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进补”:无知的悲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3:27:52
近日有媒体报道,尽管不断打击整治,广东雷州市纪家镇捕鸟杀鸟蔚然成风。从北方南下过冬的候鸟在此地每日有一万多惨遭捕杀,当地“鸟宴”盛行,形成一道独特景观。吃鸟的方法,煎、炸、煮、烤无所不有。鸟儿们的悲惨遭遇,真的算是老生常谈了,有太多的种类繁杂的野生动物都成为了一道道的所谓“珍奇佳肴”。
事实上,对野生动物的嗜好,不仅广东一地。那么,人们为什么热衷于吃野生动物,其根源何在?野生动物真的有那么神奇的“养生”功效吗?
根源:“进补”走向了极端
人们吃野生动物难道是因为它们更好吃?未必如此,深究起来,这更多还是来自于传统的“进补”文化走向了极端。食客们相信,越是野味越能养生。

《本草纲目》收录动物药461种,虫鱼鸟兽及其指甲、皮、毛、粪、尿,都能入药。

小贩在高速公路边贩卖野味。
 
半数食客认为,野生动物更“营养”
其实,国人吃野味的历史源远流长,只不过闽粤桂等地吃得更广更奇,形成产业,比较引人注目罢了。今天走到哪个城市,会找不到专门提供“山珍野味”滋补大餐的饭店?哪个地方会喝不到用动物生殖器做原料的“壮阳汤”、“壮阳酒”?以往不过是个人或小群体的偶尔行为,如今在商业利益的趋使下,形成巨大“地下产业”,用先进的手法对野生动物进行大规模滥捕乱杀形成常态,问题日益显得突出。
广东省林业局曾进行过一次调查,广州市半数以上的人吃过野生动物,吃野生动物的原因,45.4%的人认为可以补充“营养”,37%是出于好奇,12%人是为了显富。 当中起到主导作用的仍然是“食疗养生”观念,这45.4%为补充“营养”吃野生动物的人足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诞生,这个群体又促使好奇的和有钱的人加入吃客团队。好奇的和有钱的,恐怕也不会认为吃野生动物无营养或对身体有害。
“食疗文化”对国人影响深远
根据古代医书的记载,几乎世间所有动植物都可入药,包括动物的器官、粪便、精血、皮毛。古今中医理论还认为:“药食同源”,有病就吃药,无病要养生,治未病,也就是未雨绸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成为中医发展史上一直沿用的“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也是食疗养生理论的根基之一。
这种建筑在阴阳五行学术之上的食疗文化,对国人影响深远。哪怕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也能说出几个“好方子”,比如吃喝虎鞭酒食羊睾丸可壮阳,虎骨能强筋健骨,饮狗肉汤可治小孩屎床……“药补不如食补”这种观念为一般人所接受。《本草纲目》被视为在中医食疗学科形成方面是一部极具代表性著作,其中收录动物药461种,虫鱼鸟兽及其指甲、皮、毛、粪、尿,都能入药。
走向极端的进补:越是珍奇,越能大补
中医食疗养生理论可以说深入人心,我们无意去争论其对错。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如今这种“进补”文化越来越走向极端,几乎所有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皆被视为绝佳药物,同时也是上好的滋补食品,对当下的生态破坏起到推动作用。。尽管爱吃野生动物的人讲不出太多“寒热相克”、“君臣佐使”的大道理,但至少知道这玩意有“营养”,能“强身”,可“防病”。
在很多野味菜谱中,都会介绍该原料的药用及养生价值。如熊掌,说它可起到除风健脾胃、御风寒、益气之功效,穿山甲可以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肿排浓。而这些说法,倒不是民间杜撰,都可以在《本草纲目》等古代中医著作中找到依据。于是乎,先富起来的人们,用最愚昧的方法去提高“生命的质量”。果子狸养阴补肾,梅花鹿补血壮阳,龙虱固肾壮阳,蛇驱风去湿通络补中气,蝎子通经络解毒。民间对野味的一种通常认知是,即使是同一种动物,家养的也不如野生的,越野越有营养,越珍奇越大补。
 
真相:野生动物并不“养生”
当人们一窝蜂地为了营养而大吃特吃野生动物的时候,让我们再来看看“营养”这个概念。野生动物更有营养究竟是高见还是无稽之谈?除此之外,它的药用价值又是几何呢?就算野味进补,又是不是人人适合?

认为吃动物鞭就能壮阳,增强性欲,纯粹就是牵强附会,胡说八道。

野生动物身上所携带的有些病菌,人体免疫系统难以识别,经常会导致罕见怪病的产生。

人们能够吃得到的野生动物,基本上都是非法所得,自然没有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过程。
 
营养是什么
对于人来说,营养的物质基础是食物,因为食物中有维待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这些物质称为营养素。尽管食物的种类繁多,功用各异,但是营养素的种类为数不多,通常只有六大类:蛋白质、脂类、糖(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水。所谓食物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它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任何一种食物都因为含有某种营养素而具有一定营养价值,但几乎没有一种天然食物所含营养能满足人体所有的生理需要。
不同的动物、同一种动物不同年龄段、同一个动物不同部位,所含营养素多少略有差异。分析起来猪脑的营养价值不如瘦猪肉高。所谓牛鞭、虎鞭等动物生殖器,分析其化学构成,所含营养素也不会逃出此范畴,而认为它们能壮阳,增强性欲,纯粹就是牵强附会,胡说八道。野生动物与家养同物,亦同此理。
家养动物反而更“营养”
实际上野生动物身上所含的蛋白质、脂肪及其他营养成分都是其它(普通)动物所具有的,所以这些野生动物本身并没有特殊的营养成分,食用后对人体也没有特别的好处。长期从事科技报道的《中国科学新闻周刊》主编方玄昌认为,“放养的鸡比养殖场的鸡更野,从口感上来说,可能前者更佳,但从营养的角度来看,后者还要强于前者”。他表示,野生动物身上所携带的有些病菌,人体免疫系统难以识别,抵抗力就差,经常会导致罕见怪病的产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比家养动物更恶劣,并不存在它们比家养的同类生命质量更高的问题,恰恰相反,人类驯养的动物,比它们同类的寿命往往要长出一半。”
实际上也有很多人看到野生动物可以用来入药,就认为把这些“药”当作食物来吃肯定更有好处。事实并非如此。中医专家认为,食补应该因人而异,有些动物吃得不合适很容易出问题。每个人体质有所不同,例如“阳热”体质,要再吃一些助火、助热的食品,会引起不适应的反应。况且,很多野生动物的性质,普通人并不清楚,因此,食用是很冒险的
进补不成反致命
人们能够吃得到的野生动物,基本上都是非法所得,自然没有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过程。更要命的是,人们在诱捕这些动物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用的有毒的食物。因为如今不少野生动物受到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高残留农药、灭鼠药的污染,人吃了这样的动物,极可能导致体内激素平衡失调,诱发某些恶性病变。另外,自然界中很多的野生动物都是某些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中间宿主,特别是寄生虫,如弓形虫、旋毛虫、绦虫等。这些细菌、病毒野生虫在野生动物体内可以得到控制,但一旦离开动物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严重的疾病。更严重的是,野生动物与人的共患性疾病有100多种,如炭疽、狂犬病、结核、鼠疫、甲肝等。一旦野生动物身上带有这些病毒,肉又没有煮熟,人吃下去后很容易感染上上述疾病,或者出血热、鹦鹉热、兔热病等,要是得了狂犬病,一旦发作,死亡率100%。
 
在民智不开,对自然现象和疾病原理无知的时代,人们通过食用或涂抹动物器官来增强自身力量,用以驱赶致病的“妖魔”。很多民族的传统医学中都有吃什么能补什么的观点,吃血补血,吃脑补脑,吃肾补肾,吃眼补眼。可是随着科学的昌明,医学的发达,这些愚昧的观点早已被抛弃。“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当然是非常美好的愿望,但如果把它建立在“野生动物更营养、更养生”这样的愚昧观念之上,不仅野生动物成为了无端端的牺牲品,也是十足的现代人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