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传奇谢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7:22:41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传奇谢幕
11/01/2005/10:17 华夏经纬网

    红色资本家,是他一生的关键词,凭借着一种超乎常人的睿智,他在支撑庞大家族的同时,参与和推动时代进步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伟大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主席,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董事长荣毅仁同志,因病于2005年10月26日20时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王文澜摄

  灯市东口史家胡同,这个北京四合院的白色铁门紧闭,不时有黑色轿车前来。车门开处,来人面色严肃,左胸前挂小白花;铁门开时,远望可见院内摆放的素洁花圈。

  新华社27日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荣毅仁同志因病于2005年10月26日20时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记者采访获悉,26日当晚,史家胡同的四合院内设立了小灵堂,荣氏亲友已全数赶回;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成立治丧委员会,预定11月3日在八宝山举行追悼会。

  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色资本家、中国首富,人们曾经用这些词汇来描述荣氏家族以及荣毅仁本人,但这个家族早已不能简单地用商业阶层来概括。

  1956年,荣毅仁将一个商业帝国的财产上交政府,次年1月,时任上海市市长,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受毛泽东之托,专程到上海为荣毅仁“助选”,之后,荣毅仁就任上海市副市长,时年41岁。

  毛泽东的评价是,“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荣毅仁因此被称为红色资本家,这是他传奇人生的关键词。凭借着一种超乎常人的睿智,他在支撑一个庞大家族的同时,参与和推动时代进步。

  “红色资本家”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荣毅仁秉承了父亲荣德生和伯父荣宗敬两人的性格。”王伟南,荣毅仁二哥的妻弟,曾在荣氏家族旗下茂新面粉厂工作。

  10月27日下午,王伟南回忆说,荣德生处事慎重,考虑周密;而荣宗敬敢于冒险,做起事来很有魄力。“荣家祖上就有人做过大官。在荣毅仁身上能看出些影子。”

  荣氏家族曾在荣毅仁曾祖这一辈家道中落。1873年,荣宗敬和荣德生先后去上海发展,那时的上海,资本主义经济刚刚长露萌芽,荣氏兄弟最先嗅出资本之味,开始经营钱庄。

  生意蒸蒸日上之时,荣德生南下广东,寻找新的商机,留下荣宗敬一人打理钱庄。广东当地的思想活跃,洋溢着一种勇于开拓的精神,这些使得荣德生大受启发。

  他发现,从外国进口物资中,面粉的量是最大的。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荣宗敬时,兄弟俩一拍即合。1903年,保兴面粉厂在无锡建立,这为荣氏家族事业迈出了其决定性的一步。

  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保兴面粉厂也由原先的合资经营改为独资经营的茂新面粉厂,其产量占到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这种高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非常罕见。到抗战前,荣家已拥有14家面粉厂,另外还衍生出9家纺织厂。

  1937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的荣毅仁回到无锡,出任茂新面粉厂助理经理。

  陈恒德在那时认识了荣毅仁,并在1946年在茂新面粉厂担任工程师一职。他对荣毅仁的处事果断印象深刻,“他高个儿,做事爽快。看问题只看本质。”

  王伟南认为荣毅仁和一般的老板不同,“他每次来车间,对生产情况问得很详细,抓生产抓得特别紧。他对工厂的员工也比一般的老板要客气。”

  荣家企业扩张步伐在不断加快,渐渐地就从华东铺向了全国各地。

  1949年,国民党政权倒台前夕,荣氏家族内部出现了大震荡,由此走向低潮。国民政府在前一年推行币值改革和限价政策,不久就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抢购狂潮,上海经济渐趋瘫痪。

  当时,上海产业界人士纷纷迁资海外,寻求新的出路。资金的外流,致使留在内地的荣氏企业元气大伤。这让荣德生气愤不已,“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在最后关头,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再三斟酌决定留在大陆。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而来。

  此后,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给予大力扶持,荣氏企业实现了新的复苏。

  “他那种爱国的心是从他父亲那儿继承来的。”陈恒德说,荣毅仁在抗战时捐过飞机,解放后有能力的资本家都走了,只有他留了下来,一位对荣家颇有研究但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者的看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私合营被作为对民族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上海,荣氏对这一行动给予了最积极的配合。他们之所以能一直这么富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很好地处理跟政府之间的关系。”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在无锡梅园,这幅对联显示了荣氏家族的处世信条。

  刀锋边的幸与不幸

  “我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资产阶级而不敢讲话。”

  荣毅仁的性格有时也如刀锋一般,只是运用得巧妙。他说:“我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资产阶级而不敢讲话。”

  1954年,荣毅仁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学习了毛泽东主席关于工商业者要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掌握自己命运等一系列讲话后,想到一个在当时来说既重要又敏感的问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但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运动,阶级关系有了调整,这个对抗性矛盾是否可以转化成为非对抗性矛盾呢?

  1956年,在全国人大的一次小型会议上,荣毅仁向毛泽东当面提出这个问题。他希望马列主义学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多多在理论上给他以指导和帮助。毛泽东回应说:“你这人倒蛮会用脑子、提问题的。”半年后,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

  1958年,荣毅仁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时任纺织工业部政策研究室主任的陈锦华后来回忆说,荣毅仁在“文革”时遭遇到一些冲击。

  1966年8月18日,北京的红卫兵运动开始冲击各界名人。荣毅仁当时住在北太平庄,他的女儿在北师大女附中上学,有些同学早就知道荣毅仁的住处。8月20日,北师大女附中的红卫兵涌到荣毅仁家里,都是些女孩子,当中还混进了一些社会上的来历不明的人,在荣毅仁家里大肆打砸。他们批斗荣毅仁,并用他家里的摄像机把经过录下来,要寄到他在海外的亲戚那里。荣毅仁考虑得很周全,他知道录像寄出去的影响,所以给了这些红卫兵假地址。荣毅仁的夫人杨鉴清也被打伤。陈锦华说,“对这些情况,部里一点也不知道。”

  8月20日是机关发工资的日子,荣毅仁的司机郑耀辰送工资去时发现情况后向部里作了报告。“我当时是部机关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就是管这些事情。我向部党组书记钱之光报告了这件事。”钱之光让陈锦华赶紧给周恩来写个报告,用特急件送到总理办公室去。

  周恩来后来对钱之光说,荣毅仁你们一定要保护好,他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在国际国内都有影响,一定要保护好。

  钱之光和陈锦华把纺织部机关的红卫兵头头找来,要以机关的红卫兵对付外地、外单位的红卫兵。10多个红卫兵连夜开到荣毅仁家里去,看到那些学校的女红卫兵东倒西歪地躺在客厅里。部机关红卫兵对她们讲:“我们是纺织工业部机关的红卫兵,荣毅仁是纺织工业部的副部长,是大资产阶级,要对他进行批斗,让他老实交代问题,请你们把他交给我们。”

  后来,陈锦华把周总理关心荣毅仁夫妇的情况,以及部机关采取的措施都给荣毅仁讲了。荣毅仁很激动地站起来表示:“我们全家人都非常感谢周总理。没有周总理的保护,让你们采取这些措施,那我就没有今天了。”

  创建中信

  信托业是整个国家金融业的基础,中信集团的创建无疑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为改革开放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荣老的影响是世界性的。”一名在中信集团工作10余年的男员工说。

  从某种意义上讲,荣毅仁世界性的影响,正是来自于他创建的中信集团。

  即使是荣毅仁自己,也曾公开承认,其所经历两个阶段的区别:在解放前,算个大的民族资本家。从父辈1900年办厂创业,到1949年,50年艰苦奋斗与认真经营,才搞起20家企业,这在解放前已经是了不起了;自1979年担任中信集团董事长以后,仅9年时间,共投资、合资搞了209家企业。

  1987年,邓小平邀请荣氏家族来京访问。“一下来了400多人。”荣毅仁的司机张继海回忆。

  当时,中央曾想请荣毅仁担任旅游部部长,后考虑改革开放的问题,经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日创办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2004年2月更名为中信集团)。

  作为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通道,中信在吸收和运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采用国际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北京建国门外矗立着一座20多层高的现代化建筑,这正是中信集团最先的的大本营———国际大厦。该建筑外部呈咖啡色,显得十分稳实和凝重,故有“巧克力大厦”之称。

  1986年,美国著名大型经济杂志《幸福》公布了其组织专家评选出来的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的名单,荣毅仁赫然榜上有名,他因此成为新中国成立近40年来,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同年,中信集团迁入位于朝阳区新源南路6号的京城大厦。董事长办公室内有一幅巨型彩照,那是邓小平与荣毅仁亲切握手的照片。

  10月27日,记者赶到荣毅仁曾工作过7年的京城大厦,一楼大厅一如既往地忙碌。

  但在集团公司内部,一个小范围内的追悼会正在筹备当中,“时间可能就在最近几天。”中信集团办公厅人士冀峰介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治丧委员会。

  “荣毅仁先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实业家。”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平新乔教授认为,信托业是整个国家金融业的基础,中信集团的创建无疑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为改革开放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27日傍晚6点30分,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获知荣毅仁逝世一事,表示吃惊和惋惜:“荣先生为中国经济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解放初期,国家商业改造阶段,他起到了带头作用,积极配合国家公私合营政策。在改革开放以后,他一直坚持并拥护改革开放政策。”“他人非常好,能够听得进下面的意见。”厉教授曾与荣毅仁在全国政协会议多次接触。

  荣氏传承

  熟知荣氏家族的人士称,回顾100年家史,荣智健与荣宗敬有点相像,敢于冒险,有魄力。

  27日上午,香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简称“中信泰富”)在内部发出讣告,大致内容是:“荣毅仁先生于10月26日晚8点30分逝世,生病期间,荣智健及夫人均在侧守护。荣老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在此谨向荣智健先生及家人致以沉痛的哀悼和问候。”

  1986年,中信集团如日中天之时,荣智健加入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有限公司(简称“香港中信”),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2年10月,福布斯中国内地首富排行榜出炉,荣智健以其所持中信泰富的股权位列榜首。

  荣智健1942年1月出生于上海,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另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妹妹。连续两年,荣智健稳居胡润强势榜榜首之位。

  在香港的资本平台上,荣智健显现了出色的商业才能。

  1987年2月,在荣智健的坚持下,香港中信乘物流业低潮,以13亿港元购入老牌英资企业国泰航空12.5%的股权。接着,荣智健又买壳上市,香港中信收购曹光彪的上市公司———泰富发展公司,更名为中信泰富,成为香港中信旗下的上市企业。

  又如收购恒昌企业一役,至今仍被誉为“蛇吞象”的经典。恒昌企业总资产达70多亿港元,但荣智健只动用了40多亿即将其收购过来。这一过程可演绎为:资产从香港中信流向中信泰富;资金从证券市场通过中信泰富流向香港中信。此番收购的真正意义在于:证券市场是蓄水池,中信泰富作为上市公司,成为香港中信伸向这个蓄水池里的吸水管。

  1996年12月,中信集团同意以25%的折让价,即以每股33元,配售3.3亿股中信泰富以荣氏为首的管理层,其中2.91亿股由荣智健独得,荣的持股上升至18%(3.8亿股),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如按市价20.35元计,荣智健的身价超过70亿港元。

  熟知荣氏家族的人士称,回顾100年家史,荣智健与荣宗敬有点相像,敢于冒险,有魄力。如今年以来的一系列大胆收购动作,着实让人看到了他雷厉风行的一面:今年1月,中信泰富向母公司中信集团洽购沃尔玛华东公司35%的股权,此举意味着中信泰富将借道沃尔玛进军内地巨大的零售业市场。

  8月底至9月初,中信泰富表示将全面收购大冶特钢,同时拟在海南岛投资100亿元,参与神州半岛区域规划开发计划。

  在中信泰富的管理层名单上,荣智健的长子荣明杰和女儿荣明方名列其中,可见荣氏家族在商业上的传承之意。

  现年35岁的荣明杰1993年进入中信泰富,其在包括荣智健在内的10名执行董事中最为年轻。今年4月27日,在故乡江苏,荣明杰被增补为省九届政协委员,由此被视为荣氏家族第四代的新星。

好脾气的“荣老板”

爱开快车,喜欢足球、照相、交响乐;高兴时微微笑一下,生气时最多摇摇头

  史家胡同这个四合院曾是张继海最熟悉的地方。

  驾车出门向西,到东口往南,过东单右转弯,到王府井十字路口左转向南,走到东头再右拐,到北京医院……20年前,33岁的张继海每天7点半,会准时沿着这条路线行车。作为荣毅仁身边的工作人员,他先接患肺气肿的荣毅仁去北京医院做半小时“雾化吸入”,然后送他到国际大厦办公。

  当时是中信的辉煌时期,荣毅仁工作非常忙碌,“从国际大厦回家就10分钟,他有时候下班一上车,就打呼噜了。”

  “老板”快与慢

  在张继海眼里,荣毅仁是个儒雅的人。“老板连吃饭都坐的笔直。”“老板”是荣毅仁身边人对他的称呼。

  他第一次见到荣毅仁,是1985年。当时,他在北京市旅游局做纪检书记。有一天,中信集团人事部一个朋友说,荣毅仁先生想找个“driv鄄er”。30多个人经过筛选,最后定下张继海等两人候选。

  “面试那天,我一看1米82的大高个,带着眼镜,给我感觉像个干实事的人。”张继海回忆,荣毅仁对他说,“小张啊,你身体很棒嘛!”当天下午,荣的秘书就给他打来电话,说你明天来上班吧。

  “我上班后,一看,车是奔驰500SEL,很威风,后面是深灰色尼龙罩子。”张继海听荣毅仁身边人讲,车已经到了一个多月了,就等一个司机了。车每天就放在国际大厦门前,老板见到车后,很高兴,曾坐在驾驶坐上,握住驾驶盘,比划比划。

  “你可以想见,那时候,国门刚开,老板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啊。”

  荣毅仁喜欢驾驶,喜欢快车。“你看他老不说话,慢慢的,实际上他是个快节奏的人。”张继海给他开车,经常开到一百多迈。

  但荣毅仁也有“慢”的时候。有一次冬天,车走到南小街时,碰上老百姓买大白菜,车堵得很长很长。车子被憋了半个小时。实在没办法,老板说,小张,你先等着,我们走回去。结果他和警卫走了二三站地,走回到家。驻地警员看到他们,吃了一惊。

  家事中与西

  老板每天都会换衣服,从衬衫领带到西装,总是崭新的。

  “老板每天还喷香水。这点有点像大鼻子老外。”张继海说,但“老板”的性格不像老外那样直接,总是很沉静,很少说话。高兴的时候,会微微笑一下,生气的时候,一言不发,最多摇摇头。

  受老板影响,张继海也养成天天洗澡、天天换衣的习惯。“头发也要经常去理发店吹一吹。”

  荣毅仁的一些爱好也很西化,喜欢照相、足球、汽车、交响乐。他的身边人回忆,警卫员每周都要去给他买2次胶卷,每10天要去给他冲一次照片。他最喜欢照生活照。

  他担任过足协名誉主席,那几年国安队比赛,第一个球总是他踢,平时常在家里跟小孙子一起玩球场沙盘。张继海回忆,有一次好像是1986年的世界杯,平时都是12点半一点才下班,那天才11点钟,他就出来了,跟他说,小张,走,今天咱们看球去。

  但在荣家,中国大家庭的氛围一直很浓。身边工作人员介绍,荣家子女到京,一般都不愿住宾馆,而是留在这里陪父母。

  荣家家具很简单,桌子是上世纪60年代的木桌,吃饭通常4菜一汤。

  他们在口味上更喜欢吃蹄胖,也就是北方人讲的肘子,荣家请人吃饭也经常是蹄胖和红烧狮子头。

  “不过,早餐不太一样。”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的荣毅仁,早饭通常吃一片面包、2片牛肉、1杯咖啡,有时候还会喝杯榨桔子汁。

  “荣副主席”和邻居们

  在史家胡同,荣家所在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四合院。

  这个四合院是当年叶剑英元帅特地嘱咐王震给荣家安排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李井泉也曾在这里居住。

  1995年开始,史家胡同的住户们有了新的邻居。

  从北太平庄部长楼搬出后,荣毅仁的家安在了这里。

  “荣副主席对大伙特随和”、“为人特亲切”,10月27日下午,69岁的张怀荣老人已经知道了这位老邻居的离去。而“荣副主席”也是小区内的多位老人对这位特殊邻居的一致称谓。

  在张怀荣印象里,荣毅仁每次都是在大院内坐进车,回来时在院里下车,但看到大院门口正好有邻居老人在时,下了车就不会径直回房了。

  “他会转过身走到门口,笑着摆着手跟大家打招呼。”张怀荣回忆。

  “慈眉善目的,比普通人还热情。”张怀荣的老伴在旁边说。

  她讲述,2003年正月初九,住在这个丁字路口的一个四合院失火,一开始火势就很大,周围的居民势单力薄正着急时,这个深宅大院的门打开了,一群武警官兵冲了出来,“个个手持灭火器,三下五除二就把火给控制住了。”

  这位邻居给周围人的关怀还不只如此,每年十月,北京市的募捐月,荣家大院的警卫就会送来许多钱物。

  “去年甚至还包括一件昂贵的全新的丝绵棉袄。”史家社区居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而居委会的满主任更是对这位老邻居赞不绝口。

  “没到天气一冷就会让做饭的大妈送来钱,叮嘱给志愿治安员买几件大衣;天一热又送来钱,嘱托街道为他们配足矿泉水。”满主任介绍,这种钱,荣毅仁不会让警卫办理,而是一定会托付做饭的大妈亲自送上门,仔细吩咐好。

  社区40名治安员因此对荣毅仁格外感激,每年3月,朝阳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们也会亲自上门拜年。

  “十多年的老邻居了,但也就见过五六次面,说走就走了。”张怀荣叹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