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养生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3:41:29

古代名人养生一至九

名人养生一德
    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名人养生“二字”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名人养生“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名人养生“四法”
    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四曰却疾。”
    名人养生五知
   宋代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
  名人养生“六节”
    明代医学家江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
  名人养生“七食”
    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
  名人养生“八乐”
    石成金的“八乐”是: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写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
  名人养生“九思”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维,见德思义。”

张学良养生之道

张学良是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独特的政治人物。他的经历极不平常,特别是被幽居50余载,是一般人承受不了的,但他竟能保持长寿健康,主要原因是:
  (1)有顽强的意志与坚定的信念:他追求真理,热爱祖国,深信自己是清白无辜的坚信终有一天会得到历史公平的评价。这个信念使他健康地活了下来。
  (2)依靠夫妻恩爱之情: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直有赵四小姐陪伴,形影不离,同甘共苦,相依为命。爱情的甘露始终浇灌着他生命之树常青。93岁时,张学良写一首风趣的诗:“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惟有好色似英雄”。足见他夫妻恩爱感情之深。
  (3)适应生活环境,接受命运的安排:张学良原来是很有脾气的,但经过一段矛盾的心情之后,终于想清了道理,以积极的方法来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并建立了新的生活规律。
  (4)性格幽默:张学良一贯以幽默的性格著称,他多次说:“如果明天我被枪毙,今天晚上我仍能睡得又香又甜。”“我一生有三爱,爱打麻将,爱说笑话,爱唱老歌。”可见乐观与幽默给了他无穷的生命活力。
  张学良在他92岁高龄之际,自己总结了八个字:信靠,顺服,感谢,等候。

金庸的养生之道品绿茶

“品茗绿茶”是金庸的养生之道,他对绿茶有一定研究,76岁的“查大侠”说:“绿茶最好的茶叶是好嫩的,是清明之前便要采下做绿茶。”为了避免喝进含铅质太多的绿茶,金庸建议选择杭州龙井茶,由于名贵的绿茶叶是来自嫩芽,种茶者必不舍得喷上农药破坏。他强调喝茶的分量不会太多,就如他每日的食量亦很少,尤其是淀粉质食品均会“吃少一点”;他寄语城市人:“遇上困难事,愈轻松愈容易应付,愈紧张便愈难应付”,他个人以看书及写书法,令自己生活变得轻松,达到保持健康的目标。

孔子晚年的养生之道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得志,经历了许多政治纷扰,生活纷扰,可是他仍活了73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应该说,孔子是长寿的,这与他晚年有一套养生术有关。
  心胸开阔以养性
  孔子曾以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概括他一生几个阶段的特点。他的话就是很深刻的养生经。人到了老年,自己的行为能把握得住,也能放得开,进入一个人能解脱一切的状态,这时,不为世事所困扰,对一切顺境、逆境都看得很开,变得眼界高超,虚怀若谷。 但这又不是看破红尘,消极避世,而仍然是积极进取,追求理想,享受生活乐趣。所以孔子晚年还致力于编撰《春秋》,不倦地学习《易》,以至韦编三绝,还继续给弟子上课。 有一次楚国大夫叶公问孔子的学生子路:你们的孔夫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人。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后对子路说:孔子这个人啊,发愤时可以忘了吃饭,高兴时什么忧愁都扔掉了。他啊,连快要老了自己还不知道。(《论语.述而》)应该说,正是这种开阔的心境使孔子获得了长寿。
  饮食讲究以养生
  孔子晚年饮食很讲究,有八不食的习惯,从现在的保健、饮食卫生观点看,大部分也是正确的,要求高的。这八不食分为三类: 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 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时新的菜蔬不吃。 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这八不吃,对饮食卫生的要求很全面,对当代人也是一种启发。 孔子还很强调吃相,他说:食不语,寝不语。就是吃饭时不要说话,睡觉时也不要说话。 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指粮食,脍指切碎了的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多吃经过精加工的粮食,吃的肉切得越细越好。这是大有道理的。老年人的牙齿不好,肠胃的消化功能也大大减弱,食物太粗,肉不切细,不煮烂,便咬不动,会引起消化不良症。孔子晚年坚持了这一饮食原则,保证了营养的摄人,是他长寿的重要保证。 孔子的这句话还可作另一种理解,那就是老年人要多食用美食。美食就是经过精巧烹调,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能刺激人的食欲,使人胃口大开。现代很多营养学家都主张:保健食品应该是美食,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我们应提倡家庭美食。 家庭也可以制作美食。美食精细以颐年,对老年人来说,这不是一种奢求,而是养生的需要。

浅谈:张锡纯与气功养生学

张锡纯(1860~1933年),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当时与陆晋笙、杨如候、刘蔚然,被誉为全国“名医四大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海内外,其入门受业弟子有100余人,函授子弟达500余人。他是近代中医理论造诣高和临证经验丰富的名家,其学术经验,至今仍受到中医界的广泛重视。
  值得提出的是,在当时医学界鼓吹中医要科学化的浪潮中,他不仅奋力捍卫传统中医的学术地位,而且独树一帜,把当时未被列入中医学术殿堂的气功养生学,提高到应有的地位,认为它是中医的源起和基础,号召医界身体力行并应用于临床治疗。他在著述中介绍了气功养生学的理论,功法和治疗效果,是近现代气功养生学的先驱者。
  张锡纯提出,中医源起于气功养生学(他当时称哲学),再及医学,说:“夫《内经》既为黄帝讲明医学之书,而必以哲学(“上古真天论”)开其端,诚以哲学者保生之学也……保已之身用哲学,所以哲理,即已身之气化也;保人之身用医学,亦因先洞悉已身之气化,自能代人人燮理其身中之气化也。”结论是:“由斯知哲学实为医学之本源,医学即为哲学之究竟。”用唯物主义认识论表述,他指出了气功养生学是中医学实践基础之一,而这正是西方医学所没有的。他提倡医家力行静坐气功,并学习长于养生气功之道家的《丹经》,认为医家通晓气功养生学有以下裨益:(1)易于领悟脏腑经络之功能和人体内之气化作用。如通过练习静坐气功,对医家理解心之君火、肾之相火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脑的作用、命门学说、奇经八脉循行路线及其功能,均大有裨益;(2)能使医家增智益神,即能开发人脑的潜在智能,他说:“若是,则研究医学者顾可不留心哲学(气功养生学),借以清我性灵,益我神智乎哉!”(3)由于上述裨益,能使医家“临证审机,触处洞然,用药调方,随手奏效。既能寿身,又能寿世”,“可济医药之穷也”,即一些医药难愈之证,可藉气功而愈。
  对于气功之实际效能,他以亲身实践所得,对读者来函作了具体的回答。他自幼禀赋心火旺而相火不足,故饮食不畏寒冷,而恒畏坐凉处,中年以后,相火不足更甚,偶坐凉处即泄泻。他先服食硫黄,仅有一时之效,后以气功使“心肾互相交感,”此症即彻底治愈,自言:“今年已七十有三,臂力精神毫不衰老,即严冬之时食凉物,坐凉处,亦毫无顾忌,是哲学诚可济医药之穷也。”《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又刊登三则读者来函,以证明气功之效验:一为张慎敬,自秋后患黎明泄泻,“屡治不效”,后依锡纯介绍之心火温肾水之气功法,行之四五日,“泄泻遂愈”;二为戈文藻,“患寒饮症,发则喘急,不坐亦不卧,服药无效”;三为丁振鸥,“患鼻息热而痰延郁胸”症,后二人皆以张氏介绍之“吸升呼降”之气功法治愈。
  张氏介绍的气功法,主要有静坐功(凝神入气穴)、吸升呼降沟通心肾法、意通督脉任脉法等等。此外,张氏还介绍了佛道修炼气功之书,如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张紫阳的《悟真篇》,柳华阳的《金山证论》、《慧命经》等等。
  综观张氏之论,使我们认识到:气功养生学是中医所特有的实践基础之一,也是中医优势所在的一个广阔领域。它对于领悟医理、开发智能、养生疗疾,大有裨益;对于中医教育来讲,似应列为必修课程之一,它不受实习条件之限制,亲自实践,更易领会中医之理论,树立较为巩固的专业信念,于弘扬东方医学,实为有益之举。

浅谈齐白石的养生七戒

一、戒酒:齐白石高龄时几乎每天都收到酒宴请柬,席间同座举杯欢饮,每每都以“谢谢,不会饮酒”的答话谢绝了。
  二、戒烟:齐老从不吸烟,不备烟,朋友来了,奉花相待,友人知情谅解,也抑制着烟瘾不吸烟。
  三、戒狂喜:齐老的书画珍品即使选入国际画展,他也不喜形于色,仍镇静若常,不动声色。
  四、戒悲愤:他从不因个人得失而悲叹气恼。
  五、戒空想:必须动脑筋构思画境时,齐老就聚精会神边思边画,他绝不空思,夜晚不动脑不贪坐。
  六、戒懒惰:齐老注重生活自理,衣食住行乃至补缝衣、洗刷碗、打扫地、徒步行,自己能办的决不求助他人。
  七、戒空度:齐老常说:“一旦不学,苦混一天!”因此,他每天学习能收获一点,便觉得心慰意得,乐在其中。

苏东坡中医养生四味药

苏东坡是我国古代的大文豪。有一次,苏东坡的朋友张鹗向他请教养生之道。苏东坡挥笔写了四味药: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苏东坡解释说,“无事以当贵”,是指人不要把功名利禄、荣辱得失考虑得太多,如能在情志上任性逍遥,随遇而安,无事以求,这比大贵更能使人终其天年。
    “早寝以当富”,对老年人来说,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尤其是早睡早起,以获得任何财富更加富贵。
    “安步以当车”,指人不要过于讲求安逸,而应多以步行来替代骑马乘车,多运动才可以强健肢体,通畅气血。
    “晚食以当肉”,意思是人应该用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代替对美味佳肴的贪吃无厌。

乾隆养生法之探究

腹常旋、肛常提:“腹常旋、肛常提”是我国古代流传的一种保健方法,乾隆也非常推崇这种方法,并将其归入他的养生歌诀。其实早在隋代名医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明代李梃的《医学入门》中已有这方面的介绍,因其应用简便、经济,平稳可靠,所以古今养生家对此均十分重视。
    祖国医学认为,腹部是任脉行经路线,它的络脉散布于腹部,任脉有交通阴阳的作用,又有“生养之本”之称和“主胎胞”之功,因此“腹常旋”有助于人体的阴阳交会,改善脾胃功效约鞍镏嗣堑纳⑸场⑸ぁ?BR>    旋腹的方法,常取坐式进行自我按摩,操作时,先用左手掩压命门穴 (即神阙穴处),再用右手围绕肚脐四横指周围轻轻回旋擦摩二十次,再换右手掩压命门穴,左手围绕肚脐四横指周围轻轻回旋擦摩二十次,共计四十次.肚脐下二横指为气海穴,下四横指为丹田穴,是任脉经的二十主要穴位。脐旁三横指为天枢穴,脐上三横指为下脘穴。如能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叫调节脾胃,强壮身体,对男女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病,像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尿闭、遗尿以及腹痛、泄泻等症均有疗效,特别是丹田穴的按摩,对促使正气的运行,甚为有益。
    有关“肛常提”,古人很早以前就发现了肛门和会阴部在人生发展中的不平衡,并有意识地企图改变这种薄弱状况。例如;我国古代医学家曾提出“地门常闭”。武术界也明确提出要锻炼这一部位。太极拳提出要“调裆”或“裹臀调裆”;形意拳提出“提肛裹胯”、“谷道(即肛门)内提”:八卦拳贝樱求“紧裆收胯”或“肛门要上提”等等。实践证明,骨盆底诸肌也会和臀腿部肌肉一样,通过锻炼会变得坚实有力,这对于肛门的保健极为重要。
    现代医学也观察到,人体因久坐、久站,肛门部常常出现水肿、瘀血而引发静脉屈曲成痔,以致肛门括约肌代谢减弱,收缩无力。括约肌松弛可致肛门失禁、内痔脱出,特别是老年人更易出现。“肛常提”能预防和治疗肛门直肠疾病、胃肠道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特别是活动少的人以及老年人作提肛运动更为重要。
    “肛常提”的方法,无论站、坐、卧均可,当吸气时,用力收缩肛门,尽量将肛门向上提起;呼气时则尽量放松。如此反复15~20次不等。最好再配以下蹲、起立等活动。该练习不受年龄限制,每天不少于进行三次,多者不限。有便秘者更应坚持锻炼。
    需要提醒的是患有内痔、混合痔、脱肛者均可锻炼,但当急性感染时,应在炎症控制后方可进行。
   “腹常旋、肛常提”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用柔和、轻松之力施术于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来调节全身,借以调和营卫气血,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读者不妨每天抽出少量时间加以习之,你一定会在自己身上得到健康的回报。

武则天养生秘诀

武则天是盛唐时期的女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也是。一位高寿的皇帝。她经历了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四代帝王,享年81岁。她之所以长寿,与她长期骑马锻炼,以及参禅修心有密切的关系。
    武则天自幼身体强健,擅长驯马。在当唐太宗才人时,外国进贡一匹骏马,性情暴烈,不能调服。武则天走了过来,敏捷地跃上马背,任凭那马怎样嘶鸣跳跃,她紧抓住缰绳,镇定自若。最后那匹马终于被降服了。这使太宗惊叹不已:女流之辈竟胜过须眉。他问武则天是怎么驯服烈马的。武则天说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用鞭子抽它,如果不顺从,便用锥子扎它,马还不老实,就立刻用匕首杀死它。唐太宗听了啧啧称奇,暗自赞叹这位“媚娘”竞有这么大的勇气。“才人”在宫中是专为皇帝后妃出游准备车马的,在太宗出去打猎或游玩时,武则天总是骑马护驾,前后照应,长期的马上运动,使她一直保持着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
    武则天27岁时,唐太宗驾崩。作为太宗的后妃之一,她被送入感业寺,当了3年尼姑。在这3年里,她整日参禅打坐,在身心修养上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也成了她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唐代盛行佛教,武则天自幼随母修习打坐。在寺院里,她更得以专心致志地修习禅定了。她每日早起,默默地观照自己心里念头的生灭,一直到某时忽然前念已空,后念未生,就一下子定在现在的这个境界中。这就是禅定的境界。有时,她也修数息、随息:放松周身,跏跌而坐,默数出息入息的次数,从一至十,循环不断,渐渐发觉自己似已不呼不吸,周身舒畅,这时便可停止计数,只是静静地让心思随着呼吸一出一入,长久下去,也可得到禅定。如果从现代观点看,这种禅定的修习,无疑包含了深妙的气功。在气功状态下,全身的兴奋灶集中于一点,或为心思,或为呼吸,而机体的其他部分相应得到了休息。这样,就达到了补养精气、积蓄能量的保健目的。从更深的角度上看,禅定修习使她的智慧得到开发,认识到现实中的一切都是变动的。不能永存的,人的生命也只是短暂的一瞬间。这样的认识使她在以后的政治生涯中,能保持一种豁达超然的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对于健康长寿
    无疑是最关键的。中医认为,七情过极皆可致病,而武则天依靠修习禅定,远离烦恼,豁达乐观,因而得以高寿。最明显的例子便是他废掉李氏之后,自己称帝。许多效忠于李氏的大将纷纷起兵反抗,其中以徐敬业为最主要的一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为徐敬业写了、一篇《讨武翌檄》,痛骂武则天身事父子,惑乱宫闱,杀子废子,人神共弃。然而她看了之后,非但没有发怒,还连连称赞骆氏的文笔,说朝廷没有任用这样的人才,是宰相的过失。徐敬业兵败之后,武则天也并未将他按造反处斩,而只是将他贬到外地去当刺史。除此二人,他还赦免了一些辱骂自己、诽谤朝政的人。她有如此的心胸和修养,无疑是她健康长寿的最佳的保证。
    武则天兴趣广泛,她写得一手好字,喜欢音乐、诗歌。她还喜欢大自然的风光,这对她的健康长寿也是大有好处的。
武则天的一生经历了多次大动荡,但她能坚持下来,创造出一番伟业,得享81岁高龄。这正是她长期修心养性,心胸开阔的结果,也是她坚持锻炼,爱好广泛的结果呀!

钱钟书的十六字养生术

钱钟书享有“文化昆仑”之誉,是当代“第一博学鸿儒”。其高寿的因素可概括为:“幽默风趣、淡泊名利、夫妻情深、童心童趣”十六个字。
    幽默风趣
    钱钟书的幽默是出了名的。无论是日常谈话还是平时写作,他那机智风趣的幽默话语总是脱口而出。
    钱钟书作品中的幽默语言几乎俯拾皆是。例如《围城》中,他比喻那位张小姐“身材将来准会跟她老太爷那洋行的资本一样雄厚”;“饭店周围浓烈的尿屎气,仿佛这店是棵菜,客人有出肥料灌溉的义务”;“桌面就像《儒林外史》里范进给胡屠户打了耳光的脸,刮得下斤把猪油”……
    有人说,看钱钟书充满幽默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条最有效的养生保健途径,正所谓“幽默疗法”。
    淡泊名利
    钱钟书对名和利淡漠也是出了名的。国内18家省级电视台拟拍大型系列电视片《当代中华文化名人录》,钱钟书自然名列其中。但是任凭电视台磨破嘴皮,他都婉言谢绝采访。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邀请他前往讲学。实际授课时间加起来只有8个小时,开价16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费另行提供,可偕夫人同往。钱钟书不假思索地回绝了。
    夫妻情深
    半个世纪以来,钱钟书杨绛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即使不得已分开,也总是鸿雁频传。这种夫妻之情为他们的健康长寿打下了牢固的心理基础。据杨绛回忆,钱钟书写《围城》时,她曾自愿包揽了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家务。两年里他“锱铢积累”地写,杨“锱铢积累”地读,读完后夫妇“相视大笑”。
    “文革”中,钱氏夫妇曾被流放到穷乡僻壤。两位老人过着集中营式男女宿舍的日子,但他们仍像年轻人那样悄悄地雪地探亲,隔溪幽会,偶尔聚拢在一起,便美如新婚燕尔。改革开放后,钱钟书夫妇闭门避嚣,专心治学。他们谢绝了众多国内外邀请,过着“很惬意的日子”。
    童心童趣
    钱钟书之所以长寿,还在于他的“痴气”,在于他有一颗不老的童心。
    杨绛回忆说,钱钟书曾一度喜欢玩一种游戏,叫“石屋里的和尚”:一个人盘腿坐在帐子里,放下帐门,披着一条被单,自言自语。这似乎没什么好玩,但钱钟书却能自得其乐,“玩”得很开心。
    钱钟书喜欢临睡时在女儿的被窝里埋“地雷”:把各种玩具、镜子、刷子,甚至砚台或大把的毛笔一股脑儿埋进去,女儿惊叫,他大乐。这种游戏钱钟书百玩不厌。钱钟书不爱看侦探小说,爱看儿童动画片,爱看电视剧《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