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书海拾贝(6)每日更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8:19:18
■“宝马阿叔”
——不停车道歉,追到你没油!
东莞一名五旬阿叔驾驶宝马车等红绿灯时被交通执法车卡道,一路狂追,称“你不守规矩,我跟你玩到底”。

阿叔单手驾车紧追执法车。

阿叔试图超越截停执法车。

被执法车躲开后,阿叔大叫“你不停车道歉,我今天追到你车没油!”

终于截停执法车,阿叔神情激动地教训司机。
“你不停车道歉,我今天追到你车没油!”昨日上午,在东莞南城体育馆附近,因为等红灯时被对方卡住车道,一名50多岁的阿叔驾驶一辆咖啡色的宝马紧追一辆交通执法车,最终将其截停。执法车司机向“宝马阿叔”道歉后,双方散去。
昨日上午,在南城体育馆附近,一辆车身上写着“交通执法”四个大字的交通局执法车忽然从体育馆广场前的入口高速驶入广场,一辆车牌为粤S8×88×的咖啡色宝马车紧追其后,宝马车内一名年龄50多岁、满头白发的阿叔边驾车边在车内大声喊着让执法车停下,阿叔还不时将车并排着贴近执法车用单手指着司机喊着“你继续跑啊,我看你能跑多远?”、“你不停车道歉,我今天追到你车没油!”之类的话语。
对于阿叔的追赶,执法车显得犹为害怕,每当宝马车一赶上来,执法车就加大油门往前摆脱,而司机对于阿叔的喊话也不理不睬,双方就这样绕着体育场和门口的马路追逐,期间两车多次贴得很近,险些发生碰撞。
双方追逐了四五圈后,白发阿叔突然超车掉头从执法车的前方将其迎面拦在广场上的花坛边,随后阿叔下车走到执法车的驾驶室边指着司机不停“教训”,神情十分激动,而执法车司机则坐在车内一声不吭。
据阿叔自己介绍,就在四五分钟前,他驾车和执法车并排着在广场前一红绿灯路口等红灯,等到绿灯亮时执法车突然超前越道到他所在的车道上,吓了他一跳,他觉得执法车有点“仗势欺人”,所以他决定紧追执法车要司机道歉。“我是本地人我怕什么,你要是不守规矩我跟你玩到底。”
就在阿叔不停“教训”执法车司机时,另外一辆交通执法车赶到现场,从车上下来的一名穿制服、戴墨镜男子赶紧过来调解,并让执法车司机向阿叔当场道歉,阿叔这才同意让执法车离开,随后双方各自驾车离开了现场。
十大元帅第一名
■红军之父:朱德(1886 ~ 1976)
我们共产党人胸襟要广阔,气量要宏大,要求自己比要求别人要严格一些,有功先归群众,有过勇于担当,所谓“善者归诸人,过者归诸己”。——朱德

毛泽东点评:“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朱总司令,建军元勋。名将传统,智仁信勇。青年讲武,德苏学戎。工精律诗,放歌大风。当年弃教习武前,五律一首表心胸:
志士恨无穷,只身走西东。
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从三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在党内会议和召集的群众大会上,都并列挂着两幅画像———毛主席、朱总司令。夺取政权的烽火岁月中,朱德的名字与毛泽东一起,成为中国革命的象征。毛泽东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朱德, 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共产党。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共产党的工作。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1930年,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毛泽东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朱德的代称。在红军长征时,他有时也担负具体作战指挥。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1940年回延安后,因年纪已大,主要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局,不过1947年攻克石家庄时他曾亲临前线指挥。
建国后,朱德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主席、人大委员长,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不同意给彭德怀那样定性,被有人说成年老糊涂。“文革”初定林彪为接班人时,他不表赞成,1975年又率先揭发江青,可见心底如明镜。
1976年7月,朱德以90岁高龄去世。

蒋介石签发给朱德的委任状

1945年,朱德和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主席台上
链接
●十大元帅
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
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在卢沟桥畔中国守军防区内进行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日军借口失踪一名士兵,无理要求进入中国军队防守的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遂向位于桥东的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轰击,并企图强夺卢沟桥。这就是“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
第二天,蒋介石电令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苑平固守勿退!”中国守军二十九军官兵,在日军蛮横无理的挑衅和攻击下,奋起抗击,他们以鲜血揭开了八年抗战的序幕。
资料:
中日双方军力比较(1937年7月)
陆军(勉强算1:2)
中:现役兵170万  预备役兵   0    后备役兵   0     补充兵   50万  总计  220万
日:现役兵 38万  预备役兵  73.8万 后备役兵 87.9万 补充兵 248.4万  总计 448.1万
师级单位装备状况
中 (师):11000人  马匹  0      步枪3800支  机枪328挺  火炮46门  战车0
日(师团)22000人  马匹5800匹  步枪9500支  机枪600挺  火炮108门 战车24辆
海军(1:30)
中:6万余吨
日:190万吨
空军(1:9)
中: 300架
日:2700架
【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始建于金代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1192年),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建。桥长266.5米,美丽的石桥宛如一带长虹,横跨两岸,11个拱券洞门悠然卧在波澜之上,每个桥墩前的分水尖,像把利剑伸向兴风作浪的孽蛟,迫使它驯服地从洞门流过。此即卢沟桥上著名的“斩龙剑”。
根据古代的记载,金代的这座桥,“插柏为基,雕石为栏,栏上狮抱负,不可胜计”。桥东西两端有四根高4.65米的华表亭亭玉立。桥上两侧共有1.4米高的望柱281根。两柱之间由刻着花纹的栏板相连。每个望柱顶端都有一个大狮,大狮身上雕着许多姿态各异的小狮。由于雕刻艺术高超,小狮不易被发现。经考古工作队勘察,桥上的石狮(包括桥东端代替抱鼓石的两个大狮,华表莲座上4个坐狮,281根望柱顶端的大狮及198个大狮身上的小狮)总数为485个。
桥东端有碑亭,石碑正面为乾隆书“卢沟晓月”四字,背面为乾隆书卢沟桥诗。
这座华北第一大联拱石桥,已经静静地横卧在永定河上达八百多年了。
卢沟桥,由于1937 “七七事变”在这里引爆了中日两国持续八年之久的血腥战争而扬名世界。卢沟桥的大名远播西方是七百年前的事,在《马可波罗东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洋人都称它马可波罗桥。
一座桥,当它巍立浊流八百年之后,就不仅是一座桥了,岁月的风霜在它身上留下了太多的历史痕迹和文化印记,值得后人细读、深思。


         
■《李海鹰作品巨星璀璨交响音乐会》7月7日登陆广州

『2008祝福北京』——李海鹰作品巨星璀璨大型交响音乐会将于7月7日在广州体育馆举行,音乐会由李海鹰亲任指挥,演出阵容有中国顶级歌唱家刘欢、孙楠、韩红、韩磊、谭晶、潘长江、孙俪、韩雪、毛宁、吕薇、陈明、孙浩、刘春梅等倾力合作,更有广州交响乐团、百人广州工人合唱团、百人广州小云雀童声合唱团及中国顶级的电声乐队等多达300人的加盟。李海鹰表示,这是一场向广东改革开放30年献礼的音乐会,虽然他近些年多在北京,但他的心从来没有离开过广州。
风格:很古典 很流行
知道李海鹰,很多人都是通过《弯弯的月亮》、《我不想说》、《走四方》、《我的爱对你说》等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语速颇快的李海鹰透露,这台音乐会已经筹备了大约1年,无论演出阵容还是舞台硬件都很强。”,”我是学古典音乐出身的,音乐会上,我会担任指挥和钢琴演奏。“李海鹰说,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场简单的群星演唱会,古典与流行并重是这台音乐会最大的特点。
演员:既南方 又北方
赴北京发展差不多10年的李海鹰告诉记者,他将带来一些很北方的作品,如颇具东北二人转风味的《过河》,届时,潘长江将亲临现场表演。此外,还有军歌合唱《亮剑》等。李海鹰坦言,对广州有着最深的感情,他希望将最新的作品都呈现给最包容的广州观众。”这场音乐会中,最老的作品是我1986年创作的《梦江南》,将由民歌小天后雷佳演唱;最新的作品则是孙俪的《爱与空气》。“李海鹰表示,很多经典歌曲此次都进行了重新编曲配器,如谭晶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蔓延》,都将给乐迷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场音乐会将还音乐的本来面目,没有主持人,整场音乐会只有我自己会出来说两句;更要强调的是,因为是现场乐队伴奏,所以,所有歌手都将真唱。
乐坛:新媒体 新希望
李海鹰说,2000年之后自己一直以影视歌曲、音乐创作为主,这两年更醉心于音乐剧的创作。
李海鹰说:“影视行业已经很成熟了,音乐产业的投入回报却很成问题。唱片公司这个名称我认为有点过时了,未来将是数字音乐的时代。现在,我们将希望寄托于新媒体,当年《弯弯的月亮》走红是借助MV,而孙俪的《爱与空气》则是通过手机传播走红的典型。”
说到如今新人难出头,李海鹰表示,歌手的走红很简单,就是遇到一首适合自己唱的好歌。“《爱与空气》如果给唱功很好的歌手,不一定会红,但非科班出身的孙俪唱出了那种青涩的感觉,恰如其分。”

李海鹰
1954年生于广州。16岁就进入广州粤剧团,当上了小提琴手兼创作员。5年以后,他成为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文工团的小提琴手兼创作员。这期间,他被送到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作曲进修班学习了一年半。1982 年底到1997年3月,他在广东音乐曲艺团当创作员,《弯弯的月亮》就是这期间写出来的。从1997年4月起,他担任了广东电视台的音乐总监。
李海鹰创作过一系列有影响的影视音乐作品。除了电视艺术片《大地情语》的插曲《弯弯的月亮》之外,还有电视剧《外来妹》的主题歌《我不想说》、电视剧《一路黄昏》的主题歌《走四方》、电视剧《女人天生爱做梦》的主题歌《我的爱对你说》等等。在这些歌曲的创作中,他集作词、作曲、编曲于一身,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歌曲一经播出便大受欢迎,被广为传唱,流行范围很广。他还为电影《鬼子来了》《黑冰》《背叛》《荣誉》——到近期风靡全国的《亮剑》等写歌编曲,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94年11月19日,他在北京首都体育馆成功举办了“《弯弯的月亮》李海鹰个人作品演唱会”。这应该是他音乐生涯的一个里程碑。
为了迎接澳门回归,中国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大型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电视片中有一首起点睛作用的主题歌,歌词用的是诗人闻一多先生在1925年写的诗歌《七子之歌——澳门》。中央电视台把作曲任务给了李海鹰。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一声乳名: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手捧着闻一多先生写下的充满幽怨愁烦的诗句,李海鹰非常激动。对于澳门,他有剪不断的情缘,因为他父亲的家乡就在离澳门仅一衣带水之遥的南朗乡,那里很早以前与澳门同属香山县,澳门的歌谣也是他儿时记忆里的童谣。四十多年在广东的生活,更是孕育了他深沉的南国音乐情怀,令他极易感受澳门的风土人情韵味。
闻一多在这首诗里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是一个离开母亲太久了的孩童,她向母亲述说着Macao不是她的真姓;她呼唤着母亲叫一声她的乳名澳门;她大声呼喊着“母亲,我要回来……”四十多个日日夜夜,李海鹰寝食不安地用心灵体会着这个艺术形象,苦苦寻找着最有表现力的音乐语言,终于,一股压抑不住的挚情带着《七子之歌——澳门》的旋律冲出他的心底……
《七子之歌——澳门》随电视片《澳门岁月》播出之后,深深地打动了海内外亿万华人的心,立刻响遍海内外。李海鹰感到非常欣慰,他觉得,他是用音乐的形式与闻一多这位他从小敬仰的、杰出的文化先辈进行了一次超越时空的心灵对白。这首歌曲已随嫦娥卫星飞向太空!
李海鹰是珠江的儿子,他是从珠江边走向成功的。珠江边,曾走来过冼星海的身影,他的一曲《黄河大合唱》,一直都是我们这个民族品尝不尽的精神仪式;珠江边,也走来过马思聪的身影,他的一曲《思乡曲》,直到现在,都一直是全球华人的归家的路;今天,珠江边又走来了李海鹰。乘着歌声的翅膀,他仿佛又看见了先人伟岸的背影。他想追逐那个背影,用他坚定的脚步;他想祭奠那个背影,用他一生的追求!
■潜伏
 
■贪心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们的无穷贪心

踏入新加坡贪污调查局一楼大厅,我们的目光被陈列柜中一封遗书所吸引:
总理:
过去两个星期,我感到非常沮丧。对于发生这次的不幸事件,我应该负全部责任。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东方绅士,我应该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接受最严厉的惩罚。
你的忠实的郑章远
这就是曾经轰动新加坡,甚至轰动国际社会的郑章远事件。这位前国家发展部部长收受了80万新元贿赂,事情被揭发出来后,由于不能面对法庭和舆论压力而选择自杀。死前,他向当时的李光耀总理留下遗书。即便如此,国会还是向全国作出了公开说明,以向人民交代国家发生了什么事情。郑章远的贪污行为对他的妻子和孩子造成了永久伤害,他们在案件发生后离开新加坡,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除了郑章远案件,新加坡贪污调查局成功侦破的许多重大案件,都一一陈列在展示厅中。大量的新闻剪报是最为吸引人的部分,每份报道详细描述贪污事件的经过,还刊登当事人的大幅照片。在如此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人的精神很容易被击垮,其震慑力亦极其巨大。
贪污调查局策划组组长罗荣兴说:“我们国家早年的领导看穿了一个东西,就是人是有羞耻心的,所以必须与媒体合作,把丑恶暴露出来,让大家看着他。他出来后还要生活,可是他有一个贪污记录,这个记录使他几乎没有机会再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他必须面对的麻烦还很多。所以除了法律、道德,还要用羞耻心来约束人的行为。”
反贪的撒手锏———让贪污者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舆论压力与经济成本,失去的远大于得到的。
新加坡贪污调查局有两个局徽,老局徽是一把利剑和一朵盛开的白荷花,利剑代表法律的权威,荷花代表出污泥而不染;而新局徽上有一只大眼睛,在这只大眼睛的注视之下,贪污行为难以遁形。
■央企高管年薪与职工相差几百万
父亲问我人生有什么追求?我回答金钱和美女,父亲凶狠的打了我的脸;我回答事业与爱情,父亲赞赏的摸了我的头。——网友

“管理层年薪动辄数十万、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以上,而大多数员工月工资一两千元,差距悬殊。”普宏德会计事务所有关负责人称,对央企财务统计年报中的天价薪酬,已经见怪不怪。
统计称,现有央企155家。
去年年报显示,包括中国神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海油服、西部矿业等央企在内,高管年薪2006年以来均超越民企。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日前在参与审议企业国有资产法草案时称,央企高管的年收入,与职工差距高达几百万。“建立公平的央企薪酬体系,势在必行。”郑功成说。
●《必须尽快遏制国企劳资分配不公》
□匡生元
海口警方证实,海南红塔卷烟厂火灾是一起人为纵火案,系海南红塔卷烟厂有限公司保安部员工周某所为。据卷烟厂职工透露,周某平时不满厂里的某些管理,特别是对劳资分配现状很不满。
周某纵火的动机和原因究竟是什么,还有待公安部门侦查。海南红塔卷烟厂的劳资分配状况究竟如何,局外人也不得而知。但是,从周某纵火的恶性事件来看,这家工厂的劳资分配状况恐怕不会好到哪里去。
国企分配不公可见4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2002年国企负责人实际平均薪酬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差距是12.7倍,2003年达到13.6倍,而这一差距还在不断扩大,收入差距最大的地产行业达到27.6倍。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成功,日前在参与审计议企业国有资产法草案时称,央企高管的年收入,与职工差距高达几百万元。并且“史涨老总年薪,不涨员工工资”似乎成了一种潜规则。上海一项调查表明,50.6%的国企职工在近3年内没有加过工资,最长的6年来分文未涨。不仅如此,国企高管们还有职务消费、公款消费等隐性收入。比如,某企业高管层的每月车贴就比一线员工的工资高出2倍多。薪酬、奖金、各种补助以及其他福利全方位拉开差距且差距巨大,使实际收入有不断下降的员工产生强烈不满的心理,感觉不公平。
■李缨与《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电影海报

92岁的刀匠刈谷直治在影片里制作了他最后一把“靖国刀”,他也是日本最后一位制作“靖国刀”的匠人。战争时期,他所在的位于靖国神社内的日本刀作坊制作了8100把“靖国刀”,主要送往中国大陆战场
“当放映到日军占领南京、举行升国旗仪式时,日本观众竟响起一片掌声”,这就是李缨要拍摄《靖国神社》的原因。
“批评靖国神社在日本是个禁忌,日本的电影工作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拍摄过关于靖国神社的纪录片,而作为中国人,采访和拍摄更是困难重重。”李缨导演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谈起他拍摄的艰难来,可谓一言难尽。
不过,看到自己导演的纪录片《靖国神社》从韩国釜山电影节走到了美国圣丹斯电影节,接下来的2月还将走进柏林电影节,李缨又甚为欣慰。
美国观众反响很好
在本届为期11天的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靖国神社》是唯一代表中国大陆地区进入竞赛单元的影片,也是中国电影人进入圣丹斯电影节的首部纪录片。它将与其他15部影片一起角逐“世界电影纪录片”。
1月18日,《靖国神社》在圣丹斯电影节举行了首场展映。不少美国观众看后感叹不已。美国犹他州韦伯大学历史学教授亨利?伊巴戈恩对《国际先驱导报》说:“《靖国神社》很好地平衡了争议双方不同观点的表达,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优秀纪录片。”
李缨导演和部分剧组人员,也风尘仆仆专程前往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参加了18日晚的展映活动。李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去年10月,《靖国神社》在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举行全球首映,并获得‘亚洲纪录电影联盟基金’大奖。当时在釜山观看该片的圣丹斯电影节主席吉尔莫随即与剧组联系,盛情邀请《靖国神社》参加本届圣丹斯电影节。”
十年艰辛拍摄百感交集
现年44岁的李缨曾担任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编导,后来留学并旅居日本,成为日本电影协会中唯一的中国人。一说起拍摄《靖国神社》的初衷,李缨依然气愤难平。“1997年,我(在日本)到原附属于靖国神社的军人会馆去拍摄一个‘南京问题六十周年研讨会’。现场在放映日军当年拍摄的纪录片《南京》。当放映到日军占领南京、举行升国旗仪式时,会场上竟响起一片掌声。这一切使我震惊不已。”
李缨于是下定决心,拍一部中国人制作的有关靖国神社的纪录片。但是没有想到,这一拍就是10年。
拍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是李缨始料未及的。李缨告诉本报,即便是对靖国神社的存在持反对态度的日本左翼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也有很多顾虑。剧组要与采访对象长期接触产生互信后,才能进行拍摄。“而那些强硬的右翼分子,更是给拍摄工作制造种种干扰。我们时不时地遭到谩骂,或是被抢走摄影机。”回顾起10年来的拍摄经历,李缨百感交集。
“如今靖国神社已经禁止所有媒体进入内部拍摄,这样一来,我们所拍的这些素材就显得尤其珍贵。”说到这里,李缨终于露出一丝微笑。他的辛苦没有白费。
靖国神社供的是把刀
尽管遇到了重重阻碍,《靖国神社》最终还是得到了在日本上映的许可。4月12日,这部纪录影片将向日本人揭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绝大多数日本人,至今都不知道靖国神社里面供奉的就是一把军刀”。
在靖国神社中,被日本人顶礼膜拜的神体不是墓牌,也不是匾额,而是一把被供奉在密室中的日本军刀,即所谓的“靖国刀”。《靖国神社》就是用军刀贯穿始末的。曾为靖国神社制作军刀的老刀匠,目前仅存一人在世,影片就是以对他的采访为主线展开。
“菊花”和“军刀”,都是日本民族的象征。在全长120分钟的《靖国神社》中,日本人究竟是更爱“菊花”,还是更爱“军刀”呢?影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展示了围绕靖国神社争议双方的不同观点,留给观众自己思考。
被贴“反日”标签引争议
由于题材的敏感,影片尚未公映就引起日本左、中、右翼人士的强烈反响,其中左翼和中间派大多对影片持支持态度,认为影片有助于日本公众用不同以往的角度看待靖国神社问题,而右翼势力的反对也是可想而知的。一些右翼媒体甚至以“没有屠杀”为标题,来大肆宣扬《靖国神社》是一部“反日电影”,并企图煽动公众抵制影片的放映。
对此,李缨的态度很坚定:“我的这部纪录片是‘反战’而非‘反日’影片。”
拍摄初期,剧组甚至无法在日本找到投资者。“两年多前,北京中坤集团在得知剧组面临的财政窘境后,决定为影片投资300万元,确保了影片的顺利完成。”李缨向《国际先驱导报》坦言,最初资金艰难的时候,窘到连房租都交不起。
在该片的后期制作过程中,李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想不到竟然成功申请到日本文部省艺术文化振兴基金的资助,从而使影片名副其实成为一部中日合拍的影片。而日本国内争议重重,一些日本媒体点名批评“基金会拿日本国民的税金资助这样的电影,是不能容忍的”。但基金会的回复是:即使有异议也不撤资。这让李缨很感激。李缨坦言,影片对于在历史问题上存在暧昧态度的日本人来说,“是一个挑战”。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
《致友人的二十封信》之二      ——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

斯大林与儿子瓦西里和女儿斯维特兰娜合影
我为什么今天给你写这件事?:我为什么要从这里开头?
打从那时到现在十年已经过去。十年,对这乱轰轰的超声波时代来说,是很长的时间呢。打那时起我一次也没有回到孔策沃的阴郁的别墅去过,也再没有去克里姆林宫,再没有什么东西能吸引去这两处了。我父亲从不关心财物,他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他的所有物不能说明他这个人。他的遗物——房子、住过的房间、套间——都不能提供理解他的任何线索。
我喜欢回想的几处地方是我和母亲一同住过的地方:我们一直住,到1932年的克里姆林宫中的寓所;  靠近乌索沃的我们的别墅祖巴洛沃。这两处令你感到母亲的存在,我以后再告诉你这个。
十年过去了,我的生活改变很少。象以往那样,我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中。和过去一样,我的孩子和我自己仍旧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和过去一样,某些人的关注;某些人的憎厌;所有的人(肯定是所有的人)的好奇;对我的失望和扰乱(不管是我应得的与否);更不用说那许多我不应得的忠诚的爱的表白——这一切全都继续压在我身上,依然如父亲在世时那样从四面八方把,我包围起来。我没有能力冲破这些樊篱。
他已经不在了。然而,他的影子依旧站在我们所有的人的头上,仍在向我们发号施令,而我们则常常服从。
与此同时,我们周遭的生活是一片动荡。整整一代人成长起来了。对于这一代人,斯大林的名字也罢,和这名字相联系的不论是好是坏的事物也罢,都算不得什么。这一代人将引进对我们是完全陌生的生活。我们会看到这将是什么样的生活。人们想要幸福,想要明快地色彩,焰火,热闹和兴奋。他们也想要文化与知识。他们想要欧洲其他地方享受已久的生活方式最终也能来到俄国。他们想说各种言语,访问地球上每一个国家。这一切使他们如饥似渴,迫不及待。他们想要舒适,想要漂亮的衣服和不错的家具;他们不想要土里土气的土布,笨头笨脑的过时货。他们热切地模仿外国东西——服装、发式、思想、艺术、最新哲学思潮,并且无隋地抛弃我们自己的成就以及我们自己的俄罗斯传统。谁又能谴责这种想望?当我们厉行节约、过清教徒生活这么多年以后,当我们关闭在围墙内与世界各地隔绝这么多年以后,这种想法不是很自然的吗?
进行谴责不是我的事。举个例说,我并不特别喜欢抽象艺术。但我明白它为什么不仅对受过半吊子教育的成人具有吸引力,而且对不管他是谁但决非笨伯者,也具有吸引力。和他们争辩不是我的事。他们对现在和未来的感觉比我更敏锐。为什么要不让他们去想他们乐意想的呢?
这一切无害的热情并没有什么危险。危险倒在于那种什么也不想知道的庸俗态度;在于对任何事物都漠不关心,不管是旧的或新的、国外的或国内的。危险在于无知和自满,自以为在我们时代什么成就都有了;只要生铁、蛋品和牛奶的产量提高,那么蒙昧无知的人类所梦寐以求的天堂就千真万确地成为现实了。
请原谅如果我扯得太远了,这是因为我在想,这过去十年中我的生活没有什么变化;我把全部时间都用于思考往事,力求了解它的意义,想得简直快发疯了。这难道不正是可怜的哈姆雷特所干的事吗?他不是因此而看不起他自己吗?
我的奇特的、荒谬的、具有两重性的生活一如往昔。我过着和十年前一样的生活:表面生活是一回事;  内心生活是另一回事。我的表面生活和从前一样,是安定而有保障的,处于政府特权阶层的边沿吧,享受着过去那种物质上的特权。但是另一方面,我的内心生活和这些人完全脱离关系,和他们在习惯、兴趣、精神和行为上风马牛不相及。今天比过去我更加强烈地感到这种大异其趣。当我把我生活的发展过程向你倾吐之后,你会明白这是必然的结果,过去也罢,现在也罢。
我不是那种人,我是不会写自己所不知道或自己未亲见过的东西的。我不是什么职业作家。我从未企图去写一本父亲的传记,这样的传记至少得包括上世纪的20年和本世纪的50年。我只能判断亲见的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或至少是我理解范围内的事。我可以写和父亲一起渡过的2了年,写那些到他家来的人,  接近他的人,写我们身边的事以及我们生活中的事,写形形色色的人以及他们为影响生活的面貌而作的互相冲突的努力,也许我还能写些旁的什么。这一切只占我父亲生活的一小部分,大约有三分之一吧,只占总生活更小的,也许只是极细微的一部分。但是,生活的一切都必须通过显微镜去看,我们太习惯于作总括一切的断言了。说到底,这难道不是我们浅薄的不容异说、我们的教条主义的总根源吗?
我的家庭这个极小的社会横断面的生活,象一位苏联文学评论家可能会说的那样,是具有典型性的。
二十世纪和我们的革命把每样事物都来了一个颠倒。富和贫、穷人和贵族都互换了位置。然而,尽管有这一切变幻脱节、财富被剥夺和重新分配,俄国仍然是俄国,它仍然是这么一个国家:必须继续活下去,建设自己,向前发展,努力吸收新东西,不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赶上甚至超过人家。
也许在这一片骚乱之中,从家史,从那些接近我们但不为外界所知的人物的肖象画上,可能找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你说你对每件事都感兴趣,也许它对你是有兴趣的。但我毫无把握它是否对别人也是有兴趣的。当然,出于好奇心,大家都会想知道它。
离孔策沃不远就是那所神秘的空房子。在这所房子里我父亲渡过他最后的20年,那是在我母亲去世以后。我曾说过,我父亲的谜是不能用他的财物来解释的,因为他从来不重视财物。会不会是我错了呢?
因为这所房子在某些方面很象他最后20年的生活。但这房子引不起我的联想,我从来就不喜欢它。
这所房子是米龙•梅尔让诺夫在1934年建造的。•他给我父亲在南方建过好几所别墅。这所别墅是平房,十分通风、现代化。周围是花园,种满了树木花卉。屋顶是一个宽阔的晒太阳的平台,我爱在上面跑来跑去、作游戏。至今我还记得全家都来看新房子的情景,当时一片笑语声喧。我母亲的姐姐安娜和她的丈夫斯坦尼斯拉夫(斯坦卡)•雷登斯也来了,还有我母亲的哥哥巴维尔舅舅(巴维廖沙)和他的妻子伊芙吉尼娅。亚力山大,斯瓦尼泽舅舅和玛丽亚舅妈也来了,我的哥哥雅可夫(雅夏)和瓦西里(瓦西亚)也来了。整个房子就象我母亲在世时那样充满了欢乐气氛,济济一堂。大家都把孩子带来了,孩子们嚷嚷着作游戏,我父亲对这一切也深为高兴。我母亲的父母也来了。有人说在我母亲去世后她的家属和我父亲断绝了来往,那是不真实的。事情正相反,他们都尽量使他快乐。他们体贴他,而他对他们大家也是和悦周到的。
然而贝利亚的夹鼻眼镜已经在某个角落里闪烁发光,虽则那时他还是卑微的、不招人注目的。他常常从格鲁吉亚来向我父亲“致敬”,并且还会到他的新别墅看看。和我们亲近的人没有不憎恨他的,首先是雷登斯和斯瓦尼泽两家,早在他还在格鲁吉亚的“契卡”(即克格勃的前身)工作时,他们就认识他了,我们家人人都厌恶他,对他怀着恐惧的预感,特别是我母亲,据父亲告诉我,“曾大吵大闹”,早在1929年就坚持“一定不让那个人进我家的门”。
这是我长大时我父亲告诉我的:“我问她他有什么不对头,拿出事实来:我不信,我没有看到事实:而她却只是叫嚷:‘你还需要什么样的事实?我看他就是一个坏蛋:我不要他到这里来:’我叫她去见鬼去。他是我的朋友,他是一个优秀的‘契卡’人员,他以先发制人的手腕帮我制止了格鲁吉亚的敏格里恩叛乱,  我相信他。给我事实,我需要事实!”
我可怜聪明的妈妈,  所要的事实只是在后来才见到啊。
回顾1934年,那时我们在孔策沃的别墅里客人极多,那时我们是快乐的。
人们如今再也认不出当年的房子了。我父亲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人把它推倒重建。也许是他无法得到心灵的平静吧,他所有的房子都遭遇到类似的命运。常有这样的事:他到南方的一个休假地去了,等到第二年夏天他再去时,这里的一切都经过重建了。不是嫌阳光太少,就是需要在阴凉处有个平台。假如是平房,那么就把它改建成楼房;如果是二层楼,嗯,那么就拆掉一层。
孔策沃的别墅也是如此。.现在它是一所二层楼房。我父亲既然是一个人居住于此,那二楼就压根儿没有人住过。也许他曾经打算让我和我哥哥以及他的孙儿们去住在二层楼吧?我不知道。假如是那样,那么他从来没有说过。二层楼是1948年修建的。次年他在二楼的大屋子里为中国的一个访问团举行过一次盛大招待会,从此二层楼再没使用过。
我父亲住在一层楼;他住在一个房间里,事实上,他把这间卧室当作他一切活动的场所。他在沙发上睡觉,到晚上就在沙发上辅上卧具。旁边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是几架电话。在一张巨大的餐桌上,文件、报纸、书籍堆得高高的,他独自一人时就用这桌子的一头吃饭。房里有一只餐具柜,放着磁器,有二格放着药品。我父亲自己挑选他要吃的药,他相信的唯一的一位医生是维诺格拉多夫,这位医生每年被他请来一次或两次。那条又大又柔软的地毯和那个壁炉是我父亲需要的全部奢侈品。梅尔让诺夫原来设计的办公室、卧室、餐厅都和这间一式一样。偶尔我父亲搬到其中一间去住,就得按他习惯的方式加以布置。
战后,在我父亲去世前的几年中,几乎每晚整个政治局都来此“晚餐”。他们在那间也是我父亲接见客人的主要房间里吃饭。我极少到那房间里去,在那里我见到的唯一的一位外宾就是约瑟普•布罗兹•铁
托,时间是1946年。但很可能外国共产党的所有其他领导人——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和意大利人——都到这里来过。1953年3月我父亲就是在这间房里去世的,靠墙的一张沙发就是他临终之榻。
梅尔让诺夫一度安排了由数间房间组成的“儿童活动室”,但是后来把它改建成一个统间,和其他房间一样毫无个性,里头一成不变地放着一沙发、一桌,铺着地毯。  曾经安排作卧室的一间改成了光秃秃
的过道,放着一个书柜和一个衣柜。钢琴也在那儿,因为放在父亲屋里他嫌烦。这架钢琴在什么时候以及为什么出现的,我完全想不起来了——但我相信它从来没有使用过。
这所房子让我喜爱的是它那花园和环绕房子的平台。从春到秋,我父亲每天都在户外平台上渡过。他晚年特别喜欢西边的小平台,从那里他能观看夕阳西下。这个平台面对花园。战后,这里用落地玻璃窗圈起了一个小阳台,举目可见满园盛开的樱桃花。
花园和房子周围的花和树是我父亲的业余爱好和消遣。他从来没有象那些真正的园艺家那样挖地或扛着铁铣,、可是他喜欢把园子种得好好的、管理得好好的。他爱看那满树繁花,喜见鲜红透熟的樱桃、苹果、西红柿挂满枝头,还希望管园人也有同样的感情。偶尔他也拿起花剪修整一、二条小枝,不过他的园艺爱好也就到此为止了。这里的草坪修剪得平平整整,保养得公园似的。园中到处有消夏小舍,点缀在树木丛中,有的有屋顶,有的露天,有的什么都没有,只有地板一块,上面放着一桌、一躺椅、一柳条靠背的长睡榻。父亲往往徘徊园中长达数小时,似乎在寻觅一方安适之地而久无所获。夏天有时他一连几天在户外渡过,让人把文件、报纸和茶送到园中,这是他所需要、也是他所懂得的奢侈。这说明他对健康生活的欲望,他对大自然和土壤经久不衰的爱恋;也表明他的常识,因为在晚年他想保持健康长寿。
我最后一次探访孔策沃是他去世前两个月,使我深感意外而且也不甚愉快的,是到外墙上都贴着杂志上搞下来的儿童放大照片——一个孩子在滑雪,一个女孩捧着角制杯喝羊奶,一群孩子在樱桃树下,诸如此类;大房间简直成了画廊——尽是些复制品,没有原作,挂的是画家亚尔—克拉夫钦科的作品,据说是作家高尔基、肖洛霍夫以及别的什么人的肖像。还有一张列宾的复制品,用框子装着,画名是《札波罗热哥萨克人对苏丹的答复》,挂在主室里。父亲爱此画,爱津津乐道地对碰巧在座的随便那一个人背诵那猥亵的回答。墙上更高处还有一张列宁的肖像,却并非他最好的那张。
这对我是个谜,引起我的惊讶。我父亲是一向不在乎什么绘画照片的,例外的只有我家在莫斯科市内的寓所。母亲亡故后,这里的父亲的办公室和餐厅都悬挂起母亲的巨幅照片。然而这不说明任何问题,父亲当时并不住在那里。认为斯大林住在克里姆林宫是无稽之谈,也不知是谁人捏造的。这个说法只有在下面的意义上才是真实的,即我父亲的办公室和工作地点是在克里姆林宫,在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和部长会议大楼。
我父亲死后,奇怪的事在孔策沃发生了。就在第二天,葬礼还远未举行,贝利亚就把在孔策沃的全体服务人员和警卫员召集到一处,吩咐他们立即将父亲的遗物全部搬走——谁也不知搬往何处;这些人全都得离开这个地方。
没有人和贝利亚争辩。他们一点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也可说都处于休克状态。这些男女们把我父亲的遗物,他的书籍、家具和磁器收拾装箱,含着眼泪把它装上卡车。东西都被运走了,大约是送往某个仓库去了吧?秘密警察有的是仓库。忠心耿耿地为我父亲工作过十年、十五年的服务员则被抛出大门,无一幸免。许多警卫员的指挥官调往其他城市,其中二人开枪自杀。谁也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犯了什么过错,或者他们为什么要牺牲。但不幸这是我父亲自己批准的制度:他的家里全部人员都是国家公安部的雇员,人人都得服从上面的命令,不得提任何问题,当时这一切都没有和我打招呼,我只是后来才知道的。
1955年贝利亚自己“倒台之后,他们着手把别墅恢复旧观;我父亲的东西又被运回原处,过去的服务员和指挥官被请回来协助将东西放回原来的地方,让房子象原来一样。他们准备把它搞成一个博物馆,就象列宁的位于列宁斯基•高尔基’的住所那样。但是第二十次党代会举行了。此后,任何博物馆的想法都打消了。曾经是父亲的警卫员居住的房子现在成了一处医院或疗养院。正房本身则是阴郁的,关闭着,一片死寂。有时我作恶梦到了这所房子和那些禁止入内的、似乎总是空荡荡的房间里,醒来还害怕得浑身发凉。
从波克洛纳亚山开始的那条马路如今两边大树合抱,郁郁葱葱。居住在库图佐夫大道许多新楼里的人们以此为他们的消遣休息地。从通往莫斯科大学的公路上,你能望见围绕在这所房子周围的丛生、疯长的树木,这房子是一个阴郁、幽暗的纪念碑,说什么我也再不愿到那里去。也许它倒算得上所谓的“个人崇拜时代”的一个合适的纪念物?我父亲喜爱那房子。它反映出他的口味;他乐意耽在那儿。也许他那在别处难以安息的灵魂,仍在渴望在这屋顶下栖息吧,这里是他最自然不过的归宿处。
然而一度我家还有过另外一所房子。试想象我家曾一度住在一所全然两样的房子里,那里充满着阳光和欢乐,孩子的声音和愉快开朗的人们。
那是我母亲创建并主持一切时我们的家。在这新房子里,处处都是母亲的音容。在这里,我父亲既不是上帝,也不是“受崇拜者”,只是家里的父亲。这所房子以它的革命前主人的名字命名,叫作祖巴洛沃,距我今天所在地一英里多远,离乌索沃不远,离莫斯科市中心不到20英里。
我的双亲从1919年就在此安家,直到1932年我母亲去世。此后,父亲再也不能在此住下去,也再不愿继续在我们城里原先的寓所住下去了。他要了克里姆林宫另一套房子,让我们这些孩子们去住。给他自己的则是孔策沃新建的别墅。至于我们这些人——孩子、外公外婆以及家里其他人,我们仍象过去一样在祖巴洛沃渡夏,至少在其中有些人被逮捕以前是如此。不过,没有母亲就一切都不同了,生活变得无可辨认了。
让我告诉你我母亲创造并主持的生活吧。那些晴朗岁月是一篇童话。我就是在近处渡过这些年月的,  喏,就离这里不远。你现在该明白我为什么无论如何也离不开茹科夫卡了吧?我就是坐在这儿的树林里写这些的呀。
▲“矮仔多计”?
G8领袖身高大比拼

■逼供出人命 反贪副局长判无期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书披露刑讯逼供经过,江苏赣榆县反贪局原局长因掩盖真相也获刑7年。
江苏省赣榆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刑讯逼供打死供电局原副局长一案昨天一审宣判,判处反贪局原副局长无期徒刑,另两位主要参与者分别被判有期徒刑15年和10年。反贪局原局长在案发后掩盖事实,被判处犯伪证罪获刑7年。
●梁继平,45岁,身高1.8米,体重90公斤,生前为连云港市供电公司佳能物业公司总经理,曾任赣榆县供电局副局长。2007年5月28日18时被反贪局传唤,6月1日上午死在审讯地点秦山岛旅游接待站。
●反贪局原局长:
“谁讲了真相我杀他全家”



【梁继平的最后三天】
——这80多个小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昨天宣判结束之后,本报记者随即获得了该份编号为(2008)宁刑初字第15号的《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原件,共20页。判决书中引用了被告人、证人的笔录来印证相关事实,本报记者随后又查阅了相关的笔录全文。根据法院判决书认定的事实和相关笔录,梁继平在被反贪局控制之后的各个时间点的遭遇,清晰地展现出来,其生前最后八十多个小时的轨迹清晰明了。
身高1.8米的梁继平,5月28日18时被反贪局传唤,6月1日上午死在审讯地点秦山岛旅游接待站。这80个小时里,梁继平不停被反贪局官员折磨了80个小时,不准睡觉,遭受了20余种的体罚,最终倒在了地上。然而反贪官员并不认为梁继平快死了,而是让他先睡会,梁继平这一睡,就再也没能醒来。
2007年5月28日上午,赣榆县人民检察院根据相关证据决定对原赣榆县供电局副局长梁继平受贿案立案侦查,成立了以反贪局副局长熊正良为负责人的专案组,专案组下设三个审讯小组,每组三人。各组组长分别是熊正良、法警大队副大队长杨泗松、资深法警周明吉,并制定了每天24小时三个小组轮流连续审讯计划,不允许梁继平睡觉。
5月28日18时许,专案组将梁继平传唤至县检察院讯问室,熊正良带着两位同事开始值第一个班,轮流审讯由此开始。
5月29日8时许,熊正良向梁宣布监视居住,随后专案组将梁带至县教育宾馆108室继续讯问。
5月29日18时至30日1时,第二次轮到周明吉这一组审讯,其间周明吉命令梁继平举手、够脚尖、做50个连续下蹲,做近十个仰卧起坐。
5月30日1时至8时,轮到杨泗松这一组,为了让梁尽快交代,杨泗松命令梁坐在地上举手、够脚尖。与杨泗松同组的办案人员丁兆伟表示,杨泗松不停地让梁抱头、举手、抱脚。
5月30日8时至12时,熊正良这一组值班,熊命令梁做连续下蹲动作。与熊正良同组的办案人员曹克礼指出,熊正良命令梁继平连续下蹲约100次,还要求坐在地上抱头、够脚尖。
5月30日12时至18时,周明吉这一组值班,周发现梁只穿内裤站着,双肘局部发红,明显犯困。但周明吉还是让梁做了二三十个连续下蹲,随后不停举手、够脚,周甚至用皮带抽打梁的脚底板。其间,在30日15时左右,专案组又将梁转移至县秦山岛旅游接待站继续讯问。
5月30日18时至31日1时,杨泗松这一组值班,同组办案人员丁兆伟指出,审讯期间,杨泗松除让梁抱头、举手、抱脚外,还用拖鞋打梁的脚底板,有时也踢梁的脚、蹬梁的后背。
5月31日1时至8时,熊正良接班时,发现梁只穿内裤坐在地板上,梁右大腿内侧有块手掌大小的发红痕迹,熊认为梁被其他审讯人员“整过”,就在电脑值班日记中写下“注意不要留下痕迹”的字样。但这段时间,同组办案人员曹克礼指出,熊正良还是命令梁坐在地上举手、抱头、伸腿、够脚、还用脚踩压过梁的大腿。
5月31日8时至12时,接班时,周明吉发现梁手臂上的红印多了,双腿有些青紫,右腿有小块伤痕。梁继平只穿内裤,端着一盆水站在室内,周明吉便继续让梁端水约20多分钟,随后用皮鞋打了梁的脚板底。同组办案人员张念民指出,周明吉还让梁用手够脚、做仰卧起坐。
5月31日12时至18时,杨泗松接班时,看到梁穿短裤坐在地上,感觉上一班把梁“整”得够呛。但杨泗松令梁坐在地上举手、伸腿、打滚、平端装有水和沙子的盆,并用梁的皮带环绕过梁的胸前,然后与同组办案人员一起抓起皮带把梁提起来,又放下,反复几次,皮带就断了。杨泗松还赤脚用脚跟反复碾梁继平的右大腿根部内侧。中途杨泗松还回自己房间拿了两个塑料袋,后把两个塑料袋套在一起、装满水、挂在梁的脑门上。
5月31日18时至6月1日1时,熊正良让梁坐在地上伸直双腿用手够脚尖,并用脚踩过梁的大腿,还曾用毛巾将梁脚腕捆在一起。同组办案人员曹克礼说,熊正良还用拖鞋抽打梁的脚底约20余下,有时用单脚、有时用双脚反复踩、碾梁大腿。
6月1日1时至4时,周明吉接班时,发现梁躺在地上、下身只穿内裤,双腿青紫比较严重,双脚外侧发红、两脚踝用枕套捆着,梁像睡着了,周明吉将梁脚踝解开,让梁躺在地上睡,中途给梁喝了水。大概4时许,周明吉还给梁点了根烟,但梁吸了两口就不吸了。
6月1日7时40分许,杨泗松组来接班,杨发现梁不行了,就叫人抢救。
■阿根廷最美的冰川开始崩塌

7月7日,位于阿根廷南方加拉法特的国家冰川公园内的莫雷诺大冰川已经被冲出一个大洞,形成独特的冰川拱门的景观。
●回放(2006年)

阿根廷南部城市卡拉法特附近的佩里托莫雷诺冰川边缘长期被湖水冲刷,形成一个穹拱。随着穹拱不断变宽变高,终于发生了大规模的崩塌断裂。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观看罕见的冰川断裂奇观。
■徐悲鸿的马

【徐悲鸿】
1895—1953,江苏宜兴屺亭桥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1953年9月26日, 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次年,徐悲鸿故居被辟为徐悲鸿纪念馆,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悲鸿故居”扁额。
■生命的列车
——献给你,我生命列车上的同行者,祝你旅途愉快!
[全屏欣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