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去了一次“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颇多感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7:37:22
近日去了一次“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感慨颇多。
1、解说员的“失望”
在“大包干纪念馆”参观,讲解员开始还认真地介绍,无非是改革前的落后,吃不饱,饿死人。小岗村人均4亩多地,在集体时,竟然吃不上饭,可见集体化之荒谬。讲解不到一半,我们与讲解员就一些情况进行提问交流。在讲到滁州市为小岗村规划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时,有同志问:这个规划是什么时候提出的?有无具体的指标?现在走到了那一步?讲解员默然不知,无以回答,深感愧疚。
快结束时,笔者问讲解员:你们经常给客人介绍小岗,你自己对这个“农村改革第一村”怎么看?
讲解员脱口而出:我的感觉和你们一样。
笔者感到很意外,又问:你知道我们看了以后是什么感觉吗?
讲解员毫不犹豫地回答:失望。
我无语。
凭心而论,这个被“大包干纪念馆”承包人聘来的讲解员的形象和基本素质还是不错的,据说还做过老师。
2、政府规划目标的“忽悠”
地方政府为小岗村规划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这样的:
第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步:发展红色旅游,带动小岗经济;
第三步:跳出小岗求发展;着力办好工业园;
笔者不知道这是一个挂在墙上的蓝图还是一张画饼,快30年了,刚刚有外来企业租赁农民的土地种植葡萄等经济作物,也算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吧。可是,发展红色旅游,带动小岗经济在那里?且不谈红色不红色,不管什么色,只要能带动经济发展也行。只有一个门可罗雀的“大包干纪念馆”,不知人们游什么,又能带动什么?更不可理解的是,这样一个在布局、资源、交通、人文等各方面都不具备发展工业条件的小村庄,政府还要给他们规划工业园,不知是真要这么做还是说说而已。这难道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3、面对“改革第一村”这个标签,不知到该说些什么?
有幸遇到一个当时分田单干的带头人,交谈了一会儿,他说:要发展集体经济,集体没有“经济”是不行的,现在很难。他谈的多是要坚持“事实求是”,如果不是事实求是,我们连温饱问题也解决不了。
也不幸看到一个很困难的家庭,4口人,夫妻二人,10亩多地,老婆和两个孩子都没有赶上分地。一子19岁,到某发达地区打工,月工资只300多元,已回家,想到北京找活做,问我们到北京需要多少路费。一个姑娘在“大包干纪念馆”上班,也能拿300--400元。两个孩子都没有完成初中教育,孩子母亲身体不好,90年代建的房子,没有任何装修,屋里只有几张木板床,没有任何现代设备。这样的家庭,不知再过20年,他们的下一代能否翻身。交谈后,留给我们的只有沉重的压抑感。
凭心而论,笔者并不简单化地否定家庭联产承包的做法,但承包以后的路怎么走?就一个分田单干完了吗?小岗村冒着杀头危险的签字上,明明白白写找“我们分田单干”。但是,虽然一步跨过了温饱线,却20多年没有摸着致富门。在“大包干纪念馆”中展示的那些为分田单干大唱赞歌和为小岗村规划宏伟目标的官员和学者们,有责任再回去看一看今天的现实, 你们从小岗村取走了一个政治标签,却扔下了小岗村的老百姓。
网上讨论安徽的问题很多,笔者到想,与其在网上打笔墨官司,还不如都到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去看一看,顺便为小岗村增加点门票收入。如有可能,建议再到江苏华西村,看看他们已经走过来的发展战略。
快30年了,我们的实践还不够吗?
----------------------------------------------------------------------------------------------------------------------------------------------------------------比小岗更穷的也多啊,这是中国的现实,解放前更穷,能怪改革吗?此路越走越窄,最后是条死胡同。七几年北方人均六分地的地方都能在集体发展得不错,小岗人均4亩好地还居然吃不饱?可见不是外在原因.通过参观小岗村,学习邓小平分田到户的伟大理论。78年签定协议冒被谁杀的头?尤其建议右派去小岗村体验和支持,做贡献 还是右派们最正确?怪毛时代?这个村被上头宠坏了风气.人与人协作都有大问题,矛盾都不能解决.肯定翻身难! 不知道78年要是城市人"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把城市生产和居住土地分了,有没有可能受表扬? 没法子了,毛主席的光明大道不走.只好先给他们尝尝资本强迫的力量了.这话说的太准确了!佩服!建议把全国的公路进行分段到户,每个人守着一段路收养路费致富有了实践检验。给集体干不出力,给自己干玩命.恶劣之态还推广,丢人那.皇帝都提倡精忠报国.关键不在集体还是单干。我们单干:被政治家利用了一下他就成了国家领导人,而农民呢成了单身!大寨卻是流血流汗干出来的,集体的力量成果今天都在体现!有幸遇到一个当时分田单干的带头人,交谈了一会儿,他说:要发展集体经济,集体没有“经济”是不行的,现在很难。看了小岗村,再看华西村,有比较就有鉴别。“大包干纪念馆”承包人,什么都承包啊.哈哈 这个几百人的村子,如果把国家财政拨款和兄弟单位馈赠的共几百万抽走,将是怎样的破弊哟!是一篇好文章。但有一点考虑不周:未考虑保护文中提到的具体人。也许,他会因为您的这篇文章而失业。——但愿我是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