让贝多芬服用了太多药品从而导致他的死亡”。
此外,在贝多芬的头发中也并未发现有大量汞成分的存在。由于某种原因,这一元素在当时是被用来治疗梅毒的,因此,可以认定贝多芬并未像大家普遍认的那样感染了梅毒。
最后,科学家们得出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结论,贝多芬可能是在长期食用多瑙河中某种被污染的鱼后而死于慢性中毒的,而且这种毒素还有可能也是导致其失聪的原因。
为此,笔者又翻阅了几本不同的贝多芬传记,其中“他经常趴在窗户上,向他贪杯之交的鱼贩子克伦扮鬼脸”这样的句子并不鲜见。一生中嗜酒、喜食鱼、挚爱着波光浩渺的多瑙河。而也就是这些嗜好,使这位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音乐家最终向自己讴歌的命运低下了尊贵的头颅!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可不可以这样讲:他是丧身鱼腹的?!真是天妒英才。
而与钟院士在同一座城市的暨南大学“生殖免疫研究中心”的朱伟杰教授,用他自己相关“瘦肉精”的实验,从中国人千百年来的饮食最好――烹食猪肉方面,再次为钟院士的论点提供了力证:“瘦肉精”学名叫盐酸克仑特罗[clenbuterol],是一种作用极强的β2受体激动剂[beta-adrenergic receptor agonist],曾用于支气管哮喘,因其对心脏的副作用大,故已限制使用。而猪在吃含有“瘦肉精”的饲料后,能促进猪的骨骼肌(瘦肉)蛋白质合成和减少脂肪沉积,可明显增加瘦肉率。而人吃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后,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跳,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因此全世界都禁用其作饲料添加剂。
朱教授研究组的实验,同时还证明极微量的“瘦肉精”便足以使小白鼠的胚胎发育异常,最终致退化消失――不孕。同一剂量在人体内是否对胚胎也存在相似的毒性效应,尚有待研究。小鼠不能用的,何敢用于人身?若孕妇,尤其是受精胚胎处于发育早期的孕妇,食用了大量残留“瘦肉精”的动物内脏或肉类,就有危及胚胎的风险,而且因“瘦肉精”在人体内半衰期长,代谢慢,可能潜在毒性效应更大。目前,该研究对于不孕,及以后是否会致畸致残或致癌,更是一个须继续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2004年7月初,笔者专访了以研发检测食品安全产品为主的江西中德大地生物工程公司名誉董事长、全国政协常委、江西南昌大学副校长邵鸿博士。他告诉笔者,他们已在国内率先研制出快速检测“瘦肉精”的试纸条并建成一套成体系的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生产线,同时他们申请的“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课题也获得资助。而最令笔者感慨的倒是邵博士一直以来不分大会小会的近乎布道式的为食品安全的鼓与呼:“用“瘦肉精”喂猪,用避孕药喂黄鳝、泥鳅……部分不法生产厂商往往使用这种“高科技”牟取暴利而置百姓生死于不顾。河源市“瘦肉精”中毒484人,顺德又能毒倒200人,如今,“瘦肉精”又牵涉到人类的传宗接代问题,人们可以三日不知肉味,却不能减少担心啊!有关管理部门,你们于此是否已想出好的对策呢?”
2004年5月20日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的专访中,当记者马洪涛问及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的调查组组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吃东西担心与否”时,郑坦言:“现在百姓有的讲,你看,一会儿火腿不行了,一会儿肉松不行了,一会儿又是韭菜不行了,不知道吃什么。我也是一个百姓,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同样有这样的担心。” 这句在西方看似简单讲话,在中国的特定环境下其所涉领域问题的严重程度令人难以想见。

廖冰兄漫画
■芝加哥等待第一位黑人总统
最后一天:一个搏命 一个惶恐

●奥巴马:
当选后保证兑现承诺
奥巴马在投票展开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一个节目访问时,大谈他当选后对第一个任期的展望。他保证,他会履行竞选期间所做出的种种承诺。

●麦凯恩:
我将成为美国总统
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3日午夜时分在“家乡”父老面前为自己鼓劲,“明天,我们将颠覆亚利桑那州没有一位美国总统的历史,我将成为美国总统!”
■哈尔滨“10•11”命案后的网络暗战
“鉴定的专家对我说,‘你儿子身体很好,很健康,没有病,也没有吸毒史’,肯定是被打死的”。
———林松岭的父亲林吉利转述尸检专家的话
“不论是弱者还是强者都想站在网络的制高点,期望从网络这里得到对自己有利的支持。‘林托’或者‘警托’,不像是有人大规模组织”
———网络社区资深编辑蹉跎


●第一回合,死者家属胜
网上发帖:死者亲属引爆网络舆论
“六警察打死无辜大学生”
●第二回合,涉案警察赢得舆论支持
舆情转向:录像片段从警方流出
“六提辖拳打林衙内”
●第三回合,警察再胜
舆情漩涡:传言四起三人成虎
“人肉”搜出所谓“恶少”
●第四回合,林家挽回颓势
澄清流言:“林托”全面出动反击
约见媒体驳斥网络传言
●第五回合,双方进入胶着状态
各方角逐:谁在操控网络民意
“舆情是世相的必然反映”
●11月5日,“10•11”命案死者林松岭的死因将在哈尔滨市揭盅。
昨日下午,林吉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中。“我把儿子的东西都带回来了,”林对南都记者说,肝脏、脾脏等尸检需要的器官切片都从上海带回了哈尔滨。此前,这些器官切片于10月26日送到位于上海市的司法部司法鉴定研究所做死因鉴定。
“鉴定的专家对我说,‘你儿子身体很好,很健康,没有病,也没有吸毒史’”,林吉利转述了尸检专家的话,“肯定是被打死的”。
据林吉利称,他在从上海返回哈尔滨前,其子林松岭的死因鉴定已进行完毕。“鉴定各项结果密封了谁都不给看,要到11月5日9位专家都签字形成统一意见后才正式发布”。
10月11日,林吉利的独子林松岭在与警察的斗殴中死亡。此后,事件引起全国关注———将此事推向公众视野的,主要是被喻为“新媒体”的网络。
由于网络舆论的加入,使得被警方称为“一起(普通)刑事案件”的“10•11”命案引起全国关注,一波三折、扑朔迷离。
10月25日,林松岭尸检。在尸检中,因为网络舆论,鉴定专家还得对死者专门进行“毒品检验”。在等待尸检结论的日子,关于“10•11”命案的争论并没有静默。在网络上,有被称为“林托”的死者林松岭生前亲友,也有包括以家属口吻出现、同情并支持警察的“警托”。
林松岭死因即将揭晓,“10•11”命案不久也将进入司法程序———“林托”与“警托”,或将迎接下一场“暗战”的来临。
“国际金融风暴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明年可能会更加的深化。”——吴敬琏

■“金融海啸”
“金融海啸”进一步打击香港和大陆经济, 继在东莞设厂的合俊集团申请清盘后,有62年历史的香港泰林无线电器行也倒闭。另外,香港金饰及珠宝制造商金至尊珠宝昨日遭债权人入禀申请清盘。
10月15日,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团旗下在东莞的两工厂倒闭,约6000余工人失业。合俊集团是港资上市公司,年销售额超过7亿港元,在玩具界举足轻重。世界玩具五大品牌中,合俊已是其中三个品牌的制造商。
随着全球最大圣诞树制造商宝吉在年初倒闭,深圳超过百家圣诞树制造商关厂、停工、合并或外迁,企业数量从去年的四百多家减少到不到290家,产量骤减两成以上。
08年来,大陆不断出现企业倒闭。受大陆政策影响,加上“金融海啸”,珠江三角洲的港资企业经营环境越来越恶化。
2008年5月,东莞市玩具协会向前来调研的东莞市政协委员说,当时东莞仍有3800多家玩具企业经营,“不过再过两年”,能活下来的最多只有2000家,另外的1800多家玩具企业会倒闭。
■城市候鸟
——我哋呢班打工仔

他们是为改变命运而拼搏的一代人,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候鸟。他们这群人有个粤味很浓的称呼:“打工仔”。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上世纪90年代,“百万民工下珠江”。当地人称他们为:“捞仔”。打工仔们这才感觉到,自己身在其中的城市,距离竟是如此之远。城市的阳光很灿烂,却照不暖这群候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好蜷缩在工业区内,吃着食堂的大锅饭,住在拥挤的集体宿舍,晚班后去厂门边的小店瞅几眼电视,找老乡拉拉家常。直到周末,才蜂拥而出,填塞了一个个闹市,却舍不得买几件普通的衣服。
对家的挂念和对城市的向往,在打工仔身上始终是个矛盾。离开家乡时,他们带着背井离乡的悲壮和冲向城市的喜悦。回家团圆时,他们享受着家的温暖,却又忍不住以城市形象博得三乡五里羡慕的眼光。
有一年回乡,我见到久违的叔叔。为了每月700元的工资,他快40岁了还跑去上海郊区打工,昼伏夜出。此时,他蹲在14英寸的黑白电视前,看电视剧《闯上海》。“这演的就是我们的生活啊,我们不就是在闯上海么?”
这是几年中我听他说的少数几句话之一,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打工仔缺钱,更缺心灵关照。他们身上,总有一种闯荡天涯的悲凉。他们为这个奔流的时代,刻下了孤独的烙印。
业内人士预计,将有逾10%港资企业面临倒闭,逾万家企业结业,保守估计,若每家企业聘用100名工人,将有过百万工人失业。
《我哋呢班打工仔》',1)">
我哋呢班打工仔
通街走籴直头系坏肠胃
揾嗰些少到月底点够洗(吃个鬼)
咪话冇乜所谓
最弊波士郁啲发威(癫过鸡)
一咪喺处系唔系就乱嚟吠
噏亲加薪块面嗱起恶睇(扭下计)
你就认真开胃
半斤八两做到只积甘既样
半斤八两湿水炮仗点会响
半斤八两够姜就揸枪走去抢
出左半斤力想话摞番足八两
家阵恶温食边有半斤八两甘理想(吹涨)
我哋呢班打工仔一生一世为钱币做奴隶
个种辛苦折堕讲出吓鬼(死比你睇)
咪话冇乜所谓
半斤八两就算有福都冇你享
半斤八两仲惨过滚水渌猪肠
半斤八两鸡碎甘多都要啄
出左半斤力想话摞番足八两
家阵恶揾食边有半斤八两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