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教授患重病遭解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7:18:04

              武大教授患重病遭解雇

竞报    2009-11-20 2:08:27日前,网上一个题为《武汉大学对待功勋教授果真寡情薄义》的帖子称,武汉大学的著名教授、设计学院院长张在元博士两年前患上罕见的神经元传导障碍,已经病危,然而武汉大学竟派员到他病床前,当着不能言语、靠呼吸机维生的张在元宣布:终止其与武汉大学的聘用合同,停止提供医疗费和住房。该网帖在网上引起很大争论。
△如果不是学校全职人员,仅是聘用制的话,当然应该按照合同办事。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此事,仅凭一面之词就指责学校,是不公正的!
——hong081
△武大副校长受贿被关押后家属仍坐公车探望,而武大教授生病却遭床前解聘。同样是人,差距怎是这么大呢?唉……武大真悲哀,丢尽人了。 ——bai123qqq
△张教授为武汉大学做了那么大的贡献,就是没有合同,没有聘书,武大也应该养他一辈子!他给你创建了一个系,组建了一个专业,就是花一千万也应该!
——abcd
△搞不清楚“真假”了!按照学校的说法,如果当年张教授是主动“离职下海经商”,当武大城市设计学院院长不是“全职”(一年只要上班120天),情况属实的话,那学校的做法没有错。张在今天遇到经济困难,说明“下海”不成功而已!“下海”是想发财,发财不成功,不能怪学校。更何况学校已经付出那么多的医疗费,怎么能说学校无情?
——zhu_205

=====================================================

                     武汉大学教授张在元病危 校方病榻前将其解雇

2009-11-17 05:38: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 发表评论(10) | 正文背景色:

  大洋网-广州日报11月17日报道昨日,大旗网上一个题为《武汉大学对待功勋教授果真寡情薄义》的帖子称,武汉大学的著名教授、设计学院院长张在元博士两年前患上罕见的神经元传导障碍,已经病危,然而武汉大学今年竟派员到他病床前,当着不能言语、靠呼吸机维生的张在元宣布:终止其与武汉大学的聘用合同,停止提供医疗费和住房。

  网帖在网上引起很大争论,有网友认为武汉大学此举是狡兔死,走狗烹。

  武汉大学宣传部向本报发来情况说明,称按照聘用合同约定,张在元的医疗费用应由个人支付,但学校除补贴16.5万元,已垫付医疗费用68.6余万元。学校表示对张教授的病情深表同情,但建议张教授及其近亲属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有关劳动争议问题,出于人道主义,武汉大学仍会尽可能协助张教授渡过难关。

  张在元简介

  张在元,东京大学工学博士、UIA国际建协研究员、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

  1984年开始主持筹备武汉大学城市规划专业。1988年赴东京大学留学。1997年任香港大学研究员。1997年~1998年赴美国作高科技区规划设计博士后课题研究。1999年应广州市政府邀请主持“生物岛”总体概念性规划设计。2001年为“喜马拉雅空间设计”总建筑师。2002年为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先后主持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广州天河软件园区等项目规划设计。2005年被聘为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张教授学生发帖:武大对功勋教授寡情薄义

  “武汉大学今年竟然派员到病床前,当着不能言语、靠呼吸机维生的张在元博士宣布:终止他与武汉大学的聘用合同,停止提供医疗费和住房。”

  帖子《武汉大学对待功勋教授果真寡情薄义》最先是发在一私人博客上,后来被不断转载至各大论坛。帖子称,武汉大学的著名教授,设计学院院长张在元博士是该校建筑系创办人,但两年前得了神经元传导障碍,已经病危,然而武汉大学今年竟然派员到他的病床前,当着不能言语、靠呼吸机维生的张在元博士宣布:终止他与武汉大学的聘用合同,停止提供医疗费和住房。发帖人表示,他是不忍心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的下场竟然如此之惨不忍睹,才发帖求助。帖子最后还留有实名及联系方式。

  记者电话联系上身在北京的发帖人戚非子,他自称是张在元教授第一届学生。戚非子表示:“虽然他不是直接教我的,但偶尔回来上课或者讲话,经常能给我们以鼓舞,我毕业后与张教授也有私人联系,他对我们学生也算是关怀备至。”戚非子称,张教授的遭遇是他从张教授夫人处听回来的,“我们得知这个情况后,先是觉得学校实在不太人道,然后我们也私下组织了一些毕业的同学,给张教授捐款。”

  张教授亲戚兼委托人:病危床榻前宣布解除合同实难以理解

  “当时张教授只有老伴在身边……张教授当时就面色大变,老泪纵横。”

  随后记者拨打了张在元教授的亲戚兼委托人陈四平。陈四平称,解聘一事发生在2009年4月30日。“当时张教授只有老伴在身边,学校方面派了人事、组织、学院、校医院4个方面的人来过,当着面宣布与张教授解除合同,张教授当时就面色大变,老泪纵横。”陈四平说:“实际上,张教授当时气管割开,仅靠机器呼吸,属于病危状态,学校在这个时候来宣布解除合同,实在难以理解。”陈四平还称,实际上当时聘任合同还没到期,“但学校为了尽快解除合同,居然擅自更改合同时间。”陈四平还坚称,他手上拥有合同证据,但当记者多次索要电子版副本,陈则表示暂时未能提供。

  武汉大学宣传部门:张教授非全职聘用不享住房医疗福利

  “2006年,张教授重病入院后,虽然张教授长期不能在岗工作,学校仍旧按原合同约定继续发放其薪酬用于其医疗和家属生活。”

  武汉大学宣传部门负责人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确有与张在元教授终止合同一事,但网上内容片面,过度夸张。昨晚,该负责人发来了《关于张在元教授终止合同问题的情况说明》,文中称,聘用合同明确规定,张在元每年在学校工作时间不少于120天,即非全职聘用,其人事档案关系不在学校,亦不享受校内教职工住房及公费医疗等福利。同时,学校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薪酬中已经包含医疗保险等费用。2006年,张教授重病入院后,虽然张教授长期不能在岗工作,学校仍旧按原合同约定继续发放其薪酬用于其医疗和家属生活,2009年4月30日,张在元教授与学校的聘任合同到期,自然终止。截至2009年10月,学校除补贴16.5万元用于治疗外,已经垫付医疗费用68.6余万元。

  文中最后表态,第一,对张教授的病情学校深表同情。第二,建议张教授及其近亲属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有关劳动争议问题。第三,如果经过法律确认武汉大学有责任,武汉大学不会回避应该承担的责任;如果法律确认武汉大学没有责任,出于人道主义,武汉大学仍会尽可能协助张教授渡过难关。

  网友争论:“狡兔死,走狗烹” PK 学校仁至义尽

  “狡兔死 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是不少网友的一句话评论。不少网友对于高校人情淡薄,有一番感慨,大旗网友jessysd :“作为一个在武大待过四年的人,我觉得很丢人!”

  也有网友认为,学校尽了自己的责任,不该过分斥责。大旗网友shire说:“武汉大学有义务为每个老师养老送终吗?医保去哪里了?要用纳税人的钱养活某‘功勋卓著’的人吗?单位要尽自己分内的义务,个人同样有自己的职责,别什么都往单位头上推。”


                 廉价大学的小叙事

              2009年11月21日07:16  红网-潇湘晨报

  这一次,我们把目光投向教育,投向大学,投向刚过去一周中的两件大学公共性事件。

  即便只是粗枝大叶式的梳理,武大教授被解雇事件,也是刚过去几天中无法绕过的苍凉注脚。近日,网帖曝武汉大学知名教授、设计学院院长张再元病危遭到校方解聘。校方派员到他病床前宣布:终止其聘用合同,停止提供医疗费和住房。

  知名教授、病危、被解雇、被停止提供医疗费和住房,任何一个新闻要素都足以扣人心弦,把“兔死狗烹”故事的“悲情”助推得风生水起。然而即便舆论偏向性地对武汉大学之举“千夫唾其面”,它却或许还是白白挨了一回骂。恰如《广州日报》上言论文章所指出:从法律和契约的角度言之,如果张教授并非全职聘用,聘用合同中又明确规定,其不享受校内职工住房以及公费医疗等福利,那么武大在此前为张教授补贴、垫付80余万元医疗费用的举动,非但不能说是“薄情寡义”,反而更显得“情深义重”。

  “薄情寡义”显然不是“张再元事件”求解的全部,与其说“张再元事件”是“卸磨杀驴”式的舆论热闻,还毋宁说其是一起大学的小叙事。因为历史总是存在某种吊诡的相似,如同以前的每次“网友曝”都变为残酷现实一样,网友猜疑的“张再元只是武汉大学的临时工”,也在后续新闻中得到证实。堂堂的大学设计学院院长,竟然是并非全职聘请的“临时工”,这显然是比惊谔的解雇更令人惊谔的事实。《北京青年报》一针见血:解剖“张再元事件”,浮出水面的其实是当前大学工具化思维下的用人机制。

  这是难以让人抒发心中块垒的真实,却又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廉价时代的大学小叙事:在一个我们的道德、情感与贞操日益变得廉价的时代,我们的大学也在“麦当劳化”,为追求麦当劳式大学快速运转程序的“可计算性”和“可预期性”,包括知名教授在内的员工,都在成为该流水线上的廉价一环,也多只有着“被工具”的属性。由此说来,教授病榻前被解雇,也是一种“必然的被廉价”。

  如果说教授病榻前被解雇可以当作“悲剧”来加以解读,那么“校长推荐制”的新闻,却多了几分喜气洋洋。在趟过漫长的充塞质疑的舆论之河后,北大的“校长推荐制”,迟来地迎到了第一位被推荐者:南师附中“学业”优秀的高三学生匡超。

  “校长推荐制”的首位推荐者依然是“学业”优秀者,这不免让人浮想联翩,北大没有等到期待中的舆论击掌与肯定。《今日早报》的评论说,“校长推荐制”事关教育公平,如果其目标并非偏才、怪才,还是免了的好。这样的指责固然毫不客气,却似乎还并不鞭辟入里。《华商报》评论的发问,显然更胜出一筹:即便只是这样“学业”优秀的学生,北大也未必配得上。北大的精神还有此前的骨骼与气韵吗?还值得一代代优秀学生为之向往吗?

  大学从来都应该是“高贵”的,它应该表现出对人类价值的终极关怀,应该求真求实。可我们现实中大学表现出的,却是强烈的趋利性,热衷于和名人、明星联姻,热衷于给官员、富豪派发学位证书。它不再特立独行,它的精神与内涵都在变得廉价,自然再配不上对其神往的优秀学子,更不用说只有在自由的大学空气中,才能被接纳的“偏才”、“怪才”——这是一种发问,对大学本真的发问。

  武大教授被解雇,与北大“校长推荐制”的首位被推荐者遭到质疑,两者看似不相关联,但剔肉见骨,却不过都是廉价大学下的小叙事。大学为什么走向了廉价,怎样走向廉价,两者的答案并不难索解。既然张再元事件不是所希望的,被推荐者遭到质疑也不是所希望的,那如何走出廉价大学下的小叙事,则是我们追问的必选项。这里面有一种对古老“大学”内涵的景仰在,而因为其不过是老生常谈,更有一种悲凉在。




     薛涌:依靠“合同工”教授,大学能办好吗?http://view.QQ.com2009年11月19日08:33新闻晨报薛 涌我要评论(30)

近日武汉大学对待“功勋教授”寡情薄义的新闻在网上十分引人关注。武大的著名教授、设计学院院长张在元博士两年前患上罕见的神经元传导障碍,已经病危,然而武大竟派员到他病床前,当面向不能言语、靠呼吸机维生的张在元宣布终止其聘用合同,停止提供医疗费和住房。武大方面也已证实,确有与张在元教授终止合同一事,并称他不是武大的全职教授,不应享受武大职工的福利,武大对他已经不错了。

此一事件的全部细节还未及披露,我隔着太平洋自然不好指手画脚。不过,既然同为教书匠,看到张教授的经历难免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也忍不住说几句自己在美国的经历。

我是2003年找到教职的。那职位和张教授远无法相比。他是设计学院的院长,我则连博士还没拿到,当个小小的助理教授而已。给我职位的波士顿萨福克大学,更无法和大名鼎鼎的武大相提并论。我当时看到这个职位的广告,不得不到网上搜索这一从未听说过的学校的信息,最后看到人家历史系的教授多是常青藤博士,心里才多少有了点底。

这个小学校,办事情倒是雷厉风行,刚收到我的申请材料就打电话过来请我到校园访问。一般学校则要等上好几个月。我受宠若惊地去了,晚上完成讲演,第二天早晨拿到了工作。那时我们夫妇两个博士生守着个三岁多的女儿,经济来源几乎断绝,一下子像捞到救命稻草一样。

接下来的事情,就让我有些不适应了。学校人事部门马上来信,首先自然是欢迎我加入他们的大家庭,接着就开始讨论如果我死了怎么办。我心里老大不高兴:我刚刚拿到工作,事业正开始,你怎么不盼着我好!但把信读下去,才发现人家原来是好心好意。信上讲的是:我如果发生不幸,家人能得到多少的补偿。以我这个穷学生看,那数字实在不低。

就职后,妻子又收到学校的一封信。我不禁好奇:学校雇的是我,给她写什么信?妻子打开一看,上面讲的不仅是我死了会怎样,还说如果我们离婚又会怎样——主要是关于医疗保险。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全民医疗保险的,不过一旦找到个全职工作,在医疗上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全家老小不管多少人都跟着有了保险。总之,学校不仅要让你心里踏实,也要让你全家心里踏实。

在美国,大学教授工资菲薄,但教够年头,多成为终身教授,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吃学校一辈子。这当然保证了教授们不看学校脸色说话的自由。不过从制度上说,这还是中世纪的行会传统。西方的大学本质上还是个行会,给教职员提供行会成员所具有的安全感。有了这种安全感,大家以校为家,工作也更自觉些。比如,每年找工作季节学生都来找我写推荐信。我可写可不写,可以好好写,也可以糊弄一下。干这事不认真,学生就业率就低,学校就每况愈下。而这么重要的事情是没人监督的。靠什么?靠的是教授把学校当自己的家、把学生当家里的孩子并为其前途操心的自觉。美国人看大学的质量,要看终身教授在教职员中的比重。这是学校是否对教育负责的一个指标。所以,除了几个名校外,一般大学副教授以上就多是终身教授了。

武大的这次是非我不清楚。校方解释是合同自动期满,不存在解雇问题。即使这种解释属实,我也感到奇怪:张教授身居设计学院院长的高位,怎么竟是个合同工、连个终身教授的“福利”都无法享受?如果他是兼职,校方又怎么会把院长这样的重任交给一位临时的兼职人员?这是否是高校请名人短期兼职的普遍写照?靠走马灯般的名人兼职,能把大学办好吗?学生能够得到长期的关心和指导吗?这是中国教育界要好好想的问题。

#ViewBack {width:274px;color:#d10000;margin:25px auto;font:12px/17px "宋体";}#ViewBack a{color:#d10000;text-decoration:none;}#ViewBack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ViewBack #bLink{height:19px;margin:0 auto 3px auto;border:1px solid #cacaca;background:url(http://img1.qq.com/finance/pics/6876/6876672.gif) #fff repeat-x;}#ViewBack .bLeft{float:left;padding:2px 0 0 9px;}#ViewBack .bRight{float:right;padding:1px 8px 0 0;font-family:Arial;}#ViewBack #bImage img{border:0;width:274px;height:38px;}(转帖注:本组文章为“民主自由”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