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在元,武大叫你回家看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21:44:13
[发表评论]

是可以计算盈亏的买卖关系?

为什么要强调“实际只工作不足一年”?

让网友态度发生逆转的,有这样一段细节补充:“尽管张在元老师聘期四年,实际只工作了不足一年,长期不能在岗工作,学校在聘期内仍按原合同约定发放其薪酬。”能不能以此来论证武大待张教授不薄呢?且慢…[详细]

聘用4年,支付4年薪酬,这本来是应有之义、照章办事罢了。放在“张教授长期不能在岗工作,实际只工作不足一年”这个语境里,武大就能博一张“好人牌”了吗?

障眼法。潜台词可能是,这买卖亏了。2005年刚引进人才,2006年便重病入院,人才没怎么派上用场,就没什么价值了,很不划算。

如果张教授身体无恙,“实际只工作不足一年”还重要吗?

回到最初,说“非全职聘用”也好、“外聘”也好,武大更在乎的是张教授的人脉资源、江湖地位、在其它机构的成果,而不关心聘请过来以后,究竟在武大能起怎样的实质作用。也就是说,教授不是大学发展的宝贵资源。比教授本人更重要的是,他的名气和光环。

如果张教授身体无恙,聘四年却长期不能在岗工作,可能就不是问题。只是现在,张教授重症在身,武大想借光没借到,反倒要让张教授借光,这不是亏大了嘛…[详细]

教授有风险,外聘需谨慎

所以,理想状态下,大学只有找到“身体健康、没有不测”的外聘教授,遵循“借你名给你利,没事别找事儿”的原则,这买卖才不亏。问题是,如果大学在师资输入的环节上就如此短视功利,充斥着工具化思维,我们能指望它输出什么呢?…[详细]

是只有合同维系着的雇佣关系?

所以要掐着点儿赶去病房宣布终止聘用?

武大最挑战伦理道义的举动是——2009年4月30日,派出4人站在张教授的病床前宣读了一份“终止聘任合同证明书”…[详细]

接着在“聘任日期改动与否”问题上,武大和张教授委托人又各说各话,是到期自行终止还是提前解聘,还有待进一步证据…[详细]

但武大还是选择了: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以错误的方式解除一个重病教授的合同。

一个编制引发的“杯具”

在这层关系的追问里,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合同。法治社会,劳资双方遵循合同办事,再合理不过了。一句“非全职聘用不享住房医疗福利”,仿佛成了武大的免死金牌。有人调侃张在元也就是个“学术临时工”嘛。

的确,傲慢的用人体制遵循的是“大学教授,人人平等,有人更平等”式逻辑。但是,白纸黑字的合同没有情感,执行合同的人也没有了嘛?

别谈感情,谈感情伤钱

作为一个曾经为学校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教职员工,张在元与武大的关系难道就只靠一纸聘书来维系,没有丝毫的情感和归属感上的关联?对待一个重症病人,武大难道就不能以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方式,与张在元及其家人通过充分协商来解决聘用问题,非要背负着落井下石的骂名,像甩包袱一样将病重的张教授甩掉?武大不可能预见不到这么做的道德风险,之所以做得如此绝决,根本上还是出于利益的考虑,迟一天解聘就意味着多付一天的医药费…[详细]

我们能不能有别的追求?

比如看看剑桥怎么善待霍金

这是最动人的例子了,霍金1962年从牛津毕业后,选择剑桥大学进一步深造并最终选择宇宙学。可就在确定研究方向一年后,这位年仅21岁的研究生被诊断患有罕见的、不可治愈的运动神经病,被诊断“只能活两年半”。但是剑桥不仅允许他继续完成学业,授予其博士学位,还在1977年任命他为引力物理学教授。

剑桥选择的伟大和高贵之处,正是一个大学有别于其他社团和企业组织的根本,也是一所大学人本情怀最集中的体现…[详细]

再看看美国的终身教授制

在美国,大学教授工资菲薄,但教够年头,多成为终身教授,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吃学校一辈子。这当然保证了教授们不看学校脸色说话的自由。不过从制度上说,这还是中世纪的行会传统。西方的大学本质上还是个行会,给教职员提供行会成员所具有的安全感。有了这种安全感,大家以校为家,工作也更自觉些。美国人看大学的质量,要看终身教授在教职员中的比重。这是学校是否对教育负责的一个指标…[详细]

结语:

我们应当有对高尚价值的想象,正如我们始终坚持对大学另眼相待、有所期冀,是因为大学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事业单位,大学和教授也不只是纯粹的雇佣关系,当然更不是个名利场。大学注定承载得更多。而道德和情义的缺失,无疑会稀释着大学自身的吸引力。我来说两句

网友评论

关键热词

相关专题

看病何时才能不差钱

多年医疗市场化表现出的弊端,逼迫我们寻找改革方向…[详细]

专题调查

正在加载...

较新专题

不卑不亢欢迎奥巴马访华
校园里的一场劳资纠纷
谁愿意和垃圾处理厂为邻
“甲流”不是唐僧肉
如何铲除地下出警队
“妈妈城管”的柔情,还是不懂
英雄之死能否终结“捞尸费”
北大医院有没有“非法行医”
贪污受贿5000元不算犯罪?
魔兽世界审批之争,谁在受伤

上期专题


被遗忘的农民80后、90后

联系我们

010-62671143 153678152@QQ.COM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腾讯网专题评论部 
本期责编:沈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