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石化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和趋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9:47:51


    宁波石化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和趋势



    一、总体状况

    (一)、国内发展现状
    1、中国石化工业已具备较强的发展实力
    20世纪后半叶,中国石化工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截至2004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15亿吨/年(居世界第二位);乙烯生产能力达到608.5万吨/年(居世界第三位);合成树脂生产能力达到1950万吨/年(居世界第二位);合成纤维生产能力达到1310万吨/年(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橡胶生产能力达到139万吨/年(居世界第四)。2004年,我国共加工原油2.7亿吨,生产汽煤柴三大类油品1.6亿吨,油品质量和产量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全年乙烯产量达到627万吨,乙烯当年需求满足约为38.5%。

    2、石化产业初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经过近几年的改制重组,中国的石油化工领域已形成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等多家公司并存竞争的局面。三大公司以突出主业、体制机制与国际接轨为目标,先后于1999-2001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分别改制组建成为股份制公司,并在国内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通过股份制改制,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资产结构趋于合理,资金状况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竞争能力显著提高。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分别跻身2003年度世界500强企业的第54和52位。

    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炼油重点是调整布局、调整企业结构、装置结构和提高油品质量。目前,中国含硫原油加工能力已达4300万吨/年左右,加氢装置能力已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30%,油品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新标准要求,其中供应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的油品质量已高于欧州Ⅱ排放标准,北京将从2005年7月起达到欧Ⅲ标准。已建成镇海、大连石化等多家千万吨级的炼厂。

    化工重点是做大总量,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例。目前已建成上海石化、大庆石化等一批大型石油化工基地,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产业集中度逐年提高。合成树脂专用料和差别化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

    4、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和自主开发,中国石化工业已具备了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炼油方面先后开发成功包括重油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加氢精制、渣油加氢处理、加氢改质等一系列有特色的成套工艺技术,并得到广泛工业应用。化工方面开发成功了乙烯裂解炉、丙烯腈、乙苯/苯乙烯、淤浆法聚乙烯、聚丙烯、溶聚丁苯、SBS、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芳烃抽提和碳五分离等成套技术,并实现工业应用,部分技术已出口国外。85%以上炼油和化工生产用催化剂已立足中国国内。

    5、我国化工工业经营水平大幅提高
    2004年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取得快速发展的一年。受国内经济较快增长的影响,电子通信、建筑建材、汽车、轻工、农业等相关行业发展迅速,拉动石油和化工产品需求大幅增长。同时,世界经济发展加快,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稳定增加,良好的国际形势为国内石油和化学工业的进出口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伴随着整个石油和化学工业走向复苏,国内产品积极的市场走势、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纷纷新建或扩建产能,而世界众多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也普遍看好中国市场,纷纷加大了其在中国大陆的投资,随着中外资本的踊跃加入,国内掀起新一轮石油和化工投资热潮,新建装置以规模庞大、奖金密集、技术先进为主要特点,推动了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升级换代。在内需、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下,2004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营状况整体好转,产品获利能力显著增强,资本运营水平大幅度提高,全行业现价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计17856家,累计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4666.1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249.6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实现利润总额2793.0亿元,比上年增长58.7%;实现年税金总额1430.0亿元,比上年增长24.4%。

目前,我国已经有20余种主要石油化工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化肥、合成氨、纯碱、硫酸、染料、合成纤维、胶鞋等产量居第一位;农药、烧碱、轮胎等产量分别居世界第二位;原油加工、乙烯、涂料等居世界第三位;原油、合纤单体、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二)、宁波石化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石化工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宁波临港工业中产值比重最大的产业,已形成以石油加工、高分子合成材料、基本化工原料等行业为主的石化工业体系,并已基本形成以宁波石化工业区、北仑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区域的石化基地。截至2004年底,宁波市拥有规模以上石化企业179家,其资产达279亿元,完成当年工业总产值577亿元。

    目前,宁波市的石化产品在国内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有:高标汽油、低硫柴油、航空煤油、石油焦、芳烃、聚丙烯、ABS、EPS、硫酸、烧碱、液氯、盐酸、合成氨、尿素、染料、涂料等。

    由于宁波具有发展石化能源工业的优越条件,近些年来,外商纷纷来宁波投资。英国BP、美国道化学、韩国LG化学、台塑、日本三菱化学好集团等企业先后投资宁波石油和化学工业,创建了诸如乐金甬兴、太平洋化学、浙江善高化学、台塑石化产业园等一大批大项目。

    (三)、宁波石化产业发展优势与特点

    1、宁波石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1)港口优势
    石化产业的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我市港口资源丰富,利用进口资源,建设石化产业的优势明显。宁波港是国家重点开发建设的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建有国内最大的原油泊位和液体化工专用码头。经国家发展与计划委员会批准,中石化集团投资建设以宁波为枢纽的进口原油输油管网,在宁波和舟山分别建设2个30万吨级的原油码头,形成连接浙江镇海、上海金山和江苏扬子石化的输油管网。国家和中石化集团均在宁波建立原油储备基地。大榭岛岛西石化工业区及其沿岛的深水区,具有建设码头良好的自然条件。宁波目前拥有的港口条件和大榭岛良好的港口开发前景为将来宁波石化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市场优势
    从市场条件看,宁波处于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特别是江浙和上海市是石化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地区,根据预测2005-2010年间,聚烯烃需求量占全国的1/4,聚酯原料乙二醇的需求量占全国80%以上,其它如苯乙烯、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等石化产品的需求量也都在50%以上,石化产品是目前全国和华东地区市场紧缺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强。石化工业在宁波发展的市场空间极大。

    (3)产业基础优势
    从石化工业本身的产业基础看,随着改革开放日深入发展,我市的石化工业已拥有如镇海炼化公司千万等级的大炼油厂,烟台万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DI,乐金甬兴世界级规模ABS装置以及台塑超大型的石化产业园等企业。形成了一批利用进口石油和大宗有机原料资源建设和发展石化工业的骨干企业,其中镇海炼化公司炼油所需原油90%来自国际市场;宁波乐金甬兴化工有限公司和台塑关系企业ABS生产所需的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聚酯生产所需的PTA、乙二醇等均来自国际、国内市场。可以说,宁波石化的产业基础已具有一定的优势。

    (4)产业投资资本优势
    从投资资本来看,宁波的民营企业经过改革开发以来的资本积累,已具有充足的投资资本,如宁波逸盛化工的民营企业家,从纺织业起步,现已转而投资30亿,新建年产2×30万吨的PTA装置。此外,又有许多民营企业家正瞄准宁波的石化业,酝酿投资方案,如宁波中金石化有限公司,计划在宁波化工园区投资30多亿,建设70万吨/年PX等项目。

    2、宁波石化工业的特点

    (1)具有雄厚的炼油工业基础
    宁波市拥有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大中型化工企业,其中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重要的炼油生产企业,现已成为我国含硫原油加工基地,是目前国内原油加工能力最大、加工手段最齐全、加工原油品种最多、加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厂家,尤其是在进口含硫原油加工上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2)产业结构上“两头大,中间小”,基础石化工业发展缓慢。
我市石化产业上游炼油业综合加工能力已达1850万吨,其下游轻纺、橡塑加工等行业也比较发达,而作为中游的传统三大合成原料生产,由于其原料基本以进口或外省采购,因而生产规模偏小,产品空白多,因此,从总体上说宁波石化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石化工业体系。

    (3)后加工装置规模小、水平低,面临产业提升的巨大压力
宁波市规模以上的179家石化企业中,从事专用化学产品制造,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业企业数已达63家,2004年产品销售收入只占市石化行业的3.67%。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市从事涂料、粘结剂、颜料三个行业的实际生产企业至少有500多家,其中很多属家庭作坊式企业。这些企业大多装备简陋、安全环保问题突出。

    (四)宁波石化产业在国内同行中的地位

    从产值角度讲,2004年浙江省石油和化工行业销售收入为1574亿元,在全国排名为第6位,宁波市石化行业销售收入为565亿元,占浙江石化省产品销售收入的35.9%,因而可以说,宁波市的石化产业在国内同行中还是具有一定地位的。
    从行业内企业角度来讲,宁波还拥有几个重量级的石化企业。

    1、全国炼油能力最大炼油厂----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特大型企业。经过多年发展,镇海炼化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原油加工基地之一,进入了世界炼油百强。目前具有原油年一次加工能力为2000万吨(综合加工能力为1850万吨)和尿素能力为年产60万吨。2004年镇海炼化的炼油加工量约占中国石化的12.5%,全国的6%。其原油加工量已连续四年保持国内首位。在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镇海炼化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盈利水平。2004年,镇海炼化的销售收入达到419.9 亿元,创利润37.4 亿元。多年来其吨油加工利润一直在国内炼油同行中名列前茅。
    镇海炼化是我国最大的高辛烷值清洁汽油、低硫柴油、航空煤油、高等级道路沥青、液化气,苯类、尿素供应商之一。2004年,柴油、汽油、航空煤油产量居国内各炼厂第一。同时,镇海炼化还是国内最大的成品油出口基地,汽油、航煤等产品多年出口至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

    2、全国最大的ABS生产基地--宁波乐金(LG)甬兴化工有限公司
    宁波乐金甬兴始建于1997年,为韩国LG化学和宁波甬兴化工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公司目前ABS树脂生产已能力达到年产30万吨,为国内最大的世界级规模的ABS树脂生产基地。 

    3、国内较大规模的EPS生产企业----宁波新桥/和桥化工有限公司
    宁波新桥/和桥化工位于北仑区,是台湾见龙化学机构等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该公司全套生产设备从日本、德国等国家引进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性好,污染少,目前具有年产16万吨发泡聚苯乙烯能力。 

    4、国内溶剂、染料行业的领先企业----宁波龙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龙欣精细化工位于宁波化工园区,主要生产溶剂和酸性染料,70%以上的产品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5、浙江省内唯一一家专门从事钛白粉生产的厂家----宁波新福钛白粉有限公司
    新福钛白粉公司位于宁波化工园区,年产1万吨高档非颜料钛白粉,主要应用于显像管、陶瓷、冶金、搪瓷等工业,部分外销。

    (五)宁波石化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宁波市化工产业具有了很好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园区规划定位偏低、土地资源较为紧张等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石化基础原料供求严重失衡,产业集聚效应还没有形成。
    宁波市的石化产业结构,基本是以中小化学企业和炼油业为主体。市内几个规模较大的合成材料生产企业多数是依赖进口或从外省采购原料进行延伸加工的。宁波市的石化龙头企业——镇海炼化主要以炼油业为主体,相对国内拥有乙烯装置的一些大型炼化企业来讲,还是显得产品品种少,产业结构单一。我市石化工业由于没有乙烯龙头项目,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生产量也就相对较少,因而很难满足我市对石化工业原料的需求,制约了化工、轻纺等下游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产业化的ABS、腈纶等产品由于原料全部依赖外购,产品规模的扩大难以实现。作为纺织工业较为发达的我市,每年所需的聚酯生产原料----精对苯二甲酸用量较大,但至2004年底市内尚无生产厂家。 

    2、宁波化工园区规划定位偏低
    上海漕泾化学工业园、南京化学工业园是中央批准的国家级石油化工基地,其中上海的漕泾石化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3.4平方公里,被列为上海市未来四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园区的管理委员会组织机构由上海市领导直接管理,按区级行政设置,区内规划有序,产业链关连性强,90万吨/年的乙烯项目已建成投产,世界各大公司纷纷落户园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已形成21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150万吨聚酯的生产能力,园区内总量百万吨等的乙烯生产基地,为发展相关产业提供得天独厚的原料条件。相比之下,宁波化工区起步较晚,目前无论从行政管理级别还是园区的总体规划定位和招商外资力度上来说,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土地资源较为紧张
    北仑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用地,在台塑石化工业园等企业完成“十一五”期间相关项目建设后,其土地资源将较为紧张,石化发展空间显得相对较小;宁波大榭经济开发区石化规划用地也只剩下约5平方公里;相比之下,宁波化工区土地还较有发展空间,但多数仅为围塘而成的滩涂地。因此,土地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宁波石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瓶颈。

    二、 石化产品分类情况及区域分布特点
    (一)、石化产品分类情况
    宁波规模以上石化企业中,石油加工及石油制品的企业有10家,生产各种油品;基本化工原料生产企业有29家,主要产品为硫酸、烧碱、盐酸、液氯、硝酸、邻甲苯胺、邻对硝甲苯、聚合多元醚、工业气体等;精细化工业生产企业有63家,在涂料、染料、助剂方面有一定基础,其中主要涂料生产企业有17家,主要为水性、树脂、粉末、弹性涂料等;染料生产企业有3家,品种主要有弱酸性和活性两类;合成材料生产企业有26家,主要产品有聚丙烯树脂、聚醚、EPS、ABS等;塑胶加工企业有47家,主要产品有V型带、同步微型带、橡胶杂件、薄膜等。
    1、石油加工和石油制品及其主要生产企业
    ① 镇海炼化公司  占宁波市石油加工和石油制品销售收入的89.4%,2004年原油实际加工量为 1594.75万吨,生产汽油275.40万吨,柴油664.4万吨,煤油130万吨,石油沥青66.16万吨,液化石油气84.5万吨,合成氨34.95万吨,尿素60.34万吨。  
    ②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 现有年产150万吨高等级道路沥青装置及其相配套5万和3千吨油品码头各一座;年产75万吨中海36-1重交沥青,副产各种燃料油、化工轻油及润滑油基础油。
    ③宁波华东BP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 是英国BP公司控股建设的,年产160万吨的LPG,并还有自备码头。
    2、合成材料产品及其主要企业
    我市的高分子合成材料近几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该类生产企业目前已投产的装置主要有:金甬腈纶5万吨/年腈纶纤维、2万吨/年毛条产品、镇海炼化20万吨/年PP、甬兴化工2万吨/年PP、镇海炼化工贸公司6万吨/年PP、宁波乐金甬兴化工的 30 万吨/年ABS和 6万吨/年SAN、7万吨/年丁苯胶乳、宁波新桥化工16万吨/年可发性聚苯乙烯EPS、台塑(宁波)25万吨/年ABS、5万吨/年SAN、 30万吨/年PVC装置等。
    目前即将建成投产的项目主要有烟台万华的16万吨/年MDI装置,计划年内装置投运。主要产品有:MDI和PM产品。台塑(宁波)20万吨/年丙烯酸酯、12万吨/年PP、45万吨/年PS项目等。
    3、基础化学原料
    ①浙江善高化学有限公司 年产11万吨离子膜烧碱、8.5万吨液氯、2万吨氯化石腊、6万吨合成盐酸、4万吨的双氧水等产品。目前位于宁波化工园区的年产10万吨的离子膜烧碱装置(含3.5万吨/年的氯化石蜡项目)正在建设中。
    ②浙江太平洋化学有限公司 年产6万吨的聚醚多元醇。
    ③宁波东港化学有限公司 位于大榭,年产16万吨氯碱,主产12万吨的NaOH、CI2等产品,该项目主要是与烟台万华项目配套。
    ④宁波聚丰化工 规划建设30万吨硫磺制酸项目,其中一期10万吨硫磺制酸项目已在宁波化工园区建成投产,主要生产工业硫酸及电瓶用酸。
    ⑤宁波金和新材料有限公司 主要生产电池原材料。如:钴酸锂、四氧化三钴、氢氧化镍、锰酸锂等产品。该企业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
    ⑥宁波光华精细化工、宁波裕隆工贸实业有限公司 主要生产甲醛。
    ⑦逸盛石化 60万吨/年PTA已建成投产,为宁波市的PTA市场填补了零的空白。
    ⑧三菱化学 60万吨/年的PTA项目、台塑16/23万吨AA/AE和16/20万吨丙烯酸酯也正在建设中。
    4、橡胶、塑料制品
    ①宁波橡胶有限公司 主产“甬”字牌普通V带、窄V带、联组带、农机带、六角带产品等,年生产能力6000万A米。
    ②宁波伏龙同步带有限公司 专业生产伏龙牌橡胶同步带、无级变速带、同步带轮等产品,部份产品出口东南亚、西欧、中东、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1亿左右。
    ③宁波亚朔科技有限公司 主产BOPP薄膜及树脂、胶带等产品。其BOPA产品可用于食品级的包装,最宽可达8米,为国内第一。
    ④宁波捷豹集团有限公司 以橡胶和塑料为原料生产汽车配件;
    ⑤宁波华星再生橡胶有限公司 主要产品为POY差别化涤纶长丝,各种橡胶轮胎(内外胎)。
    ⑥东洋佳嘉(宁波)海绵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聚氨酯海绵产品。
    5、精细化工产品
    主要指化学农药、涂料(含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专用化学产品类产品。2004年,宁波精细化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22%,占全市规模以上石化企业总产值的1.16%。宁波的精细化工企业以传统的涂料、纺织助剂、粘合剂为主,特种材料工业近年来也有所发展。这些企业主要有:
    ①宁波综研化学有限公司 主要生产高粘着型、强粘着型、再剥离型三种胶带,产品分多个系列,分别为:无纺布双面胶带;PE泡棉双面胶带、丙烯酸发泡体双面胶带、PET薄膜(单)双面胶带、PVC薄膜双面胶带、无基材双面胶带、PVC电池装膜胶带、保护膜(低粘性)胶带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通讯、家电、电子、建筑、生活等。
    ②宁波新福钛白粉有限公司 年产1万吨高档非颜料钛白粉,“宁钛”牌钛白粉远销美、欧、日、韩和东南亚地区。
    ③宁波翔神化学有限公司 主产内外墙乳胶漆。
    ④宁波中化化学品有限公司 主要生产马拉硫磷、东螟硫磷、硫双威等各类农药。
    (二)区域分布特点
    我市石化上中游产业围绕沿海大港集中布局,主要分三块:一是宁波市化工园区(镇海的俞范--澥浦至慈溪龙山区块,包括镇海炼化公司的石化产业功能区)、二是北仑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分布在青峙化工园区和江南工贸区一带)、三是大榭经济开发区。鄞州、余姚、宁海、慈溪等区分布较为分散,并与地方性产业经济有一定的相关。如宁海以橡塑为材料制造汽车配件的企业较多,余姚塑料、合成纤维后加工企业较多等。宁波市石化产业分布情况见下图:

 

   


 


    按所占比例大小排列,从大到小次序排列次序为:镇海、北仑、 鄞州、 余姚、宁海、 慈溪、江东、江北、奉化、 象山、海曙。

    三、产品配套紧密情况
    石化工业以炼油为源头,生产各种基本有机化工原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及精细化工厂品。宁波市2004年石化行业各制造业的分布情况见下图表。

 

   

 

 

 

各类行业

行 业

产品销售收入所占百分比

1

石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

79.10

2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

3.48

3

肥料制造业

0.14

4

化学农药制造业

0.31

5

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业

2.38

6

合成材料制造业

10.87

7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

1.29

8

橡胶、塑料制品业

2.01

9

炼油、化工专用设备制造

0.42

 

小计

100


    由于目前宁波没有大乙烯,宁波的基本无机化工又不发达,故目前宁波后续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原料及精细化工原料均依托港口从国内外采购。目前规模以上的企业只有极少数单位的产品做到了部份配套供给。如:镇海炼化公司的部分液态硫磺供宁波聚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硫酸;宁波东港电化有限公司的氯碱装置与烟台万华的聚氨酯工程建成联合装置等。宁波的石化产品配紧密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四、宁波石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对策

    目前宁波工业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预计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市工业经济仍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因而整个社会对石油和石化产品的需求增长潜力巨大;与此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也必将引导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全面升级,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对石油和石化产品的质量、品种等提出更高要求。宁波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将为宁波石化工业由大走强和进一步发展以及对外合资合作,提供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石油化学工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基础产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从现代石油化工发展趋势来看,有了石化源头项目的带动,就能形成石油化工产业的聚集和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宁波将拥有2000万吨/年的大炼油、100万吨/年乙烯这样的世界级石化源头项目。因而就有可能实现炼油化工一体化,实现全市石化产业的基础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以带动宁波石化产业的大发展。

    根据市政府的初步规划设想,今后在镇海区块,可以炼油、乙烯、合成树脂、化纤原料、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和新材料为主发展;在此仑区块可以合成树脂、合成纤维为主发展;在大榭区块可以异氰酸酯、天然气化工为主发展。

    如此,不仅可以改变宁波长期以来轻工、纺织、化工及其它行业的绝大部分原料需进口的局面,促进宁波石化产业的后续加工业发展,而且可以大力发展乙烯联合装置下游延伸产品,深加工一批市场成长性好的合成树脂、化纤原料、高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品,实现头尾呼应、中间对接、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石化产业链。
在今后的十年间,北仑还将建成新的千万吨级的大炼油和百万吨级的大乙烯项目。届时宁波石化产业将以炼油、乙烯为龙头,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新材料为特色,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形成双千万吨级炼油、双百万吨级的乙烯,百万吨级的芳烃、百万吨级的合成树脂、百万吨级的化工原料的生产基地,成为中国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国家级石油化工生产基地、新材料基地和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基地。

    为此,应采用以下对策措施:
    第一、要抓好乙烯工程项目建设,充分考虑石化产业链及区域优势,形成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重点抓好镇海炼化100万吨大乙烯工程实施。在北仑开发区再建一个百万吨级的乙烯工程,改变目前北仑区石化工业的原料全部采用进口或外地采购的局面。

    第二、重点抓好宁波现有规划的三个石化区域的发展建设。要实现宁波石化三个区域的发展,需加快培育镇海炼化公司、台塑台化、三菱化学、烟台万华、乐金甬兴等一批龙头企业。宁波化工园区的建设,应以镇海炼化大炼油和大乙烯项目为支撑,以烯烃、芳烃为主要原料,发展三大合成材料,同时发展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及深加工为特色的石化基地,形成大型合成树脂,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等完整的产业链。

    第三、重点发展石油化工产品,包括精炼成品油、大型乙烯系列产品,大型合成纤维及差别化合成纤维新品种,大型合成树脂及合成树脂新工艺、新产品,大型合成橡胶及橡胶性弹性先进工艺、新产品,新型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新型聚氨酯系列材料配套原料等。

    第四、对目前分布较散的技术落后的小型石化企业进行整治,做出必要的拆迁整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